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27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docx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

地质实习报告结论

篇一:

地质学实习报告

——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地质学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

土管13级1班

姓名:

王学忠

学号:

XX7323

任课教师:

郑子成

1实验时间

XX年12月17号

2实验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

-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3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

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4实验任务

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

5区域概况地点一:

金马河

(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

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最冷月均温5C〜8C。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

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

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C,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

同时,平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

故成都平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

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冲积而成,多成树枝状和格子状,其中格子状水系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金马河的地质地貌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

岷江干流,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

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

金马河段全场公里。

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

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

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

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

出了大片的河漫滩。

河漫滩是指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洪水期河漫滩上的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黏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向移动沉积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种上层细,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的河漫滩二元结构。

河床相冲积物具有下粗上细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称蚀余堆积。

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浅滩部位,水流速度相对缓慢,则沉积较细的物质。

洪水期随着河床的侧移,蚀余堆积逐渐被河床浅滩堆积物覆盖。

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故河漫滩宽度较大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

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

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

金马河一级阶地修筑成公路,

常年

洪水不能淹没一级阶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没,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马河周围的河漫滩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

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

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

年期的河流。

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

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

结而成的,种类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结构有:

全晶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分为:

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超基性岩类主要的矿物由橄榄石、辉石组成,这两种矿物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矿物,因此在我们所看到的流水冲刷以后的岩石中超基性岩类基本就没有,最常见的是花岗岩(花岗岩石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长石矿物较多的岩石。

由于金马河大桥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固、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分为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在金马河大桥,看到的最多的沉积岩就是缝合线构造的。

金马河大桥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冲刷面积大,所以河床很宽。

这里的冲刷面积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较大的积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冲刷作用就尤为明显。

河流两岸由于流水的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

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地台区,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好的,比较稳定。

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

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

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

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平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

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

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

篇二:

地质实习报告

习目录

习目

1一、的

1

实习时

 

实习地

丿\\、

 

24

气多

2

2

4

八、、

八、、

八、、

八、、

 

四:

6

八、、

五:

.

7

八、、

六:

.

8

八、、

七:

.

9

6月25日天气晴

11观察点

11

八、、

11

八、、

13

八、、

13

八、、

14

八、、

观察点

四:

五:

六:

七:

八、、

八:

...18

八、、

九:

...19

6

月26

日天

21

八、、

21

八、、

22

八、、

22

四:

观察

八、、

...24

地点二

宁夏地质博

馆。

25

26

、八、-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

XX年暑假,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吴维义老师的带领下,去到了学校早已为我们安排好的实习基地花溪水库及乌当区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

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

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

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采矿工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煤矿地质学》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

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

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

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让我们了解及掌握地质层的分界,学习使用罗盘等地质仪器的使用,学会鉴别一些常见的岩石种类,认识一些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

XX年6月24日

——6月26日

三、实习地点

路线一

银川石嘴山石炭井收费站大灯沟

马莲滩石炭井老矿坑一-

—宁夏内蒙交界处

—松塔水泥厂—塔尔岭水库

路线二

银川—青铜峡黄河坛—

一百零八塔———青

铜峡拦河大坝

路线三

银川滚钟口景区莲花山娘娘庙一

笔架山宁夏地质博物馆

四、实习内容

6月24日天气多云

观察点一:

距石炭井收费站南偏东20度2公里处内容一:

地质年代表由老到新依次为:

1志留纪

o

2泥盆纪

o

3石炭纪

o

4二叠纪

o

5三叠纪

o

6侏罗纪

o

7白垩纪

o

8古近纪

o

9新近纪

o

10第四季o

内容二石炭纪太原组砂岩、二叠纪山西组砂泥岩。

篇三: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利用)姓名:

朱中考

学号:

1109010118

年级:

XX级指导老师:

刘元生

年1月10

XX日

引言1页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2页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2页

三、实习安排2页

(一)人员2页

(二)器材2页

(三)路线2页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3页

(一)惠水实习内容3页

1.惠水概况3页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3页

3.涟江河的地质作用6页

4.断裂构造7页5.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8页

6.惠水琴山逸响与涟漪河岩层地貌概况9页

(二)花溪到孟关一线实习内容11页

1.公路边上的白云岩11页

2.断层的基本类型12页

3.砂岩和页岩13页

4.高坡云顶草原13页

5.花溪孟关一线岩层地貌概况15页

(三)花溪平桥实习容16页

1.花溪概况16页

2.花溪区地貌、河流、气候概况16页

3.花溪水库与贵大农院松岭坡17页

4.关于河流的概况18页

5.花溪水库岩层概况19页

五、实习总结20页引言地质地貌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而地质地貌学发展的结果是,它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加快了其发展的脚步,有着实际的意义。

如:

河流地貌与海岸地貌学着重依赖于流体力学与沉积学;块体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和土壤的研究要凭借大气科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和土壤力学;某些地形类型的研究需要用地球物理学与火山学的原理和方法;人类对地形影响的研究要依靠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地质地貌学不光有用、能用,关键还有趣!

就其中微不足道的名词,如“太古”、“元古”、“寒武纪”等等,便很富有沧桑感、神秘感及历史气息。

如此,更不用说学好它,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完善,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大有裨益了。

实现以上种种的前提便是行动,所以,在衔接XX年1

月6日至8日的短暂时间里,以花溪为中心的区域里活跃着一群身影,我们的实习在必然加偶然中悄然开场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花溪到惠水一线(XX年1月6日)

花溪到孟关高坡一线(XX年1月7日)

花溪水库(XX年1月8日)

三、实习安排

(一)实习人员:

1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全体94人。

(二)工具器材:

地质锤、野外记录本、稀盐酸、铅笔等。

(三)路线

1.惠水(XX年1月6日):

贵州大学南区一-惠水长田“琴山逸响”一-雅洋村一-涟江河。

2.花溪到孟关一线(XX年1月7日):

花溪清华中学校门口一-棉花关一-电杆厂一-麦乃寨一-麦乃村一-孟

关一-高坡云顶草原。

3.花溪平桥(XX年1月8日):

花溪水库一-花溪平桥贵大农院松林坡。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惠水实习内容1.惠水概况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

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

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

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这部分地区包含长田——董朗一线涟江沿岸地区,本区在涟江盆地内。

涟江河河床平缓,水面宽阔,水流平稳而河曲发育、侵蚀和堆积过程相对进行,形成了宽缓低平的以阶地为主的冲积坝子。

各级阶地多为河流冲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亚粘土层,土壤为高肥力的淡潮沙田、河潮土、黄潮沙泥田、黄潮泥田、大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