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3517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内科学笔记.docx

中西内科学笔记

一、慢支

1.呼吸道感染是慢支发病与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2.中医病因:

(1)外邪侵袭

(2)肺脏虚弱(3)脾虚生痰(4)肾气虚衰

3.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为主,痰饮停聚为实。

4.诊断:

咳、痰或伴喘每年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

5.分型:

(1)单纯型(咳、痰)

(2)喘息型(咳、痰+喘)

6.分期:

(1)急性发作期(1周内者)

(2)慢性迁延期(1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缓解保持2月以上者)

7.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慢支急性发作期首选的治疗措施。

二、支气管哮喘

1.中医:

宿根是宿痰伏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相关。

2.其发病特征是: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3.哮喘持续状态:

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者。

4.发作时X线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

5.糖皮质激素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支气管舒张剂首选β2受体激动剂。

三、肺炎球菌肺炎

1.病理:

(1)充血期

(2)红色肝变期(3)灰色肝变期(4)消散期

2.中医:

(1)风热犯肺

(2)痰热壅肺(3)热闭心神(4)阴竭阳脱

3.其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4.特征:

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

5.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6.治疗应首选青霉素G。

四、肺结核

1.病原菌:

结核分枝杆菌。

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

通过呼吸道传播。

2.基本病理:

炎性渗出、增生、干酪性坏死。

3.中医:

“瘵虫”袭肺,内伤体虚。

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也涉及心、肝。

4.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高价值。

5.痰结核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6.化疗药物使用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7.一线药: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二线药:

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因:

(1)吸烟

(2)空气污染(3)职业危害(4)电离辐射

2.解剖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

(2)周围性肺癌

3.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恶化程度最高)

(2)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最常见。

4.中医病位在肺,可波及它脏,正虚为本,因虚致实。

5.

(1)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是X线检查。

  

(2)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

  (4)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6.非小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小细胞癌以化疗为主。

六、肺心病

1.最常见的病因是支气管、肺部疾病。

2.中医:

其病位在肺、脾、肾、心。

本虚标实,急性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虚损为主。

3.失代偿期表现以右心衰为主。

4.并发症:

(1)肺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3)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4)休克(5)DIC.

5.急性期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6.急性期呼吸衰竭给氧原则是持续低浓度给氧。

七、心功能不全

1.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是心肌负荷过重和心肌病变。

2.中医病因:

(1)外邪侵袭

(2)劳倦过度(3)情志失调(4)饮食失节

3.其病位以心为主,涉及肝、脾、肺、肾。

本虚标实。

4.左心衰以肺淤血为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可出现交替脉。

5.急性肺水肿最特异症状是咯粉红色泡沫痰,X线表现是肺门蝴蝶型阴影。

6.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药

(2)快速性心律失常,钾低者静脉补钾,钾不低者用苯妥英钠。

(3)缓慢性心律失常用阿托品。

八、心律失常

1.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心电图。

2.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诊断意义的是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

3.房颤的治疗原则是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在一定时间内应服用药物维持。

4.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最易并发脑血管栓塞。

5.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治疗应首选异搏定。

6.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应首选利多卡因。

九、高血压病

1.中医:

(1)情志失调

(2)饮食不节(3)久病过劳(4)先天禀赋异常

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痰浊内蕴为标。

2.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导致死亡最多的并发症。

3.危重症:

(1)恶性高血压

(2)高血压危象(3)高血压脑病

4.分级:

I级(轻度):

140~159/90~99mmHg

II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

III级(重度):

180/110mmHg以上

5.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使血压达到140/90mmHg以下。

6.危重症治疗:

(1)迅速降压:

硝普钠首选

(2)降低颅内压(3)制止抽搐

十、冠心病

1.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2.

分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十一、心绞痛

1.病因:

(1)寒邪侵袭

(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年老体衰心脉痹阻是病机。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本虚以心气虚为主,标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

3.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4.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确诊价值。

5.

分型: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3)静息心绞痛(4)梗死后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

十二、心肌梗死

1.

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中医病机为心脉闭阻不通,心失所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相关,本虚标实。

3.

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最常见)

(2)心室壁瘤(3)心肌梗死后综合症(4)栓塞(5)心脏破裂

4.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病理性Q波

(2)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3)T波倒置。

5.

心肌梗死第一天发生的多源性室性早搏首选利多卡因。

6.

心肌梗死早期治疗首选溶栓。

十三、胃炎

1.

病因:

(1)HP感染

(2)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3)理化因素(4)其他

2.

中医病因:

(1)饮食所伤

(2)情志内伤(3)脾胃虚弱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

初起多实,病在气分,久病以虚为主,病在血分。

3.

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是慢性胃炎诊断的最可靠方法。

4.

抗HP治疗是治疗本病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十四、消化性溃疡

1.

HP感染是主要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

2.

中医:

(1)饮食所伤

(2)情志内伤(3)脾胃虚弱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

3.

节律性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特征之一。

4.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

5.

内镜检查是消化性溃疡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6.

根除HP感染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十五、胃癌

1.

HP感染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

胃窦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

3.

大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黏膜及黏膜下层,5-10mm为小胃癌,小于5mm为微小胃癌。

(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有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

4.

组织分型,按其生长方式分为膨胀型和浸润型。

按起源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

5.

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2)淋巴结转移——最常见(3)血行播散(4)腹腔内种植

6.

中医:

(1)饮食不节

(2)情志失调(3)素体亏虚  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标实为痰瘀互结。

7.

并发症:

(1)出血

(2)梗阻(3)穿孔

8.

内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十六、肝硬化

1.

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病因。

2.

中医:

(1)酒食不节

(2)情志失调(3)感染血吸虫(4)他病转化  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肝、脾、肾三脏失调。

3.

表现:

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主要是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大表现。

脾肿大、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脉高压的三大临床表现,腹水是肝功能代偿减退最突出的体征,提示已属失代偿期。

4.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2)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3)自发性腹膜炎(4)原发性肝癌(5)肝肾综合征(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5.

肝活组织检查有确诊的价值。

十七、原发性肝癌

1.

病因: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3)黄曲霉素(4)饮水污染

2.

转移途径:

(1)肝内转移

(2)血行转移(3)淋巴转移(4)种植转移

3.

表现:

(1)肝区疼痛

(2)肝大(3)黄疸(4)肝硬化征象(5)全身表现

4.

并发症: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4)继发感染

5.

甲胎蛋白检测(AFP)是肝癌的异性的标志物和主要诊断指标。

6.

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

十八、急性胰腺炎

1.

病因:

(1)胆道感染

(2)大量饮酒(3)暴饮暴食

2.

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胰蛋白酶。

3.

病理分型:

(1)急性水肿型

(2)急性坏死型

4.

中医:

病位以脾胃为主,与肝胆相关。

5.

血淀粉酶6-1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3-5天,超过500单位有确诊价值。

尿淀粉酶升高较晚,持续1-2周。

6.

血清脂肪酶48-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超过1.5单位对就诊较晚的患者有诊断价值。

7.

C反应蛋白(CRP)大于250mg/L提示广泛胰腺坏死。

8.

CT对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较大价值。

9.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大多不必手术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重宜手术治疗。

十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

病因:

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

多见于儿童。

2.

中医:

初期以标实为主,病位在肺脾两脏,恢复期虚实夹杂,病变在脾肾两脏。

3.

表现:

(1)水肿

(2)高血压(3)血尿(4)全身症状

4.

起病初期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CH50)活性下降对诊断本病意义重大。

5.

属自限性疾病,休息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6.

首选青霉素治疗感染灶。

肾衰时用透析疗法。

二十、慢性肾小球肾炎

1.20%慢性肾炎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

2.中医:

(1)禀赋不足

(2)劳倦太甚(3)饮食不节(4)情志不遂病位在肾。

3.表现: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4.治疗可用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5.有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用噻嗪类利尿剂。

6.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二十一、肾病综合征

1.

中医:

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

2.

典型症状:

(1)大量蛋白尿(大于3.5g/L)

(2)水肿(3)高脂血症(4)低蛋白血症

3.

肾活检是确定肾组织病理类型的唯一手段。

4.

利尿剂治疗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

5.

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1)起始足量

(2)缓慢减药(3)长期维持

6.

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患者治疗应首选环磷酰胺类细胞毒药物。

7.

微小病变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应首选皮质激素。

二十二、尿路感染

1.

最易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是大肠杆菌。

2.

中医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

3.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主要途径

(2)血行感染(3)淋巴道感染(4)直接感染

4.

临床类型:

(1)急性肾盂肾炎

(2)膀胱炎(3)尿道炎

5.

初发者宜首选磺胺类或氟哌酸。

6.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者应首选头孢曲松+氨基糖苷类。

二十三、慢性肾功能不全

1.

病因:

(1)肾小球肾炎

(2)糖尿病肾病(3)多囊肾(4)狼疮性肾炎

2.

中医病机:

肾元虚衰,湿浊内蕴。

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等脏腑。

3.

表现:

(1)高血压

(2)水肿或胸腹水(3)贫血(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5)内分泌失调等。

4.

氮质血症期血肌酐(Scr)值为134~450umoI/L,肾衰竭期血肌酐值为450~707umoI/L,尿毒症期血肌酐值高于707umoI/L.

5.

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饮食、高热量饮食、低磷饮食、低盐饮食。

6.

尿毒症治疗应首选替代疗法。

7.

肾衰竭肾性贫血时治疗应首选红细胞生成素。

二十四、缺铁性贫血

1.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

中医:

病位在脾肾,与肝、肾相关。

3.

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浓度常小于8.9umoI/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umoI/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4.

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贫血纠正后应继续治疗3~6个月补充贮存铁。

5.

Hb在30g/L以下时应输血或输入红细胞。

二十五、再障

1.

病因:

(1)药物因素

(2)化学毒物(3)电离辐射(4)病毒感染(5)免疫因素

2.

中医:

病变部位在骨髓,发病脏腑为心、肝、脾、肾。

肾为根本。

3.

表现:

(1)贫血

(2)发热(3)出血

4.

分型:

(1)急性再障

(2)慢性再障

5.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6.

诊断再障最有意义的方法是骨髓活检。

7.

治疗再障应首选的措施是骨髓移植,且能根治。

二十六、急性白血病

1.

表现:

贫血、发热、出血、淋巴结大、肝脾大、胸骨压痛。

2.

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

3.

骨髓象有决定性诊断价值,表现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4.

严重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5.

骨髓及干细胞移植是能完全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措施。

二十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

脾脏肿大是慢粒最突出的体征。

2.

慢粒以白细胞极度增高为特征,常超过20×109/L.

3.

骨髓象:

各系细胞极度增生,以粒系为主,粒:

红为10:

1~50:

1。

4.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首选的药物是羟基脲。

二十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细菌或病毒感染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2.

中医:

病位在血脉,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3.

分型: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2)慢性型——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4.

检查:

急性型血小板多在20×109/L以下,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

5.

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6.

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效果不理想应采取脾切除治疗。

二十九、甲亢

1.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临**最常见的甲亢类型。

2.

治疗甲状腺危象应首选的药物是丙基硫氧嘧啶。

3.

甲状腺抗体检查有早期诊断意义。

4.

血清TSH测定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最有价值的指标,甲亢患者可减低。

三十、糖尿病

1.

分型: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3)特殊类型(4)妊娠期糖尿病

2.

中医:

(1)禀赋不足

(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

3.

典型表现:

“三多一少”。

4.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3)低血糖反应及昏迷(4)感染

5.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

(2)微血管病变(3)神经病变(4)糖尿病足

6.

血糖:

空腹大于7.0mmoI/L,餐后2小时大于11.1mmoI/L。

7.

糖尿病教育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

8.

磺脲类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

9.

双胍类适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的患者。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补液

(2)应用胰岛素(3)纠酸(4)补钾(5)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三十一、风湿热

1.

链球菌咽部感染是诱发风湿热的病因。

2.

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高于500,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

3.

诊断标准的主要表现:

(1)心脏炎

(2)多发性关节炎(3)舞蹈病(4)环形红斑(5)皮下结节。

4.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抗风湿治疗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

三十二、类风湿关节炎

1.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基础是免疫因素。

2.

病理:

(1)滑囊炎

(2)血管炎

3.

表现:

(1)关节表现:

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等。

4.检查:

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十三、癫痫

1.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2.

典型失神发作多见于5~14岁儿童。

3.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

4.

儿童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

5.

强直—阵挛发作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6.

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

7.

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8.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安定。

三十四、急性脑血管病

1.

短暂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2.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发病24~48小时后CT显示低密度影。

3.

脑出血CT检查呈高密度影。

4.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CT显示高密度影及血管畸形。

5.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

(1)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2)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调整血压,改善循环(4)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原则:

制止继续出血,防止继发血管痉挛,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和预防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