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842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docx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二生物的变异与育

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育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

核糖体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

-K-P-

0

突变型

-P-

-K-P-

不能

100

注:

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3.(2016·江苏卷,14)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4.(2015·海南卷,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5.(2015·海南卷,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6.(2015·福建卷,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7.(2015·江苏卷,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8.(2015·江苏卷,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右图为这两种果

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9.(2014·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10.(2014·江苏卷,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11.(2014·江苏卷,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12.(2014·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13.(2016·全国课标卷Ⅲ,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14.(2016·北京卷,30)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________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

15.(2016·天津卷,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

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

以杂合体鲫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

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16.(2015·浙江卷,32)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17.(2015·福建卷,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

(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

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18.(2015·北京卷,30)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

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

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

③基因型为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

(5)实验2中出现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B组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1.(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2016·安徽合肥高三质检)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3.(2016·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4.(2016·山西大同质检)已知某雄蛙的基因型为DdRr,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组成分别DR、Dr、dR、dr的4个精子,据此可作出的判断是(  )

A.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该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5.(2016·山东潍坊调研)现有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年让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

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必要的

D.只要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

6.(2016·湖北名校联考)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Ⅱ、Ⅲ、Ⅳ、X或Ⅱ、Ⅲ、Ⅳ、Y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雄果蝇为二倍体

C.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

D.若Ⅱ染色体与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互换应属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

7.(2016·中原名校联考)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8.(2016·河北沧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单倍体育种的大致流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F1

花粉

幼苗

二倍体植株

目的植株

A.若F1均为高秆抗病植株,则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B.图中a过程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b过程使用的化学试剂应为聚乙二醇

C.图中过程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该育种方式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

9.(2016·山东临沂期中检测)化学诱变剂EMS能使基因中的G烷基化后与T配对,CLH2基因控制合成叶绿素水解酶。

研究人员利用EMS处理野生型大白菜(叶片浅绿色)种子,获得CLH2基因突变的植株甲(叶片深绿色)和乙(叶片黄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乙叶片呈黄色,说明其叶绿素水解酶失去活性

B.获得植株甲和乙,说明EMS可决定CLH2基因突变的方向

C.若植株甲自交获得叶片浅绿色的植株,说明浅绿色为隐性性状

D.EMS处理后,CLH2基因复制一次可出现G—C替换为A—T的现象

10.(2015·河南信阳调研)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突变基因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

11.(2015·山东德州模拟)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只发生在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12.(2015·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3.(2015·山东德州模拟)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14.(2015·山东临沂模拟)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变异类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②所发生的变异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B.②与④两种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C.③中由1到2的变化属于碱基对的缺失

D.④中的变异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

15.(2015·山东德州模拟)下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

B.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1、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D.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

16.(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检测)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

A.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B.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

C.红眼雌果蝇占

D.白眼雄果蝇占

17.(2015·四川绵阳第一次诊断)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

如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②可不用

C.F1中有

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2∶1

18.(2015·四川遂宁零诊考试)普通果蝇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而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染色体的这种结构变异方式称倒位。

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B.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都属于基因重组

C.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之间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D.这两种果蝇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19.(2016·山东青岛检测)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______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色,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_______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

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________植物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

Ⅱ.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

20.(2016·河北衡水中学调研)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

(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

Ⅰ.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

黄色∶绿色=3∶5

Ⅱ.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

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基因型为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1所示,少数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

(注:

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了一条染色单体)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

②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2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

21.(2015·湖北襄阳调研)广西、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是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