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944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docx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

*****有限责任公司**锰矿

采场回采作业规程

 

编制:

高翔

审核:

谢中涨

批准:

程朋启

日期:

2021年3月6日

 

第一章采场回采工程范围与编制目的

第一节工程范围

PD433、PD450首采工作面(3号采场)及备采工作面(1.2号采场)主矿体采场的回采、支护、通风及运输等的编制,具体范围为:

433m标高~450m主矿体采场。

后续在此范围内采场可通用。

第二节编制依据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地下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锰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锰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等。

第三节编制目的

使作业人员了解采矿方法与回采工艺,掌握并贯彻设计施工工艺与相关安全质量要求,确保井下采场回采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第二章采矿方法

第一节地质概况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融县组(D3r)、石炭系鹿寨组(C1lz)、石炭系巴平组(C1-2b),石炭系大埔组(C2d)、石炭系黄龙组(C2h)及第四系(Q),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其中石炭系巴平组顶部为本矿区碳酸锰矿的赋矿层位。

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泥盆系融县组(D3r):

较少部分出露于矿区的北面,东西两面被断层错开。

岩层出露厚度115m,下部为灰色~灰白色致密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团块,化石稀少。

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团块,具缝合线构造,厚层灰岩中产菊石化石。

2、石炭系鹿寨组(C1lz):

岩性稳定,厚度变化较大,由东向西在200m范围内,东部为78m,中部为20m,西部为84m,即由中部向东、西部均有明显变厚的现象,其岩性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夹灰岩透镜体,厚12~24m,其上为深灰色、灰色含生物碎屑厚层灰岩,局部夹白云岩团块,顶部为厚层灰岩。

与下伏泥盆系融县组呈整合接触。

3、石炭系巴平组(C1-2b):

岩性及厚度在矿区范围内有显著变化,东部及西部主要为白云岩,东部厚度约为49m,西部厚度约为74m,中部为灰岩,厚度约为191m,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下、中、上三段。

(1)下段(C1-2b1):

分布在矿区中北部,厚约50m,为深灰色厚层状结晶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由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有孔虫类组成,产珊瑚及腕足类化石。

向东向西厚度变薄,岩性逐渐相变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含硅质白云岩,偶夹生物碎屑灰岩,产珊瑚化石。

与下伏鹿寨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中段(C1-2b2):

分布在矿区中北部,厚度约为116m,下部为灰黑色含碳质薄层灰岩夹硅质条带;中部为薄层状含生物碎屑灰岩夹厚层白云质灰岩及硅质条带;上部为灰色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与中厚层灰岩互层分布。

该段向东部和西部厚度变薄,分别为29m及46m,岩性则相变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粒状石英。

在本段顶部,普遍有一层厚约1m的泥灰岩,风化后呈黄色、灰绿色泥岩,产丰富的腕足类化石。

(3)上段(C1-2b3):

分布在矿区中部,厚度约为25m,下部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含锰硅质条带及隧石结核;上部为灰色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钙质白云岩及深灰色生物碎屑扁豆状灰岩夹硅质条带,夹1~3层碳酸锰矿。

该段向东向西岩性变化为:

下部为角砾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白云质灰岩及薄层灰岩,其顶部的透镜状碳酸锰矿则由1~3层变为1~2层。

而且厚度变薄,质量变差。

该段产珊瑚及腕足类化石甚多。

该段上部为本区碳酸锰矿的赋矿部位。

矿区的碳酸锰矿体埋深10~218.70m,赋存标高为+476.3~+288.70m。

矿体大部分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297.4m以上。

少部分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开采时候受地下水影响。

矿区锰矿体只有一种,即是赋存于石炭系巴平组(C1-2b)灰岩中的碳酸锰矿体,属海相沉积的碳酸锰矿床。

该矿体在矿区内呈现3层,都在同一个层位上,为石炭系巴平组上段。

矿体地表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一带,矿层沿走向往东西两端延伸;东部延伸端至东门一带,西部被F2断层错断。

锰矿层沿走向和倾向厚度变化不大,厚度一般为0.76~1.12m,埋深0~218.7m。

含矿露头线平面总体呈波浪状,沿走向断续总长约为1-2公里,矿体形态主要受巴平组地层产状控制,多呈似层状或长轴透镜状产出。

矿层产状与地层一致,总体呈向南倾斜,矿层大部分倾向160°~230°,倾角12°~25°。

一般沿岩层层面产状凸起处矿层较薄,低凹处矿层较厚,局部有尖灭现象。

地表有含矿层出露的地方均断续发现次生氧化锰矿及锰土。

碳酸锰矿原生矿石与氧化锰矿呈渐变关系,分界线不明显。

目前在该区只发现三个锰矿体,工作中将其编为Ⅱ-①、Ⅲ-①、Ⅲ-②号锰矿体。

矿区石炭系巴平组含矿岩系为富含硅质、泥质的灰岩,以及出现硅质岩段或夹层的不纯的灰岩;锰矿层主要产出于含矿岩系硅质灰岩段内,呈层状分布,属海相沉积锰矿床。

区域内次级构造较发育,硬度系数f=8~10,局部可达到硬度系数f=10~12,矿石体重2.70t/m³,岩石体重2.68t/m³,松散系数为1.6,自然安息角40°~45°,岩性坚硬稳定,性脆,顶底板稳定,无需支护。

矿区碳酸锰矿体赋存标高+476.30~+288.70m,矿体大部分在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地下水以构造裂隙为主,其次为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含水层和构造富水性弱至中等,附近没有地表水体,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小部分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对矿床有一定的充水影响。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中等复杂类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

第二节采矿方法

鉴于该区段内矿体形态变化较大,矿体规模不一,矿岩极不稳定,矿区矿体属倾斜薄矿体(矿体平均厚度0.9m,倾角15°~28°),矿石无结块及自燃性,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参考类似矿山和本矿山的实际情况,采用全面采矿法回采。

出矿方式为电耙运矿,采矿方法的选择遵循尽量减小顶板暴露面积,提高回采工作的安全性与矿石回收率,机动灵活,易于实现探采结合,利于采矿技术管理。

第三节采准工程布置

1、回采顺序:

根据各矿体赋存位置及开拓巷道的布置,设计各个矿段及矿体的开采顺序为:

先对西矿段进行基建,待西矿段投产后,即同时开采西矿段的Ⅱ-①及Ⅲ-①号矿体;在开采西矿段的过程中,再对东矿段进行基建,待东矿段投产后,再同时开采东、西矿段。

同一中段的不同矿体先采上盘矿体,再采下盘矿体。

同一矿体的开采顺序为:

自上而下分中段开采,同一中段矿块的开采顺序为由矿体端部向平硐口、盲斜坡道口方向后退式回采。

上下两个中段同时回采时,上中段应超前于下中段最少一个中段且爆破不能互相影响。

先采正规采场,后回收矿柱、残矿。

2、采切矿块范围及数量:

矿山投产时,先开采西矿段,需完成西矿段的Ⅱ-①及Ⅲ-①号矿体+433m以上井巷开拓工程,+433m开采中段布置3个矿房(Ⅱ-①及Ⅲ-①号矿体同时回采),以满足三级矿量的要求。

第四节、回采工艺

1、矿块构成要素

矿块长度(倾斜):

40m~60m,矿房宽度(走向):

50m,阶段高度:

西矿段Ⅱ-①、Ⅲ-①阶段高度15m~25m,东矿段Ⅲ-②号阶段高14m~15m,矿房与矿房之间留7m宽间柱,顶柱宽3m,底柱宽5m。

矿房内留设不规则的保安矿柱,其断面规格为3m×3m的近似矩形或者直径约为3m的近似圆形,矿柱间距:

5m~8m,采场顶板暴露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

2、采准、切割工作

全面采矿法的采准和切割工作比较简单:

掘进阶段运输巷道,在阶段中掘1~2个上山,作为开切自由面;在底柱中每隔7m开掘漏斗颈(1.5m×1.5m)并扩大成漏斗;在运输巷道另一侧,每隔15m布置一个电耙绞车硐室。

3、回采工作

中段回采顺序先采上中段,后采下中段。

工作面回采方向自下而上呈倒阶梯形推进。

回采工作自切割上山开始,沿矿体走向一侧或两侧推进,全厚一次回采。

落矿采用YT-28型凿岩机钻凿浅孔,孔深一般2~2.5m,孔径38~42mm,梅花形排列,0.8~1.2m。

采用乳化炸药,数码雷管爆破,每米崩矿量1.5~3t/m。

每一循环的炮孔钻凿完成之后,采用人工装药,数码雷管起爆。

矿石合格块度小于300mm,大于300mm的大块在采场中用人工或炸药进行二次破碎。

应尽量控制好爆破方向,不让矿石爆破后过于分散以减少矿石损失,也不要因凿岩不当引起超爆围岩而造成矿石贫化。

装药:

由1人做好装药爆破准备工作,凿岩工作完成后,2人装药,装药时间0.5h。

4、出矿

结合矿石部分重力自溜和电耙辅助为主。

工作面爆破后,采用电耙平整场地,将部分矿石用电耙经联络道扒至中间矿柱电耙道,矿石自溜或用该电耙辅助倒运到中段转运平巷。

其余矿石留在采场内临时支撑采空区。

5、采场通风

因采空区面积较大,应加强通风管理。

可封闭离工作面较远的联络道,使新鲜风流较集中地进入工作面,污风从上部回风巷道排出。

6、顶板管理

由于工人直接在空场顶板下作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顶板管理主要措施有:

a、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回采。

b、每班作业前,必须敲帮问顶,有松、浮、危石及时处理。

c、不准损坏顶板及护顶层,凡属破坏矿柱及护顶层的炮眼不准爆破,发现有破坏需及时支护及加固。

d、每次爆破后,必须详细检查和处理顶板和两帮松石。

e、采场回采必须实行强化开采。

f、采场顶板出现异常,如有冒顶迹象时,应立即撤除人员,并及时进行处理。

g、严格控制顶板暴露面积。

h、加强对顶板地压的监测,以便准确的作出地压预报。

i、配备专职安全员检查和处理顶板。

j、矿房回采后,及时封闭采空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7、采空区处理

由于开采矿体厚度较薄,且矿体顶板较稳固,矿体赋存范围内,地表允许陷落,采空区又有矿柱支撑。

因此,回采空区一般不作充填处理,仅对通往采空区的井巷实施封堵处理。

各采场回采结束后,应及时封闭采空区,以策安全。

8、主要采准工程规格如下:

脉内沿脉、切割巷道:

2.0m×2.0m。

人行通风天井:

2.0m×1.5m

放矿漏斗:

1.5m×1.5m或2.0m×1.5m

9、全面法采矿方法图:

图1.全面法采矿方法示意图

第五节落矿及爆破

一、落矿方式及机具

回采落矿采用上向分层回采浅孔落矿方式(图2),凿岩机具为Yt-28型凿岩机,钎头直径为34~42mm,炮眼深度为1~2.5m,最小抵抗线为0.85~1.26m,每排眼个数为8~10个,一次性爆破,炸药种类为改性铵油炸药,采用电子数码雷管起爆。

图2上向分层回采落矿示意图

二、联线爆破

工作面雷管的联线方法是,将工作面就近分成2~4组,并使每组雷管数大致相等,把每组内的所有雷管脚线用胶布连在一起,并绑上一个即发雷管,再将这几组即发雷管脚线用胶布牢固绑扎在放炮线上,要求起爆前放炮线必须短路连接,防止突然接触电火花起爆,用专用起爆装置起爆。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导爆管网路应严格按要求进行连接,导爆管网路中不应有死结,炮孔内不应有接头,孔外相邻传爆雷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

(2)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头的距离不应小于15cm,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3)爆破前必须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并派出岗哨作好放炮警戒工作,执行警戒任务的人员应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坚守岗位。

三、检查与盲炮处理

爆破结束后,经通风吹散炮烟、等待时间超过15min方准作业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检查确认爆破情况,发现盲炮应及时处理,常用的盲炮处理方法有:

(1)经检查确认起爆网络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2)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不应小于0.3m。

(3)可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炮孔内填塞物掏出,用药包诱爆。

(4)可在安全地点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应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孔方向、装药量、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交接清楚,由下一班处理。

第六节采场进路布置与回采顺序

采准巷道形成之后,根据矿体规模和采场实际情况从里往外,从下往上依次进行回采。

回采进路分为沿矿体走向和垂直矿体走向两种布置方式:

为有利于减小矿体上盘主断层暴露面积,维护矿岩稳定,宜优先采用垂直矿体走向布置进路方式,若矿体内有大夹石或矿体厚度较小时,回采进路沿矿体走向布置,留下夹石不采,有利于降低夹石贫化与顶板稳定。

矿块内总的回采顺序为从里往外、从下往上、由上盘至下盘或由采场两端向中央后退式回采。

第六节凿岩

进入工作面凿岩前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应按顺序先检查通风防尘设施是否良好,开动局扇进行局部通风,确保工作面空气良好,禁止炮烟未排净进入作业地点。

(2)工作面安设好良好的照明,在拉照明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顶板及两帮的变化,支护是否牢固。

禁止照明不足进行其它作业。

(3)认真冲洗好工作面顶板及两帮的粉尘,并顺、反方向冲洗迎头后15m的顶、两帮。

(4)冲刷顶帮停10分钟后,进行撬帮问顶工作,撬净作业地点的浮石,禁止带浮石作业,并检查工作面的立柱、棚子是否牢固。

撬浮石时严格按照撬毛(浮石)工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5)认真检查工作面是否有盲炮和残药,发现盲炮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禁止打盲炮眼、残药炮眼和带盲炮作业。

(6)检查凿岩机具、供风、供水是否正常。

风、水管各接头是否松动。

禁止机具带病凿岩。

2、打眼时应按照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施工,严格控制中腰线。

3、禁止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进行掌子面凿岩作业,胶结充填体下作业必须待胶结充填体达到规定的养护期和强度并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后方准进行。

4、禁止打干眼,坚持湿式凿岩。

开钻时先开水后开风,开始(引眼时)要开小风门,钎头钻进3~5cm,把钎人(助手)躲开后才准由小到大开至全风门,严禁一次开启到最大风门,操作时要准、稳。

停钻时先停风后停水。

5、打眼者要站在凿岩机的侧面,手扶风钻,不准坐在或两腿跨在风钻的气腿上,风水绳只准从凿岩机工身体的一侧通过,禁止从两腿中间穿过。

打下向眼时不准全身压在凿岩机上。

6、发生卡钎或凿岩机处于超负荷运转时,应立即减小气腿的推力和减小风量来处理,严禁用手扳、铁锤类的工具猛敲钎杆。

7、打眼过程中任何人不准从风钻的下面通过或前面停留,不准在风钻、钎子的上部越过。

8、在打眼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凿岩机运转情况及钻具情况,随时检查风水绳接头是否松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钎杆折断、风水绳脱机等伤人事故的发生。

9、在凿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作业区的顶板和两帮是否有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钻检查处理,防止在凿岩过程中顶帮掉浮石伤人及其它事故的发生。

发现重大问题立即停止作业,当危及人身安全时应及时撤离危险场所,并及时如实汇报。

10、打眼时必须两人,禁止单人作业。

两人凿岩时必须要有分工,助手要为主机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照明,钎子杆要直,钎尾眼要正和畅通,及时换好钎头等。

11、在溜井上部打眼时,溜井要装满,且在溜井口上部必须用5cm以上的木板十字花盖严,气腿下部需用双层木板,否则不准作业。

12、打完眼退钎子时,要降低凿岩机的转速,慢慢拔出钎子。

如发现钎子将要脱离凿岩机时,要立即用手扶钎子防止自然滑落伤人,不准采用气腿反向冲击拔钎子。

13、吹炮眼时,吹眼人不要对着炮眼,主机和助手两人要配合好,以免失误伤人。

14、在不安全的作业地点禁止两台(或多台)凿岩机同时作业。

禁止在一个工作面内同时进行凿岩与装药作业。

15、对违章指挥和没有技术、安全交底,现场出现危及人身安全又无可靠措施,工作面无通风防尘设施或风筒未跟上,工作面炮烟和柴油尾气未排净,无水打干眼等,凿岩机工均有权拒绝作业。

16、作业结束后必须关好风水门,卸下并卷好风水软管各自盘好存放到安全和不影响交通的地点。

严禁将风钻与风水软管连接在一起。

第七节矿石运搬

井下矿石运输系统是由采场矿石放矿漏斗、中段运输巷组成。

运输系统包括电耙、扒渣机、拖拉机以及操作工人。

具体线路如下:

工作面→-漏斗→-433运输巷→地面。

第八节有关质量要求

1、在进行采场设计时,要选择合理的回采工艺,留够保安矿柱,应保证在整个利用期间的稳定。

2、施工前,作业人员必须向有关技术人员详细了解顶帮岩石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顶板管理措施、通风方式以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做到目的明确,措施合理。

3、采场进路严格按回采设计的顺序、规格、安全技术措施等要求组织施工。

4、进路顶、底板平整,不平整度不得大于250mm;两帮超欠挖均不得大于400mm。

5、严格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保证进路实帮平直,不留底根,顶板呈微拱形。

具体控制标准为:

(1)整体顶板平整,两邦直立,无超欠挖现象。

(2)顶板的留残孔率一般不低于50%,其计算公式为:

留残孔率=留有残孔长度/总长度。

(3)打眼要平、直、齐,其炮眼角度和摆角控制在6度以下。

(4)凿岩时,要用炮棍作参考,正常情况下必须用开心眼。

禁止劈炮,以减少贫化率。

(5)顶板及其个别情况下的周边眼,必须采用间隔装药方法,控制装药量,其具体装药量按设计和现场指导人员的要求进行。

6、采场必须有良好照明,人行井和通风井必须保持畅通。

7、进路回采过程中,溜矿井有淋水时漏斗下应接矿车或漏斗下挖坑并及时清理,防止粉矿流失。

8、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如有变动时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指令执行。

凿岩采矿时,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人员划定采矿范围采矿,严禁超线采矿。

9、当采场暂时停止回采工作时,应采取防止岩石、假底冒落的措施;当恢复生产时,车间生产负责人必须组织带班长、安全员、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才能作业。

10、采场回采结束,在验收后一周内或规定期限内将漏斗内矿石全部运走,同时用高压水将井壁冲刷干净并按要求清理漏斗下粉矿,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建立溜井停用台帐,以备后用。

第三章通风系统与采场通风

第一节通风系统

依据矿山开拓系统,设计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进入采场和掘进工作面,采场污风由采场回风上山导入上中段回风平巷或已结束生产的运输平巷中,再纳入回风平硐抽出地表。

此通风网路设计利用上中段已回采结束的运输巷道作为下中段回采的回风巷道,不需开掘专门的回风巷道。

风流路线:

新鲜风流由PD433进入中段运输大巷,再经各上山、采场联络巷经局扇送入回采工作面,冲刷工作面后的污风经人行上山到上部中段的专用回风道,最终由PD450的抽风机排至地表。

随着井下采矿进程的不断变化,专职通风管理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及时通过风门、风窗、密闭墙等构筑物调整通风系统,防止风流短路、漏风、污风串联,做到有效利用风流。

在PD43中段使用的局扇均为FBYNO5.0型,功率为11KW。

风井使用的主扇为FKZ(K45-6)型,功率为55KW,转速为980(r/mim)

新风:

433井→运输大巷→人行上山或漏斗口→各工作面。

乏风:

各工作面→人行上山→450回风平巷→地面。

第二节采场通风与防尘

全面法采矿进行回采时实质上局部会形成独头掘进,一般距离回风井较远,借助于系统自然风流扩散通风难以达到通风要求,必须采用局扇强制通风。

结合本采矿方法特点,为缩短通风时间,便于日常通风设施维护,采用压入式通风,即固定于人行上山外侧局扇风机把新鲜风流经风筒压送至回采作业面,污风沿上山排至采场回风井。

局扇选用FBYNO4.0型,功率为5.5KW。

除采用局扇通风方式保证作业地点有贯穿风流外,还应采用湿式凿岩、冲帮刷顶、洒透爆堆以及佩戴个体防毒防尘口罩等其他综合降尘措施,降低作业点粉尘浓度。

第三节通风防尘质量要求

1、保持通风井巷畅通无杂物。

2、采矿作业地点有贯穿风流,通风不良时必须安装局扇强制通风,局扇风机下缘距离地面不小于300mm。

3、压入式通风时,吸风口应设在回风井及采场溜井外上风侧,出风口距离作业面不得超过10m。

4、进入工作面前佩戴个人防毒防尘口罩并打开局扇通风,确认炮烟浓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进入工作面后首先进行洒水降尘,洒透爆堆,并清洗工作面15m内的巷壁。

5、爆破后开启强制通风设备,使大部分尘毒气体排出。

6、风量、风质符合《规程》要求,工作面供风量按每人每台铲运机4m³/min计算,工作面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0.5mg/m³、作业地点含尘量不得超过2.0mg/m³,总进风量不得低于60m

/min。

7、工作面有人工作时,局扇必须连续运转;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必须开启局部通风设备;风筒必须吊挂平直、逢环必挂,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

8、凡在矽尘作业区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经常清洗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个体防护

9、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大于0.5%;井下主要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为30mg/m3;氧化氮为5mg/m3;二氧化硫为15mg/m3;硫化氢为10mg/m3。

第四章采场回采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作业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程,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活动,搞好全面安全工作。

2、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然后才能下井。

3、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准从事井下作业,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设备维修制、质量验收制、事故分析制。

各岗点要认真填写运转日志。

4、每班带班长要开好班前班后会,对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做到班前布置,班中落实,班后总结。

5、工作面回采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要按照《黄金地下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做到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6、加强井下所有设备的管理,要按照设备完好标准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7、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设施,都必须按照设备的自身安全使用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并保证完好可靠,正确使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撤除,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失灵立即更换,更换后再恢复生产。

8、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工作面的各监测系统、通风与防尘设施、通讯系统,应时时保证其完好,并坚持正常使用。

9、进入工作面内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确认,确保自身与周边人员安全。

10、现场交接班工作必须在班长之间进行,当班班长必须在现场向接班班长交接清楚现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隐患以及隐患处理情况。

接班班长接班后,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整改,整改完后方可组织正常生产。

12、所有上岗人员上岗前都必须学习本规程,学习后人人签字并进行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

第二节采场顶板安全管理措施

1、任何工程施工前必须有经安全、技术等部门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资料,并有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禁止无设计施工。

2、所有进路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进路开口前和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应及时标定中腰线,避免超欠挖现象。

3、进路回采必须严格使用控制爆破技术,使进路顶帮平整,有效减少爆破对周边岩石的破坏。

4、正常作业前必须对周围顶帮进行安全确认,认真进行敲帮问顶,发现浮石及时处理。

撬浮石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⑴、作业必须有两人进行,其中一人作业、另一人执照明并监护。

⑵、观察好进退路线及顶板情况(即查明岩石的节理、三角带、裂隙和浮石大小等)确定安全位置。

⑶、撬浮石时要明确分工,认真负责,对周围顶板情况掌握好,防止撬浮石时带动周围岩石冒落伤人。

⑷、撬浮石必须采用合格的撬棍,禁止用钎杆及其它物品代替撬棍。

⑸、撬浮石没有结束禁止进行其它作业。

5、作业人员发现作业地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险情时应及时安全撤离并逐级上报,待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6、进路回采过程中支护措施必须紧跟工作面,禁止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