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docx
《石家庄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
C. 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 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
【答案】A
【解析】【分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正确;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B错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C错误;
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D错误。
故选:
A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 )
A. 九寨沟
B. 皖南古村落
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 青城山—都江堰
【答案】B
【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
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4.人类传统民居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
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各传统民居环境及成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多受台风影响,防风吹
B. ②气候湿热,多蛇虫
C. ③终年多雨,黄土广布
D. ④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
(2)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
(1)①台湾兰屿多受台风影响,地下屋防风吹,A正确;②云南气候湿热,多蛇虫,吊脚楼凉爽,防蛇虫,B正确;③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气候较干旱,C错误;④新疆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D正确,故选C。
(2)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依据省区的位置,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D。
【点评】
(1)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
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6.(梧州)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
图甲、乙、丙、丁中,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有沙漠地带,所以人口稀少。
故选:
A
【点评】从图中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根据地形特点分析即可。
7.(广安)下列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 )
A. 巴格达
B. 开罗
C. 麦加
D. 耶路撒冷
【答案】D
【解析】【分析】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
故选:
D
【点评】耶路撒冷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古城。
阿拉伯人习惯地把它叫做“古德斯”,即“圣城”。
在犹太人的语言希伯来语中,“耶路”是“城”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的意思。
耶路撒冷建城几千年以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它为“圣城”。
8.(西双版纳)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BD主要是高楼大厦,人口密度大,属于城市聚落。
C为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9.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
A. 便利的交通 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
【答案】C
【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10.(济宁)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
故选:
B
(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故选:
C
【点评】
(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1.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 )
A.1850-1900年间
B.195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50-2100年间
(2)图示反映出( )
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
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增加
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
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3)预计2100年( )
A.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
C.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答案】
(1)B
(2)D
(3)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间。
故答案为:
B。
(2)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低于0.5%,后来高于0.5%;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降低,后来增加;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增加;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故正确的是D。
(3)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加大;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所以正确的是A。
【点评】
(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12.(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蒙古包﹣青藏高原
B. 竹楼﹣西双版纳
C. 窑洞﹣云贵高原
D. 冰屋﹣东北平原
(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湿地破坏
C. 森林砍伐
D. 河流污染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
故选:
B
(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
A
【点评】
(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13.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B. 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C.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
D.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答案】B
【解析】【分析】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世界上的人口、人种、宗教、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学生完全掌握难度较大,可以分类记忆,如世界上主要人种有哪几大类,主要分布在哪;世界上三大宗教是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等。
14.下图是波斯湾沿岸灯光图。
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
其工业区昼夜开工)、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
A. 能源城
B. 消费港口城
C. 沙漠新城
D. 旅游城市
(2)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
A. 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B. 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 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D. 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说明此处城市多属于昼夜开工的能源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故选A。
(2)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生存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故选C。
【点评】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2) “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5.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东部
B. 欧洲
C. 北美洲
D.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答案】D
【解析】【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故答案为:
D。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6.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地形平坦
B. 水源充足
C. 交通便利
D. 资源贫乏
【答案】D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是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所以如地形崎岖、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的地方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答案为:
D。
【点评】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7.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
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
(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
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
(3)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
苏绣( )
A.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
B.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C.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
D.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答案】
(1)A
(2)A
(3)D
【解析】【分析】
(1)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
A。
(2)据图可知,该地区商业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小,水流平稳;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
A。
(3)江苏属于南方地区,苏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内容众多,例如:
人物、植物、动物等,并非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蒙古族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故答案为:
D。
【点评】
(1)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规模较大,占地广,以二三产业为主;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占地少,以第一产业为主。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3)中国主要蚕丝产地是江苏苏州、浙江吴兴以及湖州。
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也有蚕丝产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简称苏蚕)自古以来蚕桑业常盛不衰,为江南5大桑镇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
18.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所以正确的是B。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所以正确的是B。
【点评】
(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19.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②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C.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燥
D.④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
(2)下列关于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动物主要分布于①区,是当地居民饲养的唯一牲畜
B.图中所示景物主要分布于②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法语
C.③区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④区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