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769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

高中地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图甲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圈层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D.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

A.生物圈下界B.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C.地下水位线D.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3.图乙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A.a+cB.b+cC.cD.d

4.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的物质组成

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的时间

5.图丙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其位于图乙中的

A.aB.bC.cD.d

6.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东部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

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的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图里亚瓦尔火山物质来自

A.地球表面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上地幔

8.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读下图“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10.联系图中四大圈层,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太阳辐射B.热力环流C.水循环D.海陆变迁

2017年3月16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的熔岩顺山坡流下,景象蔚为壮观。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埃特纳火山喷发时,其火山熔岩来源于

A.①B.②C.③D.④

12.埃特纳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喷出岩属于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018年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由于火山喷发引发海啸,火山灰不断向空中喷涌。

今年9月以来由于多次地震、火山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5.印度尼西亚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处于

①板块交界处②板块内部③消亡边界④生长边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8年9月28日北京时间18时2分,印度尼西亚(图中黑点处)发生7.4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完成下列各题。

16.印尼地震、火山多发,其成因主要是()

A.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

C.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

17.地震引发的海啸,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8.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9.该景观的主体部分,其形成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水能D.生物能

20.关于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21.水圈的特点是(   )

A.连续、规则B.不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规则D.连续、不规则

二、综合题

2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D

【解析】

【分析】

地壳厚度小于地幔、地核,厚度较小。

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代表岩石圈的是a+c,是软流层以上部分。

b+c是地幔和地壳,c是地壳,d是地核。

地震波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

1.图甲中各圈层特点,地壳厚度小于地幔、地核,厚度较小,A错。

生物圈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B错。

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错。

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对。

2.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分界线,B对。

生物圈下界在地壳上部,A错。

地下水位线在地壳上部,C错。

地幔与地核分界线深度2900千米,D错。

3.图乙中代表岩石圈的是a+c,是软流层以上部分,A对。

b+c是地幔和地壳,c是地壳,d是地核,B、C、D错。

4.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A对。

不能探测大气的物质组成、水圈能量来源、地震发生的时间,B、C、D错。

5.图丙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是溶洞景观,其位于图乙中的c圈层,地壳中,C对。

a位于上地幔顶部,b是地幔,d是地核,A、B、D错。

6.该景观指溶洞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对。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该景观少,A错。

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缺少石灰岩地形区,该景观少,B、C错。

7.D

8.A

【解析】

7.图里亚瓦尔火山物质是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对。

地球表面、地壳上部、地壳下部不是岩浆的来源地,A、B、C错。

8.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存在于大气圈中,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首先是大气圈。

然后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沉积在地表,进入岩石圈,A对。

B、C、D错。

9.A

10.C

【解析】

9.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对;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与岩石圈上部,B错;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是对流层,平流层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故C错;岩石圈厚薄不一,大陆厚,海洋薄,D错。

故选A。

10.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故选C。

11.C

12.B

13.D

【解析】

11.埃特纳火山喷发时,其火山熔岩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对应图中的③处,C对。

图中①是大气的平流层,A错。

②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部分,B错。

④表示外核,D错。

故选C。

12.埃特纳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喷出岩属于②,地壳组成部分,B对。

图中①是大气的平流层,A错。

③是地幔的软流层部分,C错。

④表示外核,D错。

故选B。

13.①圈层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A正确。

②圈层是地壳,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

③圈层是软流层,横波能穿过,C正确。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莫霍面的深度约33千米,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界面深度约2900千米,为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

平流层海拔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14.B

15.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板块挤压,板块的生长边界处板块张裂。

14.火山灰物质漂浮过程位于地球圈层中的大气圈,沉降过程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沉降物质堆积形成岩石圈,所以B对.

15.地震、火山主要在板块的交界处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A对。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

可排除。

16.C

17.B

【解析】

【分析】

考查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16.根据题意,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正确答案选C。

17.海啸是属于地震引发的海洋灾害,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影响到的主要圈层是生物圈以及水圈。

正确答案选B。

【点睛】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他们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另一条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这两条地震带上,都属于板块碰撞挤压的边界,是消亡边界。

要牢记板块的位置。

18.C

19.A

【解析】

18.图中显示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选:

C.

19.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A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0.B

【解析】

【详解】

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对。

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错;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D对。

21.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圈的特点,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

水圈的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2.

(1)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它们在图中的位置。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解析】

【详解】

(1)题,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三者在图中的位置;第

(2)题,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3)题.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4)题,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