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5440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docx

价值链管理价值和利润概念之辨析

第3章价值和利润之概念及辨析

按照基本的概念,价值链的目标应该是价值,但在基本构造中却又把利润放在一般价值链最右方作为目标,这不能不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到底是价值链最终追求的是价值还是利润?

特别是在迈克尔·波特教授最近的新作《竞争论》中,他又在价值链的最右方加入了价值的概念,即下面的图3.1所示的形式。

从这一形式上看是否可以理解为,在价值链活动的

资料来源:

[美]迈克尔.波特着:

《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P.323。

内部结果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外部的市场表现是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这两个概念是否是统一的或一致的呢?

如果不统一或不一致,那么它们之间的又有何不同;如果是一致的又是怎样统一的呢?

这不仅是学习和准备使用价值链之前有必要搞清楚的问题,而且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如果两者在概念上的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就会影响到企业或组织整个管理的系统化的设计和具体活动的安排。

譬如假定这两个概念不能统一甚至有冲突,则直接涉及到在企业目标的设计时该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权衡的基础又有何根据,不同的权衡会延伸到部门、流程的目标和绩效考核体系,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每一个活动的决策和行为表现而产生的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竞争优势地位与企业市场价值。

再有在经济和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着各种不同的价值和利润概念。

营销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顾客价值和顾客让渡价值,而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的目标追求是股东价值及其最大化。

在会计作业和会计报表中经常出现的有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概念,而在经济学专业领域和经营管理决策职能工作中又经常使用象企业利润、正常利润、经济利润等术语。

因此有关价值链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要确定到底哪个价值和利润概念是价值链目标准确的表述或与价值链构造中的利润和价值最为吻合,如若不然则会产生价值链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混乱,以至陷入无论启用什么更新更好的模式方法也难以奏的困局,而这正是众多企业经营管理今天的现实状况。

为此在说明价值衡量和转入价值链管理之前有必要先解决价值和利润概念的辨析问题。

3.1不同的价值概念及统一

价值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事物所具有的益处,它是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几乎所有的学说都或多或少的要使用价值概念这一概念或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但却又是定义繁多、各持一词的概念,正如《统一价值论》着者仇德辉所说,1“在不同的学科理论中价值代表的内涵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其度量的方式也有不同:

在价值学或价值理论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含义,其大小用真善美(或假丑恶)的程度来衡量;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价值所表示的是商品中凝聚的人类一般劳动量,其大小用劳动者生产该种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在经济学理论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商品生产费用或劳动成本等方面的意义,其大小用商品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时所体现出的货币数量来衡量;在价值工程学中,价值所表示的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其大小用这个比值来衡量。

”[1]这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也放大影响到管理学科领域,致使在价值链管理的学习和研究中会遇到多个不同形式和内涵的价值概念,但围绕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却要求坚持统一的价值概念,所以有必要就这些不同的价值概念择其主要做简要的说明并择其之一作为价值链的唯一目标和价值活动有效性衡量的统一尺度。

(1)不同代表性之价值概念

◆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就竞争角度而言,价值就是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

价值用总收入来衡量,总收入则是企业产品得到的价格与销售的数量的反映。

”[2]我们可以认为迈克尔·波特在此所说的总收入就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但这又与他在上图(图3.1)中的价值概念是否一致呢?

从迈克尔·波特给出的价值定义及其价值在价值链图示中的位置形式上看,价值链所指向的价值似乎就是某一着名企业所提出的“为顾客创造价值”口号中的价值,并且就是源自于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价值——总顾客价值。

◆世界着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第9版)指出,所谓的“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3]它的大小是由顾客或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某一产品功效、提出的服务保证、派出的人员水平(职员知识的丰富程度、责任心的高低等)和展现的企业形象四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的高低来衡量的。

这在概念上又与另一着名的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其新一版《管理学》(第7版)加入的“价值链管理”内容中提出的价值概念如出一辙。

按照罗宾斯的说法,“价值是行为的特征、特性或属性,以及顾客愿意放弃资源(通常是钱)来换取的产品或服务的任何内容。

”[4]这里所说的“行为特征、特性或属性”,可以或者应该理解为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如企业)、客体(如企业的服务对象)和介体(如将主体和客体联系在一起或为主客体的联系搭建桥梁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特殊活动的表现,而“价值”就是由这些特殊活动所形成的对各方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站在企业的角度体会,这两位着名学者定义的价值最后都转换为或表现为企业经营或价值链活动所获得的总收入,这与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价值链中所定义的价值概念是一致的。

可这无异于又回到了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的逻辑模式,而实践证明这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有效但在今天的新经济形势下已不再适用并被逐渐抛弃的模式。

而且不论是从迈克尔·波特教授价值链体系的理论,还是当代其他在理性思考和研究管理问题的名师们的教诲,以及成功企业经营实践的经验看,也绝不是要回到旧的模式。

因为那样的话,不仅与新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不符,即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和高份额的市场占有率往往伴随的是资源的大量耗费和资本的大笔投入,并且经常甚至通常在总体上看是有规模无效益的,即总的经营收入未必能够弥补资源和资本的总投入,所以也是与企业社会存在的商业意义相悖的。

因此我们可以也应该将上述包括迈克尔·波特在内的三位大师提出的价值概念理解为:

是从以一定的资源和资本投入条件下的收入最大化转变到抵偿投入后的盈余越多越好的追求。

如果大师们正是此意,则就有必要引入股东价值的概念。

◆股东价值就是股东投资于企业获得的收益,我们称之为股东总收益(TSR,totalshareholderreturn),也就是作为企业法定所有者的股东因持有企业的股份或股票而代表的财富多少,所以也可称为股东财富,它是由股东所持股份的市场变现值的多少或所持股票的市场总价格的高低来衡量的,即持有企业的股份或股票所代表的财富多少,“这是企业的股东所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价值,”[5]也是股东之所以投资于企业唯一的或根本目的。

按照古典商业观点或纯粹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唯一目标应该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企业的运营过程也就是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过程。

1这一观点的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支持者是美国着名经济学家,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企业及其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就是从股东(公司真正的所有者)的最佳利益出发从事经营活动,这里的最佳利益就是股东所关心的一件事——投资回报。

虽然迈克尔·波特教授并没有直接说明价值链中的价值就是股东价值或股东总收益,但从其着作的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到他本人是坚持古典商业或纯粹经济学观点的,其所说的竞争优势的就是要通过建立某种市场的垄断而获得超额利润,即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收益率的能力,而这正是股东价值的另一表述或一种衡量方式。

显然,如果这样理解价值链中的价值或采用这个价值概念作为价值链的目标,不免就会使人思考从前述的顾客或客户价值的一端跳到了股东价值的另一端、从顾客或客户的角度转到了站在股东或投资者的角度的两极是否存在对立以及能否统一的问题。

◆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这是与股东价值或股东总收益有关,同时也与价值链目标有关的两个重要的价值概念。

所谓的企业价值/公司价值既可以被看成是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长期价值,也可以被看成是企业各项业务的价值总和。

[6]按照“被看成是与企业发展相联系的长期价值”,即是以适当的收益率贴现企业资产预期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7]其可以用明确的预测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与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之和来衡量,[8]如按照“被看成是企业各项业务的价值总和”,则可以用公司企业或公司营业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现值与税后非营业现金流量现值之和来衡量,[9]两者在概念上应当都是指企业或公司的内在经济价值。

而所谓的市场价值则是指企业作为一项产权资产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进行竞价后产生的双方均能接受的价格,[10]也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资本市场对某一企业或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各种资本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单的说,是某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和股票的(或股权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1]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则企业或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就应该是相等的。

但事实证明,资本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所以市场价值由企业内在价值决定并总是围绕者内在价值波动。

当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时,企业价值被资本市场低估了,如果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则企业价值便被高估了。

从理论上讲,所有资产都有市场价格,但由于有些资产交易发生的次数很少,因此这些资产很难用市场价值估价,例如那些非公开上市的封闭企业或私人企业,其价值往往可以用清算价值,即产权资产出售时的价格来衡量。

但即便如此,这些企业的清算价值也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

由此可见,企业或公司价值,即内在经济价值是企业的固有价值,被看作是股东价值或股东财富价值的代表。

(2)不同价值之概念的统一

上述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概念虽然是站在两极,从顾客和股东或投资者的两个角度的定义和解释,但不论是哪一位名师或哪一部着作提出的这样两个不同的价值概念,都是围绕者商业的本来意义和商业过程——商业就是投资于生产能力,赚取高于资本的机会成本之收益的持之以恒的主动行动,[12]并且把顾客/客户价值与股东价值或股东总收益统一于商业过程。

而价值链就是这样一个以创造顾客/客户价值为导向,以实现股东价值为目标的商业活动过程的形式构造,即菲利普·科特勒所说是“通过创造性的满足顾客需要来获利”的过程展开形式。

当把创造顾客让渡价值(即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或总顾客价格之差)[13],也就是顾客或客户宁愿选择由他人(可以是公司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代为做某些事情并付给包括利润在内的他人索要的价格而使顾客或客户自己得益或得到的价值,作为股东总收益的源泉时,商业过程中以顾客价值为出发点和以股东价值为结果的统一关系就更加一目了然的如图3.2所示。

由图所见,顾客/客户价值就是迈克尔·波特所定义的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是企业的收益和股东价值的根本来源。

收益的大小代表着企业为顾客/客户创造的价值高低以及可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多少。

当从收益中扣除那些与创造顾客/客户价值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获取发展和维持顾客/客户的成本、销售收入所纳税收等之后的余额,就是所谓的顾客/客户现金流量,亦即临界收益——销售收入减去变动费用后余下的部分,[14]也称边际贡献,在概念上就是对企业经营变动成本的投入资本补偿后的余额。

如果顾客/客户现金流量或临界收益大于零,就形成了顾客/客户对对企业经营固定成本的投入资本的价值贡献,即可以补偿固定成本的投入资本成本。

如果顾客/客户现金流量或临界收益补偿固定成本的投入资本成本后还有余额,并再减去顾客/客户持续期间的资本成本,就是图中所说的顾客/客户净值。

在顾客/客户净值基础上再扣除那些并不与顾客/客户价值创造直接相关的投入资本的成本和税赋的余额,就是股东价值。

假如来自与顾客/客户的收益不能弥补企业为创造顾客/客户价值所投入资本的成本,也就是顾客/客户现金流量或临界收益小于零,或者是顾客/客户净值为负,股东价值就会受到减损,即股东价值损毁的情况出现且长此以往难以扭转,股东便会对投资失去信心并不仅不再继续投资而是抛售股票或变卖股份,企业就再难以为继,最终导致的是企业的顾客/客户价值的彻底损毁。

据此可见,股东价值包含在顾客/客户价值之中,没有顾客/客户价值的创造,股东的价值就不

资料来源:

瓦廉.科尔着:

《客户关系管理》,商业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999年版P.010,1但引用时略有修改。

可能实现;而作为股东价值代表的企业价值又是顾客/客户价值的组成部分,代表股东价值的企业价值也是顾客/客户判断企业提供产品价值几何的重要考虑因素和度量尺度之一。

而且成熟的顾客/客户和明智的股东/投资者都会客观和主动的认识或意识到,没有彼方的价值兑现就不会有己方的价值取得,两方的追求都体现为价值链的统一过程活动所创造的成果,不同的只是成果分配的形式、比例和价值体现方式的差别。

所以价值链所定义的价值不论是顾客价值或客户价值,还是股东价值或是股东价值代表的企业价值,并非是以两种不同观点或站在两极不同立场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在价值链的过程活动起点使用的概念——顾客/客户价值与终点使用的概念——股东/投资者价值,是价值链为顾客/客户和股东/投资者创造和分配价值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使用的两个不同的标量。

如果按照统一价值论的认识论观点看,在价值链这个开放系统中,满足顾客/客户价值和股东/投资者价值的要求,是价值链活动过程两个最重要并在性质上永恒不变的最主要的输入和输出条件,是形成价值链系统功能自我复制、自我放大的正反馈机制的互为促进的动因和结果,都是使价值链持续创造价值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有序化能量,即在概念上都可统一于使价值链这一创造价值的有序循环活动过程有序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广义负熵能流。

1因此,在价值链中到底采用顾客/客户价值还是股东/投资者价值,可以依据价值链循环过程的不同活动阶段的需要而定,也可以依据价值链的服务对象——顾客/客户或股东/投资者所专注关心、认同理解、经常使用并能正确代表的概念来表达。

所以围绕着价值链活动过程的目标的价值,最经常使用的是顾客价值或顾客让渡价值——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或总顾客价值除以总顾客成本(及价值/价格比)和股东价值——作为企业法定所有者的股东因持有企业的股份或股票而代表的财富多少这两个概念。

3.2不同的利润概念及选用

在迈克尔·波特给出的价值链形式构造的最右方标明的目标是利润,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企业经营管理中最经常使用和频繁出现的名词,在概念上通常也就是指收益与成本之差,即利润=收益-成本,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利润这一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形式、内涵和功用。

譬如在会计专业领域中使用的利润包括有毛利润(或毛利)、营业利润或销售利润、净利润(或净利)以及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等概念,用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活动获得的成果。

而在经济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则经常使用企业利润、正常利润、超常利润或经济利润等概念,作为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显然,不同的利润概念所指是有差别的,但诸多的利润概念中哪一个能与价值链所说的相对抽象的价值概念相对应或能够作为价值概念的正确测度指标,而这一点正是理解价值链形式和内涵要求关键,同时也是价值体系构造优化决策和作业活动协调一致效果的主要判据。

(1)会计的帐面利润概念

在会计专业领域和会计作业中所指的利润(即通常所说的会计利润)就是企业在某一营业期间从营业得到的收入中减去在同期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的余额,也就是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即利润=收入-费用,用以反映企业在某一营业期间的经营成果。

其中的收入即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经济资财的流入,而所谓的费用则是企业为获取营业收入所发生的经济资财的耗费或流出。

所以当收入大于支出/费用时,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表现为盈利,反之当营业收入小于费用/支出时,则经营效果则表现为亏损。

因此人们又把利润称为损益,以涵盖盈利和亏损两重含义。

从构成上看,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具体的讲就是企业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得的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以后的纯收入以及其他性质的净收入。

这便又涉及到一系列的会计概念:

◆收入的总体概念虽经上述说明已是清楚的了,即指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经济资财的流入。

而按照会计的细分,又可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项。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业务收入,是在企业构造的长期持续的业务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由其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取得的收入,商业流通企业通过提供商品销售服务取得的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亦即虽是利用企业构造的主营业务基础但却不是经常和持续发生的业务收入。

例如工业企业出售原材料、转让技术、出租固定资产、承接对外机器设备修理等业务的收入。

◆费用在概念上是指企业在生产/服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因此依据会计作业的原则,那些不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形成的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都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按照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的关系不同,费用可以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其中:

◇直接费用是能够判明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作业和活动直接联系的各种资财的耗费,如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直接原材料投入、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企业营业成本,是营业成本的主体,因此称为直接成本。

◇间接费用,又被称作共同费用或制造费用,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除直接费用以外的其他属于营业成本的费用,这些费用是不能判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作业和活动直接联系的各种资财的耗费,例如生产制造企业中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维护修理费、厂房设备折旧等等。

因为这部分费用不能直接归集于产品或服务,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所以有时也称为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合计为费用概念下的营业成本项目,在生产制造企业则称为制造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但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归入生产/服务经营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它由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或服务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措资金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和劳务或服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组成。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向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股利和利息等投资收入扣除投资损失后的

余额,包括股票投资收益、其他股权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收益等。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服务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所谓的营业外收入是指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各种额外纯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收益、罚款净收入等等。

而所谓的营业外支出,则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服务经营费用,而直接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列支的费用,如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清理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等。

◆税金/税收在此是指国家向企业强制征收的支付款,主要包括两大类:

流转税和所得税。

所谓的流转税是以发生在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

在我国,流转税主要有营业税(针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企业单位征收)、消费税(针对企业生产、委托加工、进口有关法规规定的消费品征收)、增值税(针对企业销售的产品或商品、提供的劳务以及进口的货物征收)三种。

而在这里所说的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的收入减去可扣减的项目后的余额所征收的支付款。

基于上述的一些会计概念,就可以下面由多步式会计作业编制的一张假想的利润表或损益表的形式(见表3.1)说明所谓的会计利润。

应当说明的是,这一利润是遵循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要求对企业某一营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核算。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叫应收应付制原则的要求,凡是某一会计期间已经获得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而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该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而配比原则要求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和计量。

所谓的历史成本原则,又称为实际成本原则,就是要求各项资财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或价格计入,除国家另有规定之外,虽物价有所变动,也不得调整取得时的帐面价值。

而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如果某项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这项支出就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时列为当期的费用,但如果某项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期间有关,则应作为资本性支出,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各个受益期的费用。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会计处理所遵循的这些原则要求,会计利润是基于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与同当期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计算出的所谓的帐面利润。

其从当期收入中扣除的仅是企业营业中实际发生并记录在账的显成本(也称为外在成本),即可真实计入会计帐户中的实际发生的资财流出。

由即期收入减去即期显成本后的余额就是帐面利润。

表3.1利润/损益表

编制单位:

×××企业200×年度单位:

项目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900000

减:

主营业务成本

404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费

13500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361000

加:

其他业务利润

100000

减:

营业费用

100000

管理费用

60000

财务费用

2000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281000

加:

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200000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45000

减:

营业外支出

14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512000

减:

所得税

168960

五.净利润

343040

资料来源:

肖建琳、廖旗平编着:

《轻松做会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P.151—152。

然而,虽然遵循公开的会计作业原则所计算的会计利润或帐面利润可以作为对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披露和报告企业过去的营业期间经营成果的主要内容,但也正是由于遵循了会计作业的原则,而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几何,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变化的关系,反而却因为会计利润存在的某些固有的缺陷,容易诱发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内部人员投机的行为甚至败德行为,其通常可能引发的问题主要有:

◆忽视货币时间价值,1牺牲企业长远发展。

当以会计利润及其最大化作为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按选择的标准时,往往会忽视资金时间价值的差异和投资风险的差异,从而产生要么是不愿承担风险投资长期项目,错失发展机会,要么是盲目投资短期的高利润项目,而不顾甚至隐藏投资风险。

◆管理者通过操纵会计利润欺骗投资者。

由于会计利润具有即期性的特点,所以最大化会计利润会使经营管理者利用代理资产地位和信息不对称,用会计手段操纵年度利润,如提高销售产品的折扣,加大赊销等来增加营业或销售收入,同时又以多用次等原材料、少计退货、少摊费用来增加当期利润,欺骗投资者和损害企业及投资者的长期利益。

◆会计利润不能真正揭示股东价值创造过程。

由于会计利润指标不能清楚的解释决定企业价值的资金成本和营业利润变量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所以难以揭示股东价值的创造过程,容易造成像有些公司那样的将当期收益性支出转移为资本性支出,从而虚增利润。

◆权责发生制的处理原则可能隐含现金流量风险。

会计利润是用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权责发生制核算的。

企业在无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往往可以通过商品搬家、关联交易等无效调拨方式虚列销售收入,也可以通过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调整折旧和商誉等费用摊销的年限和计量方法来虚增账面利润,同时又增加应收款、存储成本等加大资金占用,导致现金流入缓慢迟滞,甚至资金链短裂。

◆不考虑股权成本,引发短期和粗放经营行为。

仅仅重视会计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