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49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docx

第一展区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

中国青铜之源华夏文明之光

——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

序厅

第一部分:

破解中国青铜源头之谜

第一单元:

遗址发现举世瞩目

第一组:

岁月留痕

第二组:

发现遗址

第三组:

追寻国宝

第四组:

震惊世界

第二单元:

全面发掘揭开谜底

第一组:

采矿区遗迹

第二组:

选矿区遗迹

第三组:

冶炼区遗迹

第四组:

矿工居住区遗迹

第三单元:

实物印证科学断代

第一组:

铜岭遗址地层剖面

第二组:

铜岭遗址的实物印证

第二部分:

见证三千年前的工业辉煌

第一单元:

有效的找矿方法

第一组:

植物找矿

第二组:

矿苗找矿

第二单元:

先进的井巷开拓

第一组:

单一浅井开拓法

第二组:

槽坑——竖井联合开拓法

第三组:

竖井——斜巷——平巷联合开拓法

第三单元:

安全的支护技术

第一组:

同壁碗口接内撑式支护竖井(商代)

第二组:

同壁碗口接加强内撑式支护竖井(商代)

第三组:

尖头透卯榫内撑式支护竖井(西周)

第四组:

平头单透卯单榫串联套接式支护竖井(西周)

第五组:

剑状单透卯单榫串联套接式支护竖井(西周)

第六组:

交替碗口接内撑式支护竖井(春秋)

第七组:

交替碗口接加强内撑式支护竖井(西周)

第八组:

平口接榫方框垛盘式支护竖井(战国)

第九组:

碗口接半框架式支护平巷(商代)

第十组:

开口贯通榫接架厢式支护平巷(商代)

第十一组:

碗口接架厢式支护平巷(商代)

第十二组:

圆周截肩单榫透卯架厢式支护平巷(西周)

知识链接:

测量定位技术

第四单元:

完备的井巷设施

第五单元:

早期的提运机械

第六单元:

领先的槽溜选矿

第七单元:

高效的火法冶炼

第八单元:

有序的矿山管理

第三部分:

传播文明的青铜之路

第一单元:

铜岭遗址与赣鄱青铜文明

第一组:

南方青铜王国的崛起

第二组:

抗礼中原的虎方重器

第三组:

传续千年的华彩篇章

第二单元:

铜岭遗址与中华青铜文明

第一组:

长江中下游大宗铜料生产基地

第二组:

贯通南北的铜料流向

尾厅:

铜岭遗址的未解之谜

环幕影院:

青铜文明影响深远

 

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

序厅

传播目的:

在《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的入口处设计一个序厅,首先起到隔断作用,其次是引导观众驻足,以便先对整个展览有个大概的了解。

传播内容:

展标、前言

 

1、展标:

中国青铜之源——江西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陈列

2、前言:

瑞昌市地处长江南岸、庐山脚下、鄱阳之滨,为长江入赣门户。

1988年,由于瑞昌境内一个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使中外考古学者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铜岭村。

《管子•地数》载,“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

金即铜。

书中又说当时国境之内“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

江西瑞昌的铜岭商周矿冶遗址,想必就是这些古远传说中出产铜矿的大山之一。

铜岭遗址始采于商代前期,发展于西周,盛采于春秋,延于战国,前后连续开采达一千多年,与中国青铜文明同步起源、同步衰落。

在遗址中发掘出的珍贵文物,为研究和了解早期铜矿的开采方法、选矿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揭示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独立起源;同时纠正了“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错误论断,证明商周时代在我国南方地区同样存在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铜岭商周矿冶遗址的发现,叩开了青铜时代厚重的历史之门,改写了中国青铜文明史。

深埋大地的矿脉,来自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孕育了人类文明的金色曙光。

 

第一部分:

破解中国青铜源头之谜

传播目的:

本部分展览介绍铜岭古矿冶遗址发现的来龙去脉、遗址区域分布、出土文物及年代考证概况,旨在让观众充分了解铜岭遗址全貌,把握铜岭遗址在中国青铜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进而迸发出强烈的参观兴趣。

传播内容:

铜岭遗址考古发现的故事;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矿工区4片区域的分布及其功能;出土文物;遗址起迄年代的科学论证

表现亮点:

铜岭遗址全景式沙盘、地层剖面模型

支撑材料:

文物、图片、图表、艺术创作、沙盘模型、多媒体视频、场景再现

 

部分说明:

中国青铜器遗存数量非常丰富,且铸造技艺精湛,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青铜矿石的来源问题始终是一个空白。

国内一些著名的铸铜遗址从未发现有矿石,说明在铸铜工作面内没有开采铜矿和炼铜的设备。

1973年,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发现,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青铜器的研究可以从最初的采矿阶段开始。

发现于1988年的江西瑞昌铜岭遗址,其始采年代比此前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湖北铜绿山遗址还要早500年,从而将我国铜矿开采的历史上推至距今3500多年前。

这座大型商周采铜遗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青铜之源”。

第一单元:

遗址发现举世瞩目

单元说明:

1988年元月,铜岭山上的铜草花开得格外茂盛,铜岭村村民们在降坡修路之时,意外挖出许多朽木以及铜制和木制的工具。

当时铜岭钢铁厂的负责人将村民挖出的部分铜器送到瑞昌市博物馆,经鉴定,初步确认为是青铜器。

这一发现引起了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

1988年秋天,铜岭考古发掘队进入现场。

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要的发掘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尘封三千多年的国宝,逐渐显露在人们的面前。

第一组:

岁月留痕

组说明:

早在1964年,瑞昌铜岭遗址就初现端倪。

据赣西北地质大队506队勘探记录资料反映,在其勘探范围内多次见有地下采矿“老窿”。

1971年,该矿山由九江市属铜岭钢铁厂开采,在采矿的过程中发现了大批坑木。

由于机械化作业,遗址近1/3处均遭受破坏,造成了历史的遗憾。

1、资料:

地质大队勘探记录(有关采矿“老窿”的记载)

2、照片:

相关历史照片

第二组:

发现遗址

组说明:

1988年由于村民们筑路时的意外发现,铜岭遗址重新受到国内考古界的极大关注,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查论证之后,终于确认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矿冶遗址。

1、照片:

遗址发现地

2、文物:

筑路时发现的矿井支护木及工具

第三组:

追寻国宝

组说明:

铜岭遗址中发现的商周时代木滑车,对于考证古矿冶遗址的起始年代和科学价值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实物例证,它们的发现过程也充满戏剧性。

然而,这些看似出于机缘巧合的征集成果,却折射出一位文物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敏锐的职业目光。

连环画:

木滑车的故事

制作说明:

根据考古学家意外发现木滑车的故事绘制连环画,剧本如下:

1、1989年8月16日,工地发掘主持人在矿山和村民闲聊时,铜岭村民邹良民告知,他去年在修公路时曾挖出一件完整的木轱辘。

听后,主持人又惊又喜,不假思索地说:

“给你10元抽烟钱,一手交钱,一手交物。

”邹良民说东西就放在家中厅堂供台下,你去拿吧。

主持人立即骑上单车飞驰而去,可谓兵贵神速。

农村与城里不同,大门一般不上锁,主持人推开虚掩的大门,一眼就看见一件与今日轱辘形制大不一样的木器搁置在供香的木案下,主持人赶紧抱起它,骑着单车直往考古队住处奔,将木件放置在上了锁的铁箱里,这才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主持人取了木屑寄给北京大学作C14年代测定,结果为距今约3300年左右。

这一年代同采集地点处于商代矿区相互印证。

这件稀世珍宝,放在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专家面前,专家们异口同声赞道:

“三千多年,世上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这件一级品不仅是中国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制机械工具。

日后,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科技文物展》专门借调这件展品在北京展出,北京有的专家还撰文论述这件商代木轱辘的价值。

殊不知,仅花10元钱就征来一件带有世界品级的文物。

2、1993年5月9日,工地发掘主持人又一次来到铜岭,虽然发掘工作已结束,但矿山生产仍在进行,主持人还时刻惦记着那儿是否有文物出土。

由于多年在铜岭工作,村民和矿山工人都很熟,一位邹姓女矿工告诉主持人,她从矿山拣了很多木头回家,主持人让她带主持人去看看,来到柴火间,满屋都是古代木头,劈柴垛了有2米高。

主持人说给您10元钱翻动费,她很爽快答应了,主持人将劈柴一块块卸下,约摸过了5分钟,一块内面为弧状的木块到了主持人手中,主持人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件轱辘,一个小时后找到了28块带有弧状的碎柴,经过半个月的拼合修复,又一件国宝级文物从碎柴堆里抢救出来了,其形制与商代那件不同,C14年代测定为春秋时期,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第四组:

震惊世界

组说明:

瑞昌铜岭遗址的正式确认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中央、地方电视台及国内各大报社的记者纷至沓来,进行现场采访,并以制作电视专题片、撰写长篇通讯等传媒形式,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作了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

1、视频:

电视专题片《瑞昌铜岭遗址——中国青铜之源》剪辑

2、视频(文版):

主流媒体新闻报道

3、资料:

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对铜岭考古发掘成果的评价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题词:

“江西瑞昌商周铜矿遗址考古是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商周以铜器为礼器,尊贵之至,故铜矿之开发,实为商周文明物质资源之本,亦为瑞昌古代文明之精华。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题词:

“铜岭铜矿,历史奇宝,文明象征,瑞昌骄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杂志社社长白云翔为铜岭遗址题词: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之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考古学家付清远认为:

铜岭遗址作为工业遗址,系列完整、遗存丰富、前景广阔、价值重大,是古代工业遗产历史长河中一个很早的源头,应成为我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

建议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国家矿山遗址公园有机结合起来,在铜岭遗址建设国家首个“双遗址公园”。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

铜岭遗址保存完整,规模恢宏,价值重大,环境优良,具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各项前置条件;铜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与遗址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展示铜岭遗址在当今世界上工业文明遗存中无与伦比的真实魅力;铜岭遗址建好了,下一步就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进一步提高遗址的知名度和利用价值,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

全面发掘揭开谜底

单元说明:

从1988年至1993年,铜岭考古发掘队在铜岭进行了连续5年的考古发掘,基本理清了遗址的内涵及重大价值。

整个遗址区出土的遗迹有:

竖井103口;平巷19条;马头门8座;露天槽坑2个;工棚6处;选矿厂1处,围栅2处;斫木场1处。

出土的遗物共468件,多为采矿、选矿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为全面研究我国早期采矿及冶炼技术水平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依据,对于研究中国冶金史和青铜文明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照片一组:

考古发掘现场工作照

沙盘模型:

铜岭遗址全景式沙盘

制作说明:

全景式沙盘模型让观众得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遗址全貌。

观众可通过互动投影系统,了解遗址中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矿工区4片区域的分布及其功能。

铜岭古矿冶遗址常见遗迹单位代号表:

遗迹名

代号

遗迹名

代号

矿井

J

巷道

X

工棚

P

露采坑

K

槽坑

C

围栅

W

第一组:

采矿区遗迹

组说明:

古采矿区范围大体分布在地质资料所反映的矿体圈内,古采区还略大于主矿体,范围呈不规则形,东西长径约385m,南北短径约190m,集中分布范围约70000m2。

铁山西部主要是露天开采,合连山西坡至铁山东北部主要为地下开采,亦是铜矿最富集的地带。

1、照片:

采矿区发掘现场

说明:

采矿区的发掘工作前后进行了3年,发掘面积1800m2,发掘清理了商代竖井48口,平巷6条;西周竖井15口,平巷10条;春秋时期竖井37口,平巷3条;战国时代竖井1口、水井1口。

2、文物一组:

(1)采掘工具

(2)提升工具

(3)装载工具

第二组:

选矿区遗迹

组说明:

选矿区遗迹位于已发掘采矿区的东南侧,为西周时期选矿场,占地面积约100m2,属露天选矿。

1、照片:

选矿场遗迹

2、木溜槽文物一组

3、淘沙文物一组

说明:

为了保证探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