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513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脾胃经验总结doc.docx

脾胃经验总结doc

 

山东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人

结业论文

论文题目:

隗继武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

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姓名刘冬梅

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专业中医内科·消化

指导老师姓名隗继武

专业中医内科·消化

2006年9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结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文中除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者,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完全由自己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关于结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中医管理局有关保留使用结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山东省管理局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可以将本结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结业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个人继承学习小结

1.医德修养的提高

2.基础理论的提高

3.医技水平的提高

3.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脾胃湿热

3.2运用“和法”疗胃病

3.3先清后补疗溃结

3.4胆病从脾论治

3.5便秘从肺论治

3.6活用“运脾”治疗脾虚证

3.7高脂血症之“病在血,根在脾”论

3.8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心得

3.9治疗老年脾胃病的心得

4.教学能力的提高

5.科研能力的提高

学术论文

1和法涵义

2和法溯源

3脾胃的生理特点

3.1纳运互助,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3.1.1纳运互助

3.1.2升降相因

3.1.3燥湿相济

3.2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3.2.1脾胃升降相因

3.2.2脾胃位处中焦

4脾胃病的病机特点

4.1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4.1.1气机阻滞

4.1.2升降失司

4.2寒热失调,痰湿困阻

4.2.1寒热失调

4.2.2痰湿困阻

4.3阴阳失衡,虚实传变

4.3.1阴阳失衡

4.3.2虚实传变

4.4病及血分,久致癥积

5脾胃病与和法

6和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运用

6.1调和气血法

6.2调和寒热法

6.3调和肝脾法

6.4调和肝胃法

6.5调和脾胃法

6.6调和胆胃法

6.7调和胃肠法

6.8温化痰饮法

7病案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继承学习小结

2002年我有幸被遴选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隗继武教授。

自2002年底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师承学习。

三年的时光飞逝而去,我的拜师学医业已告一段落。

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医德、医技、学识在此三年的跟师学习中得以升华,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此三年的砥砺中得到锻炼、培养和增强。

今就此三年的工作、学习小结如下。

1.医德修养的提高

跟师学习三年间,老师高尚的医德,通过言传身教无时不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深化了对医德的认识,增强了做一名好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师常言:

作为医者必须诵记唐代医家孙思邈之《大医精诚》,成大医。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技术要精湛,品德要高尚,要怀“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诊治上要“纤毫勿失”,无欲无求,对病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老师技精德诚,可谓大医。

但仍孜孜不倦,平易近患,令我敬仰,为我楷模,受益终生。

2.基础理论的提高

三年间,在坚持跟师坐诊和独立临床的同时,注重夯实中西医基础理论。

系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匱要略》、《脾胃论》等医籍,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尤其对脾胃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系统温习了脾胃病常用的治法、方药,对“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及“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有了新的理解认识。

系统深入地钻研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与临床》《功能性胃肠病学》《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胃肠病学》《消化内镜学》等书籍,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医技水平的提高

通过三年的学习,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老师诊治脾胃肝胆病的学术思想、特色有了深刻领悟与掌握,自身诊疗水平大大提高,日均门诊量较师承学习前增加20余人次,得到患者的赞誉。

3.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脾胃湿热

随吾师侍诊,隗老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HP感染率以脾胃湿热证为最高。

隗老发现HP感染患者都有中虚这一病理基础存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并常兼有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标实证侯,甚至在病程某个阶段以标实为主,说明本病多为虚实夹杂症。

HP感染程度与黄苔成正相关,HP感染越重,舌苔则发生由黄向黄厚、黄腻的演变,表明湿热渐重。

治疗本证应健脾以正其本,清热化湿以澄其流,辛开苦降以畅其中,通利二便以排其毒。

如是则脾旺湿消热清,中焦枢转复常,后天之本得固而病瘥。

临症常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3.2运用“和法”疗胃病

“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具“和解”、“调和”之用,能使表里、寒热、气血、阴阳以及脏腑不和的病症复归于平。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病机上易发生气机阻滞、升降失司、寒热失调、阴阳失衡、痰湿困阻、虚实传变的变化。

临证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气血失和、脏腑不和。

是故胃病适宜用“和法”和之。

老师认为治疗胃病要以和为主,以通为辅,调寒热,和气血,兼顾各脏(腑),整体调整。

3.3先清后补疗溃结

隗老认为本病发病机制在于脾虚为本,湿热蕴结大肠为标,致使大肠腑气不通,蕴而化脓。

治疗上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着重清化,力求腑气通而后补之涩之;并与理气药合用,以达涩而不滞,无留邪之弊。

治疗后期,应重视健脾益气之品,以补益中气、补脾生血,既可促进病灶愈合,又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巩固疗效。

吾师强调本病治法与宜忌十分重要,不重视这个问题,常难收效而根治。

首先注意治宜运,勿妄固涩。

由于久痢,病邪属湿,有兼寒、兼热、气滞、血瘀之不同。

虽有虚证,亦多虚中夹实,纯属虚证者不多。

因此在治则和用药方面应注意疏泄导滞,运化祛湿,非到滑脱不禁时不可轻投收敛固脱之品,而且也要兼顾导滞,否则易引湿邪内遏,或致反复发作。

前人“痢无止法”之说是有道理的。

3.4胆病从脾论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等是临床常见病。

吾师临证治疗此类疾病时,多从治脾着手,强调先固脾土,每获良效。

根据胆病的病因病机及临症特点,将其概括为郁(气机郁滞)、湿(湿热蕴结)、热(热毒内蕴)三个主要证型。

治疗在健脾的基础上配合疏肝利胆,同时根据不同证型配合利湿、清热、解毒、活血等治法。

用四君子汤一方通治诸证,意在健脾为先,而具体运用时需灵活变通本方。

体质偏于虚弱者用党参,据病情可改用太子参;热毒内蕴者改用元参;阴伤明显者改用沙参。

3.5便秘从肺论治

便秘属大肠病变,然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说:

“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又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

“大肠司燥金,喜润而恶燥,………与肺相表里,故病多治肺之法治之。

”老师临证亦多从肺论治便秘,配合应用宣肺、肃肺、清肺、补肺、润肺法,常用桔梗、枳壳、杏仁、沉香、苏子、瓜蒌、黄芪、生地、沙参、麦冬等,常可收到奇效。

3.6活用“运脾”治疗脾虚证

脾虚证是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的一个临床问题。

脾虚证在临床上的表现极为广泛,以辨治脾虚证为主,对其它脏腑疾患可收到异病同治之功效。

脾虚不运,生化无源,治以健运;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治以升运;脾阳不振,寒湿内困,治以温运;脾阴亏虚,燥热内伤,治以滋运;脾胃不和,升降失调,治以和运。

3.7高脂血症之“病在血,根在脾”论

中医对高脂血症主要是从病因病机的角度以痰浊和瘀血来论治。

老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虚、痰瘀互阻。

《医门法律》曰:

“脾为生痰之源”,“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也。

”痰浊膏脂凝滞血中,然其源在脾,故老师提出高脂血症之“病在血,根在脾”论。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取王道之术,得王道之果,故昌从脾论治,内清痰浊瘀血,外兼以柔脉。

以补脾、运脾、健脾、温脾为治疗大法,佐以活血化瘀、化痰泻浊、疏肝理气、补肾等方法,尤重运、泻及“调和”之法。

3.8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心得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如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

老师常言口疮多火热,首当分虚实;次要辨脏腑,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口疮临床见证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两证最为多见。

同时注重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

治疗口疮擅用生黄芪、生甘草,不论属虚火实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保持大便通畅亦是治疗口疮的关键。

隗老治疗口疮喜用生地等养阴生津以灭虚火,喜用大黄等清热泻火以祛实火。

3.9活血化瘀治疗老年脾胃病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老年病的根本病机虽是“以虚为本”,但“血瘀”的作用不可忽视。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气虚无力帅血而成瘀;或情志郁结,气滞成瘀;或命门火衰,寒凝血瘀;或阴虚火旺,熬炼成瘀;或外邪留着,气机壅滞,血流不畅,停滞成瘀。

因此,老年脾胃病都存有不同程度的血瘀,活血化瘀是防治老年脾胃病的重要途径。

主要采用补气温中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益气补肾活血法。

4.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年的跟师学习中,老师从不放过任何一次传、帮、带的机会,时刻牢记导师之责。

循循善诱,理论联系实践,集毕生之经验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与学生,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善于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动脑,勤思考,常总结,博学多才而成大医。

从恩师身上,看到了大医的风范,教育我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治病救人。

三年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更重于治病救人,同时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与水平。

5.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年来,跟师学习与工作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记录跟师笔记240篇,撰写学习心得36篇,撰写反映老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论文4篇,其中1篇公开发表,1篇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六次学术交流会录用并作大会交流。

出版专著1部,认真规范书写反映老师诊疗特色的病历100份,承担1项科研课题。

总之,通过三年的师承学习,自己的德、技、教、研都得到培养、锻炼与升华,获益匪浅。

三年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一日拜师,终生为师。

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中医学的继承、发展与光大,为中医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人类,尽一份微薄之力。

 

学术思想:

隗继武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突出一个“和”字,具体阐述如下:

1和态下中医脾胃运动观

中医学认为脾之与胃,同居中焦,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而主运化,胃者“水谷之海”而主受纳,即“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性湿,胃性燥,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纳运互助,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相辅相成,共同行使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纳运互助:

纳,接受、容纳也。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运,运化也,即转运输送、消化吸收之意。

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故曰脾主运化。

饮食入胃后,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周身。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言: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水谷之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全赖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此即是《素问·厥论》所言“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机体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亦有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