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692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试题

鱼我所欲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箪食(dān)苟得(gǒu)

B.一豆羹(gēng)不屑(xiè)

C.弗得(fú)蹴尔而与之(cù)

D.勿丧(wù)死亦我所恶(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B.乡为身死而不受(家乡)

C.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为

故不为苟得也()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3)得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选出对文章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本文第1段文字侧重于讲道理,第2段文字侧重于举事例。

8.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

由此会引发什么样的启示?

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解析:

“恶”应读wù。

2.D解析:

A项,“辟”同“避”;B项,“辩”同“辨”;C项,“得”同“德”,“与”同“欤”。

3.B解析:

“乡”同“向”,“先前、从前”的意思。

4.

(1)做作为为了

(2)舍弃房屋(3)得到同“德”,感恩、感激

5.

(1)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豆科植物及其果实

(2)益处增加(3)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用的工具(4)代词,这判断动词

6.D解析:

正确的划分应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A解析:

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正义。

8.B解析:

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手法。

9.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0.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儿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鱼我所欲也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所恶()蹴尔()

不屑()一豆羹()

苟得()一箪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

(3)所欲有甚于生者()

(4)故不为苟得也()

(5)故患有所不辟也()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7)贤者能勿丧耳()

(8)呼尔而与之()

(9)蹴尔而与之()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__________”并称。

其思想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5.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你认为“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wùcùxiègēnggǒudān

2.

(1)喜爱的,想要的

(2)同时(3)超过(4)苟且偷生(5)祸患,灾难(6)这种(7)丧失(8)给,施舍(9)踩踏(10)优厚的俸禄

3.

(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4.儒孔孟

5.

(1)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从前与现在对比,等等。

(2)“义”就是羞耻之心,即自己做了坏事要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要感到厌恶。

(3)略。

 

鱼我所欲也

一、(四川内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第1-4题。

(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

B.得之则生或以钱币乞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好为《梁甫吟》

D.所恶有甚于死者求石兽于水中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渎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评。

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

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

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四川内江中考)

1.D“得”同“德”,感恩感激的意思。

2.B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

B.两个“之”全都做代词,它。

C.连词,为了/动词,在本句中可译作“唱”。

D.介词,比/介词,在。

3.C根据所给选项逐一从选文中找到段落或句子来分析判断。

选文第一段中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四句话,是论证有比“生”更让人希望的,那就是“义”,所以C项不正确。

4.答案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哪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根据上下文语境,同时注意重点词语“如使”解释为“假如”,“则”解释为“那么”,“于”解释为“比”。

二、(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合乎正义

(2)(示例1)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示例2)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2)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3)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

(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解析题

(1)考查对“义”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甲骨文中“义”的字形和“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以及“乃令偃旗”等内容,可以得出其本义。

(2),从第①则材料屈原面对楚国的畏难,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可以看出其爱国忠君的思想;从第②则材料文天祥在被俘后不愿投降元朝、背叛宋朝而选择从容就义,可以看出其爱国、重视气节的思想;从第③则材料,孔子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表现了祁黄羊的大公无私、公正廉明。

题(3),要结合“端午节”和“心怀大‘义’”的主题,并简要说明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倡议。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

B.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

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

D.加惠(huì)免冠徒跣(xiǎn)寡人谕矣(y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

出使)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

扩充)

C.长跪而谢之曰(谢:

感谢)

D.寡人谕矣(谕:

明白,懂得)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____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轻寡人与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2)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3)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4)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古义:

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

6.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伏尸百万,流血千里__________

(2)轻寡人与__________

(3)请广于君__________

7.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非若是也。

(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

(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

(被动句)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唐雎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和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二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地”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骗局。

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C.唐雎同秦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经历了两个回合:

第一是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第二是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且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D.秦王“长跪而谢之”,表明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秦王彻底放弃了他的野心。

9.填空。

(1)秦王企图用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若士必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是也。

(3)唐雎维护领土完整的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以天子之怒来威胁、恫吓唐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全文,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一个特征。

安陵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解析:

B项中“休祲”的“祲”读音应为jìn。

2.C解析:

C项中的“谢”应解释为“道歉”。

3.

(1)从

(2)在(3)到(4)用(5)用

4.C解析:

A项,“仓”同“苍”;B项,“错”同“措”;D项,“与”同“欤”。

5.

(1)给予增加

(2)即使这样连词(3)即使虽然(4)撞夺

6.

(1)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2)轻,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

(3)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7.D解析:

D项应为倒装句。

8.D解析:

秦王只是为唐雎的话和行动所惊吓,他不会彻底放弃他的野心,故D项错误。

9.

(1)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

(2)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0.知人善任(或“拙于辞令”)恃强凌弱(或“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有胆有识(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唐雎不辱使命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彗星袭月()

天下缟素()寡人谕矣()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而君逆寡人者()

(2)徒以有先生也()

(3)且秦灭韩亡魏()

(4)虽千里不敢易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休祲降于天()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

《战国策》是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史书。

5.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ūxiǎnqiāngxígǎoyù

2.

(1)抵触,不顺从

(2)因为(3)使……亡(4)即使(5)只,仅仅(6)吉祥

3.

(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战国策刘向国别体

5.

(1)本文记叙了唐雎与秦王展开斗争直至秦王折服的过程,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文中的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3)略。

 

唐雎不辱使命

1.(四川南充中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

“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

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2.(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题。

(13分)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厕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