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餐在中国的发展.docx
《论西餐在中国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西餐在中国的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论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
西餐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早,但到目前为止西餐在中国的发展还主要是与大型国际旅游服务企业紧密相连,依据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和旅游业。
完全意义上的西餐厅还较少。
如果大力广泛地开展西餐文化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中国人也能接受西餐理念,西餐厅的发展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潜力的。
关键词:
西餐在中国西餐的现状西餐文化西餐的渊源
第一章西餐在中国的传播
1.1中国最早的西餐
西餐(正餐)是17世纪中叶,随着一些西方国家的外交官和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将西餐技艺带到中国的。
据记载,1622年来华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是第一个用西餐在北京招待中国官员的西方人。
1.2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西餐真正传入中国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厨师,另外西方的餐厅里也雇佣了中国厨师,这样西餐技术也逐渐被中国厨师掌握。
光绪年间,在外国人较多的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西餐厅(当时称“番菜馆”)。
据清末史料记载,最早的西餐厅是上海福州路的“一家春”。
在北京最早出现的“醉琼林”。
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北京创办了北京饭店,西班牙人创办了三星饭店,德国人开设了宝昌饭店,西腊人一设了正昌饭店等。
20世纪20年代初起,上海西餐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汇中饭店(现和平饭店南楼)、大华饭店相继开业。
此外,广州的哥伦布餐厅、天津的维克多利、哈尔滨的马地尔都是当时出现的几家西餐厅。
1949年以后,在中国开出的西餐厅以俄式为主,如莫斯科餐厅、友谊宾馆、北京饭店的西餐厅。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崛起,大量的西方人再度涌入中国投资旅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兴起了一批设备齐全的现代化饭店,如世界著名的凯宾斯基、希尔顿、假日饭店。
以经营法式西餐为主,英式、美式、意式、俄式等全面发展的格局,从而适应了西方各国人来华投资旅游的需求。
西餐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早,但到目前为止西餐在中国的发展还主要是与大型国际旅游服务企业紧密相连,依据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和旅游业。
完全意义上的西餐厅还较少。
如果大力广泛地开展西餐文化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中国人也能接受西餐理念,西餐厅的发展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潜力的。
第二章 西餐的礼仪
2.1西餐礼仪的特征
西餐,进入中国已十多年的时间,从当年的贵族食品到现在的平民化饮食,今天的西餐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
但随着西餐向正宗化发展,与中餐相比,西餐礼仪的繁琐复杂可不仅仅是筷子和刀叉的区别,而更是个人文化品味的体验。
2.2西餐刀具与桌上摆设的用法
人们常说,西餐吃的是情调,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情调没吃出来,问题却一大堆。
尤其是在高级扒房里,面对那三四副刀叉,更是让人无所适从。
现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西餐刀具与桌上摆设的用法。
2.2.1西餐刀具的用法
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
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
有些例外是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
在一般的西餐厅和自助餐厅里,在桌子上摆放的刀叉,一般最多不超过三副。
西餐厅会给你配置三副刀叉,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
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
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一般用较小号的叉与汤匙,喝汤时,要用大号勺,左边的小刀为牛油刀,专作涂抹面包之用,万万不能用其来切肉。
但在专业的高级西餐厅或扒房里,对于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就需要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由于有特别的讲究,扒房里用来切扒类的刀叉都是专用的,追求的是把扒类一刀切下去即完全分离的那份畅快淋漓的感觉。
2.2.2西餐桌上摆设
一般餐厅摆放餐巾时,会帮你把餐巾叠好,用盘子压住,但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餐巾只能铺在腿上,你不能放在别的地方。
餐巾要铺在腿上,一般把它叠成长条形或者叠成三角形铺在腿上,避免吃饭时菜肴、汤汁把裙子或裤子搞脏了。
此外,摆在桌上的瓶瓶罐罐也大有用途,它们对于不同口味的你大有帮助。
一般来说,餐桌上有两瓶东西,就是胡椒粉和盐。
有些餐厅的胡椒粉罐内装的是一颗颗的胡椒,别怕,把瓶盖转一下,胡椒粉就磨出来了,更添一份乐趣呢。
而盐一般与米混合装起来,起到防潮防结块的作用。
而放糖的盒子中,糖包一般分为三种,为白糖包、黄糖包(用于咖啡)、专为爱美女士和糖尿病患者而设的低脂低卡怡口糖包。
牛油刀:
用于涂抹面包;小号叉与汤匙:
用于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大号叉、刀、汤匙,用于吃主食。
第三章 西餐经营的未来方向
3.1慢餐文化
慢餐文化:
慢餐将是人们的饮食所需,主要体现在:
1、人们的闲暇时间充足。
双休日、黄金周、旅游,饮食消费摆在了重要位置。
很多中高收入者或出于自身地位的考虑,或出于攀比追求时髦的心理,品味西餐成了他们的饮食首选。
2、健康生理的需要。
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理压力,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中国有句古训:
欲速则不达。
就饮食而言,科学已多次证明,细嚼慢咽有利于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小肠的蠕动,有助于防癌,有利于健康。
3、心理的需要。
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如今人们更讲究享受生活,享受美。
一个好的西餐厅,其建筑、菜品、场景布置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由慢餐而形成的慢餐文化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人生哲学。
它告诉人们如何在快节奏时代寻找生活的乐趣。
3.2风味独特
风味:
目前,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刮起几股“韩流”,韩国料理便是其中之一。
时下,许多青年男女也许受“韩剧”的影响,把吃韩国料理看成是一种“食尚”。
其他如法国餐、意大利餐、日本料理、东南亚风味等,也都因独特的风格而拥有各自的顾客群体。
与中餐各大风味流派一样,西餐未来发展的大致走向,也将是各领风骚。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中国各地形形色色的西餐馆中,风味正宗、特色鲜明的尚是少数,相信随着中外烹饪交流的不断广泛深入,情况会有改观,像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日本料理等,无论是菜品质量、餐厅布置、建筑风格,还是服务方式都有区别于其他菜式的情调和风味,用不了多久,就会取代没有任何风味、胡乱拼凑起来的咖啡厅。
3.3特色鲜明
特色:
一个餐馆具备了风味还不够。
虽然风味可以战胜对手,但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每一个有意投资餐饮业的法国商人都可以开法国餐厅。
“花不鲜艳不美,店无特色不活”,从中餐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还不富裕,饮食也仅仅局限于吃饱,餐厅也只能依靠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根本没有时间和资金在菜肴开发上下功夫,这段时期被称之为“平价餐厅”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各省市先富了起来,饮食消费的价格也不再是主流顾客的障碍,“大路式”菜肴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于是有眼光的经营者开始着眼于菜肴的创新开发,以及特色服务、现代营销、品牌战略等,来参与市场竞争。
有竞争,才有发展,一批特色菜肴应运而生,也使一批批特色餐厅不断发展壮大。
像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杭州楼外楼,至今仍靠其特色菜肴常胜不衰。
由此可以看出“特色是取胜同类餐厅的秘密武器”。
西餐在中国虽然存在时间不短,但一直未有中餐这样受到重视。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西餐一流的卫生和服务着实让国人开了眼界,一时间,西餐成了国人猎奇的首选。
但随着国人对西餐了解的深入,并且和中国餐饮相比较,发现西餐菜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在这种背景下像马克西姆这样的特色餐厅实在太少,因此也难成气候。
随着西餐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特色西餐厅肯定将像特色中餐厅一样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3.4营养均衡
3.4.1西餐的“三高”问题
营养:
西餐素以“三高”著称。
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确让吃西餐的人长得壮。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高营养的西餐让人得了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等许多富贵病。
近几年,营养学家对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的批评不绝于耳,“垃圾食品”的概念常常与之挂钩,甚至有些学者认为炸鸡腿、炸薯条、汉堡包等是导致西方人肥胖的元凶。
越来越多的西方营养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国家的饮食结构,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论证,他们认为,西方饮食结构确实存在营养过剩问题。
3.4.2调整原则
调整的原则就是三低二高,即低脂肪、低盐、低糖、高纤维、高蛋白。
具体途径,对西方国家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水果蔬菜的日摄人量,同时减少西点中的糖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
西餐营养问题,主要是菜肴搭配不合理,动物性食品过多,植物性食品过少,比例不科学、不协调。
而日本料理权衡利弊,注重动植物食品的科学搭配,制成了被当今世界认为最合理的膳食结构。
如今,营养是老百姓在饮食上谈论较多的话题,随着国人营养素质的提高,西餐只有科学营养,才会被食客认同。
那些传统非科学的西餐将受到冲击,而紧跟时代潮流、注重消费健康、区别于传统“三高”的“新营养西餐”,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3.5坚持创新
创新:
具备上述慢餐文化、特色、风味、营养四个条件,便可在市场立足,但尚不能保证顾客长久忠诚于你的餐厅。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只有常新才能常胜。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拥有多少致胜法宝,创新都是必须具备的,也可以说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餐饮业更是如此。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西餐经营的长久之道,即营养是基础,风味和特色是关键,慢餐是潮流,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只要餐饮经营者注意以上“五个要素”,就能将你的西餐事业做大、做强、做长久!
第四章 如何做好西餐菜品营销
西餐和中餐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其中以意、法菜为主的西餐最为流行。
西餐属于慢餐范围,为最求生活和时尚的人士所追捧。
那么如果想要做好西餐菜品这个新兴产业在中国的营销,就要必然先要对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明白这些对西餐菜品营销的意义及影响。
4.1中国现阶段国情
1、地大人多:
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占全世界1/5的人口。
并且中国人口还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了在中国,有着巨大的西餐营销市场。
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2、经济高速发展:
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自1975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的年增长率为9.5%,国内GDP的增长,势必拉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高收入人群的增多以及社会大众对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都使得西餐菜品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这对西餐菜品的营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
着使得国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那么随着外来投资、商务、旅游、定居人数的大量增加这些会直接的推动西餐菜品在中国的发展壮大,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经济增长形式的改变:
国家现在正在积极将国内经济的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于吃的喜好中国人一向不落在其他国家人民之后。
这样,西餐在中国的发展就等于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这是难得的机遇。
4.2西餐在中国的现状
看完前面四点对于国内现阶段状况的介绍,在让我们看一下西餐自身在中国现在的情况。
1、西餐进入中国时间短,起步晚,发展较国外慢,尚处在培育和推广的阶段。
毕竟是国外的饮食文化,和中餐在国内的发展情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再所难免。
不过发展空间大,竞争对手较国外少。
2、中国现今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外的吸引越来越大,很多国外的资金、居民都来到了中国发展,使得西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发展壮大。
3、中国高收入和高素质人才不断曾多,这一样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西餐在国内的发展。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西餐菜品在中国的营销有着很广阔的市场和消费人群,发展空间极大,商计无限。
那么接下来就该制定一套切而可实的方案了。
4.3西餐菜品营销方案
4.3.1市场分析
通过对上面资料的分析,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总结出一下几点:
1、西餐的消费群体多数是高收入、高地位、高素质的中国“三高人群”以及在中国工作学习的外国人。
地域一般集中于沿海发达城市。
2、大多数中国人选择西餐的原因是出于攀比追求时髦的心理,所以品味西餐成了他们的饮食首选。
其二则是健康生理的需要。
3、潜在消费群体的庞大。
4、占整个中国饮食市场份额不高,突出品牌较少。
5、尚存在着生活及饮食等消费习惯之间的冲突。
有了以上的调查,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着手开始分析西餐菜品的优缺点了。
1、优势:
(1)、风味独特,其主流菜系如法系意系等等。
(2)、菜品质量、餐厅布置、建筑风格独特。
自身服务方式有区别于其他菜式的情调和风味;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一般都很方便。
(4)、消费群体普遍素质和自身经济实力普遍较高。
(5)、国家政策的扶植。
2、劣势:
(1)、发展时间较短,起步晚技术和国外相比有些落后。
(2)、西菜的营养搭配很多不是合理,虽然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确让吃西餐的人长得壮。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高营养的西餐让人得了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等许多富贵病。
(3)、菜式和中餐比较显的变化不多。
(4)、价格体系还不完善,很多西餐的价格昂贵,这使得其失去很多的潜在顾客。
(5)、中国很多人对西餐了解不够。
3、机会:
(1)、中国的人口众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所以潜在消费群体多。
(2)、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西餐厅。
(3)、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竞争较国外要小。
4、威胁:
(1)、竞争对手实力及经营手段不可小视。
(2)、即将还会有新的同行产生。
(3)、同行业间即将进入激烈的拼杀状态。
通过上面的几点,我们对目标消费群进行一下总体的分析:
消费者:
受到地域及地理条件的影响,消费态势存在着很大的“跟风”现象,一个新的事物进来,毕竟会引发一阵由“新鲜感”而产生的消费潮流。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整个“潮流”的共性中所存在着的个性区别,这一点,是使消费者形成稳定消费习惯的决定性因素。
什么地方更适合于他们,他们就选择在什么地方消费。
在对消费者的观察中我们将之定义为三种:
1、去而复返2、去而不返3、去去返返。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我们在思考之后,将之定位为:
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中高层收入人群。
这当中,又分为25岁—35岁、35岁—45岁两个心态不同的人群。
25—35岁:
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敏感。
35—45岁:
心理较为成熟稳定,追求品位、档次等,对时尚不排斥。
4.3.2营销实施方案
根据市场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西餐的消费群体甚至于潜在的消费群体,他们都是处在一个较高的社会位置并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
他们的特点就追求时尚品位,享受生活。
那么,我们势必要迎合这点,制造出一个安静优雅,风格独特却又不失身份的就餐环境,然后根据各地的特点加入不同的地域元素到我们的西菜里不断的创新。
这样,不用多久我们便会拥有一批喜欢你这里的固定顾客,而他们则就是你营销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那么我们该去些什么做?
怎么做呢?
这很重要!
1、对菜品的创新。
包括:
菜品原料的创新;色彩创新;口味形态的创新;烹饪技法创新;中西餐结合创新;挖掘古菜绝技;器皿创新;菜单创新;从历史文化、竞争对手、营养健康等方面借鉴的创新等。
2、就餐环境的设计。
大家可能会有疑惑,现在说的是西菜的营销,这和就餐的环境有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对!
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
西餐是属于慢餐文化,所以在就餐环境上是有着很高的要求。
什么地方更适合于顾客,他们就选择在什么地方消费。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餐厅环境布局成一个能让多数顾客形成稳定消费习惯的就餐环境。
我们要定位好我们的顾客群体。
如果我们的顾客群体多数是高收入高地位的白领阶层,那么我们的环境必须得要配得上顾客的身份。
安静,幽雅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那么顾客也许会把这里当成是他的家,然后就会当然的成为你的固定顾客。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餐厅文化的形成,我相信这会使你的餐厅更具人气,因为你更别具一格。
西餐菜品营销绝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包裹了很多元素在里面,做好其实并不容易。
但我想只要你用心观察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第五章 西餐中的主力军--牛王
上海市烹饪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组织餐饮业国家级评委、烹饪专家,对淮海路从锦江迪生到中环广场500米左右这一以牛排为主打的西餐店最集中的路段采用暗访形式进行调研品评。
这是在1月5日下午,上海市烹饪协会在锦江迪生王品长乐店举办的西餐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
5.1上海西餐的概况
随着上海越来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日益成为时尚文化和引领时尚国际化的高地。
近年来,各式牛排馆进军上海,仅淮海路从锦江迪生到中环广场500米左右就有各类西餐店十余家,成了中国游客足不出市品尝异国风味、外国游客如归家园的一个充满时尚魅力的地方,中国的西餐在这里迅猛发展、大放异彩,西餐已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促进西餐在上海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上海市烹饪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评委、范煜大师,边兴华大师,国家级评委、新锦江总厨助理时益明大师,国家级评委、麦德龙中国培训学院培训厨房经理陈刚,对淮海路这一以牛排为主打的西餐店最集中的路段采用暗访形式进行调研品评,以规范和促进牛排类西餐在上海的发展。
因为,牛排是西餐的主打,甜品则是西餐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
牛排也成西餐的一个代名词,能接受牛排成了习惯中餐的人群能接受西餐的一个标志。
国家级评委边兴华提及上海西餐业有着辉煌的过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高档住宅群霞飞路(即现在淮海路)、亚尔培路一带,外籍人士经营的西餐馆比比皆是。
在上海,不少人学会吃西餐是从德大红房子开始的。
如今淮海路依然是这一以牛排为主打的西餐店最集中的路段,如今在这里,西餐餐饮业一场又一场的“斗牛”在经久不衰的老牌西餐“红房子”门前上演,成了各路西餐“豪杰”争夺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久前,上海第三家的西堤牛排刚举办穿橙色衣饰可免费吃牛排的开张活动告示消费者,火爆进入雪豹商城,王品台塑牛排又在锦江迪生二楼于圣诞夜悄无声息地爆满登场。
王品长乐店犹如一个玫瑰花的世界,晶莹剔透的高脚酒杯里嵌着玫瑰花,错落地倒挂在玫瑰树上,象是玫瑰精灵在在树上舞蹈,充满浪漫地动感;还有带法国风格由名设计师设计的火焰灯,异常别致;一些用餐区被米色流苏隔开,长长短短地在风中摇曳,用餐时还能体会到那一丝丝地柔情。
告别淮海路的喧闹人群,拐个小弯,雁荡路深处,红色洋楼沉静幽雅的满迪牛排馆在温黄灯光和餐厅一角的大提琴营造着浓浓欧陆风情。
跨入中环广场,上了自动电梯,港式西餐蒙迪卡罗又在电梯口等着你。
5.2上海西餐的历史
擅长西式餐饮的连锁经营的王品台塑从1999年即持续对中国大陆消费能力与饮食文化的成长状况特别注重与研究。
选择上海为王品第一个攻进大陆餐饮市场主要的原因,上海最时尚,也最容易接收新的东西,大但上海在一百多年前,外滩一带就设有英、美、法租界,对西餐较能接受。
西式餐饮国家级评委时益明说:
上海西餐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
1881年至清末,被称为蕃菜或大菜的西餐在上海站稳脚跟,1918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上有西餐馆35家。
在上海西餐业中,德大是一家百年老店,另一家声名远播的红房子西餐馆,也历史悠久。
但在改革开放前上海仅有不超过10家西餐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西餐再次成为上海人消费的热点。
各种外国风味菜肴逐渐进入上海,时至今日,新兴的西餐厅以雨后春笋的态势迅速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据上海市烹饪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总数达到3000家左右,西餐的种类也日见丰富,在上海有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风味特色的餐厅供人选择,除意大利、法式、欧美式、日本料理、韩国、东南亚以外,还有阿根廷、土耳其、印尼、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印度、巴西、墨西哥等。
5.3上海西餐发展的原因
上海西餐业界人士在分析上海西餐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时说,作为中国的大都会,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正逐步趋向国际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有能力支付饮食的多样化消费;而随着外资企业来越多,大量商务往来,以及来上海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地区人士的不断增多,也增加了西餐的消费量。
因此,大量国外餐饮品牌引入上海西餐市场。
5.3.1西餐厨师技能的提高
麦德龙中国培训学院培训厨房经理陈刚提及:
与此同时,西餐厨师人才在上海这十几年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西餐业学西餐烹饪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跟着洋师傅学西餐,看到了过去老一辈西餐厨师没见过的原材料、制作方法,也接受了现代饮食营养理念,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在能力上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来自宾馆西餐厅的第一批西餐才俊又被特色西餐馆聘去,独当一面,成了总厨。
如满迪的一个厨师长就是一位外地进上海的29岁的年轻人,他跟洋厨师多年,已能独当一面用本地化的材质用国际流行的理念,创造性地制作西餐。
而王品台是一年出国两次的总厨,能力已提高到能自主研发的阶段,在锦江迪生二楼的王品长乐店,意大利式的红酒醋海鲜冰堡,层层的冰沙、薄薄的烟雾,亮红的鲜虾与新鲜的竹蛏,独特的口感,酸酸的略带微辣,好胃口自然来了。
鱼子酱蒸蛋佐干贝如抽象派画家的调色盘,色彩缤纷绚丽,它是选用北海道上等干贝及珍贵的鱼子酱、鹅肝制成的蒸蛋,简直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提拉米苏佐水果茶也非常独特,淡淡的酒香、浓浓的咖啡香与起士味道融合在一起,搭上热乎乎的水果茶,流露出一丝丝的暖意,带有法式的浪漫与温柔。
他们的菜肴甜品吸收了西餐的理念和本土化的口味,品质令人惊讶。
这也是与上海西餐业人士的不懈追求分不开的,如王品西堤采用员工培训积分制,共206分,这是一种国际流行的晋级加薪的做法,一定的分表示你一定的能力程度的一种证明,使他们的队伍稳定,服务与菜肴质量稳定,赢来了大量的回头客。
5.3.2西餐厨师文化的提高
新一代厨师也改变了只会用勺不会用笔的概念,他们的英语程度不能与十几年前相比,令人吃惊的是满迪的年轻总厨用英文开菜单,因此也要求下面的厨师能看懂英文,他从外文书店买来了英文字典,让他们学。
就是在去年的高级西餐厨师等级考试中,本来都是要请老外来帮应考者做翻释的,现在这些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说不必了,他们英语能行。
语言也为上海的西餐业与国际接轨架起了桥梁。
5.4上海西餐的现状
上海西餐的高低两端各有定位,有外滩的“外滩3号”、新天地的“宝莱纳”、衡山路的“星期五餐厅”,也有西式快餐和各类酒吧、咖啡吧供应的西餐,连会所和俱乐部也有西餐大行其道。
对许多上海人来说,西餐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事金融行业的彭先生的看法就很能代表一部分上海人的想法:
平时上班的时候工作压力很大,晚上一般都没有心思做饭,随便吃饱就算了。
只要有空,他就会偕同女朋友光顾一些特色餐饮场所,每次的花费约为人均一、二百元;而像宴请客户等场合,则会选择去比较高档次的商务餐馆,花费一般都会在千元以上。
随着收入水平的稳步升,上海人出门吃馆子的频率逐年提高,西餐菜式丰俭由人,就餐环境幽雅,因此选择西餐的人士为数日多。
令两年多来在上海成功开设6家以牛排为主打的王品台塑牛排和西堤牛排的台湾著名餐饮集团――王品集团惊讶的是他们上海市场的发展速度比预想的快得多,两年多前,他们来上海开第一家王品时,先是挑选在虹桥台湾日本韩国人聚居的地段,怕上海本土人不能适应人均消费二百多元的消费层次,作好一年后才火起来的准备,没想到才几个月就高朋满座,而且,消费者的比例从一开始台湾人占60-70%,迅速变成上海人占60-70%。
而后便大胆向南京路淮海路浦东挺进。
特别是对淮海路,他们经过历练,志在必得,充满信心,哪怕铺租比较昂贵,投资额甚巨也不在话下。
5.5上海西餐业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海市经济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