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867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docx

学年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密卷分析

2016年黑龙江省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考试

一、单选: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源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出于()

A、《论语》B、《孟子》C、《学记》D、《说文解字》

答案:

B

2、《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

答案:

A

3、在一学期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这种测验叫做()

A、形成性测验B、描述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诊断性测验

答案:

C

4、一些事例显示,对“狼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性D、关键期

答案:

D

5、在教育工作中,试图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发表感想,这实际上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答案:

B

6、教学和智育是()

A、同一关系B、因果关系C、隶属关系D、交叉关系

答案:

D

7、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

答案:

C

8、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成绩

C、成人每天按时吃饭睡觉D、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声

答案:

A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她)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作()。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刻板印象

答案:

B

1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法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

答案:

B

11、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阶段。

A、感知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答案:

D

1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D、民主化

答案:

A

13、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学龄儿童

答案:

B

14、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

答案:

B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

A、3%B、2.5%C、4%D、4.5%

答案:

D

二、判断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错误。

2、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正确。

3、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错误。

4、课程标准就是原来所说的教学大纲。

错误。

5、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正确。

6、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错误。

7、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正确。

8、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正确。

9、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错误。

10、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包括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包括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班级活动管理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4、简述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除了这些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5、简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爱国守法。

(2)敬业奉献。

(3)热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6、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

(2)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b、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法),c、实践性知识(经验)。

(3)专业能力。

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

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

教师在智力上必须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的基本保障。

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四、论述题

1、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墨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霍尔: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桑代克:

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答案:

(1)墨子的儿童发展观属于环境决定论。

(2)霍尔的儿童发展观属于遗传决定论。

(3)桑代克的儿童发展观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环境决定论者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桑代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虽然强调了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但也忽视了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因此也是失之偏颇的。

(5)我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

2、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

教师:

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

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

对吗?

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

学生:

蚯蚓会爬。

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

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

学生:

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教师:

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

学生:

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

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

(资料来源: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2.)

答案:

(1)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的定义,而是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的问题,形成一条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使学生进入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

引导学生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让学生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005年4月的一天,某中学化学教师张义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回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

张义随即向学习委员交代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等他安顿下父亲匆忙赶回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作一团。

原来张义离开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三位同学被硫酸烧伤,其中一位因硫酸溅到眼皮上,造成轻度毁容。

事发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张义的责任,而学校则以学生烧伤纯属自己违反实验规则所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要求。

请分析:

这是不是学校事故?

若是学校事故,请回答此种事故的具体含义,并分析各方责任,给予正确的处理意见。

答案:

本案例是学校事故,具体是学生伤害事故。

它的具体含义是: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根据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事故与责任”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该案例中教师张义在上课期间擅自离开教室,且对可以预见的危险实验没有尽到告知责任,也没有采取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因此,教师张义应承担主要责任,碰翻玻璃杯的同学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根据该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