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5101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docx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

物流信息系统上机操作流程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金杯汽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第四章系统分析

4.1金杯汽车公司内部分析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1988年,是199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公司是融生产、经营、科研、开发、教育、房地产和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制造和销售服务。

公司所属企业有20家,其中全资及控股企业8家,已经组建合资参股企业12家。

现生产的整车产品有金杯海狮、阁瑞斯轻型客车系列;中华轿车、宝马轿车系列、金杯轻型卡车、专用车系列等。

主要零部件产品有汽车座椅、汽车轮毂、汽车传动轴、汽车变速器、玻璃升降器、橡塑制品及汽车饰件等。

图4-1金杯汽车公司

2005年,公司在轻型卡车生产经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3.5万辆产销,增幅达75%以上,再创产销历史新记录,产销增速持续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由04年的2.71%提高到目前的7.69%,在全国同行业中排次由第7位前移到第6位;整车及CKD散件出口的地区范围及数量迅速扩大,实现向13个国家出口2309辆,是同期的6倍;在部队装备公开招标中,从福田、江淮、东风、江铃等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营销网络逐步增强,辽、吉、黑、山东、河北、内蒙古6个省销售份超过千辆,其中辽宁地区销售超过万辆;产品研发改进速度及技术改造明显加快;产量创造了单月、单班和年产三项历史新高。

公司生产的金杯海狮轻型客车连续几年占全国同行业产销量第一,成为中国轻型汽车最大的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20%;继中华轿车后,推出了“尊驰”、“M2”产品,公司已经形成集轻型客车、轻型卡车、轿车于一体的整车生产制造公司,且宝马3系列、5系列轿车的生产,又将公司出品的产品标准拉升到世界顶级的品牌上。

可以说,公司正通过不断的推旧出新,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通过参观实习,调查和了解到公司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⑴订单反应时间较长

公司从接收订单、下发任务、车间生产、成品入库,期间要经过很多部门,浪费许多时间,很多程序都可以除去。

本论文设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掉这些不必要的程序,使得生产管理快捷化、简单化、高效化。

⑵生产周期较长

金杯汽车公司尽管有属于自己的ERP系统,但在生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产品生产过程中两道工序的连续衔接、自动检查产品异常、快速处理突发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甚至会延误交货日期,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⑶缺乏技术人员

这应该是整个制造企业都存在的问题,金杯汽车公司也不例外。

要使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专业技术人员。

4.2金杯汽车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图4-2金杯汽车公司组织结构图

金杯汽车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4-2所示。

由总经理直接管辖的5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如下:

⑴计划部:

计划部主要依据订单的数量计算出物料需求量,然后再制定生产计划,确定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计划。

在实施生产计划前需先审核订单,以确保每一订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此部门主要工作是制定生产计划、审核订单、计算物料需求。

⑵工艺部:

工艺部主要依据广大用户的需求制定工艺流程,能够对生产工艺进行管理,并对生产工艺数据进行修改。

此部门主要工作是修改工艺、编制工艺。

⑶车间管理部:

车间管理部主要是将收到的生产任务按照工艺要求生产。

车间管理能对生产进行跟踪,从生产任务下达、原材料领取、进行产品生产、成品入库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的作业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约了人力物力。

⑷生产监管部:

生产监管部主要是方面工作人员,尤其是营销部门,实时了解产品的进度,更加方便与客户的沟通。

生产监管部需要提供不同种类、不同业务、及时精确的查询数据等的查询方式。

⑸质检部:

质检部主要工作包括原材料质检、半成品质检、成品质检,并对各个生产部门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只有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

组织结构图和业务功能图都不能直接反应组织中的主要业务和业务所承担部门、机构之间的联系程度,不能直接反映各业务部门在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等。

这将会给后续的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带来困难。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常增设组织/业务关系图来反映组织内部各机构与业务的关系。

金杯汽车公司组织/业务关系图的结构如图4-3所示。

图4-3组织/业务关系图

在图4-3中,横向表示各组织名称,纵向表示业务过程名,“^”表示业务相关单位;“o”表示业务协调单位,“*”表示对应组织的主要业务;空白表示组织与业务无关。

4.3业务流程分析

一个系统的流程分析主要分为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

其中,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分析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在新系统建设中予以克服或改进。

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也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系统的建设为优化原来业务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这时,就需要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产生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分析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将其串起来。

在绘制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不足,优化业务处理过程,所以说绘制业务流程图是分析业务流程的重要步骤。

业务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如图4-4:

业务处理单位业务处理功能表格/报表制作

数据/文件存档信息收集与统计信息传递过程

图4-4业务流程图基本符号

营销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分析并计算出物料需求量,再制定出生产计划。

计划管理业务流程图如图4-5所示:

图4-4计划管理业务流程图

工艺人员依据生产工作单的要求制定出产品工艺流程图,对生产进行统一管理,能自动检索到与生产工作相符的方案和工艺流程,使得工艺人员准确的设计出产品的工艺流程。

另外工艺人员可以及时根据工厂和用户提供的修改资料和数据进行工艺修改,进而是产品正常生产。

工艺管理业务流程图如图4-5所示:

图4-5工艺管理业务流程图

车间管理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开始,一直到形成成品入库的这一生产加工过程。

车间人员从接到生产任务后开始投入生产加工,第一步是领取生产加工原材料,然后依据产品产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加工,最后形成成品入库。

车间管理业务流程图如图4-6所示:

图4-6车间管理业务流程图

质检员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并给出相对应的质量检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图如图4-7所示:

图4-7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图

4.3.5生产进度查询管理

员工输入查询条件,例如订发动机号、单编号、客户信息等查询条件进行生产进度查询,系统就立即输出详细的产品进度表。

生产进度查询业务流程图如图4-8所示:

图4-8生产进度查询管理业务流程图

4.4数据流程分析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组织运行的过程总是表现为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利用的过程。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组织运行过程的反映,也是信息系统处理的主要对象。

在数据流程分析中,要根据业务流程调查结果,抛开具体组织结构、信息载体、处理工具、物质、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察实际业务中的数据处理模式。

数据流程分析包括对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存储等的分析。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数据存储数据处理

外部实体数据流

图4-9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4.4.1顶层数据流程图

顶层的数据流程图只有一张,它说明系统总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

根据系统的范围、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划定系统的界面。

界面内作为分析的系统,界面外与系统有数据联系的人和事物,则认为是外部实体。

该系统首先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顶层数据处理,营销员、工艺员、车间员、质检员作为外部实体,可得到顶层数据流程图,如图4-10所示:

图4-10顶层数据流程图

4.4.20层数据流程图

在第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将功能分解,也就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分解成5个处理,分别是计划部、工艺部、车间管理部、生产进度查询、质检部。

可以得到更详细的0层数据流程图,如图4-11所示:

图4-110层数据流程图

4.4.31层数据流程图

计划管理流程图:

把计划管理分成审核订单、制定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三个过程。

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如图4-12所示:

图4-121.0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工艺管理数据流程图:

把工艺管理分成编织工艺、修改工艺两个过程。

工艺管理数据流程图,如图4-13所示:

图4-132.0工艺管理数据流程图

车间管理数据流程图:

把车间管理分成生产原材料管理、产品生产管理、成品入库管理三个处理过程。

车间管理数据流程图,如图4-14所示:

图4-143.0车间管理数据流程图

质量管理数据流程图:

把质量管理分成质检、中期质检、成品质检三个过程。

质量管理数据流程图,如图4-15所示:

图4-154.0质量管理数据流程图

4.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作用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外部实体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建立数据字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局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共同构成对系统逻辑模型的准确、完整的描述。

4.5.1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名称:

营销员

简述:

接收订单、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生产计划,负责公司与客户的交流的员工。

输入的数据流:

查询结果单、成品入库单

输出的数据流:

查询条件单、订单

外部实体名称:

质检员

简述:

对成品、半成品、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的员工。

输入的数据流:

查询结果单

输出的数据流:

原材料检验单、半成品检验单、成品检验单、查询条件

外部实体名称:

工艺员

简述:

对订单进行制作生产工艺流程的员工。

输入的数据流:

查询结果单

输出的数据流:

订单、修改信息、查询条件

外部实体名称:

车间员工

简述:

在车间进行生产加工的员工。

输入的数据流:

查询结果单

输出的数据流:

原材料单、查询条件

4.5.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编号:

D1

数据存储名称:

原材料库存

简述:

储存原料的库存量

数据存储的组成:

原材料编号+原材料名称+数量+入库时间+单价+备注

关键字:

原材料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2

数据存储名称:

订单信息表

简述:

客户订单信息及要求

数据存储的组成:

订单编号+客户名称+产品名称+数量+单价+来单日期+交货日期+备注

关键字:

订单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3

数据存储名称:

产品进度表

简述:

储存生产进度查询结果

数据存储的组成: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目前进度+时间+预计完成时间+备注

关键字:

产品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4

数据存储名称:

原材料检查表

简述:

储存原料的检查结果

数据存储的组成:

原材料编号+原材料名称+数量+单价+检查结果+备注

关键字:

原材料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5

数据存储名称:

中期检查表

简述:

储存半成品检查结果

数据存储的组成: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检查结果+备注

关键字:

产品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6

数据存储名称:

成品检查表

简述:

储存成品检查结果

数据存储的组成: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检查结果+备注

关键字:

产品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7

数据存储名称:

工艺流程表

简述:

储存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数据

数据存储的组成:

工艺编号+工艺名称+工艺耗时+部门+备注

关键字:

工艺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8

数据存储名称:

生产工作单

简述:

储存生产工作单信息

数据存储的组成: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所需原材料+交货日期+备注

关键字:

产品编号

数据存储编号:

D9

数据存储名称:

成品库存

简述:

储存成品库存信息

数据存储的组成: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成品数量+备注

关键字:

产品编号

第五章金杯汽车信息系统设计

5.1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

系统设计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总体设计,其次是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目的是: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变性、可控性和工作质量。

充分利用并合理投入各类可以利用的人、财、物资源,使之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系统设计工作一般是自顶向下地进行。

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再逐层深入,直至进行每一个模块的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是只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划分(子系统)、机器设备(包括软、硬设备)的配置、数据的存储规律以及整个系统实现规划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

5.1.1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

⑴系统设计的概念

系统设计又称为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总体设计,其任务是设计系统的框架和概貌,并向用户单位和领导部门作详细的报告并认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详细设计,这两部分工作是互相联系的,需要交叉进行。

系统设计是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开发工作的核心。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系统分析阶段是解决信息系统“干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则是解决信息系统“怎么干”的问题。

系统设计是开发人员进行的工作,他们将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就是该阶段得到的工作成果。

⑵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应紧密结合用户的客观实际与模式,运用结构化设计方法,从总体出发,自上而下,将具体视为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抽象成一般的带有普遍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应严格划分人—机工作界面,合理划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具有本身特定的功能要求和相对独立性;各子系统之间边界清晰,互相接口用关键字连接,能互相交换有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具体地讲,应达到以下一些目标或要求:

①必须较好地满足用户工作的实际要求,这是衡量系统设计工作的首要标准。

②系统具有通用性。

能适应不同用户,不同管理模式的需求与要求,做到只要输入用户单位和名称、用户信息等,就可以通过系统生成,变成用户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③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管理模式的改变与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安排,做到功能可扩展、数据量可扩展、系统本身可扩展。

④系统具有可维护性。

系统结构设计应符合简单、合理、易懂、实用、高效的原则,数据采集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系统文档要齐全。

⑤系统具有可移植性。

系统应能在不同机型的计算机上稳定运行,应使用标准的程序设计语言、标准的操作系统,具有内部自动纠错功能。

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具有足够大的内存容量和高速外存,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有硬、软件方面的扩充余地。

5.1.2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下面分别说明它们的具体内容。

⑴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模块设计和系统物理购置方案设计。

①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系统模块设计的任务是划分子系统,然后确定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a)如何将一个系统划分成多个子系统;

b)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

c)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

d)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还要进行系统物理设置方案的具体设计,即要解决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配置、通信网络系统的配置、机房设备配置等问题。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要经过用户单位和领导部门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实施。

开发信息系统的大量经验教训说明,选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不能光看广告或资料介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最好应向使用过该软、硬件设备的单位了解运行情况及优缺点,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然后进行论证。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单位是先买计算机然后决定开发。

这种不科学的、盲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会造成极大浪费。

因为计算机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就是在开发初期和在开发的中后期系统实施阶段购买计算机设备,价格差别就会很大。

因此,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虽然在系统设计的总体阶段运行,但是设备购置的具体实施可适当退后。

⑵详细设计

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第二步进行的是详细设计,主要有处理过程设计以确定每个模块内部的详细执行过程,包括局部数据组织、控制流、每一步的具体加工要求等。

一般来说,处理过程模块详细设计的难度已不太大,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描述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

除了处理过程设计,还有代码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输入/输出设计等。

⑶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本设计主要研究金杯汽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总体设计在第四章系统分析已提及,以下主要对金杯汽车公司信息系统作详细设计。

5.2金杯汽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

5.2.1代码设计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具体符号表示,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物流管理离不开物流信息的编码,编码与代码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编码是指由某一种符号系统表示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表示信息的符号系统的过程吧。

信息编码是客观事物对象或属性变成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统一代码。

简言之,编码就是代码的编制过程。

任何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表示方法都是系统的基础,任何信息都是通过一定的编码方式,以代码的形式输入并储存在计算机中的。

一个信息系统如果有比较科学的、严谨的代码体系,可以使系统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代码设计的步骤:

确定代码对象;考察是否已有标准代码;根据代码的适用范围、使用时间和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考虑检错功能;编写代码表。

⑴订单编号代码设计

计划管理模块的关键内容是生成订单编号,订单编号的代码设计如图5-1所示:

图5-1订单编号代码设计图

⑵工艺编号代码设计

工艺管理模块的关键内容是对工艺流程的管理,其设计如图5-2所示:

图5-2工艺编号代码设计图

例如:

生产产品在铸造车间进行加工,其工艺编码(每天从0001)系统会自动生成JBZZ0001。

⑶产品编号代码设计

产品编号代码设计主要是区分不同产品的名称,其设计如图5-3所示:

图5-3产品编号代码设计图

5.2.2系统输入/输出设计

⑴输入/输出设计的意义

输入/输出设计是信息系统与用户的界面,一般而言,输入/输出设计对于系统开发人员并不重要,但对用户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

①它是一个组织系统形象的具体表现。

②它能够为用户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用户努力学习、主动工作的热情。

③符合用户习惯,方便用户操作,使目标系统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④为用户提供易读易懂的信息形态。

⑵输入设计

输入界面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具体业务要求,确定适当的输入形式,使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正确信息。

输入设计的目的是提高输入效率,减少输入错误。

⑶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的任务是使管理信息系统输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

输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及时反映和组成用于管理各部门需要的信息。

信心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系统的成功与否。

5.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由于数据库系统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当我们把数据库设计原理应用到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时,数据库设计的几个步骤就与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相对应,且融为一体。

5.3.1数据需求分析

数据需求分析是根据企业中的用户需求、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进行数据需求的分析和收集,在此过程中可借助于数据流程的分析来进行数据需求的分析。

本系统的数据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⑴销售的每种产品:

销售部门销售的每种产品交给生产部门生产,生产部门根据需要记录相关产品信息,包括唯一的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类型等,产品表一般由销售部门发出并负责修改,但其只向生产部门发出列入订单的产品信息,其余产品信息由销售部门存储,必要时添加到产品表。

⑵生产产品的订单:

销售部门依据客户需要发出生产订单,每种产品可能有多份订单,但每份订单只包含一种产品,生产部门同样需记录订单情况来制造生产计划,包括唯一的订单编号,来单日期,产品编号,数量,交货日期等。

⑶生产产品的原材料:

产品生产时都需要耗用原材料,原材料信息由仓库发出并可以负责修改,包括原材料编号,原材料名称,数量,单价等,每种产品生产加工时有可能耗用多种原材料,每种原材料也有可能被多种产品耗用,耗用关系需建立配比表加以说明,称为产品配比表,由生产技术组发出。

⑷生产产品的计划:

生产部门据订单要求做出生产计划安排,包括各种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所需原材料,交货日期等。

⑷原材料消耗的计划:

根据产品配比情况和生产计划中各种产品的实际情况需作出原材料的消耗计划安排,包括各种原材料总消耗量,日消耗量等。

⑸产品的生产日报:

生产组需按计划生产产品,每日需发出生产日报来反映生产的情况,内容包括生产的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所需原材料等。

⑹产品的质检:

产品生产达到一定数量后需交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后入库,质检结果需存档以观察生产质量情况,内容包产品编号,数量,是否合格等。

5.3.2概念结构设计

实体联系建模,经上述分析,本系统实体集有:

⑴产品,有属性: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类型、产品型号

⑵原材料,有属性:

原材料编号、原材料名称、数量、单价

⑶生产订单,有属性:

订单编号、来单日期、产品编号、数量、交货日期

⑷生产计划,有属性: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所需原材料、交货日期

⑸原材料消耗,有属性:

日消耗量、总消耗量

⑹检查表,有属性:

产品编号、数量、是否合格

⑺生产日报,有属性: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数量、所需原材料

实体间的联系

⑴订单产品与生产订单间的1:

N联系,一种产品可能有多份订单,每份订单只包含一种产品。

⑵生产日报产品与生产日报间的1:

N联系,一种产品一般有多份日报,反映该产品的生产情况,一份日报通常只包含一种产品。

⑶消耗原材料与原材料消耗的1:

N联系,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耗用及现存关系。

⑷质检生产产品与生产订单的1:

N联系,生产产品满一定数量后交质量检验部门检验产生质检表,每种产品可能对应多条之间记录,但每份质检记录只包含一种产品。

⑸计划生产订单与生产计划间的1:

N联系,生产计划依据订单情况来制定,

针对每份订单中的每种产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计划交生产部门以确保订单按期完成。

⑹配比产品与原材料间的M:

N联系,一种原材料可用于生产多种产品,一种产品生产时也可耗用多种原材料,这种联系综合反映为产品配比情况。

⑺原材料计划原材料与生产计划间的M:

N联系,材料计划根据原材料与生产计划而制定,生产计划中的产品可耗用多种原材料,每种原材料可能被多种产品耗用,制定原材料计划需考虑这个多对多关系。

即存在如下联系:

1:

1联系:

1:

N联系:

共5个,分别为订单、生产日报、消耗、质检、计划;

M:

N联系:

共2个,分别为配比、材料计划。

即E-R图如图5-4所示。

按照转换规则从5-4ER图产生数据库的关系模式集,转换过程如下:

⑴对于实体类型,可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⑵对于联系类型,要视1:

1,1:

N和M:

N三种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若实体间的联系是1:

1的,可以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两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若实体间的联系是1:

N的,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不生产关系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