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975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docx

湖北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及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新高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

这一现象()

A.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B.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C.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D.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2.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画作《萧翼赚兰亭》,描绘的是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智永(僧人)的弟子辩才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骗取到手并将其献给唐太宗的故事。

这一作品体现了()

A.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合流B.饮茶风尚遍及贵族与百姓

C.王羲之书法在唐备受推崇D.绘画作品与历史真实统一

3.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情况;对于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

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佛道思想开始传播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更加规范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开明

4.明代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王遣使来贡,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

又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剌泥等来贡,因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帝亦不听。

这反映了明代()

A.对胡椒需求量极大B.奉行朝贡贸易体制

C.鼓励民间对外贸易D.近代商业观念萌芽

5.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时人笑称“皇族内阁”。

表3皇族身份的内阁成员概况表。

成员

奕劻

溥伦

绍昌

善耆

载泽

栽洵

寿耆

职位

总理大臣

农工商大臣

司法大臣

民政大臣

度支大臣

海军大臣

理藩大臣

概况

公认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

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

热衷于发展海军

平庸

据表3判断,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A.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B.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6.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

A.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D.中国的国内市场在不断扩大

7.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不再出现新盖的祠堂;以祠堂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日益式微,共同祖产由子孙瓜分变卖的事也渐渐增多。

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推动了地方政治变革B.农村经济出现了根本变化

C.民主观念渗透到基层生活D.传统的宗法关系彻底瓦解

8.1922年梁启超说:

“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

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

……虽然他(思想界)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机势,谁也不能不说他是进化。

”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社会主导

9.1937年清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等语。

这表明()

A.全面抗战爆发加快国共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C.国共关系面临着实质性转变D.文化认同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4.2%上升到1991年的59.2%o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下降到1995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

这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11.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只是一个负责协调和管理的上层结构,大政方针由帝国上层制定,但日常事务的具体管理由地方负责。

帝国上层与地方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固定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

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帝国()

A.法治是维系统治的关键B.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统治秩序难以得到维护D.分崩离析的危险已消除

12.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

“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

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13.下图是18世纪初世界部分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示意图。

例如:

英国城市

纽卡斯尔工人工资较高,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故比值较高。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A.工业革命推高英国工人工资水平B.较低比值显示生产成本低廉

C.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D.较高比值利于推动技术革新

14.德国在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D.推动了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5.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共同教育和文化交流法案”,为发展针对第三世界未来领袖的教育和训练项目提供了法律依据……“青年领袖项目”不断扩大,如致力于“加强潜在领袖与美国人民和机构之间交流”的非洲子项目,仅1964年就新增517个名额。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对外战略重心转向第三世界B.试图攫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

C.与苏联争夺亚非拉中间地带D.准备破坏不结盟运动取得的成果

16.据WTO数据统计,2008年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G20)共实施了1583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了600多项,约占G20成员贸易限制措施总数的40%。

据此可知()

A.美国致力于维护世界贸易公平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C.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削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

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

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

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

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

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

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二赢得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者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个人;充满竞争的生存条件也促使他们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造诣。

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

当时没有一部名人传记不在主人公的主要成就之外谈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而这些造诣总是超出一般水平。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中、意两国思想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1950年,接收天主教会在华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取缔天主教会在华的一切特权。

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其中燕京、金陵等11所改为公办学校;沪江、东吴等9所学校改为人民自办的私立学校,政府予以补助。

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些高校陆续聘请苏联专家学者。

国家有组织地翻译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仅高校翻译出版的教材就有1391种。

从1950年开始,我国高校同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互换留学生,1951年8月第一批派375人到苏联留学。

1952年,高等工科院校从31所增加到47所,工科招生量增加11倍。

高等院校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摘编自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6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会上提出了一个分裂德国的“伦敦建议”,主要内容是:

双占区(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召开西占区制宪会议,制定宪法。

“伦敦建议”公布后不久,6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西占区将发行一种新马克即“B”记马克。

对于西方背着苏联搞币制改革,苏联军管当局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军事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谴责美、英、法三国“推行肢解德国的政策”。

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的“D”记马克,并于6月24日封锁柏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英、法与苏联各自实行的币制改革,并说明其实质。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英、法、苏在德推行的币制改革。

(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3中国古代某些朝代人口与耕地统计表

朝代

年份(公元)

人口(百万人)

耕地面积(百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西汉

2

60

506

8.43

东汉

105

53

535

10.09

东汉

146

48

506

10.54

北宋

961(976)

32

255

7.97

北宋

1109(1072)

121

660

5.45

明朝

1391(1393)

61

522

8.56

明朝

1592(1581)

200

793

3.97

清朝

1662

83

713

8.59

清朝

1776(1784)

268

989

3.69

清朝

1800(1812)

295

1025

3. 47

清朝

1848(1887)

427

1202

2.81

(括号内年份表示耕地面积的统计年份,未加括号的为相应人口的统计年份)

——据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拟定成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论题明确,持之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C

详细分析: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致力于恢复周礼;“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适应了下层民众接受教育的要求,这些都是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