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021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docx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及详细答案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刘巧绒

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

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

《庄子》说: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

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

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

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

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

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

暗示才耐人寻味。

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

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

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 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全书只有五千字,上下章在语言形式上经常看不出任何联系,甚至互相矛盾,但思想是有联系的。

B. 在中国,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要少得多。

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少数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

C. 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只有善于玩味语言、善于思考的读者才能读出言外之意。

C. 庄子说“言者所之在意,得意而忘言”,本文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艺术理想的哲学背景就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重视“意”的丰富内涵而不拘泥于“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

D. 《老子》富于名言隽语,但不易读懂。

目前还没有人能写出通俗易懂可以取代原书的新版《老子》,这说明目前还没有人能将《老子》彻底融会贯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B.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认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D.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共19分)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曰:

“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秦王惊之,未信用。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节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B.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C.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D.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刑名”是战国时的学派之一,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关于“法术”:

 韩非认为 商鞅言“法”, 申不害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

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

B.“黄老”的“老”,指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创始人老子。

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

“黄”,是和老子同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物,姓“黄”,名字失传。

C.“逆鳞”是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据说有触之必怒杀人。

后世有“批逆龙鳞”一词,用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D.《说难》中的“说难”应读“shuìnán”,意思是游说进言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说:

游说,进言;难:

困难。

《五蠹(dù)》中的“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

他和李斯都事奉过荀卿,韩非自认为他没有李斯那么能说会道。

B.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C.韩非写《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的动机是让法家思想流传于世。

D.李斯、姚贾嫉恨韩非,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秦王便给韩非送了一包毒药,韩非明白其中意思,自杀了。

第‖卷

7.翻译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2)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秦王惊之,未信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共11分)

送崔融①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

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②旌旃:

指旗帜。

③坐觉:

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④北平:

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8.“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5分)

答:

9.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0.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掌握了先天地而生的道,才能“,”,这样才算逍遥游。

(2)《锦瑟》一诗中的“,”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远的诗句是:

,。

(5)《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6),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

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

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

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

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

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舍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一个评委会委员说:

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

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

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

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

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

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

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

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

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

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选自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1.

(1)“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与执著,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性格特质?

(6分)

(2)“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

为什么?

(8分)

四、语言应用题(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对于深陷危机的巴西足球队,外界唱衰的论调尤甚。

巴西人能让这些担忧随着奥运的开幕吗?

(2)岁月变迁,曾经在上海街头风光一时的老艺人们,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3)由于森林不断退化和消失,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虎在中国境内基本。

A.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

C.销声匿迹烟消云散风流云散D.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法国学者奈尔撰文说,美国之所以从战略和政治上如此倚重监听,原因是美国目前在经济和财政上陷入危机,以及面对新兴大国崛起和德国重返世界权力中心的挑战造成的。

B.  “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C.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着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D. 5月24日中午,圆满完成锚地防御、联合护航、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联合反潜、联合对海突击等7项演练课目后,“海上联合—2014”中俄参演舰艇在广阔的海面上摆成一字“长蛇阵”浩荡前行。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⑥④⑤②③①

   

15.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如何发挥大学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呢?

大学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要体现高质量,。

一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适时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时过境迁,派不上用场。

目前,,有关机构还应当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直接报送,或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出版研究报告等方式发布、推介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交流渠道的作用。

如果研究成果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那么,。

16.   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

不许以本校现有刊物作答。

(5分)

示例:

刊物名:

《水滴》

理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1)刊物名:

                           。

(2分)

(2)理由:

                               。

(3分)

五、作文(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高档的车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精心装修家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选择从事的工作是为了让别人看,他送孩子读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品味、格调或成绩,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的眼光为唯一标准,这种人被称为“橱窗人”。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12

13

14

答案

B

D

A

D

B

B

D

D

C

第一大题详解:

1题A项是正确的。

理由:

“《老子》全书只有五千字”在首段第3行,“上下章在语言行式上经常看不出任何联系,甚至互相矛盾”在第2段末尾。

通读第2段,它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的特点:

中国过去没有正式的哲学家,所以,也就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要研究这些人的哲学思想,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信。

而《老子》就是老子的语录。

所以,2段结尾所说的“……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的“语录”包括《老子》,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包括《老子》的情况。

B项是错误的。

错在“孔子和老子都属于少数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

第2段“在中国,没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思想,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其中“这些人”就是指没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而《论语》《老子》都属于“语录”,所以,孔子和老子应该是没有正式哲学著作的哲学家。

C项是正确的。

第一个依据:

“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看似原文没有此信息,但实际上在首段。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这句话本身就说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不是上文所谈的《论语》《老子》“这些中国哲学”的特点,那和中国哲学并列的是什么?

西方哲学。

第二个依据:

第3段第二行“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句话也在将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相比。

而且“还是有……”的意思是:

“系统的推理和论语”是西方哲学擅长的,中国古代哲学有的也有这特点,但总体不明晰。

C项后半句“而中国哲学家惯用于……”见第3段第三行。

D项是正确的,见第3段第四行到本段结尾。

“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关系”参见上一选项C的相关解释。

2题A项是正解的,见第4段。

“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这句话说明,不够明晰,富于暗示,才有诗意。

而本段开头说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析。

B项是正确的,见第5段。

选项对“聪明的读者”作了解释而已。

C项是正确的。

原文第6段开头第一句的意思就是“中国艺术的理想,是有它的哲学背景的”,那么,下面就讲这个“哲学背景”了。

作者以《庄子》为例,强调中国哲学家重视对“道(思想)”的暗示,不直接说出。

正是有了这样的哲学,才有了和它相适应的中国艺术的理想。

所有的艺术品类——诗,画等,都强调暗示,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谓的“言”在文学里指语言形式,在画里就指线条;所谓的“意”“道”就是指诗、画等艺术要表现的思想。

选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拘泥于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就是重视“言”的暗示性,“意”的丰富性。

D项是错误项。

信息在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把《老子》的思想收集起来写成新书,但不管写得多好,也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因为,《老子》是富于暗示性的名言隽语,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悟。

谁写的新书就有谁个人的体悟,不等于原书了,所以无法还原。

而选项将“不能取代原书”的原因理解为“没有人能将《老子》融会贯通”,显然是错误的。

3题A项是错误的。

错在后边两句。

原文第6段(倒数第2段),作者在讲中国艺术理想的哲学背景时,说到《庄子》的思想主张,“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段后边所说的“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都是就庄子的那句话,就庄子、道家对言意关系的主张来说的。

道家只是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没有说语言毫无作用啊,“暗示”本身就靠语言呢,怎么能说是“……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

道家认为“道”不可直接说出,不是靠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并不是说“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3题B项是正确的,详见倒数第2段,参考上述各选项的分析。

3题C项是正确的。

“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是指中国哲学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特点的一个认知,或者说是定位(具体见文中第2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即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哲学家,中国古代的哲学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它是语录,是信件,所以,它没有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它好用名言隽语。

3题D项是正确的,信息在最后一段。

7.

(1)然而韩非深深地明了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的非常周详,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评分标准:

“说”,“具”,“脱”各1分,名意明确2分)

(2)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秦王很喜欢他,还没听信而任用他。

(评分标准:

“始”“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