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520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docx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3讲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3.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4.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2017·全国卷Ⅱ,32

2017·全国卷Ⅲ,32

2017·江苏卷,14

2017·北京卷,20

  雅典的民主侧重于考查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背景、民主的基本表现、民主改革的内容、民主制度的影响。

罗马法侧重于罗马法案例,通过案例把握不同时期罗马法的内涵、演变与影响

分值:

2~15分

考点一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见学生用书P12)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

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以__海洋__为依托。

(2)城邦制度:

公元前8~前6世纪,突出的特征是__小国寡民__和独立自主。

(3)经济条件: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2.确立过程

改革

措施

影响

梭伦改革

(1)根据__财产多寡__,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力越大

(2)__公民大会__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

(3)废除债奴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__部落__为单位举行选举

(2)设立__五百人__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改革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__陪审法庭__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3)向公民发放“__观剧津贴__”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3.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使雅典在__西方政治制度__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主要弊端:

只是__成年男性公民__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

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

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C )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扩大了民主力量

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 材料为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的实行十行政区,未提及贵族势力,故A项错误;氏族制度在此时仍然对雅典政治有重要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说明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力量,故C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

(见学生用书P12)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

(1)人民主权:

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公民掌握政权。

(2)集体领导:

意见不一致时,少数服从多数。

(3)轮番而治:

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

(4)法律至上:

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后世的民主政治基本都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2.局限性

(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

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

(3)运作方式的随意性:

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例题】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

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

这反映了( A )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解析 材料反映了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各级官吏及士兵人数众多,需要花费巨额的财力和时间,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成本巨大,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这段话表明伯利克里认为( B )

①除奴隶外所有雅典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制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自豪 ④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

解析 雅典公民指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雅典的民主属于公民民主,故①错误;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可知,伯利克里认为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制,故②正确;“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反映了伯利克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自豪,故③正确;④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深远历史影响,排除。

故选B项。

2.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

梭伦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

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

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D )

A.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

B.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解析 “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反映了雅典强迫公民参政,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这也成为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原因,故选D项。

考点二 罗马的法律制度

(见学生用书P13)

1.演变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背景: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随心所欲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②标志:

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__十二铜表法__》。

③特点:

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比较清晰、审判和量刑皆有法可依。

④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__平民__利益。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背景:

罗马的对外扩张使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凸显;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新的矛盾。

②影响:

公元3世纪,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从局限于罗马公民到适用统治范围内一切__自由民__,万民法形成。

(3)从零散到形成体系

①零散:

皇帝颁布法令,掌管法政大权;法学家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

②形成体系:

6世纪,查士丁尼汇编成《__民法大全__》,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影响

(1)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__立法__和__司法__产生了重要影响。

(3)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

(2)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3世纪时,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古罗马法官判决过这样一个著名案例: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房子落成后不久倒塌,导致甲的儿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及其儿子告上法庭。

法庭判决乙的儿子无罪释放,在乙到庭自辩之前,暂定无罪。

法庭对这一案件的判决( D )

A.有偏袒贵族、随意曲解法律之嫌

B.事实并不清楚,判决有一些草率

C.因为被告缺席,审判程序不合法

D.维护了法律和审判的公平与公正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到贵族,更没有偏袒贵族、随意曲解法律之嫌,故A项错误;乙本人可能对甲的房子倒塌负有责任,但是犯罪是否成立,必须经过法庭辩论环节;而乙没有到庭,所以也无法给乙定罪,体现了判案的慎重,故B项错误;“在乙到庭自辩之前,暂定无罪”体现审判程序合法,故C项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及材料“不管乙有没有犯罪,不应该由乙的儿子承担,因此乙的儿子理所应当被无罪释放”,充分体现了罗马法审判程序和司法判决的公平公正性原则,故D项正确。

(见学生用书P13)

 罗马法原则及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中的原则

对后世的影响

陪审制度

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源头

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资产阶级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

【例题】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故意欺诈的行为,或者同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缔结契约,是无效的。

这一规定( D )

A.违背了法律的规范性原则

B.说明了罗马法历来重视司法程序

C.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相一致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缔结条约务必保持善意与诚信,反对欺诈行为,因此法律相关的规定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

1.(2018·山西45校联考)依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如果不归还某物,物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将持有者殴打或卖为奴隶。

而后颁布的《论告示》第51编中规定:

“当依据判决应当返还某物的人,不服从判决,不返还物品的,如果仍继续持有该物,那么承审员将依职权裁定由司法警察强制转移占有,并判处物的持有者返还孳息或返还取自该物的一切收益。

”这说明( C )

A.罗马法诞生后,就已告别了习惯法的野蛮规定

B.罗马法追求公平和公正

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罗马法已近完备

解析 “如果不归还某物,物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将持有者殴打或卖为奴隶”中含有习惯法的野蛮规定,故A项错误;这两个文件的规定,体现了对私产的保护,不能体现追求公平的意向,故B项错误,C项正确;两段史料无法证明罗马法体系的完整,故D项错误。

2.古罗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

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

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 )

A.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B.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D.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解析 材料中随着罗马扩张,与外邦人产生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罗马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制定了适合外邦人的万民法,说明了罗马法开放、灵活的特点,故选A项;罗马法主要是针对罗马公民内部问题,后来随着罗马的扩张,万民法产生,但万民法总体来说是为了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罗马的统治,而不是以调节民族矛盾为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习惯法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奴隶主利益,题干涉及的是处理外事相关的法律,与之无关,故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