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7484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醉翁亭记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醉翁亭记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醉翁亭记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醉翁亭记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4.docx

《醉翁亭记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醉翁亭记4.docx

醉翁亭记4

《醉翁亭记》检测题

 1、文学常识填空。

(9分)

本文的作者              是          (朝代)             家和           家,他

的      、      、       、         、       。

2、重点字词释义。

蔚不过深秀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之意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杂不过前陈者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树林阴翳                 

太守谓谁                 

b. 词类活用。

(5分)

山行六七里                 

名之者谁                 

非丝非竹                                    

太守之乐其乐也                 

3、句子。

① 原文填空。

(15分)

a.人们常常用                          这句话形容言在此而意在彼。

b.文章中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

是                    ,                  。

c.文章中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                  ,                    ,

                                  ,                  。

d.                    ,                  ,                    ,

                               ,                  ,              

      ,太守宴也。

e.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②翻译句子。

(16分)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e.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宴也。

f.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g.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h.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二部分水平测试(共75分)

一、水平提升(10分)

1、本文有很多成语流传至今,请找出来并解释。

2、“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篇文章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那么“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拓展延伸(6分)

在遭遇坎坷磨难时,本文的作者仍然从生活中寻找到“乐”。

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简要谈谈。

 

三、中考真题(共27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一3题。

(15分)(2007年沈阳市中考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壑:

(2)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2分)

  

(二)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12分)(2007年遵义市中考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    云归而岩穴暝                

③    伛偻提携               

④    觥筹交错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分)

 

四、对比阅读(共32分)

(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2007年吉林省中考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2分)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分)

  

  5、欧阳修即使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②者乎?

而屡易其号。

……”居士曰:

“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

地名。

②逃名:

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6、“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7、“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2分)

  

  8、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2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5分)

(2004年湖北长沙市中考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A.负者歌于途(            )

B.杂不过前陈者(              )

C.去国还乡(                )

D.长烟一空(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②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5、乙文作者提到的“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

甲乙两文能够说是从不同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两文中表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表达出来,并阐释二者思想境界哪一个更高远。

(3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2分)(2006年安徽芜湖市中考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过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①此:

指滁州。

②掇:

拾取,采取。

③上:

皇上。

④刺史:

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分)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分)

 

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欧阳修 北宋 文学 史学 韩愈 柳宗元王安石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

2、①hèchán zhémíng yǔlǚ yáo sù gōngchóu yìtuíyì②a.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

靠近。

意:

情趣。

寓:

寄托。

芳:

香花。

秀:

草木茂盛。

伛偻:

驼背,这里借指老人。

提携:

这里指小孩。

蔌:

菜蔬。

陈:

摆放、陈列。

弈:

下棋。

觥:

酒杯。

苍颜:

脸色苍老。

颓然: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指醉醺醺的样子。

翳:

遮盖。

谓:

为,是。

b.山:

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名:

动词,命名。

丝、竹:

这里指音乐。

乐:

形容词用做意动词,以……为乐。

3、①a.醉翁之意不在酒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d.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不过前陈者

e.醉能同其乐②a.沿着山路走六、七里,逐步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b.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c.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d.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e.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f.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g.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二、水平提升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也常用来

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

形容很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2、第一段:

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段: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

第三段:

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

第四段:

写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3、表现了滁州人民和平生活之乐,说明太守励精图治,政治清明使人民安居乐业。

4、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陶醉于山水风光,尽情领会山水之乐,醉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物富民丰、政通人和的欢乐的生活场景。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在遭受坎坷时,能与民同乐,我们也应准确对待人生的挫折,以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

2、文中体现出来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反映了作品的进步的一面,而且从本文的背景看,作者被贬后积极从政,当好地方官,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反映作者谪居生活中对政事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与民同乐正是他政绩卓著的体现。

四、中考真题

(一)1.

(1)山谷

(2)情趣(各1分)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峰回路转”1分,“翼然”1分,判断句式1分)

3.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

(二)1、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

这里借指老人。

④交互错杂。

(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2、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对一句给2分。

共4分)3、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意思接近即可。

共4分)

五、对比阅读

(一)(15分)

  (甲)

  1、宋(北宋)(1分)

  2、

(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

(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

  3、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2分)

  4、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共2分,每点1分)

  5、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乙)

  6、多次(1分)

  7、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8、聊以志吾之乐尔。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二)1、A.负(背着)B.陈(摆放)C.去(离开)D.一(全)

2、①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D5、甲文:

与民同乐乙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甲文中写景文字始终贯穿一个“乐”字,抒的是与民同乐之情,但隐含有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的愁情。

乙文中写哀乐之景,抒悲喜之情,然后引出“忧乐”二字,“乐”是宾,“忧”是主,抒的是忧国忧民之情,故乙文的思想境界高于甲文。

(三)1.①滋长②命名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

与民同乐)5.同:

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

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当前。

异:

乙文用散句描写。

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