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07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教案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小数的意义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梁海燕

设计

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小数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4、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教学

重难

重点:

小数的意义

难点:

小数的意义,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

方法

创设情景、指导观察

学法

指导

观察,讨论,交流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组织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取出水果,演示分法,引出“一半”的表示法。

揭示课题:

板书: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生活中的小数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读课本中的图与内容,并说明其表示的意义。

2、小数的意义

(1)课件演示,探索新知

1

 

探索

交流

获取

新知。

①取一张正方形纸,说明用“1”来表示.然后用课件制作的幻灯图片出示。

②课件演示:

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给其中一份涂色。

说一说,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可以怎样写?

1/10=0.1

③将课件中的3份涂上颜色。

说一说其中3份是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3/10=0.3

④将课件中的纸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100=0.01

⑤涂出图中的23份。

23/100=0.23

⑥完成课本第3页“想一想”中的问题。

⑦完成课本第4页“填一填”中练习题。

(2)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根据板书回答……)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课堂

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指导完成课本第6页“练习一”中的第1、2、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全班共同核对。

巩固

练习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第4、5题。

板书

设计

小数的意义

1/10=0.1分母是10、100、1000……

3/10=0.3可以用小数表示

1/100=0.01

23/100=0.23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测量活动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梁海燕

设计

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能用小数来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

重点:

学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难点:

能用整数部分大于或等于1的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

方法

直观演示,指导操作

学法

指导

动手操作,观察讨论

教具

准备

软尺数条,实物投影等。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创设情境

揭示

课题

1、导入谈话

师: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同学们也认识了许多小数,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会应用小数。

现在我们就来估一估咱们的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高?

2、学生汇报估算结果

3、联系学生估算结果,肯定学生的估算能力与课堂表现,激励学生提高估算的积极性,提高估算水平。

4、揭示课题:

板书:

测量活动

 

探索交流

获取

新知

1、组织测量活动

(1)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和宽;

(2)汇报测量结果。

2、统一长度单位:

讨论:

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3、用米表示黑板、门的长度。

4、探究500克=()千克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

(3)汇报,讨论交流的情况;

(4)整理,说明。

5、1千克=1000克500克=500/1000千克=0.5千克

6、课堂小结

课堂

活动

1、完成课本第7页的“填一填”

2、课本第8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

设计

测量活动

1千克=1000克

500克=500/1000千克=0.5千克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比大小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梁海燕

设计

理念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通过演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

5、在比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

重点: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

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

方法

指导观察、分析交流

学法

指导

观察,讨论、归纳。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创设

情境

揭示

课题

1、导入谈话:

(1)你在周末是否安排时间看电视节目?

(2)是否观看电视歌手大奖赛?

(3)评委给歌手打分数时,是用什么表示的?

(4)今天,老师这里也组织了一场“少年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谁的得分高一些呢?

2、揭示课题:

板书呈现:

比大小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组织讨论

(2)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3)探索比较方法

①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引导探索:

(4)即时练习:

比大小:

0.8○0.60.25○0.26

1.30○1.512.6○12.62

2、把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1)呈现情景

(2)呈现题目,探索比较方法

①学生讨论交流②汇报交流结果③根据比较结果排列

3、即时练习

课堂

活动

1、课堂“练一练”第1题

补充练习:

将0.620.640.70按大小顺序排列.

巩固

练习

1、完成课文第10页“练一练”的第2—5题

第2题,比较大小,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正确结果。

第3题,是把原来数量改写成小数来表示,通过复习改写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

第4题,通过此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各数位数值的理解,练习时可以安排:

(1)学生先独立思考,找出结果。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说一说,每一小题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

(4)最后得到正确的结果。

2、完成“练一练”中的第6、7题

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

设计

比大小:

1、0.8○0.60.25○0.26

1.30○1.512.6○12.62

2、将0.620.640.70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练习一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梁海燕

设计

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本节课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练习,使学生对以前所学有进一步的掌握。

教学

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

2、进一步理解小数各数位的含义,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3、感受小数点的变化带来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

重难

重点:

能正确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明确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

方法

指导练习

学法

指导

练习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谈话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一段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

板书课题:

练习课

 

专项

练习

1、

(1)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来,向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身高。

小丽:

15分米小明:

1.52米小娟:

149厘米

(2)提出问题:

三个人分别用了分米,米、厘米,三种不同的计量单位,现在你能把三个人的身高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首先把计量单位进行统一,然后再进行比较。

2、请你在下面四个数中的适当位置上写上小数,使这个算式成立。

796〈883〈688〈524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7.96〈8.83〈68.8〈524

课堂

练习

1、填空:

4米=()厘米36厘米=()米258克=()千克

35分米=()米65厘米=()分米49厘米=()米

2、在○里填上〉、〈、=:

2588○0.25千克3.76米○3米6厘米8.60米○8.6米

35千米80米○3580米6千克400克○60.4千克

6千克800克○5600克

3算一算,比一比

童话故事:

12元5角/本连环画:

12元8分/本

科普知识:

12元5角6分/本

(1)把三本书的零售价分别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

(2)说一说这三本书中的哪一本书贵?

哪一本书最便宜?

把它们的零售价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练习一

1、796〈883〈688〈524

2、算一算,比一比

童话故事:

12元5角/本连环画:

12元8分/本

科普知识:

12元5角6分/本

(1)把三本书的零售价分别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

(2)说一说这三本书中的哪一本书贵?

哪一本书最便宜?

把它们的零售价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购物小票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李爱会

设计

理念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小数加法和(不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

重难

探索(不进位)小数加法和(不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

方法

组织尝试,帮助总结,启发运用。

学法

指导

尝试探索,归纳总结,运用方法计算。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复习

导入

 

1、读出下面的小数:

2.454.605.369.02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0.89与2.33.1与3.01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5+24=360-30=

231+405=652-431=

教学

新知

 

1、教学小数加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张小票的内容:

老师买了一瓶酸奶,花了1.25元;买了一包饼干,花了2.41元。

小票上显示买这两样东西花了3.66元,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核算一下,看看是否正确。

该怎样核算呢?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

1.25+2.41=

(2)学生试做,老师个别辅导。

(3)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教学小数减法:

同学们,你们用加法帮老师计算应付的钱数,现在我们验算一下,看看刚才的加法计算对不对?

该怎么算呢?

板书:

3.66-1.25=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巩固

练习

1、课本第16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后,集体订正。

2、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3、反馈交流算法。

课堂

总结

师提问:

本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和遗憾?

说说看。

板书

设计

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1.253.66

+2.41-1.25

3.662.41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量体重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李爱会

设计

理念

重视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难点:

结合问题情境,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方法

组织引导,帮助总结,指导运用

学法

指导

尝试探索归纳总结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复习

导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4.6+2.38.8-1.13.5+4.4146+288-2935+55

提问:

谁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

整数加减法(进位、退位)又要注意什么?

探索

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提问: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板书:

45.2-33.4=

提问: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道题目与我们以前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

你会计算吗?

试试看。

(学生尝试后,师帮助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归纳总结:

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3、学习小数(进位)加法。

教师:

怎样检验上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用加法验算。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自行尝试。

巩固

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7页练习题。

课堂

总结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

设计

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

45.211.8

-33.4+33.4

11.845.2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歌手大赛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李爱会

设计

理念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且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够正确的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

方法

组织尝试、引导交流、指导运用。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运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复习

导入

1.口算练习:

(卡片)

2.请四名同学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6-4.52.6+5.46.8+7.44.8-2.5

3.谈话导入。

 

探究

新知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

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哪些信息?

提问:

通过每位选手的某项成绩你能说出这两位选手中谁的表现好?

2.掌握混合运算的的计算方法。

提问:

要算出哪位选手的总分高,高多少?

你有什么好办法?

(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板书:

方法一:

8.65+0.40=9.05(分)

8.55+0.88=9.43(分)

9.43-9.05=0.38(分)

方法二: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提问:

为什么两种方法的答案相同?

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喜欢哪种方法?

3、教师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堂

练习

1、完成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2、解决问题。

白菜每千克2.5元,西红柿每千克1.8元,黄瓜每千克1.6元。

请你提出至少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决。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计算。

板书

设计

歌手大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一:

8.65+0.40=9.05(分)9.43-9.05=0.38(分)

方法二:

9.43-(8.65+0.40)=9.43-9.05

=0.38(分)

答:

5号选手总分高,高0.38分。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图形分类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袁晓云

设计

理念

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教学

目标

1、学会把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会说明分类的依据。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及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3、通过认识四边形、三角形特征及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难

学会把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会说明分类的依据。

教学

方法

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形成新知。

学法

指导

引导操作,组织交流。

教具

准备

实物投影,各种图形的纸片。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引入

新课

师:

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回答师出示图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索图形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图形的分类。

 

探索

新知

1、分一分:

你能把上面的图形分类吗?

课堂活动

2:

讨论:

(1)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整理归纳如下)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直线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曲线图形

(圆)

三角形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找一找: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22页“找一找”中出现的图形,独立思考本题所提出的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实践活动

1、看一看,说一说:

(1)看一看(实物投影呈现)三角形的大吊车结构,四边形的铁栅栏大门等。

(2)说一说:

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2、“拉一拉”出示学具:

拉一拉,看看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何特点?

(四边形:

易变形、不稳定性;三角形:

稳定性)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直线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曲线图形

(圆)

三角形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三角形分类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袁晓云

设计

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三角形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一步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

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

方法

指导观察,操作演示。

学法

指导

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具

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法学法设计

修改台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呈现由各种三角形(共13个)拼成的轮船图。

2、学生动手从附页1中剪下图3中的图形。

3、提问:

你认为这些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类。

板书课题:

三角形分类。

 

探索

新知获取新知

1、说一说这13个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说明自己的想法)

2、说明:

给三角形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1)按角的特点分:

①小组合作尝试分类;

②反馈交流结果。

③电脑课件出示: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3

2

1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12

11

10

9

 

13

 

8

6

7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4

5

 

(2)按边的特点分:

3

2

5

6

7

①分小组合作:

先观察下面三角形有何特点?

12

 

②都有两条边相等叫等腰三角形.

顶角

腰腰

底角底角

画一画:

请学生画两个等腰三角形,并进行检验

③等边三角形:

在这些等腰三角形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

图(5、6、7)不仅两边相等,而且它的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填一填: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25页“填一填”中的练习题。

注:

有的图形即可按角分也可按边分,如图5.

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28页的“试一试”中的第3题。

2、思考:

(1)钝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

(2)锐角三角形中两个内角和能小于90°吗?

全课总结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中∠1﹦58°∠2﹦63°∠3﹦?

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三角形内角和

课时划分

1

教学设计者

袁晓云

设计

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设计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大胆猜想,科学验证,从而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教学

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是180度。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

重难

重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

难点:

会根据已知三角形两内角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

方法

组织活动,帮助小结,启发应用。

学法

指导

自主尝试,大胆猜想,科学验证。

教具

准备

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板,量角器,实物投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