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565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docx

强夯施工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黄河南

(委托建管项目)A段第A施工标段

合同编号:

HNJ2213/CH/SG-223

 

强夯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A集团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A段A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A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

二、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1

三、工程地质情况2

四、施工准备4

五、施工方案5

六、质量保证措施8

七、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9

强夯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编制说明

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根据我标段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我部投入设备、人员、技术力量及强夯试验成果编制本方案,以满足施工需要,确保安全、高质、高效完成强夯施工任务。

2、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强夯试验成果总结》AS标[2010]技案84号

A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潮河段渠道饱和砂土地液化强夯、重夯、挤密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潮河段[2010]02号设计通知

二、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A河段A标设计桩号为SH(3)14+500~SH(3)2+500,标段全长8km。

渠底板主要位于中壤土中,渠坡主要由细砂、重砂壤土和中壤土构成。

其中在桩号SH(3)14+575~SH(3)17+680(全长3105m)、SH(3)19+420~SH(3)19+720(全长300m)、SH(3)11+870~SH(3)12+500(全长630m)共计4035m的渠道两侧,需要进行强夯处理。

强夯区的地质情况为:

重砂壤土、细砂土质不均,具弱~中等透水性,重砂壤土具地震液化潜势

2、设计要求及参数

强夯单击夯击能2000kN·m,锤重20t,底面直径2.5m,落距10m;夯击击数及遍数:

设计采取10击4遍,第一遍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中距6.5m,第二、三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四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

强夯单击夯击能3000kN·m,锤重20t,底面直径2.5m,落距15m;夯击击数及遍数:

设计采取10击4遍,第一遍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中距6.5m,第二、三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四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低至4~6m。

设计夯点布置如下图:

第一遍夯点用空心圆表示;第二遍夯点用实心圆表示;第三遍夯点用十字圆表示,第四遍满堂布置。

三、工程地质情况

桩号SH(3)14+500~SH(3)15+080为粘砂多层结构,以挖方为主,局部为半挖半填,挖方深度一般9~10.5m。

渠底板主要位于中壤土中,渠坡主要由细砂、重砂壤土和中壤土构成。

重砂壤土、细砂土质不均,具弱~中等透水性,重砂壤土具地震液化潜势,强夯时地表清基0.3~0.5m。

地下水位高于渠底板,临近渠道设计水位,施工时存在排水问题及细砂、砂壤土在外水压力下渗透破坏问题,运行时存在渗漏和地震液化问题。

该段地层岩性特征:

①细砂(eolQ24)中密状。

②重砂壤土(alQ14):

多呈可塑状,多具中等压缩性。

③细砂(alQ3):

中密。

④中壤土(alQ3):

可塑~软塑状,多具中等压缩性。

⑤重粉质壤土(dlplQ2):

多呈可塑状,多具中等压缩性。

桩号SH(3)6+080~SH(3)8+770为粘性土均一结构,以半挖半填为主,挖方深度一般6.0~9.0m,最大挖深13m左右。

渠底板一般位于重砂壤土(alQ3)中,渠坡主要由重砂壤土、黄土状轻、中壤土构成。

重砂壤土(alQ4)厚2.0~4.6m,弱透水,粉砂(eolQ4)和细砂(alQ4)透镜体为中等透水层,上述土层均为中等液化;重砂壤土(alQ3)厚2.8~10.0m,土质不均,夹细砂、轻壤土透镜体。

桩号SH(3)167+250之前砂壤土及其后粉砂(Q4)为中等液化,作为填土地基的砂壤土厚度较小。

桩号SH(3)18+770~SH(3)12+500为砂性土均一结构,以挖方为主,部分为半挖半填,挖方深度7.0~13.0m。

渠底板多位于细砂和重砂壤土中,局部位于黄土状中壤土顶部,渠坡主要由细砂和重砂壤土构成。

细砂(alQ4)厚3.0~11.6m,中等透水,土质不均,存在地震液化潜势;重砂壤土厚2.0~9.0m,弱~中等透水,土质不均,夹细砂、黄土状轻壤土透镜体。

边坡岩性不均,以砂土为主,稳定性较差。

渠底岩性不均一,强度有差异,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地下水位多高于渠底,部分在渠底上2.0~5.0m,施工时存在排水问题及细砂、砂壤土在外水压力下渗透破坏问题,运行时存在渗漏和地震液化问题,采取降排水、防渗衬砌及抗液化处理措施等。

施工中注意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问题。

渠线穿越砂丘、砂地地貌单元,施工时存在老砂丘、砂地复活及新砂丘、砂地生成问题,运行时存在风砂淤积渠道问题。

该段地层岩性特征:

①细砂(eolQ24):

松散状。

②细砂(alQ14):

稍密状。

③黄土状中壤土(alQ4):

多呈硬塑状;标贯击数5~19击,平均10击,属硬土。

④重砂壤土(alQ3):

多呈可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0.165MPa-1,多具中等压缩性。

⑤黄土状轻壤土(alQ3):

多呈可塑状,多具中等压缩性。

⑥黄土状中壤土(alQ3):

多呈可塑状;压缩系数平均值0.167MPa-1,多具中等压缩性。

⑦重粉质壤土(dlplQ2):

多呈可塑状,多具中等压缩性。

由于地下水具动态变化特征,水位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

四、施工准备

1、设备准备

夯锤:

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重量20T,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起重机械:

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自动脱钩装置:

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装载机、推土机:

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检测设备:

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测量仪器:

GPS、水准仪

2、人员准备

施工人员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负责全面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2

施工技术员

12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

4

实验人员

3

负责实验工作

5

测量人员

12

负责测量工作

6

机械操作人员

12

机械设备的操作及维修保养

7

安全员

12

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8

施工配合人员

24

配合现场施工作业

3、技术准备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报验、复测等工作。

五、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7天消散期满

后重复1~3遍夯

 

2、场地高程测量

在强夯施工前,对原地面进行测量,然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

3、夯点放样

放样用GPS和钢尺依据区块定位桩实施。

通过夯点放样,预先在场地上标定出每遍主夯点,在每一遍主夯点施工前,在强夯区内用白灰放测直径等于夯锤直径的圆形点位,圆心即为夯点中心,圆心撒上白灰,作为夯锤找点的标志。

4、主夯点作业

主夯点施工是一个基本作业程序的重复循环过程。

夯锤重量为20吨,3000KN.m区落距15m,2000KN.m区落距10m,施工中根据锤重及时调整落距(夯锤落距应为从吊起的夯锤底部至地面的距离),夯锤脱落由自动脱钩器控制,每击夯沉量通过测记锤顶高度变化来计算,由专门记录员用水准仪、水准尺测读,逐击记录并随即计算出夯沉量,当夯击次数和夯沉量满足停夯标准时即发出指令,进行下一个主夯点的循环作业。

在强夯施工中,为保证夯锤夯击位置准确,每一夯击点要进行夯锤试放,试放位置准确后才可起高夯击。

第一遍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满足要求后,移至下一夯点,若夯坑深度过大引起起锤困难或出水则在夯击过程中适当回填石渣,第二、三遍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差满足要求后,移至下一夯点。

根据试验成果分析,点夯两遍间隔为7天消散期。

点夯作业程序参见如下程序框图。

主夯点作业程序图

 

 

5、满夯作业

第四遍满夯,夯锤重量为20吨,初次选择夯击落距为4~6米(夯锤落距为从吊起的夯锤底部至地面的距离),满夯施工前先在场地上标明满夯施工边线,并保证夯锤印搭接部分不小于锤底面积的1/3~1/5,不出现漏空或少击现象。

夯锤起升至控制高度,由自动脱钩器控制落钩。

6、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夯击;

2)在施工现场范围内布放夯点。

3)夯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夯锤起吊到设计高度,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测量锤顶高度,计出夯沉量并记录夯击次数,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3)~6)步骤,直到完成主夯点施工。

8)推平夯坑,测量场地标高。

9)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按上述步骤完成满夯施工,满夯单点夯击不少于2击,夯锤印搭接部分不小于锤底面积的1/3~1/5;满夯完后间歇期满后检测。

(二)施工操作要点

1、强夯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2、对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为避免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施工前开挖减震沟防振;减振沟挖深3.0m,底宽1.0m。

3、清理平整场地:

平整的范围不小于施工图标定的范围,且大于堤脚轮廓线不小于3m范围,并完全清除表层的腐质土层。

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并以此确定地面高程,然后平整施工场地,局部高程不足部位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筑材料填筑到估算高程,经整平后进行强夯施工。

4、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含水量较大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铺垫砂石等必要的措施,且强夯完成后必须将砂石垫层彻底清除。

5、强夯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①开夯前检查夯锤重、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②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及时纠正;

③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④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备以后对强夯效果进行评定。

六、质量保证措施

1、组织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交接好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并实地复测、计算、检查无误。

2、对每设计段进行测量放样,钉出明显标志,确保设计尺寸。

3、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施工中的工序技术标准,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4、严格按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操作规程,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各工种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5、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单位工作,切实做好“三检”制度,做好质量检查。

6、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7、准确量测夯锤提升高度,确保夯击能达到设计要求。

夯击时,对准夯点位置。

8、做到夯沉量数据记录的及时准确,按单次夯沉量和总夯沉量控制夯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主要质量控制项目

夯击能不小于设计要求;

点位偏差小于5cm;

最后一遍夯印搭接不小于1/2;

强夯各遍夯击间隔不小于7天;

夯点间距偏差小于50mm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0mm或总沉降量≥1.8m或总夯击次数12击

夯锤倾斜度<30°

七、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安全措施

1、每个施工面设一名安全员现场监督施工安全,施工前由安全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