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978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调研展望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光伏产业链概述:

降低度电成本是不变的主题

光伏行业及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已完善,技术革新是未来最大亮点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

硅料的采集,硅片、硅棒、硅锭的生产;中游:

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制作;下游:

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与运营。

国内最初靠电池和组件起家,由于进入门槛低,造成了大量企业涌入。

当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头在外,即上游硅片、硅料靠进口,下游组件靠出口,关键的技术和设备也靠国外。

随着近几年国内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伏产业链逐渐向两头延伸,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目前,行业已到国内光伏企业引领全球技术进步的阶段:

由于光伏行业的核心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如果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达到完全平价上网,就必须要在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业链上实现技术革新,以达到提质增效的规模化应用。

图1:

光伏行业产业链

表格1:

行业值得关注的技术或发展

表格2:

我国光伏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全球光伏市场:

市场占比逐渐转移,印度市场值得关注

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73GW,其中中国34.54GW,连续四年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美国和日本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有14.1GW和8.6GW的增量,紧随其后的是印度,装机容量达到4GW。

可以看出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市场占比逐渐在向中国、美国、印度等市场转移。

印度规划到2022年太阳能装机规模突破100GW,截至2016年底,印度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9GW;这预示着未来几年印度平均每年将至少有15GW的增量,我们预计印度光伏行业发展在未来几年将会提速,印度市场值得关注。

图2:

全球光伏装机增量(单位:

GW)

图3:

2015年全球各地区新增装机容量

图4:

2016年全球各地区新增装机容量

国内光伏市场:

格局结构双转换,增长速度将放缓

光伏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重心逐渐从地面电站向分布式电站转移。

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721万千瓦,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

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463万千瓦。

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7188万千瓦,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275万千瓦。

2017年一季度光伏发电量2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0%。

全国2017年一季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成为了主要增长区域,新增装机639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89%,市场格局正在从西北部逐渐转移到中东部地区。

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提速,2017年一季度分布式新增装机容量243万千瓦,同比增长151%;主要集中于浙江、山东、安徽和江苏四省。

光伏市场空间仍很大,但增速将趋缓。

2016年,光伏全年发电量达到66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1%,比2015年增加0.43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0.95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光伏发电比重在不断上升。

2013年-2016年,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火力发电量所占比重下降了7%。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0%。

为达成此目标,我们预计火力发电所占比例将进一步下降,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所占比例将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指出了未来几年太阳能发展方向。

《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这意味着光伏行业降本压力比较大。

目前光伏行业降本已进入关键期,再加上弃光限电等问题急需解决,我们预计未来很难再出现装机容量爆发性增长的情况,增长速度将会趋于平缓。

图5:

2014-2016全国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单位:

万千瓦)

图6:

2016年装机结构(累计量)

图7:

2016年发电量占比

图8:

2013-2016年发电量占比

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降本提效是不变的主题

光伏行业越来越趋于市场化驱动。

由于光伏度电成本较高,目前光伏电站还需要政府补贴扶持,但是从近几年政府发布的政策来看,一方面不断下调标杆上网电价,减少补贴,倒逼企业进行技术研究降低其发电成本,很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融资能力差的公司将会被迫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使用高效产品,如“领跑者”、“超跑者”计划,不断促进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发电效率。

可见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已经从“补贴驱动”轮转到技术产品的创新与规模化应用所带来的“降本提效”推动。

表格3:

常规晶体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不断进步

表格4:

光伏行业重点支持政策

降低度电成本是目前光伏产业的核心问题。

随着这几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各环节成本都在下降,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不断逼近平价上网水平,但是离平价上网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同时,目前政府对于光伏行业的思路已经转变,不再一味地给予企业补贴以扩大产业规模,而是通过制定政策加大光伏行业企业间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促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目前,位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希望能够找到进一步的降本空间。

对于多晶硅料生产环节,虽然改良西门子法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市场份额,其他制造工艺很难能够短时间内代替其地位,但是该方法的成本下降空间已经几乎被压榨完毕,因此这将使得一些厂商关注硅烷流化床法,以获得进一步的降本空间。

多晶硅料的下游环节是硅片的制作,早在2015年,金刚线切片技术就已在单晶领域实现全面应用,我们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引入金刚线切片技术所生产出来的多晶组件有望投入市场。

另外,铸锭单晶也为处于该环节的厂商提供了另外一条降本的思路,值得关注。

电池与组件环节可谓是整个光伏产业降本提效的核心,目前市场上晶硅电池组件还占据着主流地位。

由于“领跑者”等政策的影响,单晶组件凭借其出色的转换效率逐渐侵蚀着多晶组件的市场份额,截止2016年底单晶组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7%,EnergyTrend预测2017年单晶市场份额能达到35%。

2016年PERC电池产能不断增加,我们预计在2017年PERC电池将成为主流的高效电池之一,同时也是降本提效的主力军之一。

需要重点关注。

另外,双面组件已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势力,特别是双面+N型单晶组件,业界首笔N型双面组件大型供应合约已落户中来股份,这预示着N型电池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长期看好的IBC电池也有所进展,中来股份10GW全球最大的N型IBC双面电池项目已于落户衢州。

虽然单晶发展态势很好,但是目前多晶组件还是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2017年主要应关注黑硅+金刚线切+多晶能否大量投入市场,目前看来黑硅多晶硅组件将于2017年下半年释放产能,届时单多晶拉锯战有望重现。

对于支架部分,目前我国跟踪支架在支架市场上的份额较欧美等国家还偏小,投资者主要考虑跟踪支架的可靠性以及成本两个因素,在当前度电成本下降遭遇瓶颈期的情况下,我们预计跟踪支架能成为打开降本空间的新钥匙。

逆变器市场集中度很高,龙头企业在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大,随着国家政策向分布式光伏倾斜,组串式逆变器将迎来发展空间。

多晶硅料:

流化床法值得关注,但短期内西门子法还是主流

多晶硅产能扩张继续,进口替代空间大

我国多晶硅产业已具规模效应。

2016年全年,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约21万吨/年,产量达到19.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5.4%,较2014年更是大幅增加47.7%。

分季度产量数据来看:

1季度产量4.97万吨、2季度产量5.04万吨、3季度产量4.77万吨、4季度产量4.76万吨。

国内多晶硅产业的规模相对集中,2016年位居前三位的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和洛阳中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6%,年有效产能在万吨以上的中能、新特、中硅、大全、永祥、亚硅、赛维等7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7%,这几家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和质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图9:

2013-2016分企业多晶硅产量

图10:

2016年分月份企业多晶硅产量

图11:

2016年全国多晶硅产能分布

多晶硅行业进口替代空间仍大。

相对于“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来说,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光伏行业发展前期,国内多晶硅产量在全世界的占比不超过10%,导致国内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海外硅料企业。

后来,国内企业开始逐渐布局多晶硅产能,国内的多晶硅产量也不断提高,2016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9.5万吨,在全世界多晶硅产量中占50.3%。

随着近几年国内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多晶硅产量在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在不断增加。

从2013年的34%已经提升到了2016年的51%。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止2017年2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为17家,有效产能共计22万吨/年,较2016年底净增1万吨/年,主要来自新特能源、洛阳中硅等技术改造扩产和优化产能释放。

根据其他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扩产进度来看,我们预计,截止2017年中,国内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25万吨/年左右。

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多晶硅进口量依旧居高不下。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累计进口多晶硅达到141022吨,同比大幅增加20.6%。

月均进口量超过万吨,其中12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449吨,环比增加6.4%,同比增长38.3%。

虽然国内多晶硅产量在国内多晶硅消费量中的占比逐渐提高,但是相对于光伏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多晶硅的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随着国内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多晶硅料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技术上以及成本上的差距将会逐渐减小,未来多晶硅料的自给率将会不断提高。

图12:

中国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图13:

2017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2万吨

图14:

2010-2016多晶硅产量/进口量(万吨)

图15:

2010-2016多晶硅国内产量与进口量百分比

改良西门子法占主流,未来流化床法值得关注

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方法是改良西门子法,原理是在1100℃左右的高纯硅芯上用高纯氢还原高纯三氯氢硅,生成多晶硅沉积在硅芯上。

改良西门子法,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的西门子法上进行的改进,与传统的西门子法相比,改良西门子法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少,减少污染,同时还可以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大量氢气、氯化氢、氯化硅等副产品。

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生产多晶硅最为成熟、最可靠、投产速度最快的工艺,其他工艺很难在短期内取代其地位。

图16:

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简图

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在不断下降。

能耗指标是影响多晶硅成本的关键数据,2007年,我国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电耗为每公斤180多度,目前已经降到了60度以下,能耗降到了行业起步时的三分之一以下。

图17:

2014/05-2017/04光伏级多晶硅价格趋势(单位:

美元/千克)

不过虽说目前改良西门子法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该工艺已经几乎将物耗、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化做到了极致,在没有突破性发展的前提下,生产成本的降低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面对这种局面,流化床法多晶硅制造工艺将会被各大企业所关注,希望能从新的方法上入手,寻求进一步的降本空间。

流化床法是以硅烷或氯硅烷作为硅源气、以氢气作为载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在流化床反应器内预先放置的硅籽晶上进行生长;随着生产进行,从流化床底部不断排出长大的颗粒硅产品,同时从顶部添加适量的硅籽晶,单次持续运行时间可长达几千小时。

现有的工业实践表明,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流化床反应器的生产能耗极低,床内大量运动颗粒提供的充足反应面积可以获得很高的沉积效率,能够连续化运行的生产模式对于提高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