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6031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1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docx

第一课时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难点:

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讲授法、指导法

   学法:

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五、教学内容: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

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

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

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

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

   师:

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

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

(出示课题:

谁的手儿巧)

   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学生动手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

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

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

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

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

“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

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

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想知道是谁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

(出示课件)

生:

魔术师

师:

我们一起上魔法学校,看看天才魔法师!

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法老奶奶,她对我们说:

我们要去交朋友了,准备好了吗?

(课件)

生:

准备好了!

师:

魔法师提出了要求:

第一大家要认识四位朋友,要记住这四位朋友的名字,第二要认清四位朋友的样子,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生:

有!

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师:

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术师奇奇,他带了一大袋东西,同学们,你能帮他分分类吗?

(学生上台进行分类)

老师将其分到一类的拿给同学看

师:

同学们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

同意

师:

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

因为形状一样

师:

他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看我们一共分了几类?

一起数数

生:

四类

师:

每一种形状,魔法师都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而且他们的名字都藏在这些东西的里面,谁愿意来找找?

学生都很感兴趣,开始猜测

师:

像这样长长方方的像这个盒子一样的形状叫什么呢?

学生很神秘的从盒子里找到字条

师:

好紧张啊,一起来看叫什么?

生:

长方体

学生依次找到其余三种形状的名字

师:

像这样方方正正的形状叫正方体

 像易拉罐这样圆圆的柱子的形状叫圆柱

 像这样像个皮球的形状叫球

(将实物和名称对应帖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师:

我们一起将这四位朋友的名字读两遍,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生:

记住了

师:

魔法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分小组说说你们组都有哪些形状的礼物?

(小组进行交流)

师:

下面我说名字,如果你们组有小组长就把它举起来,大家看看对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三、合作交流,感知特点

师:

做好了魔术准备,其其的师傅出现了,看他来了,他要考考我们,考考你的观察力,摸一摸,看一看,你能说出他们的样子吗?

小组内选一种自己喜欢得形状进行交流

汇报:

生: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面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

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面也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

圆柱是圆圆的,两头,周围滑滑的,容易滚

生:

球是滑滑的容易滚

学生自由说,语言可能不准确,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

四、休息,闭眼想

放音乐,闭上眼睛,在脑子中放电影,用手比划一下他们的样子(鼓励孩子,魔法师有奖品)

大家都看到这些形状了吗

师:

在魔法学校老师还拍到了许多照片,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形状的图形好吗?

生:

放课件展示,学生说形状

五、玩游戏进行练习

(1)看看你的感觉对吗?

摸了再说(找三组同学上台做并奖励魔法卡)

(2)魔法袋中有变出来,我说你摸(一个说形状,一个摸)

既熟悉了名称,有感知了形状,学生兴趣很高

(3)考考你.,能过关吗?

给这些图形找找家(课件拖动图形练习)

六、小结

魔法学校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老师:

我们认识了四位朋友,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大家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样子了吗?

生:

记住了!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几位朋友,回家可以大家找一找!

有趣的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技能目标:

经历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情感目标: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新课,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学生:

喜欢。

师:

今天动物王国里有一件大喜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生:

想。

师:

请小朋友们抬起头认真地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师:

小朋友们,刚才你听清楚了吗?

动物王国里的大喜事是什么?

生1:

我知道小猴子买汽车了。

生2:

小鸟告诉她姐姐,小猴子买了一辆汽车。

师:

小朋友们听的可真仔细,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播放课件)小鸟一个人飞走了,她想:

我一定要去看看小猴子的汽车。

你们知道吗?

她还悄悄的带上了自己的照相机呢。

(课件停)

师:

小鸟和小猴子在干什么?

生:

他们在给小猴子的汽车拍照。

师:

(指课件)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小猴子拍的,哪张是小鸟拍的呢?

师: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

第一张是小猴子拍的,第二张是小鸟拍的。

生2:

我也同意他的观点。

师:

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生2:

小鸟在天上飞,所以她能拍到上面。

师:

也就是说小鸟是从汽车的上面拍的,对吗?

生2:

对。

师:

小鸟是从小汽车的上面来拍的,它拍到的汽车什么样子呢?

生3:

它拍到了汽车的上面。

生4:

这是汽车的盖。

生5:

这是汽车的顶。

师:

(指着板书)是啊,第二张照片是小鸟拍到的,因为小鸟是从小汽车的上面来拍的,所以她只能拍到汽车的车顶。

哪位小朋友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完整的来说一下?

(2、3名学生发言。

师: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小猴子呢?

(贴图片)他又是从小汽车的哪个方向来拍的呢?

生1:

旁边。

生2:

侧面。

师:

(板书)你知道的可真多,请到前面来。

你能告诉我们哪是你的侧面吗?

(学生指)

师:

哪位小朋友也能像她一样指出自己的侧面?

(2、3名学生指。

师:

请小朋友们站起来,看谁能快速的把自己的侧面朝向老师?

(学生集体做动作。

师:

小朋友们做的真是又快又好。

如果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我的侧面拍张照片,你们知道该站在哪个位置来拍吗?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

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极了。

小猴子在小汽车的侧面拍照,他拍到了什么呢?

生1:

车窗。

生2:

车轮。

生3:

旁边的,侧面的车窗。

生4:

2个车轮。

师:

是啊,第一张照片是小猴子拍的,因为小猴子是从小汽车的侧面来拍的,所以它只能拍到侧面的两个车轮。

小朋友们能说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听吗?

师:

同一辆小汽车,为什么他们俩拍到的不一样呢?

生1:

因为小鸟会飞,所以它在上面拍,小猴子不会飞,所以在侧面拍。

生2:

小鸟在上面拍,小猴子在侧面拍。

师:

对呀,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来拍照的,所以拍到的样子不一样。

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说说呢?

(指名让学生说。

(二)再创情境,揭示课题

师:

小鸟带着照片飞走了,兴高彩烈的小猴子开着崭新的小汽车来到了好朋友小猪家。

(播放课件)

出示小房子

师:

小朋友们,小猪家来了很多的小动物,老师还请了一些小动物来到咱们的课堂上呢,你们想看看吗?

   拿出小动物玩具,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动物,要求小朋友们观察,把所看到的告诉同学。

然后让学生转圈看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小动物是不一样的。

 小组交流,汇报完成。

(四)妙用故事,巩固练习

师:

小朋友们,小猪还有一个好朋友是小花猫,大家看一下屏幕,(播放课件)今天那只爱凑热闹的小花猫来了吗?

生:

没有。

师:

她为什么没来呢?

我们去她家里看看吧?

瞧,她正在家里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呢。

你能判断一下吗?

(点击课件)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是小花猫的正面、侧面还是后面呢?

(学生判断。

师:

这面镜子呢?

同一只小花猫为什么我们从两面镜子里看到的不一样呢?

快快说给你同桌的好朋友听。

生:

因为两面镜子放的位置不一样。

师:

收拾妥当的小花猫赶紧往小猪家里走,这时小鸟从远处飞来,看到这两座漂亮的房子,她赶紧拿出自己的照相机拍了两张照片,小朋友们,你看清楚了吗?

(播放课件)

师:

谁能来帮帮小花猫?

生:

第一张和第三张是小鸟拍的。

因为小鸟是从上面拍的,所以只能拍到房顶。

(四)课堂小结

师: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答对了问题的小花猫高高兴兴的去了小猪家。

小鸟也带着他和小伙伴们拍的照片送给她的姐姐看。

(播放课件)请小朋友们轻声数一数,这一路上,小鸟和他的小伙伴们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

生:

6张。

(播放课件)

师:

这是为什么呢?

哪位小朋友能说给他们姐妹俩听听?

生: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去拍的。

师:

对。

看来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一定要从它的各个方向都观察仔细了,然后才能下结论。

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

 

我都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

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

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

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

立解答并交流。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

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最后一幅图,通过:

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

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

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

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

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

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运用情境图,结合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七单元:

小教练

备课2009-06-1207:

42:

24阅读80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

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

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

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

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

根据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

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

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2)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

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3、谈话:

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

谈话: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

(2)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

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

4、讨论:

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

谈话:

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

三、拓展应用

1、课本77页自主练习第1题:

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

2、课本78页自主练习第3题:

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

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

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

课后反思: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实践中,如能努力拓展学生们认识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

2、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学生在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

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

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前几天在向”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中:

文文小组有8人,共捐书48本;红红小组有10人,共捐书50本。

2、提出问题

谈话: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2)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3)哪个小组捐的书多?

(4)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5)文文捐的书一定比红红的多吗?

为什么?

如果学生提不出第四个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加以引导。

3、解决问题

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对于前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四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确:

6本是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6本。

同样的道理,5本是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5本书。

所以文文捐的书不一定比红红的多。

 

二、回顾整理,评价反思

1、系统整理

谈话:

刚才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仔细想想,这个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整理交流,教师系统小结)

2.评价反思

(1)自我评价

谈话:

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

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

(2)评价他人

谈话:

你认为谁是你的榜样?

他在数学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你想怎样向他学习?

(3)教师评价

三、补充练习,巩固深化

1.移动棋子,看看平均每组有多少个?

再算一算。

○○○○○○○○○○○

 ○○○○○○○○

○○○○○

让学生移一移,算一算,再交流思路。

 

2.利群商厦今年1─5月份电视机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台数

258

200

165

168

199

(1)今年月1─5月份平均每个月售出电视机多少台?

(2)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和平均数比较接近?

(3)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多?

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少?

学生自己列式解决,然后交流思路。

3.小玲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数是90分,其中数学98分,语文88分,英语多少分?

学生自己试算后交流解题思路.

4、下面表格有一部分被小华弄污了,你能帮他算出小强的身高吗?

姓名

身高(厘米)

小明

142

小强

 

小红

135

平均

13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数的有关知识,后面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均数问题,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寻找,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对统计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的知识,说的不够完整和准确,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帮助。

我借助学生向“希望工程”捐书这个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探究学习。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调查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水对身体的影响,养成适量饮水的习惯。

3、在统计的调查活动中,初步获得用统计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拓宽视野。

课前布置作业:

1、调查同学们每天的饮水情况,并填好统计表。

饮水杯数

1——2杯

3——4杯

5——6杯

7——8杯

9杯及9杯以上

人数

 

 

 

 

 

引导:

怎样调查省时省力?

小组合作,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组长做好分工,合作完成上表。

2、调查:

(1)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

(2)水对人身体有什么影响?

提示:

可以网上搜索,查阅书刊,询问家长等。

并把调查结果做好记录。

二、课中交流,共同收获。

1、出示信息窗主题图。

谈话: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展示调查的饮水情况。

谈话:

课前同学们也调查了咱班同学的饮水情况。

哪个组想把你们调查后填好的统计表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指名一组展示,并简介调查情况)

哪个组还有不同意见?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通过调查、整理,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某段人数是多少;哪段人数多;哪段人数少等问题。

3、谈话:

那么人一天喝几杯水合适?

水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把你调查的结果,先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并选出代表,准备交流。

(小组内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几个小组内了解情况。

4、谈话: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收获介绍给全班同学?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

并追问:

你们是怎么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