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8218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docx

精品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

 

民法学习题及答案[1]

MINGFAFUXITI-----JUEMI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民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名词解释1.民法

二、简答简述题

1.简述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

2.简述民法的调整对象。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

()

A、习惯B、事理之性质C、判例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2.下列对物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权是绝对权B.物权是对世权C.物权是对人权D.物权是支配权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A、甲与乙签订一份买卖水泥合同形成的关系。

B、甲因侵害乙的肖像权而形成的赔偿关系。

   C、申请人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而形成的关系。

D、因保险事故的发生,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索赔而形成的关系

一、民法:

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简答题

1、在我国,广义的民法是指调整所有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和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债和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票据法、破产法等。

狭义的民法仅指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不包括婚姻法和属于传统商法内容的法律、法规。

2、

(1)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即是自然人的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

所谓人格,是指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者人格要素而形成的关系。

所谓身份,是指自然人基于彼此的身份形成相互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关系和配偶。

身份关系仅存在于自然人之间,也不得抛弃和转让。

(2)财产是人们可以支配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和物品,财产关系是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可分为两类:

即支配型与流转型。

支配型财产关系表述的是财产归何人控制的状态,回答财产“是谁的”或“由谁利用”这样的问题。

在支配型财产关系中,对物的支配,民法上谓之物权关系;对智力成果的支配,民法谓之知识产权。

流转型财产关系反映的是商品交换中的财产关系,表述财产在交易中即财产因买卖、租赁、借贷、承揽等行为而发生的移转状态。

流转型财产关系民法上谓之债的关系。

三、1.B2.C3.C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平等原则2公序良俗原则

二、简答简述题

1.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包括哪些?

2.简答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A、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C、一物一权原则D、诚信原则

2.某甲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还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以后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房屋的某乙。

某甲的行为违背了下列哪一原则?

()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C、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3.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

A、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

B、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

C、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

D、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

4、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

A、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B、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

C、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D、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

一、1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2公序良俗原则:

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二、1、一般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种民事立法的价值追求,本身不直接涉及民事主体具体的权利义务,其性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自然也就会产生模糊性。

诚信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也都不具有确定性,是未形成的法规。

立法者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类似大魔包的“空筐结构”,就是为了使其保持相当长的寿命,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对它的新的解释自然将使既有的条文拥有新内涵、新的生命力。

2、

(1)立法准则的功能

(2)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3)弥补民事法律规范缺陷的功能

三、1.C2.D3.A4.B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权利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2.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民事权利不属于形成权的是( )

A抵押权       B追认权       C撤销权       D解除权

2.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为(  )

A主体、行为、权利和义务    B物、行为、智力成果

 C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意思真实   D主体、客体、内容

3.依照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  )

A财产权与人身权 B绝对权与相对权C主权利与从权利D请求权与形成权

一、1、民事法律关系:

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民事权利能力:

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

(一)主体要素:

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民事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国家。

(二)客体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称标的,是民事主体之间据以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性事物,是民事主体追求的利益的反映,成为民事主体活动的目标。

就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而言,其客体大致是固定的。

(三)内容要素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如何实现其参与民事生活的目标,也即实现其参与民事生活的目的,这种实现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的方式和过程,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1.A2.D3.B

第四章自然人

一、名词解释

1.自然人2.监护

二、课后论文:

论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三、单项选择题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O+R!

[*`;A.始于出生5{4M'a0[9_B.始于年满18周岁8X)@*f5t-K"xC.始于结婚,?

4@&W1^2C4n5[*M2GD.始于具有劳动能力

  T2b"d.~1C,A8T0m2.甲户籍在合肥,单位派其常驻深圳工作,3年后辞职到上海发展,并在上海买房居住一年半,现因患病在北京治疗15个月,其住所应当是()

A.合肥B.深圳C.上海D.北京

3.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失踪人死亡,则()  M2r6x+?

1

'm1d*k({2Q'U2?

&ZA.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定B.应当宣告死亡9i9h;K(_*f7BC.不应当宣告死亡D.应当宣告失踪 

一、1、自然人:

与法人相对,基于出生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人。

2、监护:

是为了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三、1.A2.A3.B

第五章法人

(@6K$Q+?

+N9t(W"Z0i一、名词解释

1.法人2.个人独资企业

二、简答简述题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有哪些?

2.法人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一、1、法人:

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个人独资企业:

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二、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有下述特点: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成立时开始,到解散时终止;(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由有关法律或法人章程确定。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下述特点: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完全一致;(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须由其法定代表人才可实现。

2、法人的终止,也称法人的消灭,是指法人资格的消灭,即法人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

法人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

(1)依法被撤销。

(2)自行解散;(3)依法宣告破产。

(4)其他原因

第六章非法人组织

一、名词解释

1.非法人组织2.个体工商户

二、简答题

1.合伙的特征有哪些?

2.合伙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三、单项选择题

1.甲乙两人分别出资4万元合伙经营一饭店,后因经营管理不善,负债5万元。

甲乙对该债务应承担()。

A、无限按份责任B、有限按份责任C、无限连带责任D、有限连带责任

2.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

A、不负责任B、按合伙协议的约定处理C、负连带责任D、适当分担

四、案例分析题

1.甲、乙、丙、丁四人合伙开办一家企业,四人约定,甲出资30万,乙出资50万,丙以自己的店面作价20万元,丁以自己的专利技术作价10万元出资。

四人约定盈利分配比例是3:

5:

2:

1。

合伙企业成立后,甲擅自以合伙名义从事交易使合伙亏损80万元。

问:

(1)甲擅自以合伙名义进行交易,造成损失,其他合伙人是否要对该损失承担责任?

为什么?

(2)丙不参加经营管理,是否仍是合伙人?

一、1、非法人组织:

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2、个体工商户:

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二、1、

(1)合伙企业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

(2)合伙企业须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3)合伙人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合伙的终止,是指由于法律规定的原因而使合伙事业终结,合伙关系归于消灭。

合伙的终止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合伙存续期限届满;合伙人全体一致同意终止合伙合同;合伙事业已经完成或无法完成;合伙事业违反法律而被撤销等。

三、1.C2.C

四、

(1)应当。

合伙人之一以合伙名义与第三人发生的债务,由合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是。

不参加经营,但按约定参与盈余分配的,视为合伙人。

 

第七章民事法律事实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事实

二、简述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一、民事法律事实:

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二、民事法律事实,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

民事法律规范、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事实。

其中,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条件,而法律事实则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民事法律关系才能产生,并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变更或消灭。

法律事实出现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1.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就是民事主体取得要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状态,例如,签订了买卖合同,买方有请求卖方交付出卖物的权利和支付价款的义务,卖方有请求买方支付价款的权利和向买方交付出卖物的义务。

正上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才使得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抽象权利义务,转化为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已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变化的状态,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变更、内容变更和客体变更。

例如,由于法人的合并和分立,导致债的关系中的主体发生变更。

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就是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的状态,也称为民事法律关系的绝对消灭。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有两种情形,一是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某一法律关系的消灭。

并且在当事人之间不会因此而产生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例如,所有物被消费,所有权关系因此被消灭。

二是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某一法律关系的消灭,同时在当事人之间因此而产生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例如,所有物被他人毁灭,所有权关系消灭,同时原所有权人和侵害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有时只需要一个法律事实为根据,有时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下的法律事实的相互结合为根据。

例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就需要立遗嘱的行为和遗嘱人死亡这两个法律事实才能够产生。

这种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总和,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

此时,只有在事实构成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行为2.意思表示

二、简答简述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要件是什么?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是正确的()

:

s3^,X+p!

A!

f2Y%Z5Q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V4E3P5J-H:

e5Z$_,v;X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C.发现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2b"]+~.i-Z4E7m/?

E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9G-]9f:

?

:

_#}2.李明12岁,智力超常,已经写就三部小说出版,非常畅销。

后李明发现东风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一部并大规模发行,告诉其父,其父告出版社侵权,出版社则主张李明根本就是一小孩,不存在版权问题。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D  {7i*`-`7p#x%pA.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写作属于其行为能力范围B.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取得版权C.写作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依法有效D.写作属于事实行为,与行为能力无关

6f#H,r!

Y:

V"C'H3.商店与矿泉水经销商串通,抬高矿泉水价格,由后者付给一定回扣,这是一种()的行为。

A.欺诈B.显失公平C.恶意串通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一、1、民事法律行为:

一般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

2、意思表示:

所谓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二、1、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2、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3)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目的的合法行为。

三、1.A2.D3.

第九章代理

一、名词解释

1.代理2.代理权

二、简答简述题

1.代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构成表见代理的特别要件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吴某委托赵某财买一台VCD播放机。

赵某到电器商场购买,恰好该商场正在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达1000元可得奖券一张。

赵某以1250元为吴某购买了一台VCD播放机并得到了一张奖券。

赵某将VCD播放机交给吴某,未告诉吴某得到奖券的事而自己将奖券收了起来。

一周后电器商场开奖,这张奖券中了头等奖,可得电冰箱一台。

此电冰箱应当归谁所有?

()

A.吴某所有B.赵某所有C.吴某所有,但应给赵某适当补偿D.吴某和赵某共有2.在委托代理中,代理人享有代理权的依据是什么?

()

A.委托合同B.委托授权$E!

Q._!

Z,`3M.Z'l  u/zC.委托合同和委托授权#e)x*}&?

#x+}4LD.委托合同或委托授权 

3.基于被代理人授权的意思表示而发生的代理,为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

下列关于委托代理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2@)|0M!

V*n2VA.委托代理产生的根据,是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B.一般情况下,委托合同是产生委托代理授权的基本原因,但委托合同并不必定包含委托授权3r0?

"?

"F:

h2n7`){C.委托代理授权一般为要式行为

D.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既可以向代理人进行.也可以向相对人为之,两者效力相同

四.案例分析

甲给乙一纸诸项齐备、未注明代理期限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乙代理自己同丙签定买货合同。

乙办完代理事项后未交还授权书,甲亦未索要。

后乙未经甲同意,又持该委托书为甲同丙签定一买货合同。

丙依合同送货给甲时,甲以自己未定货为由,拒不收货,丙即诉至法院。

法院查明:

甲确实未要乙定这批货。

问:

(1)有人认为乙的后一行为是“无权代理”,你持何认识?

(2)对于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3)本案应怎样处理?

一、1、代理: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行为的法律后果。

2、代理权:

指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并由被代理人承受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资格。

二、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意思表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2、

(1)须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

(2)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这是成立表见代理的客观要件;(3)第三人善意且无过失,这是表见代理成立的主观要件,即第三人不知道行为人所为的行为系无权代理行为;(4)须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三、1.A2.B3.C

四、

(1)乙的后一行为是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的“无权代理”。

(2)乙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

因为相对人丙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乙是有代理权的。

(3)由于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是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所以,甲必须接受丙的供货。

如果因此给甲造成损失,则甲可以向乙追偿。

第十章时效和期间期日

一、名词解释

1.时效2.诉讼时效

二、简答简述题

1.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2.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A.所有权B.形成权  C.抗辩权D.人身权

2、甲向乙借款10万元,借款期为1年。

半年后,乙出国深造,3年后回来,向甲要求还款,甲还款了。

后甲听朋友说,该借款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期间,遂要求乙返还。

乙不返还,甲诉至法院,对甲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

A、不予支持B、予以支持C、不予受理D、支持一半

3、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

A、实体权利B、胜诉权C、起诉权D、起诉权和实体权利

一、1、时效:

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2、诉讼时效:

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胜诉权的法律制度。

二、1、构成要件不同;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期间性质不同。

2、

(1)起诉。

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

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

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

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认诺。

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

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三、1.D2.A3.B

第三编债权法习题

第十六章债的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债2、债权

二、简答简述题

简述债的法律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是以()作为划分标准的。

A债的主体B债权C债务D债的标的物

2.下列关于债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债权具有相容性,在同一个标的物上可以存在数个债权

B债权具有平等性,数个债权人对同一个债务人先后发生数个普通债权时,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发生的先后顺序而有效力上的区别

C债权一般具有期限性,但也可以设定无期限的债权

D债权为财产上的请求权,故债权人不得请求对债务人的人身进行限制

3.甲从商场购买某商品,此商品质量不合格,甲可按商场对商品实行的“三包”制度进行退货、修理或更换,这种买受人甲与出卖人商场存在的债是()。

A简单之债B选择之债C多数人之债D非合同之债

一、1.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

.

二、

(1)债反映财产流转关系

(2)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的(3)债以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为客体(4)债须通过债务人的特定行为才能实现其目的(5)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多样性(6)债具有平等性和相容性

三、1.D2.C3.A

第二十章不当得利之债

一、名词解释

不当得利之债

二、简答简述题

简答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中,能发生不当得利的是()。

A债务人清偿还未到期的债务B给付因赌博而欠的C养子女给其生父母的赡养费D顾客多付售货员的贷款

2.根据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条件,下列事实中,不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事实是()。

A甲基于房屋租赁合同1998年应向乙支付租金8000元,而甲向乙支付了双份租金,实际支付16000元B甲因赌博输给乙8万元

C因风灾甲的300只羊混入乙的羊群D邮局错将甲的邮包发给乙

一、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害的事实。

二、1、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2、致他人受有损失3、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有因果关系。

4、无合法根据即无法律上的原因

三、1、D2、C

第二十一章无因管理之债

一、名词解释

无因管理

二、简答简述题

简答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三、单项选择题

1.甲不慎落水,乙奋勇抢救,抢救过程中致甲面部受伤,同时乙丢失手机一部。

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乙应赔偿甲面部受伤的损失,甲不应赔偿乙失落手机的损失

B乙应赔偿甲面部受伤的损失,甲应赔偿乙失落手机的损失

C乙不应赔偿甲面部受伤的损失,甲不应赔偿乙失落手机的损失

D乙不应赔偿甲面部受伤的损失,甲应赔偿乙失落手机的损失

2.在下列情形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有()。

A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在积极寻找失主的同时,对该牛进行管理

B买方无正当理由拒收卖方交付的货物,卖方对该货物进行管理

C在加工合同中,承揽人管理定作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