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休克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6376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医学休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症医学休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重症医学休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重症医学休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重症医学休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症医学休克1.docx

《重症医学休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医学休克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症医学休克1.docx

重症医学休克1

重症医学-休克-1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

26,分数:

52.00)

1.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排血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锐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良。

2.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不正确的是

∙A.心源性休克

∙B.梗阻性休克

∙C.分布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由感染引起的休克归属于分布性休克。

3.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休克是机体对剧烈打击的反应

∙B.休克是机体对外来强烈刺激的应答

∙C.休克是机体对过强刺激引起的调节能力丧失

∙D.休克是微循环血流不足导致的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

∙E.休克是以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少尿和血压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目前认为,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休克的基本发病环节不是血压下降,而是微循环的血液灌注不足,以致各重要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4.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型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创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高动力性休克最常见于感染性休克,但是感染性休克也可以出现低动力型休克。

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腹泻

∙B.烧伤

∙C.肠梗阻

∙D.感染

∙E.脱水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单纯感染不伴有明显的体液丢失,如血容量保持正常,不会产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而上述其他病因均可使血容量过低而产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6.关于病因与休克类型,正确的是

∙A.烧伤后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B.腰麻后导致损伤性休克

∙C.严重腹胀呕吐导致心源性休克

∙D.长骨骨折导致神经源性休克

∙E.严重感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腰麻、严重感染引起分布性休克,腹胀呕吐、长骨骨折和烧伤均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7.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休克早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均处于收缩状态,使开放的真毛细血管数目大大减少,但微循环中的动.静脉吻合支却开放,使一部分动脉血绕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微静脉,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8.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使氧解离曲线右移

∙B.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C.促使DIC的发生

∙D.使血钾升高

∙E.使血清钙降低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使DCI的发生;酸中毒时H+从细胞外液移向细胞内液,K+从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液可导致高钾血症;酸中毒时H+、Ca2+与肌钙蛋白竞争结合,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减少,影响心肌收缩功能。

酸中毒时氧解离曲线右移。

9.休克作为临床综合征,其诊断不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A.明确导致休克的原因

∙B.一定程度的血压下降

∙C.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

∙D.组织缺氧的表现,器官功能的改变

∙E.意识丧失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有无意识的丧失并不能作为休克的诊断,而出现其他选项则可以诊断为休克。

10.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是针对

∙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

∙B.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

∙C.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

∙D.增强肝的解毒功能

∙E.加强心肌收缩力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利用糖皮质激素本身具有很多作用,但是用于治疗休克主要是针对其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的作用。

11.目前在抗休克治疗中缩血管药物的使用原则不包括

∙A.用于休克期血压降低不明显者

∙B.当血压过低通过补液又不能立刻纠正时,应暂时使用,以维持心、脑血液供应

∙C.用于高动力性心源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D.用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E.按需求使用缩血管药物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缩血管药物因有进一步减少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特点,故目前不主张在各类休克抢救中作为常规使用,特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进入休克期患者。

但是缩血管药物应用仍有其适应证,对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可作为首选药物;此外,在紧急情况下,血压过低,补液又不能立即纠正时,暂时使用升压药,对维持心脑血液供应是有益的;对于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的高动力型,也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12.低动力型休克的发生机制是

∙A.体内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多

∙B.体内扩血管物质产生减少

∙C.微循环血液淤滞使回心血量减少

∙D.心肌收缩力下降

∙E.以上都是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以上诸多因素均可以参与低动力型休克的发生。

13.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

∙B.20%

∙C.25%

∙D.30%

∙E.40%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20%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14.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一般恶性心律失常会直接导致心脏输出不足引发心源性休克。

15.下列缩血管物质中作用最强的是

∙A.内皮素

∙B.血管紧张素Ⅱ

∙C.去甲肾上腺素

∙D.血栓素A2

∙E.血管加压素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收缩血管的物质,其收缩效应是去甲肾上腺素的1000倍。

16.下列扩血管物质中作用最强的是

∙A.组胺

∙B.激肽

∙C.内皮源性舒张因子

∙D.前列腺素I2

∙E.腺苷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化学本质是一氧化氮,是至今已知最强的舒张血管物质。

许多内源性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等均由其介导。

17.急性出血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乳酸升高,估计出血量大约占总血量的

∙A.10%以上

∙B.15%以上

∙C.20%以上

∙D.5%以上

∙E.无法判断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急性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18.心脑血管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多少时,血管自身调节作用消失

∙A.30mmHg

∙B.40mmHg

∙C.50mmHg

∙D.60mmHg

∙E.70mmHg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正常心脑血管的血流在平均动脉压70mmHg以上时,通过局部自身调节,而有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血流加快;当平均动脉压低于50mmHg时,这种自身调节作用消失,导致心脑组织缺血缺氧。

19.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先兴奋后抑制

∙C.强烈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休克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先处于强烈兴奋状态,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

而后出现抑制,最后出现衰竭。

20.失血性休克的“5P”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皮肤苍白pallor

∙B.冷汗perspiration

∙C.虚脱prostration

∙D.脉搏细弱pulselessness

∙E.瘫痪paralysis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5P指的是:

皮肤苍白、冷汗、虚脱、脉搏细数和呼吸困难,瘫痪不属于5P。

21.关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正确的是

∙A.原则上输注全血补充失血量

∙B.快速大量补液,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

∙C.血红蛋白<90g/L时予以补充浓缩红细胞

∙D.常规给予NaHCO3纠正酸中毒

∙E.扩容不宜选择5%葡萄糖溶液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补充血容量一般不输全血,当充分补液也不能维持血压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H<7.2时予以输注碳酸氢钠,血红蛋白少于70g/L,可以补充浓缩红细胞。

22.关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A.迅速补充血容量并止血

∙B.立即输全血

∙C.大剂量的升压药

∙D.大剂量的强心药物

∙E.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强调止血与抗休克同时进行。

23.导致创伤性休克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大血管损伤

∙B.肝脾破裂

∙C.骨盆出血

∙D.股骨干骨折

∙E.颅脑挫裂伤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创伤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颅脑损伤一般不引起血容量的丢失。

24.创伤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是

∙A.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B.循环血容量的丢失

∙C.泵功能衰竭

∙D.血流主要通道受阻

∙E.细菌的严重感染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循环血容量的丢失是创伤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25.下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

∙A.皮肤湿冷

∙B.CVP<5mmHg或PAWP<8mmHg

∙C.尿量<0.5ml/(kg·h),心率>100bpm

∙D.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大于40mmHg)

∙E.脉压增加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失血性休克血压变化主要以收缩压变化明显,舒张压变化不大,故脉压一般减少。

26.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碱中毒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由于乳酸根属于阴离子间隙的一部分,所以休克时常出现高AG代谢性酸中毒。

二、{{B}}A2型题{{/B}}(总题数:

2,分数:

4.00)

27.男性,17岁,左季肋部外伤后10小时,口渴,心悸,烦躁2小时入院。

查体:

体温37.6℃,脉搏120/分钟,血压80/60mmHg。

神清,颜面、结膜明显苍白,心肺(-),左季肋部皮下瘀斑,压痛。

腹稍胀,全腹有明显压痛,以左上腹为著,肌紧张不明显,但有明显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化验:

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9×109/L,患者最可能的休克原因是

∙A.心源性休克

∙B.梗阻性休克

∙C.分布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患者存在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同时,有左季肋部外伤史、腹部刺激征、移动性浊音(+)和血红蛋白降低等腹腔出血表现,考虑外伤致脾破裂出血引发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8.男性,4岁,因支气管炎伴发热2天,口服消炎药等无效,而改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以前有输头孢唑林过敏史,表现为荨麻疹(家长自认为头孢曲松治无事、故未做皮试),输入液体约3分钟,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查体:

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血压80/40mmHg,脉搏130/分钟,呼吸38/分钟,全身荨麻疹,患儿应立即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机械通气

∙B.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C.迅速补液

∙D.改用其他抗生素

∙E.立即输血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患儿主要因为药物过敏引起分布性休克,应立即予以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抗休克。

三、{{B}}A3/A4型题{{/B}}(总题数:

2,分数:

20.00)

男性,35岁,右下胸及上腹部挫伤6小时入院。

患者骑摩托车撞车,右下胸及上腹部受车把直接撞击后,上腹部持续剧痛,向右肩放射,并觉腹痛范围增大,以右侧为著。

2小时来有口渴,心悸和烦躁不安,查体:

体温38℃,脉搏130/分钟,血压85/50mmHg。

神清,烦躁不安,颜面结膜稍苍白,腹稍胀,右下胸及上腹部可见挫伤痕迹,明显压痛,全腹均有压痛和肌紧张,以右上腹最著,全腹均有反跳痛,以右侧腹更明显,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甚弱。

化验:

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12×109/L,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可见小肠液平面。

(分数:

10.00)

(1).患者最可能的休克原因是

∙A.心源性休克

∙B.梗阻性休克

∙C.分布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患者考虑外伤致肝破裂,血液和胆汁进入腹腔引发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诊断依据有

∙A.右上腹暴力撞击史

∙B.右上腹持续腹痛,向右肩放射,并有心率快、血压低以及意识改变

∙C.有腹膜刺激体征和移动性浊音

∙D.血红蛋白偏低

∙E.以上均是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明确的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化验检查,都是诊断的依据。

(3).失血性休克早期下列器官中最易受损的是

∙A.心脏

∙B.脑

∙C.肝

∙D.肾

∙E.肺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休克早期由于脏器血液呈现重新分布的特点,肾是最早且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

(4).为明确诊断下列哪一项检查最有意义

∙A.胃镜

∙B.X线胸片

∙C.腹腔诊断性穿刺

∙D.腹部CT

∙E.MRI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诊断性穿刺并做相关的生化检查对于确诊最有意义。

(5).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A.边抗休克边积极准备开腹探查止血

∙B.急诊开腹探查

∙C.尽早补充全血

∙D.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E.尽早使用抗生素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虑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故止血和抗休克必须同时进行。

男性,65岁,退休工人,因胸痛、胸闷、气短8小时来诊。

患者凌晨4时左右睡眠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骨后胸痛、胸闷、气短,同时伴有乏力、全身大汗、心悸,持续1小时余不缓解,就诊外院急诊科,考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改善。

1小时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有全身大汗、头晕、四肢厥冷,故来我院急诊科。

既往史:

诊断高血压10年,平时不规律服用复方降压片,最高血压180/110mmHg,未规律监测血压。

否认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

吸烟20支/天,30年。

查体:

体温35.8℃,脉搏116/分钟,呼吸22/分钟,血压80/50mmHg。

痛苦面容,反应稍差,皮肤巩膜无黄染,脉搏细速,颈静脉充盈,双肺少量细湿啰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音低钝,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ST段抬高0.2~0.4mV,Ⅰ、aVL、ST段下移0.05~0.2mV。

(分数:

10.00)

(1).患者出现的休克属于

∙A.分布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梗阻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根据患者年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以及ECG表现,考虑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2).下列体液因子中哪类主要起扩张血管作用

∙A.血管加压素

∙B.血管紧张素

∙C.前列腺素

∙D.血栓素A2

∙E.白三烯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其他的体液因子均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3).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何有关

∙A.交感神经支配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

∙C.局部体液因素

∙D.全身体液因素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受到局部体液因素影响。

(4).本病需要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急性心包炎

∙C.急性肺栓塞

∙D.急腹症

∙E.主动脉夹层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其性质、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但每次发作时间少于15分钟。

主动脉夹层:

起病症状有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但更为剧烈,疼痛范围更广泛,缺乏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肺动脉栓塞:

突然胸痛、气急、发绀、咯血、休克等表现,心电图可有电轴右偏、肺性P波、右心室扩大及典型的QⅢ、TⅢ、SⅠ。

急性心包炎:

特别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亦可有严重胸痛及ST段抬高,多数导联ST段抬高凹面向上。

急腹症: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溃疡病并穿孔常有上腹痛及休克表现,可能与放射至上腹部的梗塞性疼痛相混淆,但常有典型急腹症的体征,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可以鉴别。

(5).治疗原则

∙A.患者血压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

∙B.急诊PCI术再灌注治疗

∙C.药物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晶胶体液等

∙D.其他:

如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等

∙E.以上说法均正确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休克的治疗包括原发病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四、{{B}}B型题{{/B}}(总题数:

2,分数:

20.00)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分数:

10.00)

(1).高位脊髓麻醉常发生(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高位脊髓麻醉时由于阻力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而发生休克,属于神经源性休克。

(2).严重烧伤早期可发生(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重度烧伤时,在48小时内发生的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的,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3).心肌梗死可发生(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可造成心肌收缩力的严重不足,影响心肌做功,以至于发生心源性休克。

(4).变态反应可发生(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变态反应引起的休克属于过敏性休克。

(5).严重腹泻可发生(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严重的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A.BP↓,CO↓,CVP↓,TPR↑

∙B.BP↓,CO↓,CVP↓,TPR↓

∙C.BP↓,CO↓,CVP↑,TPR↑

∙D.BP↓,CO↑,CVP↑,TPR↓

∙E.BP↓,CO↑,CVP↑,TPR↑

(分数:

10.00)

(1).心源性休克(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心脏不能将回流的血液搏出,故中心静脉一般升高,由于交感兴奋,外周阻力一般也升高。

(2).过敏性休克(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与细胞膜表面的IgE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组胺。

造成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而外周阻力降低,组胺还可以使微静脉收缩,从而使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锐减。

(3).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高动力性感染性休克时,体内的扩血管物质如:

组胺、激肽等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β受体兴奋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因而回心血量增多,中心静脉压升高,虽然心排血量增加,但是组织细胞缺氧仍存在。

(4).低血容量性休克(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低血容量休克由于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引起交感兴奋,外周阻力升高。

(5).创伤性休克晚期(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创伤性休克晚期一般继发了严重的感染,归属于感染性休克。

五、{{B}}多选题{{/B}}(总题数:

2,分数:

4.00)

29.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

∙A.微循环缺血

∙B.血容量降低

∙C.血管床容积增加

∙D.心泵功能障碍

∙E.微循环淤血

(分数:

2.00)

 A.

 B. √

 C. √

 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