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6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3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x

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专题1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高考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主观题多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为背景,考查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等相关知识的运用

2.结合近期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部门进行听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的事例,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内容、方式和途径

3.结合国家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运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知识说明国家这些做法的政治依据及意义

4.结合国家加大反腐力度的案例,明确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探究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热点题型一民主选举

例1、(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1)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

这一做法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答案】C

【变式探究】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举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A

【提分秘籍】民主选举四种方式的比较

角度

从选民的角度

从候选人的角度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成员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优点

使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影响了选民的积极性

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结论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这四种选举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说某一种选举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热点题型二民主决策

例2、某市区为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特聘一批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和社会能人担任区、街镇、社区三级的综合治理委员,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以保障特聘委员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出谋划策。

特聘委员模式(  )

①代行了政府职能,推进社区基层民主

②有助于政府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型

③创新了社会组织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D

【提分秘籍】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重大事项社会

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特别提醒】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举一反三】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地铁票价调整关系民生,召开地铁票价听证会,是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票价调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方式。

为使听证会获得预期效果,应注意表中事项。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注意这些事项的

理由。

注意事项

理由

应依法公示本次听证会的具体程序和各方遵守的规则

参加代表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各方比例应合理,要给各方充分表达的机会

应设置记者席,允许新闻媒体采访

【答案】①通过公示,保障公民知情权,保证听证会程序正当、有序进行。

②通过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听证会能发现拟订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利益。

③通过舆论监督,保证听证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公示程序和规则,有利于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前提下保证听证会程序正当、有序进行;代表广泛,有利于集中民智、协调利益;允许媒体采访,重视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热点题型三村民(居民)自治

例3.(2017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6)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

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

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

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2017年2月,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

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了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

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

①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意义,考查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由题意知,民情理事会吸纳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既调动了多方主体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解决社区难题,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民情理事会不属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形式,②与题意不符;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是其权利,不是义务,④错误。

【提分秘籍】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

(1)区别:

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等,它们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

(2)联系:

一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

村委会和居委会协助基层政权组织开展工作。

【举一反三】

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

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热点题型四民主监督

例4、(2017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8)201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产生监察委员会。

新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整合政府、检察等部门的监察力量,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他公共部门纳入监察范围。

这一改革旨在

①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清除公共部门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

③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④搭建群众直接监督公共权力的新平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成立新的监察委员会,整合监察力量,扩大监察范围,有利于实现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故①项正确;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清除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故②项错误;合署办公,整合力量,有利于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故③项正确;建立新的监察委员会,并没有搭建群众直接监督的公共权力新平台,故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

【变式探究】货车司机任某不同时间在同一路段,因为相同的违法行为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他对此感到不满,便将几张罚单传到市长信箱。

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不久便出台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细化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任某将罚单传到市长信箱是(  )

A.政府开展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B.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C.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答案】C

【方法技巧】如何区分信访举报制度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从手段上看,二者都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但信访举报制度突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属于民主监督;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突出公民就自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属民主决策。

【提分秘籍】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主要是结合时政热点或生活热点问题,采用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等。

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

“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

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决策之后,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

负责地进行民主监督,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要求公民既要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又要遵守法律法规,依规则和程序办事。

热点题型五公民政治参与的综合考查

例5、材料 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首都之窗人民建议征集网页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

【答案】示例:

互联网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全新平台,开启了社会治理的“众智”模式。

互联网激发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权利,维护权益,自由表达诉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政府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优化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公民应依法、有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应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