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72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一、抢滩金融服务空白5

1、主流金融服务缺席的市场5

2、痛点孕育变革6

(1)中小企业“融资痛”6

(2)核心企业“转型痛”8

(3)直击痛点,多方共赢9

二、行业万亿空间11

1、美国的启示11

(1)供应链金融的三个阶段11

(2)UPS:

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典范12

(3)GE:

产业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标杆14

(4)对“规模上限”的思考17

2、万亿大蓝海18

三、重构模式,国内供应链金融崛起20

1、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20

2、异于传统的三个核心23

(1)业务主体23

(2)授信主体25

(3)业务模式25

3、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空间:

四个利差26

(1)信用差27

(2)认知差27

(3)模式差28

(4)生态差28

四、披沙简金,五行图定价值29

1、五行图定价值29

2、资金-渠道OR牌照31

(1)外部渠道资金31

(2)获取金融牌照33

3、产业链基础:

大行业、强控制力、弱上下游34

(1)大行业34

(2)弱上下游-融资需求存在痛点35

(3)强控制力-解决痛点能力36

4、风险把控见真章37

五、按图索骥,供应链金融五大沃土38

1、专业市场:

起步容易,做好难39

2、行业信息化龙头:

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系统是杀手锏40

3、电商平台:

生态质量决定潜在高度,但杠杆有待突破40

3、行业或区域龙头:

深度浸淫产业链41

4、大宗商品:

标准化、货值大、易储运41

5、供应链金融相关企业41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企业,依托高信用优势广开门路获得廉价资金,通过相对有效的征信系统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向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获得新利润增长点,构建更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为什么看好供应链金融?

1)这是一个主流金融缺席的市场,为中小微企业差异化提供年化8%-20%融资服务。

2)真正解决了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银行等多方痛点,实现了价值共赢。

3)市场空间足够大,中小微企业资金占用情况日渐严峻,我们判断供应链金融至2020年将达15万亿。

4)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将“出于蓝而胜于蓝”,突破美国模式下核心企业自身信用天花板的限制,令金融具备成为主业的可能。

国内供应链金融处于爆发前夜!

深耕产业的核心企业转型动力强、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长期被忽视却日渐强烈,再加上融资租赁、保理、P2P等金融业态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敞开了资金的大门。

多因素共振,爆发就在当下。

五大领域孕育供应链金融。

1)大宗商品领域:

货值和标准化程度与业务便易成正比,如黄金、钢铁、煤炭等;2)专业市场:

具备风控天然优势,但天花板相对明显;3)行业信息化龙头:

获取真实交易数据,对产业链有独到理解;4)电商平台:

掌握一手且真实交易数据,生态系统决定金融强弱;5)行业或区域性龙头企业:

长期浸淫产业链,掌握行业生态,具有较强信用背书能力。

一、抢滩金融服务空白

1、主流金融服务缺席的市场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经济换挡期,尤为如此。

扩大再生产,要么通过内生式积累,要么借道民间高利贷。

年化8%-20%之间的融资成本,成为传统金融的盲点,也因此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供应链金融最大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阀门。

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像,成本在6%-8%之间。

但从收益风险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承受过高风险。

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资成本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投资,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8%-20%融资服务的空白,背后折射的是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以及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不合理的过高风险补偿。

和传统非银机构相比,供应链金融具备太多优势。

1)供应链金融依托在产业多年的浸淫,风控端天然具备优势;2)如果说非银机构做的是纯粹金融,则供应链金融则是在试图构建金融生态;3)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各非银机构均成为体系中一部分;4)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属于大数据金融,延展性更佳。

2、痛点孕育变革

(1)中小企业“融资痛”

宏观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一直以来,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个顽疾,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中小企业痛点: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

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暴露于无主流金融机构覆盖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融资也多是“富贵险中求”,融资成本高企,且相应金融服务机构散、乱,对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从另一方面讲,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大市场,新的金融模式、新的技术应用都可能彻底启动行业崛起阀门。

除了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亦受到行业挤占。

1)营收账款总规模超16万亿。

以供应链上游企业为例,截止2012年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达到166万亿,中小企业现金压力巨大;2)赊销期的延长。

根据《2014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2013年317%的企业赊销期大于60天,明显高于2012年203%的企业占比,总体信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2)核心企业“转型痛”

中国正处于经济的换挡期,行业产能过程、转型压力自不必多讲,但就产业中企业来讲,由于自身优劣势禀赋不同,在转型大潮中表现出不同的诉求。

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变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则对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更强的偏好。

无疑,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性趋势,核心企业亦未能幸免。

如:

1)粗钢产能利用率2014年降到最低点70%,产能严重过剩;2)截至2015年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负增长423%,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在行业性大趋势下,核心企业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

(3)直击痛点,多方共赢

行业层面无阻力,供应链金融的生长将极为舒展。

行业趋势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供应链金融无论对于核心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乃至物流企业都具备明显的益处,利益的产生并非存量之间的博弈,而是增量的创造。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难得的时代背景,多方共赢提供充足动力。

供应链金融如何开展?

结论极其简洁:

核心企业的“转型痛”创造供给,中小企业的“融资痛”创造需求,而两者的碰撞必将催生出新的蓝海业务。

供应链中主体将至少在以下方面获得益处:

1)核心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构建新的优势领地,其掌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充分发挥优势;2)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稳定资金,为主业提供持续动力;3)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量上升,同时个别优秀企业亦可通过物流、仓储建立的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4)通过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和拓展,电商平台价值将大为提升。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挥上下游桥梁优势,拓展自身业务空间。

物流公司具有专业的货物存储管理、丰富的买卖双方的交易信息,在存货抵押为主要形式的供应金融中具备优势,如仓单质押授信模式,物流企业具备充足的优势。

物流企业亦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交易平台,更深入的渗透供应链金融。

二、行业万亿空间

与其他业务一样,供应链金融诞生于国外,在美国发扬光大。

自然的,美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行业空间成为了国内分析的对标。

但美国的经验在给予我们启示的同时,也未免会带给我们一些误导性结论,特别是对国内供应链金融未来空间的辨析上。

美国供应链金融的渗透率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代表中国未来空间,这取决于供应链金融的战略地位、时代背景、技术应用的不同禀赋,毕竟世界总是在变化。

1、美国的启示

(1)供应链金融的三个阶段

美国供应链金融产生于19世纪末,时值美国工业全面超越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之时。

从模式上讲,美国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向产业的渗透。

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相对宽松,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开始向传统产业进行渗透。

产业链中企业融资则更加依赖于已经渗透进来的商业银行。

本质上讲,这仍是发展不完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对于产业链上下游把控力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阶段:

核心企业登上供应链金融核心舞台。

美国金融监管趋紧后,金融机构向产业的渗透开始受到限制,供应链金融模式面临变革,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随着核心企业实力的上升而最终确立,核心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具备了信用优势和业务信息优势,纷纷成立金融部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如UPS成立UPSCapital、GE成立GECapital,产融结合切入供应链金融。

第三阶段:

核心企业模式遇到天花板。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日趋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

供应链金融仅服务于主业的定位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同时出于资金来源和风险的考虑,核心企业也在逐渐收缩和自身主业不相关的金融业务,美国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遇到天花板。

(2)UPS:

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典范

成立UPSC搭建金融平台,收购银行解决资金端瓶颈。

UPS于1998年成立UPSCapital(UPSC),为了突破资金瓶颈,2001年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金融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企业,为客户提供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在之后逐步将业务拓展至信用保险、中小企业贷款、货物保险等其他衍生金融服务。

通过金融服务获取货运权,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主业深度结合。

首先UPS与沃尔玛等大型进货商和众多供应商签订多方合作协议,为后两者提供物流服务。

在交易结构上,UPSC代替购买方为供应方提供垫资服务,并以此获得商品的货运权。

UPSC则作为UPS的信用部门,保证在货物交到UPS物流机构两周内将贷款先行支付给出口商,解决中小供应商的流动性压力,如替沃尔玛与东南亚地区数以万计的出口商进行支付结算。

UPS整体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1)作为物流企业收取的服务费;2)货物交付后,大型购买方支付的垫付金及期间利息费用。

UPSC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使得沃尔玛避免了和大量出口商逐个结算的交易成本,帮助供应商缩短了账期。

同时扩大了UPS市场份额,在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上同时获益。

从2001年UPSC获得美国本土金融牌照进入供应链金融以来,金融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就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68%增加到2007年的169%,之后基本维持在17%左右的水平。

(3)GE:

产业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标杆

GECapital是GE旗下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部门,经过不断的调整整合,把散布在其他业务板块中的金融业务基本都聚集到一个单独的金融资本板块。

整合完成后,GECapital旗下共包括五大业务模块:

GEMONEY、商业贷款与租赁、能源金融服务、商务航空服务、房地产。

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飞机融资租赁业务是GEC供应链金融崛起的关键因素,飞机单价高、使用期限长,天然适合做融资租赁,GEC通过融资租赁服务促进厂商飞机设备的销售。

首先,GEC与航空公司签署融资租赁协议,由GEC直接向飞机制造商下订单、付款采购飞机。

飞机交由航空公司后,航空公司按期支付本金以及相应利息给GEC。

经过多年在供应链金融中的积累沉淀,GECapital已经由单纯服务产品销售的协作部门转变为专业的金融服务部门,并且在集团中具有重要地位。

GECapital收入占比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