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0599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主要通讯社.docx

世界主要通讯社

世界主要通讯社

中国

▪ 中央社

▪ 新华社

▪ 中新社

▪ 新华社香港分社

▪ 中通社

▪ 中评社

▪ 经济通

▪ 新华社澳门分社

美国

▪ 美国联合通讯社

▪ 合众国际社

▪ 彭博新闻社

英国

▪ 路透社

法国

▪ 法新社

▪ 哈瓦斯社

德国

▪ 德新社

意大利

▪ 安莎社

东欧

▪ 乌通社

俄罗斯

▪ 俄新社

▪ 国际文传电讯社

▪ 俄通社-塔斯社

日本

▪ 共同社

▪ 时事社

▪ 同盟社

朝鲜半岛

▪ 朝中社

▪ 韩联社

东盟

▪ 越通社

▪ 马新社

▪ 泰通社

▪ 巴特寮通讯社

▪ 柬新社

▪ 安塔拉通讯社

▪ 菲通社

印度

▪ 印度报业托拉斯

▪ 印度联合新闻社

中东

▪ 中东社

▪ 伊通社

伊比利亚和拉丁美洲

▪ 埃菲社

▪ 拉美社

▪ 加勒比通讯社

大洋洲

▪ 澳联社

加拿大

▪ 加通社

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

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

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1机构简介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

新华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省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4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新时期,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新时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的作用,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逐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

、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阔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每天24小时以7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稳定在190位以内。

开通31个地方频道,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平安网、中国文明网、振兴东北网等大型政府网站,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

创办新华网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打下了基础。

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盘古搜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是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台,电视新闻采集量日均800分钟,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首位。

开通的中文台、英语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节目,节目信号卫星覆盖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等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5亿人口,并进入香港、澳门、奥克兰等地170万户有线电视家庭终端,建成亚太卫星台、北美卫星台、非洲卫星台等10个直属台和合作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创办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并与中文台、英语台一同在苹果产品终端上线,在利用新媒体全球传播渠道方面取得突破。

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是新华社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主研发的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核高基”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其产品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诸多领域,形成以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网站和《金融世界》杂志同步发展的多终端产品业态,受到海内外用户好评。

充分运用资本化、市场化手段,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北京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全球第一家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开业。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产品最丰富的新闻图片库,海内外签约摄影师总数超过8000人,每天实时更新各类新闻图片、图表2000余张。

大力推进图片产业化,创建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创办“新华影廊”并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开展,延伸图片产业链,推出“新华典藏”,在海内外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多个大型图片展。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是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之一。

截至2010年底,已存储1.2亿条文字信息,1000多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3.5万多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

通过不断改造提升,将逐步建成多语种、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并直接面向海内外终端受众的商业数据库。

新华社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起并成功承办世界媒体峰会、“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等全球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

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1]

2历史沿革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

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

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

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

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

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

1983年经党中央批准,新华社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

新华社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被称为“世界四大通讯社”。

7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也在逐步加强和拓展。

新时期新华社的职能主要有四项:

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国家通讯社;三是消息总汇;四是世界性通讯社。

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

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公开报道(包括通稿、专线稿、专稿)和参考报道;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和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三是社办报刊。

这三种形式的报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在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社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修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曾先后担任过红中社和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华社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

1955年,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195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新华社要向着世界大的通讯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人帮”重新工作后,小平同志视察了新华社并作“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

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新华社党组的工作汇报,指出:

新华社播发的新闻不仅对国内舆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舆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央要求把新华通讯社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使之同我们国家的地位和名望相适应。

美国联合通讯社

美联社即美国联合通讯社。

TheAssociatedPress(AP) 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

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

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

英文简称AP。

1简介

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

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的“港口新闻联合社”。

由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社创建。

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

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

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

它是由美国报业(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3890家电台、电视台)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

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

国内分社134个(包括6个总分社,1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

国外分社83个(包括3个总分社),驻外记者500人。

每天用6种文字播发新闻和经济信息约300万字。

每年发图片15万张。

不仅为美国1500多家报纸、6000家电台、电视台服务,还为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新闻媒介供稿。

2下设部门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

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N),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四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3历史沿革

简介

今天美联社的组织机构及其名称,到1900年才固定下来。

美联社起源在新闻史上有不同意见,说法不一。

据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一书所讲:

关于在1848年正式组建通讯社一说,并未有资料可佐证。

这个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美联社的组织正式创办时期最确切的日期是1849年1月11日。

正式在这一天,上面提到的这六家纽约日报签署了一项协议,组成“港口新闻社”。

该协议的第一副本于1967年由理查德·A.施瓦茨洛斯(RichardA.Schwarzlose)教授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手稿部所藏亨利·J.雷蒙德的文件中发现。

他提供了以往不为人知的细节内容:

6个合伙人按规定共享两艘船只,在驶入纽约港的轮船上采集新闻,共同分担费用,向纽约市以外的报纸出售新闻,还要制订成员规章。

显然是由于通过电报出售新闻的生意变得越来越重要之故,1851年,该组织签署新的协议,改名为“电讯与综合新闻联合社”(Telegrap-hicGeneralNewsAssociation)。

“联合新闻社”(AssociationPress)的名称直到1860年才广泛使用,但纽约市的组织正是现代报业联合会的先驱。

“港口新闻社”

1848年,纽约六家报纸:

《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纽约成立两个合作性新闻搜集机构。

第一个是“港口新闻社”,另一个是“纽约报业联合会”(未成型)。

不同于19世纪另外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港口新闻社是合作性质的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一切费用由各家平均分摊。

“纽新社”

1857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称“纽约联合新闻社”。

逐渐,纽约联合新闻社除了向自己会员服务,也开始向其他地方拓展。

不过,他并不直接向各地报纸供稿,而是向各地组成的报业团体集体供稿。

由于这些团体类似于纽约联合新闻社的二级机构,所以也都冠以“联合新闻社”的名称,比如“费城联合新闻社”、“南部联合新闻社”、“西部联合新闻社”等。

其中“西部联合新闻社”(WesternAssocationPress)(由美国中西部报业于1862年组成,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势力最大,构成今天美联社的基础。

伊利诺伊联合

1882年,芝加哥又出现一家新的通讯社“合众社”(UnitedPress,与今天的合众国际社无关)。

与纽约联合新闻社展开激烈竞争,结果纽约败北,其中大多数人加入合众社,其余小部分会员则与西部联合新闻社合并,于1892年成立“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社址还在芝加哥。

原来纽约联合社与合众社的竞争,变成了伊利诺伊联合通讯社同合众社的竞争。

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的第一任社长是斯通(M.E.Stone)。

他一上任,马上赶赴欧洲,以巨大的代价同当时三大通讯社签订了独家交换新闻的合同,从而切断了合众社的国外新闻来源。

1897年,合众社倒闭。

1898年,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卷入一场持续两年的官司。

当时芝加哥的《洋际报》(InterOcean),由于采用别家通讯社稿件,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便停止向《洋际报》供稿。

为此《洋际报》向法院上诉,经过两年审理,1900年伊利诺伊州法院做出裁定,联合新闻社必须将稿件提供给任何客户,不得有所歧视。

败诉后,为了规避伊利诺伊州的法律,斯通便解散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同时在纽约成立一家新的通讯社,就是今天美联社。

其名称AP也是这次重大改组中正式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4时期

同“港口新闻社”一样,1948年成立的美联社还是一家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合作社。

美联社第一任社长斯通,有一次对董事会说的很明确:

“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合作组织是这样一种机构,它属于而且只属于各个报纸,他不出卖新闻,不谋私利,不付股息,仅仅是各个报纸的代理人和公仆。

参加者应该包括一切党派、

宗教界、经济界和社会各界的新闻工作者,但他们对新闻事业同样热情积极,所采集的消息应该严谨、准确、公正和完整。

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美联社的真正崛起,在一战前后。

一战爆发时,美联社的订户仅有一百来家。

一战之后,三大通讯社垄断局面名存实亡,美联社随星条旗向海外拓展。

到1940年高达1400家,现代则是15000家,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大社。

特获悉林肯遇刺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导语之一:

“华盛顿,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总统今晚在剧院遭枪击,可能已受致命伤。

1889年,又是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出了第一条六要素齐备的真正意义上的导语。

新闻导语的产生,直接促成了由导语、主体、背景等构成的倒金字塔新闻文体结构的诞生,并逐渐形成了以消息、特稿、评论构成的基本新闻文体格局。

而美联社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将各种结构综合运用或交叉使用,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新闻文体。

美联社的文体思维格式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是以客观求真实,这是其纯客观报道时期。

1900年美联社改组时确定了报道方针为“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

这是在反对“党派报刊的黑暗年代”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随后,由于社会责任论的盛行和读者需求的变化,美联社转向提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解释报道时期。

该社前总经理说:

“人们变得更加挑剔了,他们要的是解释性强的报道。

5评价

19世纪马克·吐温曾说:

“给地球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只有两个:

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美联社。

”甘地对美联社记者吉姆·米尔斯说过一句令美联社无不得意的话: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人会是名美联社记者。

6影响

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指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及一系列相关手法。

有学者概括:

“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客观性包括三项承诺:

独立(新闻该不该不受政治压力的左右);平衡(新闻在表现上应该不偏不倚);客观(新闻应该仅仅陈述事实,其中不能渗透主观判断)。

”(仙托·艾英戈等《至关重要的新闻:

电视与美国民意》),还有学者将它归结为如下三项基本内涵:

事实与观点分开、不带感情色彩、力求公正平衡。

一般认为,客观性法则是由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的:

“美联社是后来称之为‘客观报道’的先驱。

”由于美联社是个合作组织,众多社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党派、不同地区,利益千差万别,口味各不相同,所以客观报道就成了唯一选择。

曾任美联社总经理长达三十余年的肯特·库珀,一直致力于宣传客观性法则。

他把客观性法则解释成“真正公平”的新闻报道,还称客观性法则“作为一种至善至新的道德观念,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

”(阿特休尔《权利的媒介》)至于“美联社之父”斯通,更是将客观性法则具体化为“5W1H”的导语格式和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而这些都成为了新闻写作的标准模式,风行全球。

由于美联社的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

阿特休尔说: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圣杯应当是客观性法则。

如果他缺少这些东西,其身份就会贬低,其结果就可能使其职业遭到毁灭之灾。

1/1

塔斯社

俄通社-塔斯社InformationTelegraphicAgencyofRussia-TASS 俄罗斯国家通讯社。

外文简称ITAR-TASS。

塔斯社是前苏联国家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

前身是1917年11月18日成立的俄国彼得格勒通讯社。

1918年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属的新闻局合并,命名为俄罗斯通讯社,简称罗斯塔。

1925年7月10日改名塔斯社。

总社设在莫斯科。

对外用俄、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德、意、阿拉伯8种文字发稿,向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机构或商务代表处提供新闻或经济信息。

1发展

俄罗斯通讯社

苏联解体后塔斯社归属俄罗斯联邦新闻中心管理。

1992年1月2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塔斯社同前苏联新闻社的一部分合并,组建新的国家通讯社——俄罗斯通讯社;同时,在俄通社中保留独立的塔斯社机构。

同年1月30日开始以俄通社-塔斯社名义发稿。

其前身是1917年11月18日成立的彼得格勒通讯社,1925年7月10日定名为塔斯社。

在苏联时期,塔斯社和各加盟共和国通讯社在苏联国内外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新闻通讯系统,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社,在苏联国内有记者500多名。

它昼夜以电传方式向国内外播放国际国内消息、体育消息,并印发新闻电讯稿和活页新闻。

它还向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3700多家报纸、50家电台和80家电视台以及70个国家的300个机构播发消息,用俄、英、西、法、德、阿拉伯等六种文字对外播发消息。

俄通社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月22日签署命令,在塔斯社与俄新社的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简称俄通社。

同时,俄通社中建立独立的塔斯社机关,负责协调独联体各国新闻事宜。

自1992年1月30日零点起,塔斯社播发的新闻稿已正式采用俄通社-塔斯社电头。

俄通社最早可以追溯到1894年成立的俄国的官方通讯社——“俄国通讯社”,随后在1902年成立了另一家官方的“商业通讯社”。

1904年,为加强力量,又以商业通讯社为基础合并二社,建立官方的“圣彼得堡电报通讯社”。

1914年该社改名“彼得格勒通讯社”。

1918年6月,彼得格勒通讯社则与苏维埃的新闻局合并为俄罗斯电讯社,缩写简称“罗斯塔社”,作为国家的中央通讯社。

1925年7月,根据苏维埃部长会议的决定,在其基础上扩建为苏联电讯社(缩写简称“塔斯社”)。

苏联建国初期,所有的新闻媒介上的新闻,均由塔斯社提供,该社在新闻发布上占有垄断地位。

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塔斯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之一。

战后塔斯社的工作转入正常,50年代每天用五种文字发稿,向36个国家派驻了记者。

1971年12月,塔斯社升格为政府一级机关,享有部长会议国家委员会的权利。

70年代以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拥有115个国家的1000多个订户;在国内则建立52个记者站。

鉴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是前苏联的继承者,总统叶利钦在《阿拉木图宣言》公布后,1992年1月22日签署命令,将塔斯社与苏联新闻社合并为俄罗斯新闻社,简称“俄通社”。

1月30日起该社使用“俄通社—塔斯社”(ITAR-TASS)的电头发稿。

1993年宣布俄通社—塔斯社为国家通讯社。

俄通社—塔斯社比前苏联时期的塔斯社减少了1/4多的人员,2005年为3500人,其中记者900人。

目前有国外订户500户,国内订户7500户。

该社还成立了俄塔电视部,开发商业信息产品,建立科技咨询信息部、信息职业服务公司等,较为活跃。

2教科书上的准确描述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通讯社

p.s.教科书上的准确描述——

第一次大战后在苏联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通讯社。

这是世界新闻通讯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

革命前的俄国曾经有过几个通讯社,如1894年至1904年间的俄国通讯社等。

1904年沙皇政府创办了圣彼得堡电报通讯社,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通讯社。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签署法令将它接管为全俄苏维埃政府的中央通讯机构,并将总部迁到莫斯科。

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它同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属的新闻局合并,组成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

社内分设新闻和鼓动两个组,负责发布政府公报,报道新闻,向报纸提供宣传资料。

在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设立分支机构。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罗斯塔”随之成为整个苏联的通讯社。

塔斯社

1925年7月10日,经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ТелеграфноеАгентствоСоветскогоСоюза),简称塔斯社(TASS),统管全苏的新闻通讯工作。

①塔斯社受苏联人民委员会领导,负责在全苏联和国外收集和发布新闻。

它在国内新闻发布上居垄断地位,国内报纸的所有重大新闻都由它提供。

至1938年,塔斯社已在苏联各大城市设立了50个分社,在国外也有众多的分社和记者,除向国内报刊供稿外,也向国外发稿,逐步向国际性通讯社前进。

塔斯社的成长发展,

是对资产阶级通讯社垄断世界新闻市场的格局的重要突破。

 

朝鲜中央通讯社

朝鲜中央通讯社(조선중앙통신사、KoreanCentralNewsAgencyofDemocraticPeople'sRepublicofKorea),简称朝中社(KCNA),为朝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