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921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学习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日本学习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日本学习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日本学习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日本学习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学习心得.docx

《日本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学习心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学习心得.docx

日本学习心得

 

 

中日煤矿安全技术合作项目培训报告

 

 

 

 

 

 

 

 

 

 

 

(2016年第一期)

  

目   录

 

一、日本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状况

二、日本煤矿安全管理理念

三、日本煤矿安全法规政策和监督

四、日本煤矿开采技术与培训

五、考察了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

六、这次研修体会和收获

七、对日本社会的一些感受

八、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九、对提升研修质量的建议

  

中日煤矿安全技术合作项目培训报告

(2016年第一期)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的组织安排,2016年第一期中日煤矿安全技术研修于2016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日本釧路煤矿研修中心进行(地址:

日本国北海道钏路市兴津5丁目2番23号)。

本期研修成员共计19人,来自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以及吉林、宁夏、河北、广西煤监局等单位。

在双方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研修任务。

日方对此次研修非常重视,邀请了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石油天然气部煤炭科、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釧路煤矿研修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闭班仪式并讲话;培训期间聘请了釧路煤矿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人员授课,并外聘日本国原煤炭能源中心、原产业安全监督部的退休官员和资深矿务监督官以及常年从事煤炭相关工作的企业专家、大学教授等参与授课活动。

为了便于交流,还聘请了5位日语翻译。

研修主要采用集中上课、交流讨论、井下参观、试验演示和社会考查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日本煤矿产业在煤炭政策、安全状况、安全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安全监察、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理念、煤矿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现将研修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状况

日本是一个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其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海道、九州和本州,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近代化采煤的历史。

二战后经历了战后复兴(40年代后半期以后,倾斜生产方式的增产)、能源革命的进展与煤炭萧条(50年代以后,石油成为主要能源、煤炭结构性萧条)、煤炭矿业的合理化与整顿重建(60年代以后,低效煤矿治理整顿和促进高效煤矿现代化)、石油危机与国内煤炭产量的维持(70年代以后,2次石油危机,政府强令钢铁业购买本国煤炭)、能源供需缓解与经营环境剧变(80年代以后,日元持续快速升值、与进口煤价差距拉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后阶段(92年后的10年,推进煤矿开拓新领域、多种经营)、新煤炭政策(2002年以后,技术转让)等7个变迁阶段。

煤炭历史最高产量达到了5647万吨,煤炭从业人员最高达到了53.4万人,特别是明治维新初期和二战后的恢复阶段,煤炭作为日本的主要能源,对日本的工业化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产量增加和从业人员增多,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跟不上,日本煤矿的安全事故也呈现多发态势,特大事故也接连不断发生。

历史上日本煤矿年死亡人数最高为1868人(1944年),其中最大的一次矿难是1914年方城煤矿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人数达到687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事故高发时期,特别是1963年11月9日,三池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造成458名矿工死亡,重伤746人;1965年山野煤矿瓦斯突出、爆炸,导致273名矿工死亡;1967年夕张新煤矿瓦斯突出、爆炸,93名矿工死亡;1969年三池煤矿井下火灾,83名矿工死亡;1970年南大夕张煤矿瓦斯爆炸,62名矿工死亡,这些重大灾害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

为解决煤矿重大灾害事故频发问题,日本主要采取了两个思路: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利用市场竞争与政府引导两只手,逐步完成煤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从国际环境看,日本先后受到能源革命、2次石油危机、日元持续快速升值、国际煤炭市场煤价走低的较大影响;从矿井生产看,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安全投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高;从政府政策看,实行低效煤矿治理整顿和促进高效煤矿现代化、日本国内取消对煤矿的各种补贴放开煤炭价格与国际市场自由竞争、死亡1人高达5000万日元赔偿费用、以及关停各项补助等政策,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力,煤矿数量持续大幅度减少,淘汰了落后矿井,保留了安全条件好、资源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矿井。

在1963年,日本的煤炭生产规模达5400万t,是历史的鼎盛时期,1965年,煤矿企业数为222个,煤炭产量为5011万t。

1975年,煤矿企业数降为35个,煤炭产量降为1860万t。

1998年,井工煤矿数减到2个,煤炭产量仅为369.8万t。

二是推行自主保安。

1964年日本提出并逐步开始构建煤矿自主保安的理念和机制,1986年提出了煤矿零灾害、零事故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日本煤矿企业才开始逐步走向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实施以零灾害、零事故的自主保安过度,政府在煤矿自觉做好自主保安基础上进行安全监督,历经10多年努力,日本的煤矿基本实现零灾害目标,死亡率达到建筑行业的水平。

其中釧路煤矿(2002年以前叫太平洋煤矿)从1998年至今实现零死亡,2010年实现零灾害,实现1823天无轻伤(休息3天以上)以上事故的记录。

直至2015年7月29日才被打破(轻伤)。

目前,日本共有10处煤矿,均在北海道辖区,2015年精煤产量共120万吨:

包括1处井工煤矿即钏路煤矿,产量约40万吨;2处在建煤矿,处于储量勘探阶段;7处小型露天煤矿。

现存的日本最后一个井工煤矿钏路煤矿是由太平洋煤矿破产重组而来。

当时由于太平洋煤矿经营面临困难,为争取最后的关停补助,于2001年破产,由钏路市政府和当地一些财团出资重组钏路煤矿,法人中岛太郎(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主要从事煤炭的生产销售、煤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修、废弃物的中间处理、汽车再回收利用等。

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重新审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陆续恢复原来的火电厂,对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煤炭进口持续增加,2015年进口煤炭约1.9亿吨,预计50年内使用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在日本仍将占有重要地位。

二、日本煤矿安全管理理念

通过培训和实践感知,我们感到日本煤矿在安全管理上有一系列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理理念,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树立“零灾害”理念。

“零灾害”(灾害包括死亡和误工3天以上工伤)运动,在日本叫“零灾害战役”或“零灾害活动”,是源于美国、兴起于日本的安全生产活动,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入到工业化中期之后解决高居不下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工作现场的死亡率逐步升高,当70年代日本GDP在达到世界第二,工亡率达到每年6000多人,政府和企业都非常苦恼。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现象,日本政府提出了“人的生命重于地球”的安全理念,1973年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在全国生产行业中提出“零灾害”理念、推广“零灾害”运动。

1982年,矿业劳动灾害防止协会也开始推广这一活动,使煤矿事故大幅度下降。

(2)企业“自主保安”体制。

所谓自主保安,就是根据自我责任,自觉的主动安全活动。

60年代,政府采取了修改安全法制、出台许多指令性规定、增加矿务监督官等系列措施以防止事故,但效果不大。

于是,政府开始改变以监督为主的安全管理方法,以自主安全管理为主,政府监督为辅,用企业的生存来捆绑企业家的责任。

1964年,通过修改法律确立自主保安的基本思想,推行以经营者为主体的保安责任体制,要求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委员会、内部安全监督课、安全生产管理课等3套安全管理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察员制度。

煤矿通过自己制定保安规定进行管理,同时报矿山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为此,煤矿企业主动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安全运动,强化风险评估与管理,排查治理隐患,逐步实现安全生产。

当然,自主保安也不是完全依靠煤矿企业,国家在自主安全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如驻钏路产业保安监督署每月对企业进行一次一般检查、北海道产业保安监督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检查、组织事故调查处理、每年7月矿山安全周期间的评比表彰以及安全政策支援等。

(3)人性化的“手指口述”。

日本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的细节上下功夫,广泛推广了JR(日本铁路公司)创立的对安全危险预知的“手指口述”法,即不管是谁,上班前,必须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对所有要遵守的事项和所制定的措施逐一“手指口述”加以确认才能工作,完成操作后也要确认。

其实质就是对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的确认活动,提高矿工对外界的注意力,正确的识别对象物,伴随行动的动作留在意识中。

在工作中坚持“安全5原则”:

保护自己、保护同事、不懂的事情坚决不做,不清楚的工作必须问清楚后再做,遵守规定。

这是《矿山安全法》的要求,也是煤矿工人的工作准则。

         

(4)“零缺陷”的管理方法。

日本煤矿以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为原则,在全体员工中开展“5S运动”“TPM活动”,团结员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5S运动”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彻底暴露设备的隐患,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零缺陷”。

“TPM活动”是全员、全过程进行生产保障的意思,包括宣传教育、个别改进、自主保障、事前保障、培养人才、前期管理、品质保障、安全卫生等内容,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设备的本质安全,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三、日本煤矿安全法规政策和监督

日本矿山安全法律体系,包括三个层级:

矿山安全法(国家的法律)、煤炭矿山安全规则(经济产业部的命令)、安全规定(煤矿制定的煤矿安全作业规程)。

在深重灾难教训中,日本政府加强煤矿立法工作,1949年,颁布实施《矿山安全法》,建立了煤炭、金属、石油3项安全规则,规定了矿业权人及矿山劳动者的义务,建立了安全总负责人及安全技术员制度、安全委员会制度和安全规则制度。

此后,根据灾害的发生特点、技术的进步等又多次作了修改。

1994年整合了这3项规则,统一为《矿山安全法》。

由于政府的职能转变、井工开采煤矿大幅减少和安全技术的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普及,为了激发企业的安全自主性,提高规则的实效性,2005年4月,日本第3次修订《矿山安全法》,进一步明确将矿山企业“自主安全”作为法律的理念进行执行,并给予煤矿执行自主安全所必需的支持。

日本煤矿安全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日本政府重视煤炭能源的开发,进行了8次政策调整。

其中,1961年,制定了《煤炭矿山保安临时措置法》,以各种补助推进合理化和结构调整,对于难以确保安全的煤矿,劝告其停止生产,并给予补助,确保安全。

1965年设立了确保矿山安全事业费补助金制度,对煤矿安全专用设备如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煤矿监测系统、矿井一氧化碳自动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给予80%的补贴、对安全工程如主要巷道的掘进等给予70%的补贴。

再如,还实施了关闭煤矿补助金制度、雇佣和失业者对策(发放最高800万日元的退职金、对失业再就业予以扶助和职业训练)、提供无息贷款扶持开拓制造业服务业等新领域等倾斜政策支持。

在1961年至1967年间拨款总额达到7.38亿元,不但加强了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而且顺利有序关闭了81处矿井,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安全形势。

日本建立了中央垂直管理的矿山安全监督体制。

1949年在通商产业省设置矿山保安局,其下设8个地方保安监督部,1961年福冈、札幌监督部升格为监督局,大幅增加矿务监督官。

目前经济产业省设立矿山安全课和煤炭安全室,对全国各类矿山行使监督职权;在矿山数量较多的都、府、县、道设立9个产业保安监督部,监管矿山524个,并对矿山数量集中的市设立矿山保安监督署,隶属于矿山保安监督部。

从事安全监督的公务员称为矿务监督官,全国现有100余名矿务监督官。

实行矿务监督官内部交换制度,安全监督部或监督署工作2-3年实行异地轮换。

北海道产业保安监督部共有工作人员41人,其中矿务监督官19人(包括釧路产业安全监督署2人),他们负责北海道包括矿山、发电厂、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等29家企业的保安监管管理,同时监管关闭矿井的绿化治理、重金属矿废水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矿务监督官拥有特别司法警察权、进入检查权、紧急命令权,并负责对企业年度安全计划和政府安全补贴申请进行审核。

除检查安全生产外,还检查包括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地下水污染、废水污染、矸石危害、大气污染、噪音等公害。

监督官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次下矿检查要制定详细的执法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与企业交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做好对企业的安全行政指导工作。

下井后一般都是与煤矿一起协商,看有没有要整改的地方,要怎么整改,并提出改进意见书确定下来。

安全生产的行政命令、许可、认可等基于法律基础的决定,目前不再具有强制性,也一般不轻易使用。

行政罚款由法院裁定实行,矿务监督官没有行政罚款权限,从不罚款也不被追责。

四、日本煤矿开采技术与培训

日本企业通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解放了人力,减少了事故隐患,提高了安全水平。

如钏路煤矿采、掘、开、运、洗、装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部分实现了自动化。

在井下运输皮带安装自动巡检机器人,有效预警皮带着火等征状,主提升机房等大型设备都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控制;井口安装钢丝绳24小时连续监视装置,可及时发现钢绳断丝现象;使用瓦斯自动抽放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瓦斯浓度和瓦斯压力,自动关闭或打开瓦斯抽放闸门,控制抽采浓度,合理利用;巷道维护采用小型挖掘机,只用一个人就可操作,效率高;掘进辅助工作也采用了“旱船”“单轨吊”等机械设备,把人力从运送物料工作中解放出来。

此外,鼓励企业职工搞发明创造,钏路煤矿煤巷综掘机前部设置职工自主设计制造的用于工字钢棚托举安装的机器臂,结合电葫芦牵引使用,安全高效。

此外,日本一直致力于研究试验海底可燃冰开采,紧盯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澳大利亚的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技术等,紧跟国际能源革命。

釧路煤矿煤炭技术研修中心有非常完善的实验设施,如定向钻孔技术实验装置、钻孔可视化显示设备、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密封设施、煤尘与瓦斯爆炸演示装置、矿井火灾时风流与烟气流模拟装置、煤层瓦斯抽放装置、喷浆技术模拟设施、矿井火灾救援模拟演练坑道、模拟开采系统和心肺复苏演示实验等,它覆盖了煤矿主要灾害现象的再现、重要生产工艺演示和防灾救灾实训等三个方面内容。

这些实验室和设施不仅为釧路煤矿新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管理层与救护队进行防灾救灾演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给本次研修活动提供了直观、形象、逼真的感受。

五、考察了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

根据研修计划安排,我们考察了带广市小松道东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室兰制作所、石油资源开发苫小牧事物所、札幌市雪印乳业、北海道产业保安监督部等单位。

(1)小松道东株式会社。

主要学习了该公司在零部件管理、售后服务方面的先进技术体系以及该公司追求卓越、永无止境,以创新为用户创造新价值的理念。

该公司的小松康查士系统(KOMTRAX)、矿山机械管理系统等能动态监测、交流每辆车的运行情况,做到零部件损坏的供给及时、售后服务更周到。

(2)日本制钢所室兰制作所。

成立于1907年,原为兵工厂,该厂拥有世界最大的14000t水压机,可生产汽轮机轴、水轮机轴等电站大型零部件。

因为生产大型铸、锻件,所用的大型机床未能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但其依靠工人良好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工序间严格的检测检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中国四川东方汽轮机厂、上海电气、哈飞集团等生产的电站设备上广泛使用该厂产品。

室兰制作所专门有一个作坊,还保留着手工锻打日本传统刀的工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3)石油资源开发苫小牧事物所。

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化企业,该所的垂直深部钻探技术较先进,同时也是天然气大型储存基地。

所开采的天然气经过管道供应北海道首府札幌,或液化后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LNG船运至全北海道各用气客户。

(4)札幌市雪印乳业资料馆。

总公司雪印乳业成立于1925年,是生产制造牛奶、奶油、奶酪等乳制品的厂商。

这个史料馆是为了纪念雪印乳业成立50周年而建造的,采用动态运行的缩微模型全景展示奶油、奶酪、奶粉等各种乳制品的生产过程。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厂的危机管理意识,历史上雪印公司曾发生过两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重组后的雪印乳业将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公益宣传、公益投资等努力重新取信于民。

企业人员在讲解这一段历史时不回避、不隐瞒,其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人看到一个负责任企业所具有的境界。

(5)北海道产业保安监督部。

在北海道经济产业保安监督部同相关领导就日本煤炭行业的前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监察执法的体制机制及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做了交流,针对后续的研修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体感觉日本的企业对地面工业广场的建设不追求豪华的高楼大厦,很多厂房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而是够用就好,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与客户体验反馈上。

日本的企业保密工作做的较好,除了禁止拍照以外,一些问题的回答都比较笼统,涉及技术核心的问题都会避重就轻。

六、这次研修体会和收获

通过32天的研修、考察及文化交流,我们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理念、文化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体会很深。

(1)强调安全意识、落实自主保安管理。

钏路煤矿自主保安理念主要用于确认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劳动者自主安全意识,强调全面提高管理层和每个基层员工的安全素质,充分给予基层指挥人员的权力,确保自身安全的落实。

坚持安全第一,每个人确实都把安全工作抓起来,严守安全规定操作,不胡乱干,这是搞好煤矿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在井下作业,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工作时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安全管理较之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差异,它需要现场作业和操作人员临时判断和及时处理。

因此,日本各个煤炭企业的安全措施都是根据本矿具体情况和以往事故教训来制定,不是照抄照搬规程规定,而是结合自身,从自身条件出发,提出适合自己的自主保安措施。

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企业个体的适应。

对于企业如果发生死亡事故,不但要给死亡人员亲属发补偿金,政府的安全监督部门还要责令停产整顿,并且因事故损坏的设备修复也需要诸多花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因此受损,最终给企业带来的是生产的损失和成本的增加。

因此,我们要牢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才能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实现自主保安管理。

(2)加强安全培训和实训演练。

这次研修感受至深的是钏路煤矿的安全培训和实训实验室、设施非常齐全且运行良好,这为员工实训和新员工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煤矿井下生产点多、面广、环境复杂,完全通过他人监督管理来实现安全生产是相当困难的,必须让工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对安全进行自我控制,变“要我怎样做”为“我要怎样做”,形成自我安全管理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实训演练。

钏路煤矿完善的实验设施,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瓦斯煤尘爆炸模拟试验”和“矿井火灾风流与烟气紊乱相似模拟实验”可以直观的再现灾害发生时现象,使员工通过培训后对灾害发生时的现象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为他们在灾害发生时快速的采取有效逃生方法提供依据;“定向钻孔实验”、“瓦斯抽放模拟实验”、“钻孔封孔模拟实验”、“密闭充填模拟实验”、“模拟巷道”可以为从事该岗位的新员工下井前或调换工作岗位的员工学习施工技术时提供实际的技能训练,使他们上岗后能快速的适应新的岗位,掌握该施工的技术要领,为工作时实现自主保安提供技术保障;“火灾救援模拟演练坑道设施”和“心肺复苏演示实验”可以为管理层与救护队定期提供防灾救灾实训演练,提高管理层和救护队的应急处理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挽救员工的生命等具有积极意义。

(3)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

在采煤机械化方面,他们采用研制开发与进口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采煤设备适应性增强。

采掘实现机械化,运煤实现皮带化,机电运输的许多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如巡视皮带机运转状况的机器人、无人操作斜井绞车、井下自动排水泵,根据瓦斯浓度和瓦斯压力设定的瓦斯自动抽放系统、皮带上设置的温度控制的洒水灭火系统等,减少了人员,降低了人工成本(日本煤矿人工成本占60%以上),简化了煤炭生产环节,保证了安全生产。

另外,对一些涉及安全的项目,如安全专用设备、瓦斯抽放、密闭、注浆、防治水、防火、支护等,政府均提供安全辅助金,在降低煤矿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煤矿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4)安全设施完善,安全管理重实效。

日本煤矿的安全设施非常可靠,如井下消火栓,完全符合随时洒水灭火的要求。

井下避灾硐室按要求配备必须的设备及物资。

矿井救护队员都是煤矿工人兼职且取得国家相应的资格要求,并且规定井下每个班组至少有两名,每季度集中训练一次,在模拟巷道内进行类似实战训练。

全矿井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撤退训练,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假设某处有灾害发生,要求矿工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

每月对矿工进行一次避灾教育。

所有这些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损失降至最小。

日本的煤矿安全管理不搞“一刀切”,更注重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制定适合煤矿个体的安全保障措施,有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在瓦斯管理方面,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根据井下实际,可以申请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特免范围”,在特免范围内可以使用非防爆设备;对瓦斯浓度的规定,主要的回风流在1.5%以下,井下通行地点的风流在2%以下,表面上看是放松了安全管理,实际上更具有可操作性,该放宽的放宽,该严格的半点丝毫不马虎。

(5)重视从事故中吸取事故教训。

历史上日本煤矿企业发生过多次重大灾害事故,为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企业很注重从已发生的事故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消除煤矿安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同样性质或类型的安全隐患,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因此,每发生一起事故,煤矿就会增加制定一条新的防范此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与规定。

比如钏路煤矿2007年发生了一起割煤机溅起的渣子喷射伤到井下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眼睛的事故,该矿在以后安全规定中就专门增加了一条下井必须佩戴防护眼镜罩的规定,并坚持执行至今;另外,1997年发生了一起运输死亡事故,该矿就要求矿工的衣服、帽子和胶鞋都必须涂上反光条,便于早期发现等。

(6)按时计工,一工多能。

钏路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从下井到升井共9个小时,工人只要满足下井工作时间,即可获得工资报酬,而不需要因当班的任务没完成而延期下班。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因赶进度而衍生的违章行为,为矿工自主安全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钏路煤矿井下工人可从事多种作业,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

比如,采煤工作面的工人,不仅能干采煤、运输、支护等工作,而且可进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测定及采煤机维修等,从而使得工作面人员大大减少,没有专门的检修队伍,节省了人工成本。

(7)不摆花架子,工作注重务实。

钏路煤矿井下和地面从环境到设施,不做表面文章,力求整洁实用,生产系统、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的保护、监控一应俱全,而且都处于最佳状态。

生产系统,作业线到处体现了人性化,以人为本不是口号。

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实实在在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无须监督,是日本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钏路煤矿本部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包括矿长、副矿长、部长、副部长和普通工作人员,利于问题的交流讨论和解决。

钏路煤矿职工浴池没有一块瓷砖,但是因为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自觉卫生习惯,浴池非常整洁卫生。

日本大部分冲水马桶都采取外部弯管向水箱注水,通过水箱上部盆状漏斗注入水箱,这样人们方便后可以直接洗手,即节约用水又方便实用。

钏路煤矿为了防止岩巷穿煤部分发火,采用支护背后充填的办法,以隔绝煤与氧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在操作上无论工序、还是使用材料、充填过程都严格执行设计,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所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七、对日本社会的一些感受

日本人一个信条是: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在此主导下,无论在钏路,还是札幌、东京,都能体味到日本的不同之处。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