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37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docx

基坑支护监测与方案

南山宝湾物流中心基坑支护工程

监测方案

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2014年8月6日

1工程概况1

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

3工程监测依据2

4监测目的及要求2

4监测项目、数量及位置3

5监测频率及控制指标4

6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4

7监测工作程序及信息反馈系统7

8质量保证措施9

9安全保证措施11

10监测仪器设备13

11监测进度计划13

12监测资料的提交13

13建议14

南山宝湾物流中心基坑支护工程

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宝湾物流中心地块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地铁口和小南山隧道之间,港航路以北,兴海大道以南。

场地原为赤湾港务保税货物堆场,现场地已清空。

拟建建筑物为办公仓储综合楼和仓库,地下室三层。

本项目基坑面积约6220m2,基坑周长313m场地北高南低,南侧约为+16.00m,北侧约为+18.0m,根据甲方所提资料并考虑100m厚垫层,基坑底标高为+3.90m。

基坑挖深12m~14m南侧红线外为港航路,基坑开挖期间应保证港航路的正常使用安全,道路靠近基坑侧有一条污水管及一条雨水管,基坑开挖期间正常使用。

基坑北侧存在新近堆填土堆,高度约9m~10m占地面积6000m,土堆坡脚距离基坑内边线约20m堆填材料以粘性土、砂土和碎石为主。

2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自上而下地层大体可分为两大层,即人工填土层(Q4m)和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丫53

(1))。

人工填土层(Q4m)l:

褐色,杂色,稍密,以棱角形块石、碎石为主,粒径2cm~35cm最大可达50cm以上,级配一般,含量60%以上。

母岩成分为花岗岩,风化程度为中、微风化,质硬,不易击碎,充填物为粘性土和砂砾,含量不均,部分地段含砂量高。

为人工堆填而成,该层厚度在

1.90m~6.00m之间,平均厚度4.20m,层底标高在+10.38mm~+16.88r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3.60m。

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丫53

(1)):

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及其他暗色矿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含量高,块状作用明显。

(2)水文地质条件该地区属于湿润区,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表G.0.1的规定,综合判定该场地环境类

型为二类,地下水位A型。

3工程监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监测目的及要求

3.1监测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了解基坑安全状态,判断支护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可行,控制施工速率,动态指导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

同时,监测周边建(构)筑区的变形和安全。

3.2监测要求

(1)通过施工过程监测,将监测数据与控制指标对比,判断基坑的安全状态,及时与业主、监理沟通,达到动态指导施工的目的;

(2)及时发现基坑施工对周围已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3)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时,及时报警,并分析超标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4监测项目、数量及位置

依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数量见表1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见图1

表1监测项目、数量一览表

骨口.序号

监测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支护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20

85次

2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5

85次

3

基坑外道路水平位移、沉降监测

6

85次

4

场地管线监测

24

85次

S.I

-I

■R:

Itil*

Kit

图1监测平面布置图

5监测频率及控制指标

5.1监测频率及监测周期

基坑开挖前建立监测点并进行两次初始监测,基坑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2天一次,开挖至坑底后头一星期一天一次,第二周2天监测一次,第三周至底板浇筑完成一周监测2次;底板浇筑完成后头一个月内每7天监测一次,之后每一个月监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

当遇台风雨季、监测项目变化速率较大、监测数据接近预警值或其他突发状况时,应适当加大监测频率直至连续三天的监测数值稳定。

本基坑工程施工期为170天,故监测周期为170天,经过计算,本次监测总监测次数按85次计。

5.2监测控制指标

根据设计文件,本次监测控制指标如表2所示:

表2监测警戒及控制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控制值

监测项目警戒值

1

坑顶水平、竖向位移

50mm

40mm

2

水位观测孔

水位升(降)3m

水位升(降)2n或连续3天1.0m/d

3

管线沉降(L为管节长度)

供电管线局部倾斜

0.002

5mm/d

供水管线变形差

0.0015L

5mm/d

4

道路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

40mm

32m或超过3mm/d

6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6.1坑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

(1)观测基点埋设:

在施工场地周围安全区域选取三个稳定位置设置基准点,两个用于测量,一个用于校核,并保证基准点与监测点之间通视条件良好,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工作。

本工程中,水平位移基准点与水准基点共用,水准基准点联测采用闭合的二等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2)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按照设计图纸在支护结构顶部相应位置布置观测点,采用电钻打眼,把制作好的测点埋入钻孔内,用水泥或环氧树脂抹平,固定牢固;新填土堆上则用埋石的方法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选位要求能满足长期观测,该测点为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监测共用。

埋设完毕后,做好测点的保护工作,待其稳定后,测定其初读数,以至少三次观测的平均值为准。

(3)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采用适合工地情况且精度符合要求的测量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的测量,如小角法、视准线法等,按三等水平位移观测要求测得垂直于支护结构轴线的水平位移量及新填土堆垂直于坡肩线的水平位移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宜选用小角法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水平位移~时间曲线。

三等水平位移观测的有关精度要求如表3~表5:

表3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两次重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备注

3〃

8”

13〃

9”

左右角各三测回

 

表4测距技术要求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

3

5mm

7mm

 

表5内业计算数字取值精度要求

观测方向值及修

正系数

()

边长观测值及修

正系数

(m)

函数位数

边长与坐标

(m)

方位角

0.1

0.001

7

0.001

0.1

(4)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闭合的三等水准闭合路线,通过水准测量得到各测点的高程值及沉降量,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沉降量~时间曲线。

三等水准测量的有关精度要求如表6:

表6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较差

(m)

前后视累差

(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

度(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

较差(m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

较差(mm)

Dini03

铟钢尺

往一次

100

3

6

0.3

1.0

1.5

6.2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

(1)在设计指定位置钻孔至指定标高,将制作好的水位管埋设到钻孔中,管口高出地面30cm管底距离钻孔底部保留30cm。

水位管与钻孔之间采用特定材料回填,地面往下至1.5m处采用粘土回填,1.5m往下采用特定级配的砾石回填,并观测其管口标高。

水位管制作方法:

水位管采用直径为140mnt勺高强PVC管,管口1.8m往下的管身上打上花眼,花眼直径15mm间距80mm外裹双层塑料滤网,并用扎带扎紧,管底封口。

(2)测量时,将水位尺的探头慢慢放入水位管中,当探头与水面接触,水位仪会发出蜂鸣声,重复几次,确定探头与水面刚接触的临界点,结合管口标高,测得水位管内水位的标高值,水位观测值精确至0.1mm绘制水位~时间曲线。

6.3基坑外道路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1)观测基点埋设:

道路监测的基准点采用上述已设置的基准点。

(2)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在道路的指定位置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观测点采用冲击钻孔埋设测钉的方法埋设,埋设位置应选在安全区域,保证施工时不被破坏,能长期使用。

(3)采用闭合的三等水准闭合路线,通过水准测量得到各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得到沉降量,并绘制沉降量~时间曲线。

观测精度要求同6.1所述。

(4)采用小角法观测道路的水平位移量,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水平位

移〜时间曲线。

观测精度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

观测精度要求同6.1所述。

6.4管线沉降观测

(1)监测方法:

由于管线位于已建公路下方,不具备开挖条件,且较难一次性准确找到所要布设测点的管线,因此采用直接监测的方法较难实施。

针对上述现象,建议采用间接监测的方法,通过监测管线靠近基坑内侧土体的沉降位移情况间接反映管线的变形,如条件允许,可对管线附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通过对孔压和沉降位移的双重监控和预警,保证管线及基坑的安全。

(2)观测基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基点采用上述已设基点,并在基坑施工区外稳定区域布设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共4个,每两个基准点构成一条视准线,使该两条视准线位于管线与基坑之间,分别大致平行于EA、AB,且距离管线约2m~5m。

(3)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分别在两条视准线的一端架设全站仪,瞄准视准线另一端的基准点,沿视准线按设计要求布设观测点。

以窨井盖为标志节点,投影到视准线上,将观测点布置在各分段的端点、中部,靠近基坑一侧的污水管道共8个窨井盖,故可布设15个观测点,各测点的点位偏离视准线不超过200mm。

(4)采用闭合的三等水准路线,通过水准测量得到各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得到沉降量,并绘制沉降量~时间曲线。

观测精度要求同6.1所述。

(5)采用小角法观测各测点的水平位移量,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水平位移〜时间曲线。

观测精度要求同6.1所述。

(6)按照设计要求计算各指标值。

7监测工作程序及信息反馈系统

7.1监测人员的配备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我们抽调了精兵强将,投入本项目教授级高级工

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助工1人,辅助人员若干。

7.2监测工作程序

(1)中标通知书下达后,马上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监测班组。

(2)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编制监测大纲并进行内部技术交

底。

(3)做好仪器准备工作,确保所使用仪器符合规范要求。

(4)埋设观测基点;按设计要求埋设相关监测仪器并做好保护工作,测定初始值。

(5)按设计要求进行正常监测,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数据的记录、整理同时注意现场的工况和天气,做好每天的巡视及记录。

(6)根据每天的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安全状态,并及时反馈;按设计要求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总结,于工程例会上汇报监测情况,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