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2515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建设项目名称:

太仓市东仓路~浏双公路新建工程

施工单位: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序号

内容

采取的具体措施

取得的成效

1

落实质量责任制

签订质量责任登记表,开展质量责任教育

人员质量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大大增强质量管理自主能动性

2

规范试验检测工作

完成试验室资质审批,加强试验人员考核培训,收集并学习各种试验规范

各项试验检测、审批程序均符合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和设计及规范要求

3

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

加强原材和工序管理,总结学习混凝土施工经验,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管理到位,各项混凝土施工进展顺利,质量良好

4

原材料质量控制

从项目办指定厂家通过公开招标,进购合格原材,加强对原材的试验检测和使用审批力度,严把原材质量关

各项原材均经严格试验检测合格,符合指挥部及监理相关原材使用程序

5

钢筋绑扎及定位

挑选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要求测量定位

施工质量良好,并已积极总结施工经验

6

钢筋骨架、波纹管、锚垫板、预埋件的定位控制

加强对相关图纸的考核力度,制定责任追究和奖罚制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定位

波纹管、锚垫板、预埋件的定位控制暂未施工

7

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

建立配合比管理台账,配备现场试验技术人员严控施工配合比计量

对施工配合比计量进行科学管理,未出现因配合比控制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8

规范浇筑顺序和振捣控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振捣方案,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好砼浇筑振捣顺序

施工中未出现混凝土浇筑、振捣顺序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9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控制

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搅拌控制,确保搅拌均匀,提高混凝土匀质性

从多次实验结果来看,对离散性的控制已在逐步增强,试块强度离散性越来越小

10

裂缝超限控制

首先加强对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控制周围环境空气湿度及洞内温度,再就是对裂缝部位及时修补

/

11

保护层厚度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砼施工,及时进行凿孔检测

经检测钢筋工程保护层符合或超过设计厚度

12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及漏筋控制处理

加强砼配合比、搅拌、振捣控制,总结相应施工经验,制定预防与补救措施

/

各项说明见下文。

1、我项目已按照业主要求及时完成工程质量责任登记表的填报工作,并在项目管理中积极落实。

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我项目向来高度重视,先后制定《质量目标与质量计划》、《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项目质量保证措施》、《试验检测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同时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了质量创优实施方案。

我项目多次组织召开质量专题会,并开展质量责任教育,旨在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自主能动性,通过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的实行,将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为止,我项目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2、首先,我项目已及时完成工地实验室的资质审批工作,并积极按照项目办、中心试验室及实验监理的要求严格规范各项试验检测工作。

同时我项目也很重视专业试验人员考核与培训。

我试验室重视对试验规范的收集和学习,通过任用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并加强对规范的学习,我项目试验检测工作一直符合业主及中心试验室的规范要求。

3、从材料供应、混凝土入模温度、劳动力及机械设备、质量技术管理及施工工艺和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制定科学、可行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建立混凝土施工的动态管理机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每次施工完毕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总结经验。

我项目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目前暂未开展。

4、我项目向来重视原材质量管理,因此对于原材进购我们严格落实中心试验室相关的原材管理制度,从指定厂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购合格原材,同时加强对原材的试验检测和使用审批力度,严把原材质量关。

至此,我项目各项原材均经严格实验检测合格,符合业主及监理相关原材使用程序。

5、对于隐蔽工程的钢筋绑扎工作,我项目特地挑选熟练的技术工人,并对其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以确保施工中能严格要求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6、建立技术员考核机制,尤其加强对图纸的考核力度,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7、在施工配合比计量控制方面,我们建立要求配合比管理台账,对每次混凝土浇筑均做详细记录,及时总结配合比使用经验;同时配备现场实验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的计量工作。

目前,我项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工作暂未开展。

8、混凝土浇筑如不按顺序浇筑,轻者影响混凝土捣固效果,重者造成跑模,使结构开裂,甚至断裂、倒塌。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浇筑顺序我项目制定以下措施:

要求施工方案中必须有包括浇筑顺序、浇筑中应注意问题、浇筑操作的人员组织等内容的专项浇筑方案,并在施工方案交底和工序技术交底中强调浇筑顺序及注意事项。

同时在浇筑中,指定专人检查贯彻技术措施的落实,并建立明确的分工及岗位质量责任制,确保浇筑中指挥严格、有效。

再就是针对不同浇筑对象,制定科学的浇筑顺序方案并严格按预定浇筑顺序进行施工。

9、由于拌合好的混凝土匀质性比较差,进而导致不论是抗压强度还是其它一些物理、力学性能都比较差。

即使是由质量控制得较好的一盘混凝土所组成的试件,强度也不完全相等,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就是混凝土的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实际是一强度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

对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的控制,我项目主要从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搅拌过程控制,确保选用科学的恰当的配合比,控制好搅拌方式和时间,确保搅拌均匀,提高混凝土匀质性。

10、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类型有:

干缩裂缝、温度裂缝、荷载变形裂缝和施工缝,而导致产生裂缝的原因是:

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

对此,我项目,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控原材质量和技术标准,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做好温度、湿度控制工作),为防止荷载变形裂缝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各项支护工作,并制作修补台车及时完成对施工缝的修补。

11、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施工,及时进行凿孔检测,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尤其是对初期支护中喷射混凝土及有衬砌钢筋段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我项目在施工放样时按照设计文件要求保证净空预留量,做好各种钢构件的定位,进而确保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经实践表明,该项措施实施有效,凿孔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2、混凝土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模板表面粗糙,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针对以上原因,我项目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

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混凝土入模后,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露筋产生原因: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对于漏筋我们的预防措施是: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产生蜂窝、麻面、漏筋时应及时加以修补:

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1:

2或1:

2.5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经理部的实际,为加强活动的组织,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桥梁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

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曹赞勇

副组长:

万红成杜捍新

成 员:

叶献国、陆旭日、宗方年、王前进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施工管理要精细。

项目部要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

水泥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

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应对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有收缩裂缝、温差裂缝、安全性裂缝。

对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优选水泥,选用低热的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

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降低有明显作用。

(2)认真进行配合比设计、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材料、掺加外加剂,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

(3)记录各浇筑层的温度变化,从而决定上层浇筑时间及调整措施。

测量工作要坚持到竣工后的一个时期。

(4)浇筑结束,迅速用土工布覆盖混凝土外层,使内外温差减小。

一般情况,覆盖与未覆盖的温差有10℃左右,可见覆盖是有实际效果的。

(5)在日温差10℃-15℃,尽量选择晚间施工,一降低拌料温度。

2).桥梁构件的外观质量

外观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麻面

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无数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现象。

这类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度不够、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振捣后没有很好的养护而产生的。

(2)露筋

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浇筑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有时也因保护层的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度不够,吸水过多而造成掉角露筋。

(3)蜂窝

结构构件中形成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空隙存在。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离析,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产生。

(4)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的或全部的没有混凝土。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混凝土捣固不足或漏浆,,在浇筑混凝土时投料距离过高或过远,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止离析措施,另外混凝土受冻,泥块杂物掺入等,都会形成孔洞事故。

(5)缝隙及夹层

缝隙及夹层是将结构分隔成几个不相连接的部分,施工缝外最易发生此现象,使结合不好,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主要是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当,以及在混凝土内的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6)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外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原因主要是在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造成的棱角损坏。

防治措施:

对外观缺陷的防治,首先要从钢筋绑扎,从模板立设就要做到细节不放过。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控制保护层厚度,并保证保护层在以后工序中能够稳定的保持;在模板的立设中,模板的材质宜选用高密度、高强度的钢板及其他材料,脱模剂的选用非常小心,并用小面积混凝土试验后再大面积使用。

其次对于一些表面缺陷的处理上,可调配成与构件同色的水泥砂浆抹面修整,也可用干水泥“上粉”,并在修整后加强养护工作。

以上的这些通病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只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序质量保证和现场管理,严格按规范施工,增强理论学习,一定能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

3)、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

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泥:

水泥全部采大厂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外掺剂:

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

细集料用彩条布遮盖。

  4)、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

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5)、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加强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

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

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三、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个人予以表彰。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2013年5月1日至5月30日,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学习和治理经验交流会,完善具体治理方案,完成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动员部署,号召全体人员树立质量责任意识,治理活动。

(二)组织实施:

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制定实施方案、检查制度和治理措施,并认真落实。

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

确保治理取得成效。

(三)经验总结:

2013年12月,总结成熟的混凝土工艺方法,上报指挥部。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太仓市东仓路~浏双公路新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5.1-2013.1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