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687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题;共7分)

1.(5分)(2016·甘肃)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

要求:

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下面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

请你任选其一,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

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字左右。

我选择:

________   解说:

________

2.(2分)下列划线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以丛草为林(当作)

B.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

C.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靠着)  惟危楼一座(高)

D.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友人惭,下车引之(引导)

二、其他(共1题;共4分)

3.(4分)(2016八下·苏州期末)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静(mì)________午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________迫、破落的家。

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忽然,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

黑暗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hè)________然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ù)________……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三、默写(共1题;共11分)

4.(11分)名句填空。

(1)________,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50分)

5.(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姿势

①我读小学的那所学校,是由解放前的“关帝庙”改建的。

原来的庙墙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壁画,在大大小小的壁画中,至今仍然印象极深的是那幅“关公夜读兵书图”:

关羽端坐在椅子上,左手捋长髯,右手捧书,在灯下细读;周仓持那柄青龙偃月刀,在一旁侍立。

当时听老人们讲关老爷如何了得,所以对他的读书也从心里敬佩,现在回想起来,不免心生一点非议:

总是用那样的姿势读书,是不是太累呢?

②读书,确实有一个姿势问题。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求知,一是消遣。

以求知为目的的读书经历,几乎人人都有,如小学生上课,自然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这是最板正的;回家以后写作业,或课余进图书馆自学,虽说也是求知,但读书时的姿势就不必那么讲究了,伏案默读,仰望房顶,伸伸懒腰,可以凭个人的需要作出选择。

至于成年人的读书求知,甚至可以一杯茶、一支烟、与他人聊天交流,自由度就更大了。

③最能使身心放松、读书姿势最随便的,是以消遣为目的的读书。

消遣,就是消闲解闷儿。

就是用自己感觉愉快的方式度过空闲时光,没有任何负担,求得快乐、放松就行。

与之相配的读书姿势,自然也应当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比如说,郊游时躺在草地上读的书,临睡前用来催眠的书,旅行中装在口袋里的书,都该是消遣性的。

为了排遣心情的郁闷,或为了打发时光,随便翻上几页,那是不必讲究什么姿势的,或躺或卧,或站或行,只看自己的高兴了。

参观中南海毛泽东旧居,那一张床上有一半放着书,甚至连卫生间马桶座前也放着书,原来伟人的读书也是那么洒脱自在。

求知也好,解闷也罢,只要读进去就行,而姿势和处所,则是不必太讲究的。

④从读书的姿势,也引来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的线装书,纸轻、册薄,能折卷把握,既便于携带又能卧读,而西方的传统书籍是硬壳精装,且其厚无比,虽说便于上架保存,但却无法作消遣式阅读。

所以,鲁迅先生对此也颇有微词,说:

“洋装书便于插架,便于保存,但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

假使你躺着看,那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

”“这样的时候,我赞成中国式的线装书了。

”讲述得这般形象而有趣,可见是先生的经验之谈。

确实有切肤之痛,才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不过,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图书也与世界接轨。

普通书不用说了,就连古籍也用硬壳封面包装,线装书有特殊需要才出版,只有在古旧书店才能见到它的踪影了。

这固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可是,其中又包含着多少读书人的遗憾啊!

⑤当然,与书的内容相比,装订形式是次要的,读书姿势更是细枝末节。

不管用什么姿势读书,读怎样装订的书,关键在于从中汲取营养,学习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下工夫的。

(1)第①段写“关公夜读兵书图”的目的是什么?

(2)读书目的有哪两种?

各自的姿势有哪些?

(3)第③段中“最能使身心放松、读书姿势最随便的,是以消遣为目的的读书”一句在全段中居于什么地位?

有什么作用?

(4)中国传统的线装书有什么优点?

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有什么好处?

(5)如何理解第④段中“其中又包含着多少读书人的遗憾啊!

”这句话?

(6)总结全文,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20分)(2017八下·商河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脸上漾着微微的笑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②我们回去接她,她早已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

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

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

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车上。

③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

那时,我最想要的只是一个象样的衣柜。

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

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

给梅买个衣柜。

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

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便又补了过来。

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

那些年,母亲就是这样贴补着我和姐姐们的生活。

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

④母亲住下来,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⑤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

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

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住了3年多,没有任何往来。

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这樱桃……大娘在不……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我才恍然明白过来。

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我们亲的犹如一家。

⑥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小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

她常在小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

母亲还常常将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

⑦在母亲过来半年后,我们意外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

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

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⑧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

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

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依然光洁却更见消瘦,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⑨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

⑩“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

“梅,你要舍得。

”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

母亲,你的意思我都懂,我会像你一样,做个舍得的人,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

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啊,疼得碎掉了。

⑪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小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母亲本人,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

她平凡如草芥,却用一颗舍得爱人的心无意间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的人生赢得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体现母亲“舍得”品质的事情。

(2)品味语言,按要求作答。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句的表达效果。

“梅,你要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

②从修辞或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啊,疼得碎掉了。

(3)结合上下文,请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写送葬队伍的浩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43分)

7.(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

①候:

拜访、问候  ②称:

称赞、赞许 ③履行:

实践、做 ④绥:

安抚 ⑤孤:

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

效法  ⑦师:

学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④下车引之 引:

     

(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8.(21分)(2012·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