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316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docx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

  

 

  

城市居民养老模式与完善对策

 

  

 

 

 

 

 

 

 

   

 

 

 

 

 

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一)老年人口总量大

由于人口基数大以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中国老年人口的总量较大,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06年,城市老年人口的数量为3856万,占老年人口的26.3%,尽管城市老年人口数量远少于农村,但总量依然很大。

(二)老龄化速度快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发展速度要快得多。

据联合国统计,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增长了176%,而中国增长了217%。

美国有关统计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法国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而中国预计只需25年。

200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2.5%。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银发浪潮”不可逆转,按照这个速度,到21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届时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中国城市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尽管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大多为年轻人口,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增长率仍超过农村。

(三)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的状况,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尽管中国城市要比农村相对富裕一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未富先老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

(四)高龄化明显

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每年以5.4%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60~80岁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目前中国80岁以上老人已达1300万,预测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1亿,届时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高龄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比较明显。

中国不仅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同时也面临高龄社会的挑战。

城市高龄老年人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增长速度目前快于农村。

以上海为例,其高龄化的增长率达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五)大城市老龄化比较严重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大城市的老龄化更为严重。

中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一些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天津、洛阳、兰州、南京、苏州、西安、广州等,都是特大城市。

首都北京早在1990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达263万,占其总人口比重超过15%。

上海市2003年时老年人口就达255万,占其总人口的19%,目前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超过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

(六)空巢家庭多

中国城市老龄化还面临着一个不利因素是空巢家庭多。

中国大城市老人空巢家庭率基本超过50%。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的老年人中,老年人空巢家庭率甚至高达70%。

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率远远超过农村,二者比率为49.7∶38.3。

二中国目前城市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

(一)家庭养老

1.传统的家庭养老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关系为轴心,老年人在家中与老伴以及子女等家人共同生活的养老方式,养老资源与生活照料来源于个人或者子女。

传统的家庭养老具有天伦之乐、精神慰藉等种种优势,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城市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方式。

当前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30年后,独生子女代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城市家庭结构正呈现4∶2∶1的模式,而且这种4∶2∶1的新型家庭结构模式以后将逐渐演化为8∶4∶2∶1的模式,这种变化必将削弱城市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

如果坚持家庭养老,就意味着以后一对独生子女夫妇得赡养两对甚至多达六对且为两代以上的老年人,这给年轻的独生子女夫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济是一方面的原因,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则是另一个更为突出的原因。

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淡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这正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其次,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方式。

当今社会,“父母在,不远游”的束缚也已经被彻底打破,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许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番自己的天地,而父母为子女将来的发展考虑也支持子女流动。

城市年轻人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农村,于是在“无形”中瓦解了城市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基础。

2.居家养老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很大冲击的情况下,近些年来城市居家养老日益蓬勃发展。

居家养老也是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养老,但以社会化服务或者社区化服务为支撑。

老年人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需要来自社区的照顾。

城市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简单形容就是家庭养老加社区服务。

这一养老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一,居家养老使老年人安居家中,老年人仍然拥有熟悉的环境与人际。

其二,居家养老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守土”的文化理念。

其三,在不离开家庭的情况下,老年人仍然能够享受到相关服务。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居家养老应成为中国城市今后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二)机构养老

1.传统福利型的机构养老

传统福利型的机构养老主要指政府通过养老院、福利院等,为“三无”户籍老人(无子女、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提供养老,政府承担养老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传统福利型的机构养老只适合特定的人群,覆盖面比较窄,但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2.新型社会化的机构养老

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中,中国大力发展新型社会化的机构养老,即公寓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也是依托养老机构,但老年人承担主要费用,以社会化与市场化运作为主。

从国际上看,公寓养老又分为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以及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三种。

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指专门划出一幢楼或几幢楼供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它的特点是:

首先,老年人居住采用住宅形式,住宅设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

其次,老年人生活自理,机构或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如老年人的购物以及必要的家务劳动都可由机构或者社区代为服务。

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居家养老较为相似,不同的是老年人相对集中于特定区域或者特定机构,不像居家养老那样比较分散。

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也是老年人集中居住,但一般采取宿舍的形式。

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实际上基本等同于医院与护理院养老,主要为老年人生命中的特定阶段或者生活难以实现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在不少发达国家,老年人能够自理时,一般选择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半自理时,一般选择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不能自理时,一般选择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

独立性养老公寓是最有活力的公寓养老形式,它比居家养老更进一步,在于老年人的相对集中。

老年人相对集中,可以促进彼此之间互相交流。

它比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更进一步,能克服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的封闭性。

老年人集中,但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很好地实现了“封闭”与“开放”的有机结合,另外,独立型公寓养老还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私密性问题,实现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目前城市重点发展的是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无论年轻型老年人还是高龄老年人,所能选择的只能是这一种,选择面比较小,这是今后必须改进的环节。

(三)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

为实现养老的规模化,城市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应运而生。

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是一种老年人聚集的养老形式,一个大型养老综合体有时可以达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

在大型养老综合体中,各种老年设施如老年公寓、老年住宅、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院(一般是大型医院的派出分支机构)等一应俱全。

由于实现规模效应,养老服务更为齐全,更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服务成本也相对较低。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的发展相对成熟,最出名的是美国的太阳城。

中国目前也已经开始发展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已经建成的大型养老综合体主要是北京的太阳城。

三中国城市居民养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难以满足需求

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需要完善的养老服务作为支撑。

但中国目前城市养老服务尚处于低层次状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居家养老中,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综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养老服务,已经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养老服务业从保障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综合性、医护性、生活性等类;从服务方式划分,可分为上门、户外、直接、间接服务等类;从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性、长期性、白昼性等类。

德国的社区助老服务包括:

做饭、料理家务、饮食起居服务、采购、咨询、探望、陪同外出、出租轮椅、流动图书馆、游览、日间护理、娱乐及康复治疗等。

日本的社区服务包括派遣家庭服务员护送老人看病、料理家务、购物、养护委托、电话咨询以及家庭护理等。

而中国目前虽然开始普及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很多城市中,街道层面成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层面成立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服务实现了全方位覆盖以及无缝隙对接。

但必须承认,目前在大多数城市中,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还较低,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还仅仅局限在做饭、买菜、打扫卫生、陪护看病等范畴。

高层次服务如旅游、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要么依靠志愿者队伍,要么处于缺失状态。

在机构养老方面,在多数城市中,尽管养老服务水平比居家养老状况稍好一些,但也以满足低层次需求为主,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内容也都有待深化。

当然这其中有着发展阶段的局限,需要不断完善。

同时,总体来说,中国几乎每个城市的机构养老都难以满足需求,例如截至2009年底,北京的老年人口为263万人,但是,北京养老床位总数仅为6.46万张,缺口很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活照料,他们对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社会参与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日趋迫切,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高层次的趋势,而且年龄越小,需求层次就越高。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处于50~60岁城市“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前瞻性地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如果相关服务跟不上,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以下是笔者在苏南地区的调查结果,可见一斑。

专栏1:

苏南地区养老需求调查

笔者在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发放500份问卷,调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在50~59岁年龄段的62个调查对象中,选择“医疗护理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96.8%,选择“保健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85.5%,选择“精神慰藉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66.1%。

在60~69岁年龄段的177个调查对象中,选择“医疗护理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76.3%,选择“精神慰藉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68.9%,选择“学习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59.9%。

在70~79岁年龄段的165个调查对象中,选择“医疗护理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90.0%,选择“家务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75.8%,选择“应急求救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59.4%。

在80岁以上年龄段的84个调查对象中,选择“医疗护理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94.1%,选择“应急求救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85.7%,选择“家务服务”的占该段总人数的66.7%。

结果显示:

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与年龄呈反比,年龄越小,对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就越高,“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需求较多。

年龄越大,对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就越低,“家务服务”等需求较多(见图1~4)。

图150~59岁年龄段未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选择前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