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7647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

登险峰

教时1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4.迷宫。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去登数学高峰,好吗?

出示课题:

登险峰。

看课件

引起学生兴趣。

新授

第一道山门复习表内乘法题。

1.师:

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上面的算式,山门才会打题目么上开。

山门是些什师:

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2.8×=8

=5×5.

生独立完成,汇报。

全班交流。

(积都是平方数。

)全班交流规律。

独立完成,抽生上黑板做。

复习平方数。

巩固两个相同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是平方数。

复习有余数除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4==6×6=7×7

99×=第二道山门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

(1)师:

做一做第二扇门上的除法题。

算一算,想一想它们的商和余数会有什么规律?

)师:

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2算得是正确的?

()小结:

3除数逐次10)1被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1增加,余数逐次增加。

),)通过逆运算得到)从212就等于等式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1。

个与9个左边逐次增加11)31()可以运用)2的形式来检验的答案。

第三道山门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8+15=5×9+46=÷818-11=×75+5=×1037+18-0=

8+52=

÷24师: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集体纠错。

自由交流。

生独立完成。

抽生上黑板做,集体纠错。

2个9就是个生:

49加6个9,六九五十四。

生:

等于18。

4个9减2个9。

29个等于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法,乘除法可以逆运算。

知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功固正方形知识。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四道山门

复习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出示:

4×9+2×9=

师:

等于几?

有些小朋友怎么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师:

说得真好。

如果把中间的“+”改成“-”呢?

师:

完成第四扇门上的题。

3×9+4×9=

7×7-2×7=

4×8+6×8=

9×6-3×6=

13×5-3×5=

⒌走迷宫。

(第五道山门)

先让学生试一试,再请他们来交流经验:

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最后取到钥匙。

最后一道山门

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

巩固

利用教具,改变山门上的题,再次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生独立完成,小组纠错。

巩固练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教案设计

课题

植树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师:

(出示主题图)瞧,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师:

今天我们来帮助小朋友们2.在植树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

日。

生:

3月12

引起学生兴趣。

新授

例一:

分析、理解题意:

1)(1出示例二年级

(2)班有42名同学,平均分成6组。

师: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出示问题:

(2)①每个小组有几人?

3②每个小组配把铁锹,另加2把铁锹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

③如果分给每组2只水桶,全班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3还缺

抽生回答。

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1.条哪些已知知题要道件?

2.集体交流。

3.独立解题,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独立解题。

4.分别请四位学生板演。

生:

左右两边不是用等号连接的。

两人说说悄悄话。

集体汇报、交流。

生齐说。

学生先交流思路,可以给困难的学生有个提示。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桶?

棵树苗够不棵树,50④每组种8够?

例二:

乘法不等式。

6<20)×出示:

(1)

师:

这个算式和刚才写的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

在数学里像这样的算

(2)式我们就称它为不等式。

)里可以填几?

你是(怎么想的?

里最大能填几呢?

)师:

那么()里最大能师:

那么((3)

填几呢?

这四个数都3、1、2小结:

从0、可以填,所以它的答案是多个的。

这是不等式的一个特点。

但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巩固

书P3/21.6>20()×2.改编例题:

)里可以填(师:

动动小脑筋,

几?

师:

可以填那么多答案。

填得3.以上的数都4完吗?

只要填或4可以,所以它的答案有无数个。

这是不等式的另一个特点。

学生指名回答。

巩固练习。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设计

课题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时1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内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教学难点

(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127×能将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方格纸(14×6)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多媒体出示:

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

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2.出示小胖的话:

“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看课件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新授

1.动手操作:

来×6一共有多少方格?

也可以用14计算,你能用剪刀把它剪成两部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做14×6把吗?

看看小丁丁和2.师:

看多媒体演示:

小巧是怎样分拆的?

哪一组的方法.

学生动手剪,全班交流.:

生可以将14个6拆成1610个和10个64个6,加起,是60,4个6是24=84

14×6,所以来是64:

可以将14个6生2拆成,个659个6加69个是,加起来6554,个是3084

也是生小组讨论。

12拆成讨论:

可以把1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的生学了养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指导写法:

3.A14×6=10×6+4×6=60+24=60+24B14×6=7×6+7×6=42+42=84你能将其余几种按这样的方法书写出来吗?

4.整理提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有几种把14×6方法?

14×6=8410459687

786

9510

4你是怎么想吗?

你能计算5.5×17

的?

书上第4页第二题。

试一试6.

和2吗?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可以先交换,变成17×5=10×5+7×5=85,也可以直接处理

5×17=5×10+5×7=85

(2)、可以先交换,变成17×5=9×5+8×5=85,也可以直接处理5×17=5×9+5×8=85……

生独立完成。

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

通过上面的整理,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引导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又要学会选择最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优化。

巩固

练习册第一页可以有多少种分拆?

14×61()按你喜欢的方式来分拆、做)2(题。

生独立完成。

通过做练习,知达以到对加识的巩固、学和解深理从而会运用,技成形技能以及发展巧,学数与力智能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反思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

因此,本课要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多种分拆方法。

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案设计

课题

相差多少

教时1

教学目标

1.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3.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师:

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

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生活动,汇报。

兴引起学生趣。

自主学习,算认识“线”

1认识“算线”师:

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1)

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2)

95

70、、、、出205060仔细观察一下3)

学生仔细观察,全班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

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算线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2

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8170、75、5055、60、100

85、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

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生独立看书完成,全班交流。

(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师:

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1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师: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那么2是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

小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

怎样来列式呢?

师小结:

通过比较,丽丽比冬3.冬矮,也可以说冬冬比丽丽高或丽丽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在算线上计算师:

小朋友仔细观察了图,知1道了丽丽和冬冬比身高的结果,100相差多少呢?

和78但是说说你怎样算?

加法78+22=78+2+20=10078+22=78+20+2=10078+22=78+30-8=100我们把计算过程用算线来表2示。

,就是22100再添上小结:

378相差多少我们可以想求和10078?

100再加上几得78用减法又怎样计算呢4

100-78=100-70-8=22

100-78=100-8-70=22

100-78=100-80+2=22

请你在算线上尝试着自己算一5

算,所师小结:

610022减去得78所以说丽丽22相差78和100以,厘米,冬冬比丽丽高比冬冬矮22厘米,它们都表示冬冬和丽丽22厘米。

22相差

同桌讨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78+()=100

①丽丽再长高一些才能和东东一样高100-78=()

②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

学生汇报、板演学生小组讨论,两两互说,全班交流。

学生练习并汇报,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各种算法

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可以用补充和减去这两种算法,并能在算线上进行计算,正确求出两数相差多少。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了解补充和减去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孩子理解“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并能以多种的算法计算出结果。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独立练习,熟练计算

1小丁丁有68个玩具小人,小胖有84个玩具小人,他们之间相差多少个小人呢?

请你列出算式,并在算线上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2板演:

学生的各种算法,并请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可以用“添上”也可以用“减去”这两种方法思考,进一步理解“相差”的含义。

3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28和5724和6336和54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让孩子们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能够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补充”和“减去”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当然,在算法多样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通过3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能在算线的帮助下,可以用“补充”和“减去”求得两数的差。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反思

学生在学习“相差多少”这一教学内容时,已熟悉了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计算能生动清楚地展示加与减的过程。

这节课新学的“算线”是一个草图,学生绘制容易,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清楚地思考,同样在算线上也能展现加与减的过程。

教案设计

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和千以内的数。

3、能读写千以内的数。

4、按计数单位分拆千以内数,会用简图、连加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1、“千”的认识。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千”的认识。

、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2.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百数图,千数图。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

春天到了,花圃里的花都开了。

(100朵花的图片)

师:

有多少朵花?

师:

(演示10个一圈)你怎么知道的?

用我们的学具怎样表示一个百?

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学习更大的数。

看课件学生猜测抽生回答。

通过旧知和新知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同时也为新授的内容作铺垫。

新授

1.借用百数图构建整百700朵玫瑰出示师:

能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吗?

(反馈→演示)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些花?

“7”表示什么?

)200添加朵玫瑰(900师:

用百数图表示这些花,并把数写在位值表中。

你怎么知道的?

,,100700个数(问:

比较这3,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900的数叫师:

像这样末尾有两个0整百数。

整百数还有吗?

可以用几个百数图表示。

构建整千2.100添加朵)朵玫瑰(1000师:

怎样用百数图表示?

里有几1000是怎么组成的?

1000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两两互说。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生两两互说。

抽生回答,两两互说,全班齐说。

生看书巩固新知。

生两两互说。

抽生回答。

从看实物图,让学生用百数图摆,并讲出数的组成,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利用学生已经熟识的百数图来摆更大的数,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更大的数得到初步的感知,对学生的认知是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个百呢?

(板10个百是一千,1000里一个更大的促)有10个百。

进。

)”表示什1000怎么写?

“1师:

么?

从点图抽象到张百数图连起来就是一10我们把简图,是一个张千数图。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与图阶段进入符表达千以内数。

号阶段的第二3.读千以内数1)看点图读数次抽象。

简图师:

这张千数图不仅可以表示整让学生能更方百数,还可以表示其他千以内数。

的点图)342(出示:

便更直观的表

示一个数。

在问:

这幅图表示几?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过程中,的点图)(出示267可以通过让学

师:

这幅图呢?

把它写下来。

生说怎样用图2)认识简图,会用简图表示数

表式数让他们→□□--(演示

·)·----····对数的组成有师:

这幅图是怎么变的?

□和—一个清晰地认各表示什么?

342。

师:

用简图表示识。

)你能用简图表示这个数(4713)从简图再到用吗?

加式表示数,)用加式表示数的组成4让学生用另一471=400+70+1

板:

267342和用连加算式怎么表示?

种方式表示一个数。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巩固1.读出图片上的数据(853,350,生自己说,两两互说,全含有0的数在教学过程中是班交流。

803)一个难点,要0含有的数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让学生明确803350师:

比较和,他们都有0表示的含义。

什么?

读起来一样吗?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练习:

420,607,800。

写千以内数4.出示:

四百二十三九百九十九一百零七问:

你怎么写出这些数的?

教师可以利用用加式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说出0所表示的含义。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以此为基础,由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用已经熟识的百数图来摆出千数图,从实景图到数图,从读到写,填入数位表,最后是分拆为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去认识、表达千以内的数。

教案设计

课题

小探究

教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方块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引入

出示媒体花图1、

(1)师:

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表示一朵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知识。

2)出示:

□□□(师:

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师出示答案校对)、揭示课题:

数可以用千数简图2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继(板书:

小探续探究千以内的数。

究)

指名多答生写数读数的个别活动指名汇报齐读题

引起学生兴趣。

新授

1、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

我们先看看小丁)(1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数。

(2)问:

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10,10个一是(十),。

十个百是(千)(百)个十是小结:

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3(.

指名试说生摆板演生摆指名摆同桌交流同桌活动自己试说指名多说生摆同桌交流

生填校对个人活动生填校对

左右互说

会用学具来自己探索新知,掌握知识。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a、板书:

312要求:

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b问:

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

(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能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

请试着再说说。

(出示表输入结果)

(4)针对练习:

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50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

哪一位上没有单位?

板书:

个位十位)

(5)数位顺序表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

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6)练习运用

a、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3页15完成书B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先说组成再写数

2、同一种数的多种表示

(1)出示:

243要求:

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2)出示媒体看安康内你与谁的想法一致。

(3)介绍人民币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

小结:

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4)针对练习:

书15页3

(2)(3)

口头说说302改正方体表示如何改?

230改人民币表示如何改?

501改千数简图如何改?

小结:

大家学得真不错。

巩固

34按1到号编一题,考考其他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人活动

加强巩固。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

教案设计

课题

数射线(千)

教时

1

教学目标

1、能把千以内数在数射线上定位,定序2、能读出数射线上字母所表示的数

3、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邻数.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重点

将原有的知识迁移到千以内数上。

教学难点

将原有的知识迁移到千以内数上。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出示百以内的数射线师:

大家还认识这个老朋友吗?

他叫什么名字?

数射线。

2在数射线上标数在数射线上标出20、45、10、1503150无法在数射线上标出我们应该怎么办?

将数射线再延伸一些,写出后面的数。

4揭示课题

百以内数射线延伸成千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