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5605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4打印版

17.第八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

3.评比。

五、作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㈠学习第一段。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

说明了什么?

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么样?

(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

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

(布灰心)

⑵引读:

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2.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

"我也要干八次!

"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你懂得了什么?

2.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

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1.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2.完成补充习题。

18.卧薪尝胆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

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

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

“胆”指什么?

谁卧薪尝胆?

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

败仗表示免除屈辱万般无奈建议谋臣后患耻辱转弱为强吴王勾住奴仆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

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

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

(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

哪句是写卧薪?

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

“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

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

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

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

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

(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

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板书:

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

分别是——?

(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

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

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

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

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

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

粗布衣;

住:

石头房;

做: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

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

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

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

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

(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讨论:

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

(立志报仇雪恨)

(2)过渡:

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18.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忍辱负重

奋发图强转弱为强

19.古诗两首

《山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

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

⑴山行:

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

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

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

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

浓厚,浓郁;生:

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

因为。

爱:

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

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

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

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

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

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有何感想?

4.朗读。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四、作业布置:

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

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

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

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泊:

停船靠岸;枫桥:

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

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

教师:

枫桥在哪里?

(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

(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

这个“夜”点明了什么?

(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

(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

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

(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听,钟声怎样?

(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

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

张继,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