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271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docx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

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

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

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

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

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

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

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

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

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

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

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

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

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

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

可分为:

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

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

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

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具有如下特征:

a、认识产生突发性,无过多生理、心理准备。

b、认识过程的突变性。

C、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23.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24.创造性思维:

思维对感性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时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约束,而是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想像、猜想、联想、幻想、灵感等。

25.科学概念:

表达同类事物共同属性的认识形式。

26.科学定律:

反映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认识形式。

27.科学假说:

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推断性的认识。

28.科学理论:

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48.科学:

就是正确的反映自然对象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49.技术:

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历史劳动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称。

50.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的创新的新经济。

51.知识体系:

完整反映人类科学认识的知识体系。

52.格式塔转化理论:

同一事物形态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53.线性系统: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

54.科学事实:

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而获取的经验事实。

55.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前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56.科学概念:

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7.人化自然:

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59、科学方法: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研究目的,完成特定研究任务而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实行的各种主观手段的组合。

60、格式塔转换理论:

同一事物形状的观察,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

61、环境:

对一个系统产生影响,又不是系统构成部分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62、功能:

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63、平衡系统:

系统内部各个要素面临的条件,状态是相同的均衡的,无宏观的交换和交流关系。

64、近平衡系统:

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有差异,这些差异的相互作用是按线性关系表现出来的。

65、远离平衡系统:

系统内部所具有的条件、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交流、交换,是系统进化的条件。

1、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2、创造性原则:

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3、可行性原则:

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

4、科学性原则:

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7、自然观:

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总的观点。

12、科学概念:

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失望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单位。

13、科学: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14、技术:

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15、科学技术观:

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1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P52

1、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

2、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P245)

3、科学技术体制: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P256)

4、技术共同体: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P268)

5、科学事实: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P97)

6、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P115)

7、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P115)

8、类比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P138)

9、科学共同体: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二、简答题:

33个

4.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答: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

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

(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

(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5.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答:

(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

(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

(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

A、自然观:

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B、科学技术方法论:

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

C、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一切僵化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是发展的、变化的。

8.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

二者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本身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则以天然物或人工物为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的不同:

自然辩证法探究科学技术活动中运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世界以及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探究科学技术究竟在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生了什么效应以及这种效应的价值。

自然科学则通过抽象揭示研究对象如何存在、如何演化、进而对它们进行理论解释和行为预测。

二者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基础,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3.科学思维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

科学思维的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方式。

前者又可分为分析与综合和归纳与演绎,后者又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16.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

区别:

⑴任务与使命不同,科学是揭示,去认识、解释自然界,说明外部自然界,形成新的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技术是改造,去用什么的手段,什么样的方法去改造自然界,形成新产品,发现新材料,选择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⑵存在状态不同,科学是主观性和意识性,在书籍上和头脑中存在。

技术是客观性和物质性,物质工具,工具体系,规则方法。

⑶社会需要的关联程度上不同。

科学是长远的,根本的,长久的,即关联程度弱一些;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关联程度比较紧强。

⑷评价方式不同:

科学用真理性,是否与理论相符。

技术是效用性,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联系:

⑴科学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⑵技术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7.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

(1)真理性。

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

(2)深刻性。

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3)实证性。

认识成果要能为实验所证明,理论体系要经得起实验,观察验证。

(4)系统性。

科学性认识要整体反映揭示研究对象。

它是完整的理论整体。

18.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

(1)科学认识的主体:

它是一些活动的承担者和进行者。

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和价值观念的人

(2)科学认识的客体:

科学认识的对象,指进入人的认识范围与科学认识主体发生关系的哪部分自然对象,是否能成为科学认识的客体取决于自然对象是否时入人的认识范围,它不是既定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

(3)科学认识的中介。

指科学认识中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最主要的是工具,仪器,和语言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