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44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乾安七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填写涂好答题卡,并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3、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②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③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④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

“有虞氏禘(祭祀)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

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⑤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⑥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

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荫庇子孙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捍患御灾。

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罚降祸的能力,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反族规国法的事,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⑦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

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先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

由于“祖先鬼”爱作祟

害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一旦说了祖先名字,就会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

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恶鬼、厉鬼不同。

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⑧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孝经•感应》载: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注曰:

“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礼记》中也记载:

“夫宗庙,鬼神所居。

”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把祖先称作“神”还是“鬼”,都是子孙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孝思的一种

形式,也是中元祭祀的源头。

B.祖先可以被称为神,也可被称为鬼,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

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C.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

神,一类是有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一类是没有直接的血源关系。

D.原始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族成员,于是出现

祖先崇拜,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

祖先,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

B.祖先在生前是凡人,死后则是超人。

人们崇拜的是他能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

事业发达,还能保境安民,捍患御安。

C.《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就要对国家、民族、

社会和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D.“祖先神”有荫庇子孙和惩罚降祸的能力,而“祖先鬼”爱作祟人,使人生病,

所以平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不属祭祀祖先的是()

A.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一带有很多“汪公庙”,民众是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

汪华保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而建祠供奉。

B.浙江文成有座“刘基庙”,供奉着明朝军师刘伯温。

他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

古称其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

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

步提升,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壮族人民每逢过节或遇重大危难事件,都要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他们认为土地公

是一方之王,能够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

美容仪,身长六尺。

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

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

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

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

“诸州守皆弃城走矣!

”师旦叱曰:

“汝亦欲吾走矣。

”乃大索,得谍者三

人,斩以徇。

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

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

“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

”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

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

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

“战死与戮死何如?

”众皆曰:

“愿为国家死。

”至城破无一人逃者。

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

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

“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

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

”智高怒,并贵害之。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

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侯,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

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

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

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

∕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

弟并从子三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

子。

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这里指赵师旦因

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制定审定各种法律,掌刑狱案件审理,

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

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

主簿,多次升迁作了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

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

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

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D.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

贼几十个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5分)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

“战死与戮死何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

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8.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9.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组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到门外去看,高柿儿像端枪似的端着用油布包着的小提琴,押着一个瘦男人和一头瘦驴走进山门。

“你不老实,我拿电气炮崩了你!

”小高虚张声势地拍了一下她的“电气炮”,那东西发出一阵又闷又哑的和声。

“长官,老总,”瘦男人二刘又急又怕地说,“我实在是庄户

人!

“庄户人看见我跑什么?

“大五更天,你端着那家伙追谁谁不跑?

“你说的我不信!

”小高说,“跟我们上司令部去,查清楚再放你!

“你们司令部在哪呢?

“这是军事秘密,你跟着走吧。

”小高说着就往大殿里走,“这驴反正闲着,顺便带上我们的病号。

周忆严转身跟进了大殿,悄声说:

“看样子是个庄稼人,不是反动派。

你抓他干什么?

小高说:

“我知道。

要使那头驴!

“群众纪律!

“这敌占区的老百姓一点觉悟都没有……”

“那就更得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只能说服动员,不能强迫。

“我先强迫,你后动员,不一样嘛。

要不俞洁怎么行军?

”说着她就去收拾俞洁的背包,把被子拿出来往驴背上一垫。

周忆严端了一茶缸煮熟的南瓜到院里,对二刘说:

“老乡,你跑了一夜,也饿了,先吃碗南瓜吧。

咱新四军有政策,决不冤枉好人。

你别害怕。

二刘看看这个女兵挺和善,肚子也真饿了,就接过茶缸吃起来。

周忆严趁这机会跟他讲打国民党的意义,讲减租减息政策,然后说到要雇他的驴。

只要把病号送到地方,照价给脚钱。

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

总部的文工团,参加一个纵队的庆功大会。

表演完,分队长周忆严就命令高柿儿和俞洁去送还服装道具,他们走了半个时辰,就接到出发的紧急命令。

周忆严把行军路线和通知,交给房东军属大爷就随队出发了。

俞洁和高柿儿送完衣服回来,一见通知马上追赶。

天黑到了燕子崖,只见周忆严一个人在村外等侯,第二天继续赶队伍,中午左右已到沂蒙山南麓。

这时就听见了滕县方向雷似的炮声。

三个人又是兴奋,又是着急,随便从干粮袋里抓点煎饼渣吃,就着山泉舀了缸子水喝,又继续赶路。

这一带是敌占区,傍晚贸然进村不安全,她们就投到路边这座破庙里来。

大殿地上燃着的木柴还没烧尽,可能是前边的部队在这烧过饭。

她们跪在地上吹了几口,周忆严就催着那两人续上柴禾烤衣服,自己点了个草把,把整个大殿又巡视一遍。

从神案上找到日本钢盔煮了南瓜,窗台上捡起个用碗片做的小油灯。

三人靠着火堆用手抓着吃,都说从没吃过这么好的南瓜宴。

吃完饭,忆严派定放哨的班次,就叫她俩先睡。

俞洁起身去睡觉,刚迈了一步,就叫了声“哎呀”,像被钉子钉在了原地。

忆严赶紧扶她坐下,小高端过灯来照着给她脱鞋。

原来灌进去的沙子把脚掌磨掉一层皮,脚肿胀得像熟透的桃子。

俞洁头一次看见自己的脚变成这样,吓得嘴唇哆嗦起来。

忆严说:

“别害怕,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她拿出茶缸子,走到外边舀来半茶缸水。

用自己的毛巾沾着,给她轻轻擦洗干净。

扶她睡下去,又催着小高也躺下,自己便到门洞外放哨去了。

屋里的两个人小声吵起嘴来……俞洁内心厌恶透了她在上海小剧团的生活,可又反对别人用鄙视的口气谈论那个团体。

她认为说那样话的人看不起她的艺术资历,否认她在艺术上的才能。

可是跟小高有什么理好讲呢?

这个当交通员出身的小姑娘,连内心世界也男孩子化了。

小高换岗时把她和俞洁争论的事汇报了,忆严说俞洁在这种情况下能跟着走下来就很不错了,对一个从大城市来的新同志,能像战斗部队的战士那样要求吗?

我们要尽量关心她照顾她,而不是急着批评。

忆严觉着刚打个盹,天就亮了。

她睁开眼,看见俞洁正冲着一双烂脚发愁。

忆严打开自己的背包,拿出自己的一件旧衬衣,把衬衣撕开,小心地把俞洁的脚包起来。

忆严包扎完暗自发愁,不知怎样让俞洁走完下一段路。

小高现在抓了驴,虽说应当批评,却把三个人心中的愁云全吹散了。

俞洁把鞋子、换洗衣服塞进挎包,由小高扶着上了驴。

小高在前牵着绳,忆严和二刘殿后,就顺着大路向南走。

(节选自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周忆严给俞洁包扎完磨烂了的双脚,后面也有相对应的文字,两者形

成了照应,从而形成圆合的小说结构。

B.高柿儿性格直率,但对二刘怀有敌意,始终保持革命警惕性,这从她拿用油布包

着的小提琴吓唬二刘的行为中可看出。

C.二刘虽然对三位女战士不相信,但经过周忆严的教育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女战士们服务。

D.周忆严、高柿儿、俞洁三个人虽然都是文工团的,但俞洁来自大上海,思想比较

消极,一碰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

E.小说节选部分故事情节简单,

场景也比较单一,文笔简洁,对话精练,人物关系

不复杂,但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2)“这三个人掉队,像是命运和她们恶作剧”一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周忆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对待俞洁,周忆严和高柿儿两人的方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方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吴孟超: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李秀婷李珺

50多年前,吴孟超选择进军肝胆外科时,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

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尽管已是九旬高龄,他仍坚守手术台,每周都要安排1—2台手术。

2013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女儿做了肝癌细胞切除手术。

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向肝脏外科进军,连闯“禁区”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

50多年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患者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以后,吴孟超在老师、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接连闯过了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

  1959年4月,吴孟超小组制成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中国医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他创立“五叶四段”新理论,提出肝脏解剖在外科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为解决肝脏手术临床的出血难题,他尝试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1960年3月1日,他在常温下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闯入了“禁区”;1963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中肝叶切除术,突破了“禁区中的禁区”,1975年,他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作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分外注重基础研究,力排众议,扩大了实验室规模,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研究所。

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

  从医60多年来,吴孟超为14000多名肝胆癌症患者做过肝脏手术,

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手术刀。

他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超过1000名肝胆外科人才。

  吴孟超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握紧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

他动情地说:

“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对待肿瘤“快、准、狠”,对待病人“慢、拙、仁”

  吴孟超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曾说,“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

吴孟超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还因为他对待病人总是如春风般温暖。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

”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

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他还坚持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病人用便宜的药,减少重复检查。

护士程月娥说,吴老问诊很仔细,往往看一个病人要问上半个多小时。

由他负责过的病人,总会被吴老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

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

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参评时,上级派人来考核,他原定的手术需取消。

但吴孟超却坚持不能推迟手术,只因病人是一位穷苦的病重农民,来上海住院的钱都是村里一点一点地凑起来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吴老有20字“养生口诀”——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

他保持平和心态,平淡面对各种殊荣和各种烦恼,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中,把每天查房、定期门诊和为患者做手术看做是身体锻炼。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做得好的话,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那

是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到的一种感觉。

”吴孟超说得很实在。

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子女也都学医。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吴孟超白眉微动,慈祥地笑着说。

(2015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

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②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吴孟超进军肝胆外科之前,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

率也是零,直到1960年3月1日吴老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B.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的生平概况,突出了他献身医学事

业、专攻肝胆外科的感人事迹,选材精当。

C.吴孟超认为,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能得到病

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

D.本文很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特别在典型细节上下功

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坚毅的外科医生形象。

E.吴孟超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生只挖一口井”,在中国

肝胆外科方面取得

卓越贡献,在学养和人品方面也堪称世人楷模。

(2)吴孟超为何毕生钟爱肝胆外科?

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分析(6分)

 

(3)吴孟超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吴孟超说: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医患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该安置点的每个房间都有发放给转移群众的宣传彩页,绘声绘色地展示了有关暴雨过后的相关防疫知识。

②廿八都,这个高深莫测的古镇,像谜一样遗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

③德国慕尼黑22日晚发生恶性枪击事件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

警方呼吁民众不要在网上散播相关视频及照片。

④在整理、编辑、加工《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时,阅读家书原文,参看历史照片,会有一种最强烈最自然的口传心授之感扑面而来。

⑤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⑥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深化改革,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解决我市发展

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B.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并提供衣物、

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C.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香河》这部作品反映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饱满

的创作感情。

D.“民生工程”最终变成“形象工程”,数以亿计的投资打了水漂,造成巨大财政

浪费不说,更严重的是,搭进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①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

②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

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③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

深度。

④语言的锤炼比较难,⑤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⑥是有路可循的。

A

应该

仍然

尽管

B

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C

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D

尽量

/

最好

即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5分)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人的

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孩子刚一落生,① ,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