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868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docx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

餐饮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

设计练习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选取了餐馆作为设计练习的载体,这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餐馆可以作为饮食类建筑的代表,它也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它作为设计练习的对象可以使学生对餐饮类建筑或者某建筑的餐饮部分有个基本的了解,掌握餐饮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并进一步扩大了解类似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另一方面,餐馆的功能关系相对大三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学生将会投入必要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功能组合和空间关系。

因此,以餐馆为载体,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现代建筑功能与空间互动关系的理解,学习并掌握源自功能关系解析的空间组织“转换”方法及其“变形”途径,更加突显功能与空间的互动作用。

设计任务书内容:

总建筑面积lOOO㎡

(1)餐厅(约460㎡)

大餐厅100座(可分厅布置)150㎡

小餐厅100座(分8~10间)200㎡

茶室50座

卫生间(男女各2~3个蹲位,小便斗4个)

(2)厨房(约2lO㎡)

主食初加工20㎡

主食热加工40㎡

副食初加工30㎡

副食热加工50㎡

备餐20㎡

洗碗l5㎡

主食库15㎡

副食库l5㎡

杂物间5群

(3)辅助用房(约lOO㎡)

办公室15㎡

休息室20㎡

更衣、厕所、淋浴30㎡

(4)公共部分(门厅、小卖、休息、交通及自设功能等)约200㎡

课程进度计划

为了在设计中突显功能与空间的重要意义,除了课程题目的设置以外,对课程进度的安排也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做到这~点,本课程的任务书是按照进度要求分批发给学生的。

阶段一,本课程只提供仅有各功能要求的文字材料,主要让学生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直接面对和解决功能问题。

阶段二,本课程发放具有正交网格的无高差平面地形,学生可以依据这种比较简易的地形进行空间结构模型的分析。

阶段三,本课程提供最终的具有真实地貌的地形,其中有大量不规则的等高线,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对前阶段形成的结构模型进行拓扑变形,以求达到内、外环境的协调。

阶段四,对设计的深入推敲和最终表现。

以上这几个阶段层层相套,各有重点,主要表达了一种从“功能”到“空间”再到“空间变形”练习方式。

整个教学的程序安排参见下图。

(1)阶段一:

“转换”——由实物和资料到泡泡图和功能模块

·操作方法

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现场参观和案例资料的学习,将项目任务书的内容“转换”成功能关系泡泡图,进而将此转换成功能模块,并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性质的模块要素。

·成果要求

a功能关系泡泡图

b功能模块模型1:

200

·时间:

1周

通过这个阶段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分析出餐厅之间的功能关系,进

而能用泡泡图表达出来,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对此不重视,他们以为书上早就

有了,自己也不需要亲自动手了。

遇到这些情况,要向他们强调在设计过程中

自己亲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熟悉课题的功能要求,才能熟练的掌握功

能与空间之间的基本关系(教学成果参见下图)

(2)阶段二:

“转换”——由泡泡图到空间结构模型

·操作方法

根据项目任务书及功能模块分析在给定的地形内按平面发展和立体叠置二种基本的空间组织方法在正交网格内将泡泡图转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建议网格3.6m×3.6m)。

·成果要求

a结构模型之-:

1:

200

b结构模型之二:

1:

200

c图示分析:

1:

200

·时间:

1.5周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平面正交无高差的地形图,他们

以此为参照,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由泡泡图生成三维的结构模型(教学成果参

见下图)。

 

(3)阶段三:

“变形”——结构模型的拓朴变形

·内容简述

在上阶段完成的成果中选择适宜的结构模型并把它引入最终的基地范围内,根据基地的特征对结构模型进行“变形”设计,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网格变形、网格旋转叠合、加法或减法等变形手法,使新的结构模型与基地之间构成有机的组合关系.

·成果要求

a结构模型之三:

1:

200

b图示分析:

1:

200

·时间:

2周

这个阶段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变形能力,也就是在空间拓扑关系不变的基

础上,空间形体如何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如何营造出品质良好的建筑空间形

体环境(教学成果参见下页图)。

(4)阶段四:

设计的推进和表达

·操作方法

在前面二个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设计方案的具体化,深入场地设计、功能安排、空间处理及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实现彼此间的有机整合。

完成设计定稿。

最终对面三个阶段的进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并综合运用各种适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表现图采用轴测图(以线描为主)的式,必须真实地反映地形和地貌特征。

·成果表达

a总平面:

1:

500

b平面:

1:

200

c立面(2个):

1:

200

d剖面(l~2个):

1:

200

e设计研究过程分析

f轴测图

图纸尺寸为Al

·时间:

3.5周

这个阶段也就是学生的成图阶段,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到功能、空间、技

术、环境等诸多因素,并对建筑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和深入,以期达到最优化

的结果(教学成果参见下图)。

四、教学成果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设置有以下几个成果:

·学生对功能与空间的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轻视功能的习惯有所缓解,同时也认识到空间自身也是设计的资源。

·学生理解了由“功能泡泡图”到“空间”再到“变体”这个设计的过程,基本掌握了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各自特点,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另外,课题的设置还存在以下的难点:

·学生习惯了一开始就进行综合的设计,对分阶段分发任务书不理解。

·学生不容易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去做,前两个阶段过于放松。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上海:

辞书出版社,1989:

580.

[2]同济大学.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教程.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2.

[3].tw/henghui_su/mainl_renaissance.htm

[4]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4:

257.

[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4,15.

[6]斯宾塞尔.赖特住居,李蕾译.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3,

[7]东南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北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2.

[8]刘致平,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一城市、住宅园林,王其明增补.第二版北京: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4.

[9]彼得·莫里.文艺复兴建筑,王贵祥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45.

[10]保罗·拉索.图解思考.邱贤丰,刘光宇,郭建青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8:

72,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