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748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宁波市五校联考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宁波市五校联考2013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二、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田圃        污蔑        一愁莫展     强聒不舍

B   骈进        恣睢       重蹈覆辙     黎民百姓

C   睿智        庸禄       恪尽职守     浩瀚无际

D   禁锢        静谧       舐犊之情     阔然无累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①至⑦题选做6题,第⑧题必做)

①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③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④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⑤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芳平《月夜》)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⑦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__!

不舍昼夜。

”(《论语》)

⑧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又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3、名著阅读(6分)

(1)郑屠当不过,讨饶。

A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A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上面这段动作描写出自《水浒》“A三拳打死镇关西”,A是______(人物)

结合小说情节中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有很多和“三”有关的经典情节,请写出下面两幅图所描绘的与三有关名著情节。

(2分)

(3)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人不尽知:

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

……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因美而愈愧。

以上这段说理透彻,语言优美的文字出自《          》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分)

4.综合性学习。

(8分)

为纪念孔子诞辰,我校举行“孔子与我们的生活”的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1)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不仅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友谊的平台。

孔子学院的标志(见右图)是由高飞的白鸽、地球和变体的“汉”字构成,请说说它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如果明年起把教师节定在这一天,请你为明年的教师节活动写一则标语,并预设两个活动(4分)

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其中不乏为人处事和学习的经典语录,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分别写出一句。

(2分)

为人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

(一)(17分)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1)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2)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3)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

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

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

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

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4)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

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

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

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

泥土一样朴实。

间或有水鸟扑棱棱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

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5)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

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

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

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

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

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6)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

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

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7)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

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

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8)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

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

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

如今,祖母早已过世。

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

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5、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下列句子(A、B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芦苇”在本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题阅读

【大会概况】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这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竞赛电视节目,全国共32支代表队参赛。

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说:

“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舆论波澜。

节目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

伴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出的“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有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微博话题电视节目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孩子的秀场,全民的课堂,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结果令人汗颜。

听写“癞蛤蟆”,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稍生僻词出现时,听写错误就更显惊人。

【活动标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媒体评论】

这档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

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

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

——全媒体中心记者段祯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

通过看节目我发现,小选手写出的字绝大多数都难称“美观”,遑论书法。

我想,如果比赛的主办方能在注重书写正确性的前提下,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那一定能使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中华读书报 王雪峰

【专家观点】

高科技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

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这类节目应该多办,类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竞赛,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

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式很严峻。

“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

另外,人们对母语、汉字不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写字课,汉字普遍写得不如以前美观。

”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错字连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

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它以热烈活泼的形式释放着威力强大的正能量——首师大教授魏润身

【网友评议】

春暖花会开:

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

身为中国人就应会写汉字。

有些字,平时见过说过,就是不会写。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

倪玉平:

第一次看汉字听写大赛,感觉这种东西与我们从小学的英语类似,片面追求难度,其实都是生活中使用不到的东西。

学了十多年英语,考题连外国人都看不懂,但见了外国人却口都不敢开。

维亚姐姐: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语文界的奥数,毫无意义。

那么多的生僻字,绝大部分的字选手们离开比赛后这辈子都不会去写、去用。

写错一个字都关系到团队的荣辱,我们还要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到什么时候?

9.请结合语段内容阐述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很高的原因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媒体、专家和网友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有哪些正面评价?

又提出哪些建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

面对目前汉字的书写状况,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3分)?

(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桃花溪①(4分)

张旭(唐)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

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

 ②矶:

水面的大石

 

13.诗中“          ”一词把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写得相映成趣:

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

(2分)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2分)

                                                                                 

(二)《隆中对》节选(10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日: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遂用猖獗   (    )        

(2)利尽南海(   )

(3)凡三往,乃见 (    )        (4)孤不度德量力(   )

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然志犹未已   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谓为信然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7、仔细阅读上文,小心审题,在下列横线上补充完整有关内容。

(3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了“                        ”的政治蓝图,并为他能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                                        ”的战略方针,充分彰显了他          。

(三)(14分)鹿亦有智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

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

李氏迟疑曰:

“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 ①博山:

古地名。

②伐薪:

砍柴。

③仔:

同“崽”。

④秋祭:

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

坚持。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其家户外皆山(        ) ②时值秋祭(      )

③李氏不与(      )       ④鹿稍长(      )

1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是夜鹿去,遂不归                                                            

20、题目“鹿亦有智”中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写两点)(4分)

①                                                                             

②                                                                          

21、这则小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3分)

                                                                              

五、作文(60分)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

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

“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

“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题;(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五校联考2013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评分标准

一、书写(5分)略

二、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B(3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略

3、名著阅读(6分)

(1)鲁达(鲁提辖鲁智深花和尚) 刚强勇猛、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2)①桃园三结义            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4.综合性学习。

(8分)

(1)整个图案包含了“全球、汉语、和平、崛起”四层寓意,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2分,意思相近即可)

(2)如:

“感师恩,弘儒学”  活动略(4分)

(3)为人处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学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一)(17分)

5.生活场景:

织网,洗濯,摘菱,采莲,编织。

(4分,答对一点给1分)

6.A)把在苇荡中忙碌的女人们比作莲花一样开放,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女人的美丽、勤劳,表达了我的赞美之情。

B)把女人们的扁舟比作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女人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勤劳之美,表达了我的赞赏之情。

(3分)

7.①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叙述的线索;

③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④芦苇也是作者抒情的载体。

(4分,答对3点满分)。

8.①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

②对母亲及水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

③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欣赏;

④也有对芦苇减少流露出的淡淡忧虑。

(答对一点给2分,总分6分)

(二)(13分)

9.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3分)

10.1)全民的课堂,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

2)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比赛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3)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3分)

11.正面评价:

1)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

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

(4分)

提出的建议:

1)注重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生僻字太多,难度太大。

12.略(3分)

四、古诗文阅读(28分)

(一)

13、(2分)隔

14、(2分)对美景的憧憬;对田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追求不到的怅惘、无奈。

(答出一点即可)

(二)

15、(4分)失败 物资 才 衡量、估计

16、(3分)D

17、(3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才的预见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前两空必须用文中句子)

(三)(10分)

18、(3分)①门  ②适逢,遇到  ③给 ④渐渐地

19、(3分)这天夜里鹿离开了李家,于是再也没有回家

20、(4分)

①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②鹿出,至暮必归。

③李氏迟疑曰:

“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21、(3分)

①从李氏角度看,人还需多善良,善始善终,不要优柔寡断,更不能被小利益诱惑。

②从鹿的角度看,信任也要有底限,注意防范潜在危机,多一分智慧。

五、作文(6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