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732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docx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提问方式:

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

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试对诗所吟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

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分析古诗的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分析意境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注意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的具体。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用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解答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

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

恢复。

问: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何辨析诗歌的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

解答步骤同4

答题示例:

(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分析: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

分析句意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设问变式:

(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

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

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

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

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等。

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模式:

(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

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

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

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

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8、分析主旨型 设问方式: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设问变式:

(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

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答题模式

(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2、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

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

(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

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3、答题示例: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

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

恢复。

问: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

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5、答题示例:

(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6、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

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

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

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7、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