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0676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docx

演绎逻辑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

演绎推理涉及逻辑学知识详解

一、简单概述(基础、重点掌握)

“所有S是P”,(即全称肯定判断,可记为SAP)

“所有S不是P”,(即全称否定判断,可记为SEP)

“有S是P”,(即特称肯定判断,可记为SIP)

“有S不是P”,(即特称否定判断,可记为SOP)

先要把这个记牢。

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逻辑学上的特称

比如说“有的人是学生”(SIP),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只有一部分人是学生”,这句话同时意味着“另外有一部分人不是学生”,

但是逻辑学上,“有的人是学生”(SIP)既可能表示“有一部分人是学生,同时有一部分人不是学生”,还可以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学生”。

2、逻辑术语的表示

一般来说,在逻辑学上,“全称”用“所有”表示、“特称”用“有”、“有的”表示,但在考试或者说是生活中可能会存在不准确的表述,那么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界定它是全称或者特称。

举例:

A、没有实际量项的的判断均为全称判断,如:

狗总是要吃屎的(哈哈)。

B、“有一部分”、“有几个”、“少数”、“多数”等等都表示特称,一定要按照特称来理解,如“我们群有几个人是外星人人”;

C、以否定整句话形式出现的一定要先转化为肯定整句话的形式。

如“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逻辑学”等同于“所有人都喜欢逻辑学”即为全称判断“、没有人落选”等同于“所有人都没有落选”或者所有人等当选。

二、具体(基础、重点掌握)

这是我们运用逻辑学来做演绎推理的关键,要特别注意。

1、文字表述:

(T表示真、F表示假)

充分条件:

前真后必真,前假后未必假。

前真后真,后假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前真后未必真,前假后必假。

前假后假,后真前真。

SAP(T),则SEP(F),SAP(F)则SEP(T/F);前真后假,前假后未必真

SEP(T),则SAP(F),SEP(F)则SAP(T/F)。

前真后假,前假后未必真

SAP(T),则SOP(F),SAP(F)则SOP(T);前真后假,前假后真

SOP(T),则SAP(F),SOP(F)则SAP(T)。

前真后假,前假后真

SEP(T),则SIP(F),SEP(F)则SIP(T);前真后假,前假后真

SIP(T),则SEP(F),SIP(F)则SEP(T)。

前真后假,前假后真

SAP(T),则SIP(T),SAP(F)则SIP(T/F);

SIP(T),则SAP(T/F),SIP(F)则SAP(F)。

这样看是不是复杂了点,别着急,看下面。

2、表格表示(略)

3、逻辑方阵

上反对关系

SAPSEP

相反

关关

系系

SIPSOP

下反对关系

1、上反对关系:

SAP(T),则SEP(F),SAP(F)则SEP(T/F)

SEP(T),则SAP(F),SEP(F)则SAP(T/F)

即:

前真后假,前假后未必真或表述为:

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举例:

所有的人都是学生,则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为假

所有的人都是学生为假(即使:

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学生),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部分人是学生另一部分同学不是学生,另一种是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为假;在后一种情况下,“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为真。

所以,不能确定。

2、下反对关系

SIP(T),则SOP(T/F),SIP(F)则SOP(T)

SOP(T),则SIP(T/F),SOP(F)则SIP(T)

即:

前真后不定,前假后必真

举例:

有的人是学生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人不是学生(即不能推出其是是假,或者说不能推出此判断)

有的人不是学生为假(即:

并非有的人不是学生),可以推出有的人是学生

3、

SAP(T),则SIP(T),SAP(F)则SIP(T/F)

SIP(T),则SAP(T/F),SIP(F)则SAP(F)

举例:

所有人都是学生为真,那么有的人是学生为真

所有人都是学生为假,那么不能确定有的人是学生是否为真(即不能推出)

有的人是学生,那么不能确定所有的人都是学生(不能推出)

有的人是学生为假,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学生为假

4、

SEP(T),则SOP(T),SEP(F)则SOP(T/F)

SOP(T),则SEP(T/F),SOP(F)则SEP(F)

举例:

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为真,则有的人不是学生为真

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未假,则有的人不是学生可能真也可能假(无法确定)

有的人不是学生为真,则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可能真也可能假(无法确定)

有的人不是学生为假,则所有的人都不是学生也为假

强调两点:

如SIP为假,只能表述为并非有的S是P。

类推

可能为真不仅包括可真可假,还包括一定为真;可能为假也是一样,不仅包括可真可假,还包括一定为假。

5、整体了解

SAP→SIPSAP→┐SEPSAP→┐SOP

SEP→SOPSEP→┐SAPSEP→┐SIP

┐SIP→┐SAP┐SIP→SEP┐SIP→SOP┐

SOP→┐SEP┐SOP→SAP┐SOP→SIP

┐SAP→SOP┐SEP→SIPSIP→┐SEPSOP→┐SAP

(注解:

┐表示并非,即为假)

练习:

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

(1)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2)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3)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只有

(1)和

(2)  B、

(1)、

(2)和(3)

C、只有

(1)和(3)  D、只有

(2)

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1)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2)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3)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4)学院路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

(1)、

(2)、(3)和(4)    B、只有

(1)(3)(4)

C、只有

(1)和(3)     D、只有

(1)和(4)

(不给定答案,自己对照关系解答)

4、概念之间的关系类别(欧拉图解略)

包含,如“四川人”与“成都人”;

交叉,如“成都人”与“老年人”;

全异,如“四川人”与“火星人”或“湖南人”。

5、换位

SAP可以换位为PIS;(即SAP=PIS)

SEP可以换位为PES;

SIP可以换位为PIS;

SOP不能换位。

三、三段论

分析三段论的结构。

如:

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

坏人也是人,

坏人也是有感情的。

在这个三段论,一共有三句话,而且只有三个概念,其结构分析应当从结论入手。

结论的主项为“小项”,写作“S”;

结论的谓项为“大项”,写作“P”;

前提中的共同项为“中项”,写作“M”。

另一方面,在这三句话中,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另一个是结论。

因此,上面这个三段论的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MAP(大前提)

SAM(小前提)

SAP(结论)

这个三段论的正确性可以证明。

这里可能就要涉及上面我们讲的换位和对当关系问题,但我们这举的这个列子不用

SAP可以换位为PIS;(即SAP=PIS)

SEP可以换位为PES;

SIP可以换位为PIS;

SOP不能换位。

解析:

考生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标准的三段论中,出现的三句话依次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但在考试中出现的三段论,其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顺序往往被打乱了。

考生们在读三段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把顺序调整过来。

在公务员考试中,三段论有可能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第一种:

找出与题干中三段论结构完全相同的推理。

做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注意到四点:

第一,每一句话是全称还是特称;

第二,每一句话是肯定还是否定;

第三,中项在前提中分别处于什么位置;

第四,必须把选项中的三段论恢复为标准顺序。

所有名词都是实词,动词不是名词,所以动词不是实词。

以下哪项推理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

A、凡细粮都不是高产作物。

因为凡薯类都是高产作物,凡细粮都不是薯类。

B、先进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有些先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

C、铝是金属,又因为金属都是导电的,因此铝是导电的。

D、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介词是虚词,所以介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

所有的聪明人都近视,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

以下哪一项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显错误的?

A、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那么好。

B、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但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D、所有的鸡都是尖嘴的,这种总在树上呆着的鸟是尖嘴的,因此它是鸡。

第二种:

哪些三段论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即正确的),哪些三段论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即错误的)。

判断三段论正确与否的最精确方法是运用三段论的规则。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三段论的所有规则非常困难。

在这里将教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即简单规则加欧拉图方法。

在三段论的规则中,考生首先必须掌握基本规则有三条:

第一,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前提之一为否定,结论必为否定。

如:

“所有的猪都不是狗,所有的狗都不是猫,因此,所有的猫都不是猪。

”这个三段论就是错误的。

又如:

“所有的模特都是高于一米八,我低于一米八,所以,我不是模特。

第二,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前提之一为特称,结论必为特称。

如“有的学生党员,有的学生是干部,所以,有的干部是党员。

”这个三段论也是错误的,又如“所有的上海人都有钱,有些学生是上海人,所以,有些学生有钱。

第三,三段论必须有且仅有三个概念。

违反这一规则的错误主要有两种:

一是中项为多义词,如“董事长”;一是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如“妇女能顶半边天,祥林嫂是妇女,所以,祥林嫂能顶半边天。

以这三条规则为基础,再加上欧拉图方法,就可以判断一个三段论是否正确了。

正确的三段论如:

所有的聪明人都近视,

有些学生是聪明人,

有些学生近视。

错误的三段论如:

所有的聪明人都近视,

有些学生不聪明,

有些学生不近视。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1)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2)有中老年教员没有办财产保险。

(3)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

(1)、

(2)和(3)    B、仅

(1)和

(2)

C、仅

(2)和(3)     D、仅

(1)和(3)

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H是穿白衣服的。

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哪个判断必为真?

A、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B、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第三种:

给一个省略三段论补充一个正确的前提或结论。

做这类题目需要分三步:

第一,确定被省略的是什么,即前提还是结论,找出这个判断应该由哪两个概念组成;

第二步,确定这个判断的量项和联项。

判断量项的基本规则如下:

前提为全称,结论为特称。

判断联项的基本规则如下:

肯定加肯定为肯定,肯定加否定为否定,否定加否定为肯定。

第三步,确定具体的主谓项。

这一步应使用欧拉图方法。

比如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