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业务学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业务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科业务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科业务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科业务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科业务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业务学习.docx

《儿科业务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业务学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业务学习.docx

儿科业务学习

儿科护理常规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接到入院通知单后,热情接待患儿,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床位.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入院宣教。

2.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病情危重、发热的患儿,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或遵医嘱测量。

3.病室安静、整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按医嘱执行三级护理制度。

5.每周测体重、修剪指甲及更换衣裤.保持被褥、衣裤等清洁干燥。

每日登记大便次数

6.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卫生。

7.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作好各种护理记录,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接班。

8.切实执行病室生活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危重者及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活动。

9.做好健康宣教,如疾病防治、护理方法、喂养知识等。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随时备好压舌板,开口器,氧气,吸痰器等急救用物及抢救药品,熟悉常用止惊药的剂量和用法。

3.室内保持安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动作轻柔敏捷。

4.惊厥患儿应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分秒必争。

(1)就地抢救,立即松解衣扣,裤带,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2)清除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紫绀者给予氧气吸人。

(3)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或针剌人中穴、百会、内关等穴位。

(4)遵医嘱给止惊剂,持续惊厥有脑水肿先兆时,遵医嘱给脱水剂治疗。

(5)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惊厥时立即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或用开口器,防止唇及舌咬伤。

(6)高热惊厥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5.做好病情观察及重症护理记录。

输液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

输液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

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

输液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固定班次以250-500毫克/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2)设备科定期维修。

7、使用中若输液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1、在进针时速度不宜过块,手要稳,不宜进针同时上下或左右改变方向(疼痛感较重,容易刺激患儿左右晃动头部躲避,易没见回血便穿透血管),最好一针一个方向缓慢平稳进针。

  2、在头部静脉进针同时注意制动患儿双手,双膝盖,以及头部,制动很重要,小儿血管细有薄,轻微的晃动都易使针尖穿透血管壁。

两岁以上儿童进行上肢或下肢静脉穿刺的时候,上肢制动需一人站在或坐在患儿背部,用抵住患儿背,以防患儿促不及防抽回手,然后一只手握紧被扎好止血带的部位,另一只手制动患儿不许穿刺的手臂,以防患儿抓拔穿刺针。

  3、要固定输液管,使用输液器直接穿刺的,在穿刺时注意将输液管一段固定在手中,避免因输液管下垂重力使针头脱离患儿皮肤。

  4、在穿刺时患儿出现惊撅、抽搐时不要停止,制动好患儿,在最短时间内穿刺成功,进行抢救。

如出现呛咳或突然憋气止住哭声可稍停,将患儿偏向一侧,进行排背。

注意针头不要因患儿动而撤出皮肤,或呛咳太重拔除头皮针等患儿稳定再重新穿刺。

  穿刺成功后需固定,小儿静输穿刺成功后不宜用手指压针柄固定,先用带有棉垫的针头贴固定针头,然后顺头皮针管弯曲方向盘贴头皮针管,不宜将胶布用力贴过针头进针除,易造成因下压针丙针头上挑刺破血管,或下压针头刺破血管。

再将输液管固定在患儿耳部,此处不易因出汗过多,引起胶布脱落。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由于肠道发育还没完全,而且臀部皮肤细嫩,因此经常会有便秘、腹泻、尿布疹、红臀等等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新生儿的大小便显得尤其重要。

新生儿大便:

新生儿大便里面,隐藏了很多宝宝身体里的小秘密。

爸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便便的性状、排便次数等,去了解宝宝消化状态和适时调整孩子饮食。

爸妈对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要心中有数,留意便便的颜色有没有异常,有没有特殊气味等。

婴儿尿布疹:

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继续发展则出现渗出液,表皮脱落,浅表的溃疡,不及时治疗则发展为较深的溃疡,甚至褥疮。

臀部护理:

宝宝肌肤娇嫩,特别是臀部经常被尿布包裹着,容易引起尿布疹。

保护及护理宝宝的臀部肌肤,成了新手爸妈的一项必修课。

护理宝宝臀部,最重要是勤换尿布,让宝宝臀部保持干爽。

脐带护理:

宝宝脐带切断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

通常在出生后3—7天内,脐带残端会逐步脱落。

脐带结扎剪断部位容易感染,同时脐带可直达宝宝的体内血管,因此在断脐后,对脐带残端的护理非常重要。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喂养:

新生儿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坚持母乳喂养。

若无母乳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

2、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望,护理新生儿前应用肥皂洗手,洗干净手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十分重要。

家里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儿。

3、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肛门擦洗,以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口。

4、五官护理:

注意新生儿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

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经常用力擦洗口腔。

5、洗澡:

从医学角度讲,有条件的家庭应该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但有时由于条件有限,洗澡时室内温度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则根据气候来选择两次洗澡间隔的时间:

炎热的夏天,可每天洗1-2次澡;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家庭有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6℃-28℃,水温在38℃-50℃之间,选用的浴液或肥皂应为对皮肤刺激小的婴儿专用肥皂。

6、大便观察: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若还未解小便者,应喂些温开水,并用温热水洗臀部,促进其排尿。

正常新生儿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大便,新生儿出生1-2天内大便一般是黑绿色的,以后逐渐变黄、变软、有粘性,大便性质比较粘稠,呈墨绿色,称为“胎粪”,在生后2-3日内陆续排出。

暖箱和蓝光箱的消毒

1.概念

消毒;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出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病传播。

2.日常使用中的暖箱和蓝光箱的消毒,.暖箱和蓝光箱的消毒应每天更换蒸馏水并用1;500含氯制剂擦拭水槽。

3.操作流程;使用中的日常清洁消毒

准备清水盆及1;500含氯制剂

蓝光箱及暖箱内面无明显污染的用清水擦拭每日两遍,外部用1;500含氯制剂消毒,操作顺序又内向外

再用清洁干燥毛巾将暖箱及蓝光箱的表面擦干

4.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措施,已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

5终末消毒的操作流程;终末消毒

切断电源将暖箱及蓝光箱放置在终末消毒区

先用清水擦拭再用1;500含氯制剂消毒对蓝光箱内外所有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再用清洁干燥毛巾将蓝光箱及暖箱内外擦干

按规定途径放回备用

6;注意事项A含氯制剂接触物体表面时间不低于30分钟。

B;传染病患者用后应用1;700含氯制剂消毒C;终末消毒前必须切断电源。

D;清洁过程中需避免液体通过设备的散热孔流入设备内部。

E;清洁内面时用红毛巾外面用蓝毛巾

小儿腹泻的护理

预防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

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2.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4.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

5.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6.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7.对感染性腹泻患儿要注意消毒隔离。

8.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初愈后应注意调摄饮食。

护理的原则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一是给患儿多于正常摄入量的液体,饮水或其他流质食物如粥、汤等。

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要继续喂养,但要增加次数(至少每3小时要喂一次),如果婴儿是人工喂养)则要在奶中加比平时多一倍的水,至少3小时喂一次。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二是继续喂养患儿,4至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供给高营养和相对高热的食物,但要视儿童年龄而定,可以是麦片、豆类的混合物或是麦片和肉或鱼混合食物,亦可加食用油,以保证它们含有充足的热能,也可供给奶制品,蛋类,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

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患儿高糖食物,因为它可以加重腹泻病,也不要给高纤维素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给很稀的汤,尽管含有充足的水,但因没有足够的营养,也不利于小儿康复。

小儿腹泻护理的原则三是带孩子去就诊,当小儿出现腹泻次数太多,严重口渴,眼睑凹陷,伴有发烧,不能正常进食和饮水,在家中治疗未见任何好转时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饮食禁忌

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

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

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杆菌,能抑制肠内有害细菌,且无乳糖,可以食用。

3、小儿腹泻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

4、小儿腹泻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肠,造成腹泻不止。

5、小儿腹泻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垃圾食品

油炸、烧烤等方式的加工,会导致难以消化,造成腹泻。

火腿、香肠、腌菜、方便面等过度加工的垃圾食品中包含有害成分,肠道会将这些有害物排除,这是致泻因素之一。

6、小儿腹泻不能吃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芹菜、菠菜、韭菜、榨菜、笋类等含粗纤维素较多,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注意事项

小儿腹泻病情轻重差别很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在家中治疗,必须注意病情变化,以下情况需要重点观察:

1.脱水情况患儿呕吐、腹泻致体液丢失,会引起脱水,脱水重的小儿会发展为休克而导致死亡,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呕吐、腹泻次数及吐泻量:

如果次数频繁,吐泻量大容易导致脱水。

②尿量:

小儿超过3小时以上没有小便或小便量极少而且颜色黄,一般是轻中度脱水。

③前囟、眼窝:

如果有凹陷则为脱水的表现。

④皮肤、粘膜:

面色苍白,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也是脱水的表现。

⑤精神烦躁或委靡都可以是脱水的表现。

⑥眼泪:

哭时眼泪少或没有眼泪,都是脱水的表现。

⑦休克的表现:

面色发灰或皮肤发花,出冷汗,精神极度委靡,四肢发冷,脉搏细数,尿量少,都是休克的表现,这是危急的症状,极容易引起死亡,应立即住院治疗。

2.腹痛是小儿腹泻常见的伴发症状,但程度都比较轻,常在排便前后出现阵发性疼痛,如果小儿腹痛严重或成为持续性,应注意大便的性质和颜色,如果大便为赤豆汤样或大便为果酱色,都应立即住院治疗,防止发生出血性小肠炎或肠套叠。

3.惊厥腹泻的小儿钙、镁丢失多,可引起低钙惊厥或低镁惊厥,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尤其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