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1161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卷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研究表明,许多物质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氯酸钾开始分解和反应剧烈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温度℃

反应程度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制取氧气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潮解

B.苹果腐烂

C.干冰升华

D.蔗糖溶解

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铝有延展性

能制成铝箔

B

铜具有导电性

常用于制作电线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常用作保护气

D

石墨有滑腻感

常用作铅笔芯

A.A

B.B

C.C

D.D

5.在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6.在一密封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0

31

20

7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25

16

10

7

该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灼烧含氯塑料,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D.将铁锈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9.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

10.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B.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少量高锰酸钾能使氯化钾反应速率加快—一高锰酸钾是催化剂

11.化学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草莓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应填埋处理

C.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以减少环境污染

D.氯化钠不仅可以用作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2.下列物质中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

B.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氧属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5.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制取明矾晶体

B.

净水

C.

自制汽水

D.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B.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成20mL酒精溶液

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中的不溶性杂质

D.用10mL量筒最取8.2mL水

18.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木炭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C.空气和二氧化碳:

带火星的木条

D.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三、填空题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把文字表达式中物质的名称改写为对应的化学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用直流电电解水:

______,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2)用红磷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_______。

课本演示实验伸入集气瓶中盛放足量红磷的仪器名称为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4)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

____,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____,碳酸氢铵化肥的保存方法为_____。

(6)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______。

20.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你知道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及________;燃烧后有白烟,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

2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走进厨房你会发现很多化学物质,请用化学式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

_______。

(2)卖鱼的商贩向鱼器中鼓入空气延长鱼的存活时间,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

(3)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4)饮用碳酸饮料后会打隔,原因是碳酸不稳定,受热能分解产生_______气体。

(5)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军事上可制造烟幕弹,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超市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往往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将物质进行分类。

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填序号)。

①空气 ②二氧化硫 ③氧气 ④硫粉 ⑤高锰酸钾 ⑥氮气 ⑦海水 ⑧冰水混合物 ⑨过氡化氢溶液 ⑩二氧化锰。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填物质名称或符号都对)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主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4)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24.性质与变化的联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即性质

变化。

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

25.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已知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H2、CO、C都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发生反应,请分析下列反应:

①H2+CuO

Cu+H2O

②CO+CuO

Cu+CO2

③C+2CuO

CO2↑+2Cu

(1)在①中:

氢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______价变成反应后______价,同理分析,在②③两个反应中,CO、C中的碳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分析,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

四、实验题

26.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

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1)______

A试管中

(2)_________

B试管中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3):

_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4):

_______。

(5)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

(6)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A是教材中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B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接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

(1)不直接加热却能点燃白磷,利用的是铜的_____性。

(2)说明实验成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导管未深入集气瓶水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测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改进后的实验装置B与A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考〗①燃烧匙中所盛物质能否用木炭来替代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位同学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低于21%的体积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可能即可)

五、流程题

28.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1)该流程中包含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为_____。

(2)氧气和臭氧是有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像这样的物质称为“同素异形体”。

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同素异形体:

_____(举一个例子即可,填名称)。

(3)将氧气和臭氧分离的操作所利用的原理是:

_____。

(4)臭氧用于消毒,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六、科学探究题

29.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

CuO(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

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查阅资料)1、很多金属氧化物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例如:

MnO2、CuO、氧化铁(Fe2O3)等。

2、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能使铁等金属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用于伤口杀菌消毒等。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3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___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1的目的是_____;

(3)步骤④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反思)

(5)同学通过实验验证了CuO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另一同学将一根洁净的铁丝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6)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

图乙表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

①有氧气剩余;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点燃白磷。

(得出结论)分析图乙得出,猜想②正确

(反思交流)①根据本实验的结论,教材中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

②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③丙图利用铁粉除去氧气较彻底最后生成了氢氧化亚铁。

请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

30.小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呼出的气体跟吸入的空气相比,各种气体的含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猜想)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

(实验准备)

(1)收集空气: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的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面向下盖好集气瓶;

(2)收集呼出的气体:

用________法分别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①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___________________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更少

②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__________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比空气样品中变得更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两个干燥的烧杯,对其中的一个杯内哈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更多

(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都发生了变化。

(交流讨论)

(3)将集气瓶装满水的操作中玻璃片的使用方法是:

先用玻璃片盖住盛满水的集气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将瓶口全部盖住;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也可能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多选题

1、

2、

三、填空题

1、

2、

3、

4、

5、

6、

7、

四、实验题

1、

2、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