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964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docx

芒里3号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瑞丽景成路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芒瑞大道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芒里3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芒里3号隧道施工部

2013-3-22

城市快速路小净距隧道新奥法施工

德宏州芒瑞大道芒里3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说明

1、编制原则

(1)满足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完善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5)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6)充分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

(7)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与后续工程资源共享的原则。

2、编制依据

(1)新建芒瑞大道第Ⅳ标段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2)芒里3号隧道施工设计图纸。

(3)云南省交通厅及德宏州交通局现行的四车道城市快速路相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指南)、验收标准(暂行标准和补充标准)和施工工法。

(4)现场实地勘察调查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气象、交通运输情况、建筑材料分布、临时辅助设施的修建条件,以及水、电、通讯等情况。

(5)计划对本工程投入的施工力量、机具现状和计划更新情况。

3、编制范围

新建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芒市至瑞丽大道第Ⅳ标段芒里3号隧道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

芒里3号隧道上行线桩号为K29+180~K30+120,长940m;下行线桩号为ZK29+130~ZK30+120,长990m。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芒里3号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城市快速路小净距隧道,位于芒市遮放镇坝托村北侧芒里电站附近,隧道起讫桩号为上行线K29+180~K30+120,长940米;下行线ZK29+130~ZK30+120,长990米。

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半径500的圆曲线上;隧道纵面处在-2.4%的单向上坡。

1.2水文、地质特征

(1)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含水层直接裸露地表,主要分布于坡残积层。

山间沟谷冲击区含水岩组主要为砂卵砾石层,透水性相对较强,与地表水关系密切,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同时还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补给,含粘性土碎石分布于山麓部,由于其厚度较薄,相对富水性较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补给,总体上水量较小,因其含水层透水性极差,基本为滞水带,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蒸发是其主要的排泄方式。

根据区域水纹地质资料表明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侵蚀性。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由大气降水直接沿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渗透补给,降雨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勘察区主要岩性为板岩夹砂岩、灰岩,其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裂隙和风化裂隙带在接受大气降水后,多变为地下迳流,潜入基岩裂隙中。

(3)芒市河

芒市河是瑞丽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源头位于龙陵县火石场一带,自潞西县东北向西南横穿全县,流经芒市坝托、三台山、遮放坝、在南蚌与龙江汇合,流入瑞丽江,全场约103.7公里,自然落差约217米,流域面积1884.3平方公里。

1.3气候气象

隧道所在地地处我国云南西南部,属南亚热带低热盆地气候,气候复杂多变,年平均气温19.5℃,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

四季日照较充沛。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最终排泄至芒市河。

1.4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洞口及洞身土石方开挖

m3

189518.92

2

混凝土

m3

39783.8

3

Φ22早强砂浆锚杆

m

191994.9

4

D25中空注浆锚杆

m

138642.9

5

Φ42*3.5超前小导管

m

17999.1

6

洞口大管棚

m

3720

7

钢支撑

kg

1413777.8

8

HPB300钢筋

kg

932595

9

HRB400钢筋

kg

167570.7

 

2、施工准备

2.1施工便道

芒里3号隧道出口位于坝托村,出口处有一宽5m水泥路由320国道经坝托村至芒里电站,施工条件相对便利,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运输方便。

2.2弃碴场

隧道出口处有芒市河流经,出口处为陡坡与河谷,场地狭小,弃渣场选址不便,弃渣相对比较困难。

弃渣场最终选址为芒里3号隧道中段、遮放镇与三台山乡交界处一山沟内。

弃渣场底部宽度8米,拟分级弃渣至18米高度,弃渣场顶部宽度约为28米,长度约为200米,预计容积约为15万松方。

由于堆砌高度高,建议设计多级挡墙以保证安全。

综合考虑弃渣场容量过小和隧道弃渣较多等问题,设计在弃渣场安装一台小功率破碎机,通过加工合格碎石的方法消耗部分弃渣,以减轻弃渣场容量压力。

2.3施工供电

本隧道工程的电力供应,计划采用主电网供电及自备一台300KW发电机组备用发电相结合的方法。

即从终端杆引入,在隧道施工现场配置二台830KVA、一台315KVA共计三台电力变压器。

低压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架空线,进洞后采用电缆线和胶皮线联合使用供电。

2.4施工照明

(1)施工场地照明

在材料堆放场地、仓库、混凝土拌和站、辅助工厂、弃碴场等洞外施工场地,拟采用塔架式灯塔照明,塔架采用脚手杆搭建。

在塔顶架设3只1000W碘钨灯,以满足照明度要求。

(2)隧道内照明

隧道已开挖段照明,以220V照明线路为主,以60W节能灯,间距10m,距地面高度4m,同时在已开挖段每隔40m安装一盏400W高压钠灯,以备洞内烟尘较大时发挥作用。

(3)隧道工作面照明

隧道工作面拟采用四盏220V、1000W碘钨灯,并且在衬砌台车前台,左、右各设一盏高压钠灯。

2.5施工供水

芒里3号隧道出口处有芒市河流经,河面与隧道洞顶高差为30m,从该处敷设水管引至距离河面70m高处(即出口段隧道顶上40m处)设立一个蓄水池(设计蓄水量为80m3),再从该处敷设水管引至隧道内部,作为出口施工用水。

隧道生活用水采用深井地下水,高位水池设在隧顶山坡上,设计蓄水量为40m3。

2.6施工供风

在隧道口中间位置设置一座空气压缩站,设6台20m3的空气压缩机,提供高压风,以满足隧道施工用风。

2.7通风和排水、用电“三管两路”的设置

隧道内采用软质风管悬挂于隧道一侧,隧道口配置2×110kW的轴流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隧道施工通风布置见图2-1;隧道动力线路、照明线路分开安装在另一侧的边墙顶部边缘上;高压水管和高压风管安装在通风管同侧临时水沟上方;隧道出口(顺坡段)两侧分别设置排水沟将洞内水引至涵洞,最终排入芒市河(排水沟不能侵入边墙基础,并防止基础被浸泡)。

 

图2-1隧道施工通风布置示意图

3、施工项目管理

3.1施工组织机构

芒里3号隧道出口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现场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爆破安全员

专职安全员

 

机构设置

施工队长:

1人

技术主管:

1人

领班员:

4人

工班长:

4人

材料员、专职安全员、爆破安全员各2人

测量员、资料员:

各1人

3.2现场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设置“四牌一图”,并设置安全文明生产宣传栏,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文明施工形象。

(2)施工现场及时完成“四通一平”,设置工点标牌,标明工程项目概况、施工、技术负责人。

及早修建排水设施,现场的施工用电安装规范、安全、可靠。

(3)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语,作业场要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建设安全标准工地。

(4)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平面布置图,认真搞好施工现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对施工中破坏的植被,施工完后予以恢复。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和排水设施符合规定,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

(5)驻地生产及生活分片规划,房屋布局合理,符合消防环保和卫生要求。

做到场地平整、排水畅通。

各种设施安装符合安全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

(6)施工场地内各种器材要分类堆放整齐,挂设标牌,标明材料规格、产地等。

各级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一律挂胸卡上岗。

(7)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好场地,周转材料及时返库。

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洁。

3.3施工安排

(1)根据项目部安排大电、水、炸药库、生活区场地、加工场场地和搅拌站场地必须于3月31日之前到位,出口处涵洞完工回填后开始开挖、施作临时性仰坡支护及临时边坡防护,明洞开挖及临时支护完成后立即进行导向墙施工和管棚作业。

(2)芒里3号隧道围岩有Ⅲ、Ⅳ、Ⅴ级,拟采用全断面(Ⅲ级)、台阶法(Ⅳ、V级)无轨运输的施工方法,综合各项技术指标及工期要求,拟定从隧道出口单向掘进、左右线错开并行施工。

在施工准备期间完成隧道洞口工程施工,达到进洞条件,洞门在不影响隧道掘进施工的情况下及时、尽早完工。

洞身掘进及初期支护单工作面平均速度按16小时一循环,Ⅲ级围岩每循环3-4m,Ⅳ、Ⅴ每循环1-2m,单工作面平均月开挖进尺Ⅲ级围岩120m,Ⅳ级围岩90m,Ⅴ级围岩50m,计划用12个月完成开挖及初期支护。

按新奥法原理,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确定,在初期支基本稳定后施作。

二次衬砌应适当紧跟初期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计划芒里3号隧道的施工工期为16个月,即2013年4月10日开工,2014年8月10日竣工。

4、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4.1洞口、洞身施工方法

4.1.1洞口及明挖段施工

在雨季来临前施工完成明洞开挖支护及大管棚施作,以保证安全进洞。

1、在洞口及明挖段开挖前,及时修建排水沟、天沟、截水沟等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冲刷及渗透软化围岩,影响成洞及施工安全。

2、开挖以挖掘机开挖为主,如遇岩层较硬或遇较大孤石,则采用松动爆破,然后以挖掘机挖掘,并用风镐辅以开挖。

以此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保证顺利进洞。

在开挖洞门、边仰坡的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对边仰坡进行及时的加固和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3、开挖方法和顺序:

第一步:

先将洞口前路基土石方开挖出一定宽度和长度,给正洞明挖段施工创造场地和道路条件。

路基土石方开挖要逐层落底、及时对边坡加固。

第二步:

明挖段开挖施工。

明挖段开挖要求从上到下逐层开挖,每次开挖台阶不易过大,边仰坡随开挖随支护。

第三步:

明挖段开挖至上台阶高度时,先施作套拱再施作Φ108mm*6mm超前大管棚,以满足安全进洞需要。

4.1.2洞身开挖

由于是小净距隧道左右线必须错开开挖,待先开挖洞口完成支护成环(仰拱和二衬施作)围岩完全稳定后在进行下一洞口开挖。

隧道洞身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艺详见图4-2Ⅲ级围岩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框图;

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施工顺序如图4-3所示:

图4-2Ⅲ级围岩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序框图

 

图4-3暗挖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4.1.3洞身开挖爆破施工工艺

(1)爆破设计

需爆破围岩炮眼布置见3-6图

本隧道洞口段地质围岩较差,一般开挖用挖掘机、风镐开挖。

个别比较坚硬岩层爆破开挖以松动爆破为主,装药结构:

周边炮眼采用φ25mm的药卷,用传爆线间隔把φ25mm的药卷加工成药串,并用电工胶布将药串绑在竹片上,其它炮眼采用φ32mm药卷,连续装药。

起爆网路:

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网路,火雷管传爆。

平均单位耗药量控制在0.8~0.9kg/m3范围内。

掏槽眼深度0.9m,其它炮眼深度0.6m,进尺0.6m;周边眼间距40~45cm,抵抗线50~55cm。

①钻孔:

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进行钻孔作业。

②爆破:

进行爆破试验,并根据围岩情况不断修正爆破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成立爆破作业小组,实行定人、定位、定标准的岗位责任制,确保正常实施,其具体措施如下:

A、测量放线:

a、隧道中线测桩之间距,直线上不超过20米、曲线上不超过10米设一中桩;每50米设一水准(BM)点,并在每排炮开钻前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周边眼、掏槽眼的位置。

b、每次测量放线时,对上次爆破断面进行检查,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B、钻孔作业方法步骤:

①、钻孔前,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严格按照钻爆设计实施。

②、定人、定位、对周边眼、掏槽眼由经验丰富的司钻工司钻。

③、严格控制炮眼间距,误差不得大于6cm,方向相互平行,严禁相互交错,软岩开挖轮廓要圆顺、符合隧道设计轮廓线尺寸的要求。

④、严格控制周边眼钻孔外插角度,相邻两茬炮之间错台不大于10cm。

C、爆破作业的技术要求

①、装药作业要定人、定位、定段别。

②、装药前,所有炮眼必须用高压风吹净尘沫。

③、严格按设计的装药结构和药量装药。

④、严格按钻爆设计的联接网络实施。

(2)光面(预裂)爆破的施工方法

a.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降低爆破振动的强度,周边眼选用小直径药卷装药,其余炮眼用集中装药。

b、掏槽眼用直眼掏槽,采用“九眼掏槽”型;

c、其它炮眼采用深孔微差控制爆破,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炮眼的炸药用量。

d、选用合理装药不偶合系数,提高光爆效果,不偶合系数选用1.8。

e、超爆器材与起爆网络:

利用非电导爆系统起爆,在掏槽眼采用毫秒雷管,其余炮眼采用间隔为100~200ms的等差雷管,其振动速度为毫秒雷管采用振速的60%,并利用雷管自身的误差进行降振。

为了将振心5m处的围岩质点振动速度控制在10cm/s,用V=41.52(Q1/3/R)1.67确定最大单段用药量。

Ⅳ、V级围岩上台阶爆破设计参数表

炮眼分类

炮眼个数

每个炮眼深度(cm)

炮眼长度(cm)

炮眼角度°

装药量

装填系数

起爆雷管段别

水平

垂直

kg/每个炮眼

小计

中空眼

3

100

300

90

90

 

0

 

 

掏槽眼

9

1.0

900

90

90

0.57

5.13

0.75

1、3、5

底板眼

13

90

1170

90

90

0.44

5.72

0.65

11

辅助眼

33

90

2970

90

90

0.44

14.52

0.65

7、9

周边眼

27

90

2430

沿径向外斜3

沿径向外斜3

0.34

9.18

0.65

13

合计

73

 

6590

 

 

 

34.55

 

 

注:

1、每循环按0.8米计;2、周边眼采用φ25mm药卷连续装药;3、单位炸药消耗量1.21kg/m3;

4.1.4出碴运输方案

由于本隧道采用单口掘进,采用无轨运输出碴的方式,挖掘机或装载机装碴,大吨位自卸车运输。

4.1.5隧道施工通风

由于本隧道采用钻爆开挖及无轨出碴运输,因此,爆破烟尘及出碴机械排出的气体成为隧道内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

本隧道施工时,单口掘进长度约940m,为了有效地排烟、除尘及施工通风,隧道左右线各采用一台2×110kW的轴流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以此来保证正常的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人身健康。

4.2初期支护

4.2.1大管棚施工工艺

采用Φ108mm*6mm大管棚,管棚长30m,管棚环向间距0.5m,每环31根。

(1)施工工艺

大管棚预注浆施工详见图4-4。

(2)工艺要求

①套拱施工:

施工套拱砼,安设控制钻孔方位的Φ127mm*4mm孔口导向钢管,钢管长2.0m。

孔口钢管的安设必须准确测量放样定位,使孔口管轴线与管棚设计轴线吻合,且须保证孔口管稳固牢靠,以确保大管棚的施做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出口进洞前洞口处挖成上下台阶,在台阶上施做套拱,搭设作业平台,施做管棚。

钻机作业平台搭设:

隧道进出口在挖成的台阶上用型钢或方木搭设钻机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的高度需根据大管棚在隧道拱顶及拱脚部位处的设计尺寸和钻机作业高度要求搭设。

作业平台须牢固稳定,以防止钻孔时钻机摆动、倾斜等而影响钻孔质量。

②钻机就位:

钻机安置的位置距工作面的距离以不小于2~3m为宜。

钻机安置后,根据钻孔要求进行严格定位定向,钻杆穿过孔口钢管,把钻杆的平行线延伸固定下来,以达到钻机钻进的导向作用。

③钻孔:

采用自行履带式潜风钻机由两侧同时作业,从最低处孔位开始,由两侧往中间方向进行施工。

开钻时,速度不宜过快,先低速低压均力推进。

然后再加速加压至正常钻进。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采用旋转式岩芯钻头钻孔。

在钻进一定深度(2m左右)后取出岩芯管,倒出杂填物,再继续钻进。

钻进过程中,岩土对管壁的阻力较大时,可采用Ф114mm钻头钻孔的前段,后段根据钻进需要使用Ф100mm钻头,以便顶入钢管。

若卡钻、坍孔时,应注浆后再钻,也可直接将钢管钻入。

在钻进时钻孔方向,钻孔位置,方向均应用测量仪器测定。

钻进过程中需用测斜仪测定钢管偏斜度,发现偏斜有可能超限,要拔出钻具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钻进,以免影响开挖和支护。

④扫孔:

用长度不小于2.5m的Ф89mm岩芯管进行扫孔,以清除孔内碎碴和顺孔,以便钢管顶入。

⑤制作、安装钢管:

钢管安装,前期靠人工送管,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采用钻机顶进,顶进困难时,用锤击钢管或用卡钳扭转钢管,以取得较好的顶进效果。

在下管前,将要顶进的钢管节搭配到设计长度并试拼接,并做好记录,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m,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m,以后每节管采用6m,以保证同一断面上接头数不超过50%。

钢管与钢管连接套管采用Ф108×6mm长15cm。

然后根据钢管节逐一顶进。

接头丝扣要上满,确保连接可靠。

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因此下管要及时、快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管子送到孔底。

钢管末端部焊设挡圈并用胶泥麻筋箍成楔形,以便钢管顶进孔后其外壁与孔岩壁间隙堵塞严密。

管内压注浆:

每完成一根钢管的安装后,即根据设计压注水泥浆,加固岩体。

压浆结束后,用管塞及时封堵管口,防止跑浆。

 

4-4大管棚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4.2.2小导管施工工艺

隧道IV、Ⅴ级围岩拱部设置φ42mm小导管超前支护。

V级围岩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1.5m、纵向搭接长度≧1m、环向间距0.4m、每环33根、每根长3.5m,外插脚10-150;IV级a型围岩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1.6m、纵向搭接长度≧1m、环向间距0.4m、每环33根、每根长3.5m,外插脚10-150;IV级b型围岩超前小导管纵向间距2m、纵向搭接长度≧1m、环向间距0.4m、每环33根、每根长3.5m,外插脚10-150。

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mm热轧无缝钢管。

在洞外加工场按设计长度加工,前端加工成尖锥状,除尾部100cm外,管壁四周钻Φ6mm的注浆孔,以便向围岩内压注浆。

施工工艺见4-5图《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图》。

钻孔、安装小导管:

施工时采用钻机沿开挖轮廓线向外倾斜10~150钻孔,将小导管沿孔打入围岩,围岩松软时用游锤或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打入。

小导管外露端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每组施工有不小于1m的纵向搭接长度。

注浆:

第一次注浆前先设止浆盘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强行打入的小导管先冲洗管内积物;采用单液注浆;注浆参数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

施工注意事项:

注浆时,发生浆液从其它孔流出,在串浆孔口处设置止浆塞,轮到该管注浆时,再拔下孔口止浆塞,并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洗管内杂物后再注浆。

4-5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

4.2.3锚杆施工

由于本隧道岩层破碎,特别是Ⅳ、Ⅴ级围岩地带,围岩风化严重,因此隧道开挖后,要尽快施作锚、网、喷支护。

设计中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对其进行支护、锚固。

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

(1)锚杆钻孔施工

锚杆在施工前,应首先除锈和除油。

由于隧道围岩破碎,宜先初喷后,再施作锚杆,以消除钻孔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按设计文件要求布置孔位、孔深、孔径。

锚杆杆体外露的长度不能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要特别注意锚杆钻孔方向不能平行于岩层层面,要尽量垂直于岩层层面。

孔钻好后用高压风将孔眼冲洗干净,并用塞子塞紧孔口,以防止石碴或泥土掉入钻孔内。

(2)锚杆注浆作业

①锚杆类型设置:

V级围岩D25中空注浆锚杆L=4m;IV级a型围岩D25中空注浆锚杆L=3.5m;IV级b型围岩D25中空注浆锚杆L=3m;III级围岩Φ25砂浆锚杆L=3m。

②清孔后,将锚杆送入孔眼,并安设止浆塞及锚杆垫板,垫板应与初支表面密贴。

③浆液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随意碰撞,一般规定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

4.2.4钢筋网施工

由于隧道围岩破碎,Ⅳ、Ⅴ级围岩均设置了ф8mm钢筋网,对ф8mm钢筋拉直、除锈后,按照设计图样的尺寸要求加工钢筋网。

将加工好的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用定位锚杆固定牢固,钢筋网与受喷面的间隙以3cm为宜,钢筋网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

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并与锚杆连接牢固。

4.2.5钢架安装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6。

本隧道Ⅳ、Ⅴ级围岩设计采用I18、I20b工字钢钢架加强初期支护,施工要点如下:

(1)在钢架支护地段,可先进行初喷,初喷后,测量中线与高程,并施作定位锚杆。

(2)在进行钢架安装前,要分批检查验收加工质量,看是否符合要求。

然后清除干净底脚处浮碴,超挖处加设砼垫块,其中间段接头板用砂子埋住,以防喷混凝土堵塞接头板螺栓孔。

(3)按设计进行定位锚杆与钢架的连接及钢架间的纵向连接筋连接,各单元间连接安设垫片拧紧螺栓,确保安装钢架质量。

(4)严格控制钢拱架的中线及标高尺寸。

(5)钢架与岩面间安设鞍形混凝土垫块,确保岩面与钢拱架密贴、牢固。

图4-6钢架施工工艺流程

初喷

标高测量

定位锚杆施工

清除底脚浮碴

钢架加工、质量验收

定位锚杆焊连定位

台架上安装钢架

钢架预拼

安装纵向连接筋

加设鞍形垫块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包裹底脚连板

喷混凝土

4.2.6喷锚支护施工工艺

(1)工艺说明

喷锚支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分为初喷、复喷两次进行。

初喷在开挖(或分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

复喷混凝土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形。

钢架间用混凝土喷平,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2)喷射混凝土作业工艺

设备选型:

采用PZ-7D喷浆机,在作业时,洞外由混凝土搅拌机拌好混凝土,用混凝土输送车向隧道内送料,空压机供风。

`

 

②原材料的选择:

骨料级配采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采用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或卵石,颗粒粒径不大于10mm;细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筛分的细度模数要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③施工工艺要求:

混凝土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在料斗上安装振动筛(筛孔10mm),以避免超粒径骨料进入喷射机;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受喷围岩面,而后即可开始喷射混凝土。

喷射时,送风后调整风压,使之控制0.45-0.7MPa之间,若风压过小,粗骨料则冲不进砂浆层而脱落,风压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回弹量增大。

因此,应按混凝土回弹量小,表面湿润易粘着力度来掌握。

喷射压力,喷射机机械手要配合好,根据喷射仪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风压,控制好速凝剂掺量。

喷嘴与岩面的距离为100cm左右,太近太远都会增加回弹量;喷射方向尽量与受喷面垂直,拱部尽可能以直径方向喷射。

一次喷射厚度不宜超过10mm,若需喷第二层,两层喷射的时间间隔为15-20min。

为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喷射作业应分片进行,可按照先边墙后拱脚,最后喷射拱顶的顺序施喷。

喷前先找平受喷面的凹处,再将喷头成螺旋形缓慢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