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9475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缺答案.docx

北京市三十九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缺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及学号。

2.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含答题纸共7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

3.答题前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认真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画图要清晰,卷面要整洁。

5.除画图可以用铅笔外,答题必须用蓝、黑色字迹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

一、选择题(共4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回答1-2题。

1.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225º,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东北B.东南

C.西南D.西北

2.某日一外国游客在杭州时,其早期的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

50、10:

10,则杭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能分别是

A.10:

10、21:

50B.09:

50、14:

10

C.6:

50、17:

10D.05:

50、18:

10

图1

图1为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3-6题。

 

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4.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①与②B.③与④

C.②与③D.①与④

5.图中a、b、c、d四个区域中,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aB.b

C.cD.d

6.关于图中各地时间和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时刻不同,日期相同B.③地的日出时间为6:

00

C.④地白昼时间最长D.②、④两地的区时相差18小时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

据表分析,回答7-8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两分日

6:

40

18:

40

50°

夏至日

5:

10

20:

10

73°26´

冬至日

X

Y

26°34´

7.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

00、17:

00B.8:

10、17:

10

C.8:

20、17:

00D.7:

50、17:

10

8.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50°NB.110°E、40°N

C.125°E、40°ND.130°E、50°N

9.图2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图3

10.图3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地球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图4

11.若图4中直线表示气压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b﹥a﹥c﹥d,气温a﹥b,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

B.气压c﹥d﹥a﹥b,气温a﹤b,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

C.气压a﹥b﹥c﹥d,气温a﹥b,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

D.气压b﹥a﹥c﹥d,气温a﹤b,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

 

图5

图5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回答12-13题。

12.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可能在

A.①附近B.②附近

C.③附近D.④附近

13.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盛行偏南风

B.②、③两地可能出现降水

C.④、⑤两地气压最高

D.③地风力小于⑥地

读“某年9月9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6),完成14-15题。

图6

14.图中①、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A.1010、1015B.1015、1010

C.1005、1010D.1015、1020

15.图中我国的气压形势及天气状况可以描述为

A.大部分地区在低压系统控制下,以阴雨天气为主

B.少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好

C.华北地区在低压系统控制下,以阴雨天气为主

D.大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好

16.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天气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年春末夏初长江流域均会出现梅雨天气

B.全球气候变暖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的干旱

C.强暴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

D.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7(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图例

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全年少雨

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mm,雨热同期

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

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

18.关于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

图7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

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8,回答19-21题。

图8

19.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C.F处气压比G处低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0.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2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图9为“局部板块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在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群

C.安第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23.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移动而形成

①岛弧②巨大山脉③海沟④海岭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图10中①~④箭头分别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暖流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25.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B.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C.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图11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地貌类型、成因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区

B.风力沉积地貌、内力作用、东北地区

C.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东南地区

D.流水沉积地貌、内力作用、西南地区

27.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内流河,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B.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

C.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D.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补给为主

图12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12,回答第28-29题。

图12

28.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9.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②和④D.①和③

 

读图13“四个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30-31题。

图13

30.四幅图中,表示沟通两大洋且航运价值最高的海峡是

A.①B.②

C.③D.④

31.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abB.acd

C.bcdD.abcd

读图14、15,回答32-33题。

 

图15

图14

32.图14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33.若图15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则代表石灰岩、大理岩的数字分别是

A.③、②B.②、③

C.④、①D.①、③

图16

读图16,分析P地地理位置,判断34-35题。

34.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则P地的位置是

A.欧洲西部

B.北美洲西部沿海

C.南美洲西部沿海

D.非洲西部沿海

35.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则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图17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读图回答36-38题。

图17

36.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自北向南递减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向低纬递减D.自西向东递减

37.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盆地

C.地势高D.云量大

38.图中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图18

图18为乌鲁木齐(43º47′N)、拉萨(29º40′N)、重庆(29º31′N)、海口(20º0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18,回答39-40题。

39.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与四个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①-乌鲁木齐B.②-海口

C.③-拉萨D.④-重庆

40.关于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因为太阳辐射弱

B.②地夏季温度较高是因为深居内陆

C.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受地势的影响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二、综合题(六道大题,共60分,请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23°26′

41.图19中AB为经线,CD为昼夜分界线。

图20中阴影为黑夜,空白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8分)

 

图19

图20

(1)CD为(晨或昏)线,说明其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2分)

 

(2)简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2分)

(3)图20中能正确反映图19所示昼夜状况的是图,简述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4分)

 

线

42.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1),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图21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 。

(2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分)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至少三点)。

(3分)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

并简述理由。

(3分)

 

43.图22中的乙河流域近30多年来冰川呈总体萎缩状态。

冰川退缩是近十年来气候变暖影响的结果。

读图22,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图22

(1)甲山的走向是。

(1分)

(2)乙河的流量变化与变化有密切关系。

与外流河相比,该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

(4分)

 

(3)乙河流域的冰川退缩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简述引起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

(2分)

 

(4)说明乙河所在地形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自然原因。

(4分)

 

44.读图23“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23

(1)根据图中风带位置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半球,D点盛行风,A点的昼长时间比B(长或短)。

(3分)

(2)E与B比较,夏季气候特征的明显差异是。

(2分)

(3)D与E比较,河流水文特征除水量外最突出的差异为。

(1分)

(4)A与D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1分)

(5)C与F气候特征都比较干燥,但从形成气候的因素考虑却不相同。

C主要是因为形成的;F主要是因为常年受带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3分)

 

45.图24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24

 

(1)图中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循环,简述该类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2分)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构造,分析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分)

 

(3)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2分)

(4)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选择填空)。

(1分)

A.暴雨、泥石流B.火山喷发、地震

C.台风、海啸D.洪涝、滑坡

(5)丁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地形),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

(2分)

 

46.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图25),结合图和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与M省区相邻的四个省区的简称。

(2分)

 

(2)M省降水丰富,从水汽来源地和风向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4分)

 

图25

材料: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里氏6.4级地震。

2008年8月2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又发生里氏5.9级地震。

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3)简述两地地震频发的原因。

(2分)

 

(4)描述M所在省的主要地形区突出的地貌特征。

(2分)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地理期中试卷答题纸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40道小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六道大题,共60分)

41.(本题共8分)

(1)线,。

(2)。

(3)图,

42.(本题共11分)

(1),

(2)

(3)

(4)

 

43.(本题共11分)

(1)

(2)。

(3)

(4)

 

44.(本题共10分)

(1)半球,风,

(2)

(3)

(4)

(5);与

 

45.(本题共10分)

(1)循环,

(2)构造,

(3),

(4)(选择填空)

(5),

 

46.(本题共10分)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