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167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山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鱼山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鱼山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鱼山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鱼山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山保护.docx

《鱼山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山保护.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山保护.docx

鱼山保护

 

青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调研

 

青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调研

摘要

本文以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历史文化街区“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与历史文献资料,以该街区的纵向历史沿革过程、横向地理文化要素为坐标,对该街区的历史地理内涵及当代保护与承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分六部分:

一、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调研研究背景

二、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历史渊源

三、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区位分析

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五、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

六、国内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

七、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措施

青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调研

一、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调研研究背景

1、历史文化街区:

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

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按历史街区所在地块的功能性质,可分为大体上三类:

居住性历史街区、商业性历史街区和文化性历史街区。

2、青岛市18个历史街区:

 

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历史文化街区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

八关山历史文化街区

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

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

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

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

四方路里院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

海云庵历史文化街区

青岛啤酒产业文化街区

毛奇兵营军事文化街区

湛山寺佛教文化街区

伊尔梯司兵营军事文化街区

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

奥帆基地历史文化街区

3、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是在近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因此,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体现出近代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特色,它以真实的方式反映着城市的肌理和发展脉络。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时期的界定:

1840年至1949年这段时期。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特征:

(1)历史延续性;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在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反映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是联系传统与现代人历史文化生活的纽带。

(2)空间完整性:

街区是有“一定规模的”和“真实的”近代建筑群构成,具有较完整或可以整治的视觉环境。

街区内物质要素,如总体格局、道路、河流及其它历史遗存都保留完好,与近代建筑构成一个整体。

(3)社区性:

街区具有成熟的社区性,有着稳定的人际关系,正式或非正式的社区组织,共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4)文化性:

该街区具有较高的科学、社会、文化、历史、规划、建筑等方面价值,通过对文化整理,将有助于所在城市乃至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4、研究目的和意义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是青岛老城区内仅存的八片近代居住街区之一,在相关政策

的控制下,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持了较好的近代居住性街区尺度,空间布局、建筑

风格极具特色。

但是近几年来,小鱼山历史街区基础设施落后,加、扩建使街区

遭到破坏,历史街区的生存面临严重问题。

(1)青岛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可以挖掘青岛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历史和人文

价值,提高城市的形象品位.创造青岛城市文化特色,促进青岛旅游是必不

可少的。

(2)通过调研分析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现状和历史变迁过程,可以了解影响其变迁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对于指导青岛的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也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3)通过探索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手段与方法,为青岛及全国其它城市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历史渊源

·明清时期:

鱼山处于青岛村的管辖地带,曾作为青岛村民的山场。

青岛村初为渔

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百户,大都以渔为业。

村与村之间自然形成的乡间巷径错落有致。

随着贸易繁荣、民商往来的需要,原本在明代建浮山所时修的几条骤道之一,连接会前村与青岛村及青岛口的小道逐渐被拓宽成青岛最早的道路之一“会前街”(今莱阳路)。

·德占时期:

该区域隶属欧人区的管辖范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规划为别墅区,成为统治阶层和达官显贵的落脚之处,区内北部山坡的高处还驻扎兵营平民百姓集中在市北区台东镇附近。

从此,该区域拉开了高标准建设的序幕。

区内建筑秉承欧人区建筑的基本要求。

·日占时期:

日本第一次占领时期,基本延续了德占时期的规划方案,规划金口路、莱阳

路一带为高层人士、达观贵人居住的花园别墅区。

使街区南部沿海的鱼山一带建

起以日本侨民居多的同人高级住宅区,将德占时期别墅区加以扩展而形成规模,

强化了街区高级住宅区的功能定位。

居住区等级划分的状态依然存在,而且等级差别越来越大,民众居住在四方、沧口等市北区,靠近工厂的地方,居住环境恶劣,在这一时期小鱼山历史街区的雏形形成。

日本人二次占领青岛时期,城市主要以军事据点形式存在,建设方向仍然体现阶级的差别。

日侨和当时的上层阶级继续在沿海插建小住宅,主要集中在合江路、嫩江路一带。

·北洋军阀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0世纪30年代中期,青岛社会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城市。

南京政府接管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街区在德、日占领时期确立的高级住宅区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又引入了文化教育功能与旅游功能,确立了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支点地位。

私立青岛大学成立以及随后国立山东大学的入驻,使大批文人墨客、学者、科学家、教育家汇聚青岛,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孤岛现象”,促进了中国现代海洋研究的科研、科普活动。

·解放后:

解放后,青岛市政府进行了数次城市规划,成效最显著的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城市中心向东转移的规划,带来了城市分区的变化。

西部旧城区体现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城区则体现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

由于一些国家级保护单位如康有为故居等众多历史优秀建筑分布在小鱼山历史街区内,因此小鱼山历史街区成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二个层次——旧城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2009年6月青岛八大关成功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后,2012年,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也加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行列。

历史上,由于许多学者、作家与科学家在此寓居,故称“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

这使得青岛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成为继苏州市之后第二个拥有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市,也是山东省唯一拥有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市。

近代青岛经历了从德占时期到日占时期再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沧桑历程,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也在此时期形成一处坐拥青山、面朝海湾,庭院建筑为主,排列较为规整,肌理间埔互不相连、空间分布均匀疏朗的特色街区雏形,街区遵循了德国最初“顺山依势”的规划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期建造的时代背景。

三、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区位分析

1街区区位2街区保护范围

鱼山历史文化街区东至莱阳路、文登路,西至大学路;南至海岸线;北至鱼山路、福山路,小鱼山历史保护片区占地30公顷,其中居住街区面积10公顷。

 

3街区地理风貌

在德国1900年青岛城市总体规划中,路布局采用棋盘式和自由组团相结合的体系,道路顺山依势的布置。

鱼山保护片区也遵循最初的规划理念,鱼山保护片区南临大海,背靠小鱼山,坐落在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丘陵上,从保护片区内可以远眺大海,道路在设置时注意海景的借用,在可以看到海的片区边缘设置通向海边的小路,形成对景效果,起伏的道路有变化,景深大,透视感强烈。

四、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1、道路系统:

·路网结构

由于青岛是一座山地滨海城市,道路结构灵活多样。

德占时期道路拓展以平地网格式、方格式为主;山地放射式、环式为主。

尤其是该区域内坐落两处山头,道路的设置自然环山而建,随形就势,形成环型和放射型相结合的道路结构。

由于这种结构产生于马车时代,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定格,以汽车时代的交通要求来看存在一些不足:

道路等级不清,无法发挥主干道的优势。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自身的优点:

多路交叉可以提供最短的路径,提供多个交通线路选择等。

花岗岩石铺路面道路拐角处的缓冲点体现三角地形态特征的鱼山路节点

此外,区域内道路节点形态丰富多彩:

同时施工技艺的精致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也大大提升了空间美感,花岗岩石铺路面、道路拐角处的缓冲点、排水明沟等处材质搭配合理,材块之间严丝合缝,使许多道路及配套设施一直使用至今。

对于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施工,德国人严格实施华欧分制。

欧人区的道路设计为:

中央为车行道,两侧为人行道,下设两条水道采用雨污分流制度,路面铺车轨石以保护路面延长使用寿命。

道路拐角及叉口处,设缓冲点以保障行车人的安全。

15度以上的斜坡则用方整石块铺面以防雨水冲毁路面。

道路宽20公尺左右,上面铺以柏油。

道路两侧栽种樱花、法国梧桐等行道树。

街巷出入口街巷停车

2、空间布局

·公共空间

1)、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是青岛前海一线著名的具有古典风格的旅游景点,面积2.5公顷,绿地率84%。

海拔只有61米,但却是观赏青岛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点。

是国家批准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小鱼山公园于1983年4月9日开始动工,到1985年2月23日竣工,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于1985年3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整个小鱼山公园的建筑设计围绕“海”的主题,突出了“鱼”的图案造型,构造新颖,使古典园林呈现着时代的气息,使自然美、建筑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在建筑风格上颇具特点。

2)、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位于青岛市区小鱼山南麓、汇泉湾畔,此园位于莱阳路之南,西邻小青岛,东接第一海水浴场,北侧有景色秀丽的小鱼山,南侧为碧波荡漾的汇泉湾。

为青岛最具特色的临海公园。

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先生借其抱岸环海的自然环境,依势造型,辟建而成。

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易名。

鲁迅公园沿狭长基岩海岸东西伸展,全长连绵2公里,占地面积约4公顷,

园区主入口标志性雕塑

3)、小青岛公园

小青岛公园占地面积为1.2公顷,绿地面积0.88公顷,绿化率73.3%,海拔17米。

因岛上林木长青,遂称青岛;因岛形如琴,水如弦,风吹波涛如琴声,又称琴岛。

德国侵占青岛时,派兵驻守,称阿克那岛,建有18米高灯塔,是船只进出青岛湾的重要航标。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改名加藤岛。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改为军事基地。

1942年,建起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连接。

解放后一直未向游客开放。

1987年,重建小青岛公园并于次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小青岛灯塔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群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青岛海底世界

·位于青岛汇泉湾畔的莱阳路,毗邻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

它整合了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原有旅游资源,集海底观光旅游和海洋科普教育为一体,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大观园。

·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水体4000吨。

·主要由潮间带、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层观光建筑三大部分构成,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

5中国海军博物馆

·青岛海军博物馆是海军组织筹建的一座大型专业性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

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八号,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1988年11月筹建,1989年10月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1993年3月正式列编,1997年3月被山东省定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海军博物馆的建馆宗旨:

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我国海军的发展历史,宣传人民海军的战斗历程和建设成就,增强全民族的爱国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

具体职能:

收集、收藏海军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史料和各类装备,研究、陈列海军文物,对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博物馆的布局:

海军博物馆目前已建成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海上展舰区三大部分。

·院落空间

鱼山文化历史街区的住宅片区主要集中在小鱼山公园的西侧,丘陵地貌特征及其鲜明,道路的设置自然环山而建,随形就势,其各类住宅也依山体等高线自然排列,建筑与院落均呈现出有序的阶梯布局形式。

由此,导致该区域内的住宅院落空间的布局结构与层次丰富而多变,特色明显。

区域内多为独立式住宅,同时也穿插有部分低层小体量的单元式公寓。

·街巷空间

街巷尺度是影响街区整体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传统街区外部空间尺度比例一般以宽高比D/H值的大小来衡量。

当D/H=1时,适合观察细部;当D/H=2时,适合观察整体,当D,H=3时,适合观察整体与背景的关系。

小鱼山街区横剖面由建筑物、车行道或步行道构成,片区内建筑为二、三层,高度为9~12米,街道宽3~5米,D/H小于0.5,给入以亲切、舒适的感觉,这也是吸引中老年人在此居住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街区外部的机动车交通干道,小鱼山历史街区街巷尺度宜人,非常适合步行,速度较慢的步行最适于人们之间的真实交往,人们在步行中,增加了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这样也增加了对话与交流的频率,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社区文化。

3、建筑风格

小鱼山保护片区的建筑风格与建造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此区的建筑营造时间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之间,经历了第一次日占,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接管时期,第二次日占时期、国民政府第二次接管时期,建筑风格自然打上了同时期的印记。

小鱼山背山面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人居,深受上层统治阶层的欢迎。

第一次日占时期,

一些显贵和富豪们沿着莱阳路、鱼山路修建了部分小住宅。

因当时青岛的德式街区己成气候,所以在随后的建筑活动中许多建筑形式采用“集仿主义”手法,有些套用德国式,有些是德式与欧美风格的融合,在形式上能体现出的风格有三种:

德意志传统建筑风格;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

·建筑类型与特点

30年代国人接手青岛这一阶段是城市仿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的抬头期,但小渔山片区的建筑形式受此影响不大,依然以欧美建筑风格形式为主。

第二次日占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小鱼山片区也插建了部分住宅,但当时由于统治者忙于战争,建筑形式仍沿袭以往风格,也无太大改变。

综观小鱼山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同时期流行建筑风格的影子,但就单体建筑来说,它们不是代表某一建筑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融合,局部有意或无意地加入了其他建筑文化的元素,特别是巴洛克手法的掺杂很受欢迎,严格意义上说,德占时期所有建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折衷现象,或纯德式传统建筑本身融入青年派的要素,或掺杂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和各种象征意义的东方符号。

·建筑立面与色彩

从材料看,建筑的立面有黄色、浅灰色粉墙,有红砖与花岗岩交相砌筑墙面。

建筑基座通常为蘑菇石,而装饰石与隅石既有细方石又有蘑菇石,墙体上不时伸出挑台,造成立面阴影的变化,最动人的是丰富的第五立面一屋顶,各种形状的尖塔、老虎窗和山花墙交相呼应,建筑的屋顶形式也各有千秋,这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建筑立面形象,丰富了街道优美的轮廓线。

·建筑层数与年代

建筑年代统计表房屋建筑层数分析图

 

房屋建筑年代分析图

·建筑部件、设备及功能分析

如果将建筑按房屋部件、设备完善情况分为完好、一般、较差、危房四个等级:

一般来说,八九十年代建的高层住宅或九十年代后建的新房,内部己装修,房屋部件、设备各项指标完好。

这些住宅在各个地段均有分布,其它建筑大都建于解放前,有的进行过维修,有的一直未动,而且由于当时建筑质量的高低,出现了一般、较差、危急的情况。

“一般”是指墙皮出现裂缝,水电管道、卫生设备等有部分破损。

“较差”是指门窗、内外粉刷、水电、卫生设备、雨水管、下水道各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危房”指有些基本房屋部件、设备等不具备,有坍塌的危险。

房屋部件、设备评价表

房屋功能完善评价表

从上面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建筑大都处于一般与危急之间,大部分

是危房,居民生活环境较差,急需得到改善。

4、现状用地分析

鱼山历史保护片区占地30公顷,其中居住街区面积10公顷。

用地现状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住宅建筑在现状用地中占很大比例,医疗占很小一部分,

办公用地面积也很小,商业设施占地面积极少。

小鱼山保护区是历史上遗留下的

老街区,解放后街区布局几乎不变,社会在发展,居民数量和以往相比增加许多,

需求在提高,而且居住在此的大都是工薪阶层,和以往在这里居住的富人相比,

他们没有便捷的通行工具,平日出去买东西或办事只得花费很长时间步行走出街

区,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不便。

适当增加该区的服务设施,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

题。

5、现状人口状况

小鱼山历史保护片区现有居住入口5738人,共1950户。

其中E地块入口最多有712户,D地块人口最少,有115户。

人均居住用地12m2/人,人口净密度1435.3人/ha。

就以下表格而言,人口分布不均匀,原因是不恰当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的。

例如E地块,在90年代初部分房屋被拆除,改建居住密度较高的多层建筑,影响了历史街区风貌。

由于数据统计是以建筑的户主为准,而很大一部分户主因房屋破旧把房屋租赁给它人,一般一栋二层楼租给数户居住,少则四五家,多则十几家,居住环境恶劣。

人口状况统计表

从表中可看出老年人占有一定比重,历史街区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现象。

6、居民生活环境和意向分析

保护区内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设施需要维护。

中国海洋大学大学路校门外的两处花园是整个居住街区唯一开敝的公共绿地空间,花园中设有的部分健身器材因维修不及时而支离破碎、成为摆设。

部分半公共或私密的庭院其围墙、大门、台阶已经被破坏,庭院中的植物缺乏修剪管理,名贵树木花草无人看护。

作为一处居住街区,中等规模的超市、副食品店、餐饮店、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还何一定程度的缺口。

此外,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区内旅游景点在旺季时接待旅游巴士的超饱和增长,使区内的停车功能备受考验。

街区小品设施是形成区域景观中重要一环,小品设施首先应满足实用性,直接向人们提供使用、便利、信息等服务。

小鱼山片区小品设施较单调,路灯、垃圾箱设施陈旧,有些地方缺少垃圾箱,居民只得把垃圾胡乱堆放在墙角上,没有体现欧陆风情特色。

路边标志牌简单,既不能体现现代化特征,也看不出历史特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7、历史遗产保存状况

小鱼山历史保护区至今保存着优秀的名人故居和民居,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优秀建筑主要指未列入文物而价值较高的报审审定的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目前青岛市共有131处,小鱼山片区内25处,占12.5%。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建筑l处,为位于福山支路5号的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位于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

1923年康有为维新变法失败后便流亡海外,到辛亥革命后又回到祖国,来青岛后便买下此楼居住。

康有为故居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区域特色与存在问题

·区域特色:

(1)地理位置优越,适宜人居

小鱼山历史街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面靠大海,紧邻小鱼山,街区内地形

起伏,环境幽静,临海一侧有小路通向海边,冬暖夏凉。

因此近代以来一直吸引

着社会上层人士居住。

(2)道路格局主次分明,依地形而设

小鱼山历史街区自形成起未经大拆大建,地段原有的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肌

理未受破坏,较好的代表了德占时期青岛道路系统因形就势而设的手法。

街区空

问为近代文化的延续提供了容器。

(3)建筑风格较具特色,低层建筑利于居民交往

由于高度限制,小鱼山历史街区建筑以二、三层为主,融合德、日等国外建

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小鱼山历史街区的特色之一:

住在其中的居民交往非常方便,为居民良好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平台,很多居民交谈部在进行,把街道当成了起居室。

(4)街巷尺度宜人,适合居民步行

相对于街区外部的机动车交通干道,小鱼山历史街区街巷尺度非常适合步行,速度较慢的步行最适于人们之怕J的真实交往,人们在步行中,增加了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这样也增加了对话与交流的频率,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社区文化。

(5)街区文化底蕴深厚,易于形成稳定的居民关系网络。

小鱼山历史街区内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给街区

带来了深厚的近代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居民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社

会关系,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区域归属感,街区呈现多样化,具有生机和活力。

·存在问题:

通过对小鱼山历史保护街区人口基本情况、土地使用状况、建筑物情况、历史

建筑遗存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绿化、市政设施和居民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老建筑自然老化问题严重,院内存在普遍乱搭乱建现象,破坏了街区风貌。

(2)人口密度商,老龄化,居住条件差。

(3)市政设施老化,卫生问题突出。

(4)内部道路通车,给儿童带来安全隐患,影响街区安静环境。

(5)院落内绿化凌乱。

(6)历史文化遗产未得到很好挖掘和保护,部分正在提失其历史价值。

五、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

1994年,青岛与其他36座城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101

座名城的一员小鱼山区域内的部分历史优秀建筑的保护价值开始体现出来。

1997年在1990年政府发布的《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

上着手编制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2002年正式实施。

该保护规

划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围绕突出城市特色明确保护范围,规划还划分了历

史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旧城风貌区、风景旅游区四个保护层次,

自此,小鱼山片区正式进入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

2000年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相关风貌保

护办法颁布了《关于对八大关太平角和小鱼山保护区范围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通

告》,为保护八大关、太平角和小鱼山风貌保护区环境,确保两处保护区的搬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奖惩办法。

2002年9月30日青岛市政府颁布了《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办法》,其

中附件中明确了城市风貌保护范围、保护区、保护点的具体辖下。

2003年青岛市公布了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并加挂铭牌,重点推出了小鱼山名人故居区。

2004年2月1日国家针对保护历史街区颁布了《城市紫线管理办法》,青岛

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也进入紫线的保护范围,其中鱼山、八大关一汇泉角一太平角、八关山、观海山、信号山、观象山、安徽路、馆陶路、黄台路局部、

武定路等十处街区列为保护的重点。

2005年又公布了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鱼山街区内的又一部分历史建筑入选。

2006年青岛市编制完成《“十一五一抢救性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护项

目规划》并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争取列入国家遗产地保护规划。

“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7000余万元,重点对鱼山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进行修缮,其中,鱼山路周边的老城区将重点对闻一多故居、沈从文故居等十余处名人故居进行修缮。

一系列相关法规的出台,加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名城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2年6月8日,“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成功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是继八大关当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后,青岛的第二条获此殊荣的街区。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是青岛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值得开发保护的旅游资源。

六、国内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

1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将近代历史街区以居住功能向商业功能转化的成功范例。

它的成功说明了保护历史,取得文化和社会效益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思路。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建筑覆盖率56%,中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