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427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docx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

汾西矿业集团新阳煤矿采矿毕业设计

1.1 矿区概述

1.1.1 地理位置

新阳煤矿是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能力中的一个井田,位于孝义市城西14km的新阳镇,属吕梁市孝义市行政管辖区。

本井田地理范畴为北纬37°05′41″—37°11′28″,东经111°35′47″—111°42′18″。

井田西南与水峪井田毗邻,井田西部与羊寨勘探区为邻,东与白壁关井田(目前已规划为新阳煤矿白壁关区)相邻,北至丈八煤层露头,南到兑镇介西铁路北。

南北长约为7.3km,东西宽约6.4km,总面积为32.8km2。

1.1.2 地势、地貌和交通条件

本井田处于黄土高原中部的山西省吕梁山东麓,区内地表大部被黄土覆盖,黄土冲沟发育,基岩仅在井田南部的兑镇河谷地带及矿区中部的新阳河床两岸有零星煤系地层出露,新阳河谷地面标高+800m~+880m,丘陵地标高+900m~+1100m,相对高差在300m左右。

新阳煤矿交通极为便利,南同蒲铁路介(休)—西(泉)线沿井田东南边界通过,介西线白壁关站有到矿区的铁路专用线,专用线长5km,介休站到太原站169km,矿区交通位置见图1-1。

1.1.3 本区内的工业和农业

新阳煤矿高阳区西部及南部数十公里区域内,因煤层埋藏较浅,煤质优良,专门久往常当地居民就有小煤窑开采的历史。

依照杨家庄村元朝延佑四年〔1314年〕的碑文记载,当时古窑差不多专门多,估量在唐宋年间已有小窑进行生产,要紧开采2#煤层,个别煤窑如胡家窑煤矿开采9-10-11#煤层。

截止2005年年底,新阳煤矿范畴内保留采矿权的小煤矿有16座,其中孝义市境内有15座,新阳煤矿周边皆为农村,原生环境良好,仅有农耕活动,农民牲畜圈养,少量放牧。

河流、地表水体无污染,除夏季洪水造成水土流失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环境地质灾难。

当地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紧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等。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工业要紧以开办煤矿为主,开采运输业较发达。

 

图1-1新阳矿区交通位置图

1.1.4 供电供水

矿井用电采纳双回路供电系统,一回引自矿务局自备电厂后庄变电站的内部电网,电压110KV,输电距离4Km;一回引自华北电网兑镇变电站,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此便利条件对矿井的建设较为有利。

新阳煤矿现供水水源为矿工业广场邻近的GSJ-C1-6号水源井,即矿区永久水源。

取水层位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能满足矿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之需求,从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提供的水质分析报告来看,其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1.1.5 气候条件

本井田气候受季风环流、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阻碍,一年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暖温带气候。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受冬夏季风气团的交替操纵,气候多风洪涝,变化明显;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多偏南和东南气流,气候炎热,雨量集中;秋季那么因蒙古高压气团的迅速南侵,天高气爽多为晴朗天气;冬季受蒙古冷高压的操纵,多偏北和西北的气流阻碍,气候冰冷少雪。

年气温6—8月份最高一样为26℃-28℃,最高可达39℃,每年1-2月份最冷,一样为-7℃--15℃,最低为-23℃,冻土深度一样为0.42m~0.69m,年降水量5mm左右,雨季集中于7-8月份,年蒸发量一样为1800mm~1900mm,远大于年降水量,故该矿区比较洪涝。

1.16水文与地震

新阳区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流向由西往东,平常少水或无水,均属季节性河流。

新阳河发源于西部吕梁山,流经井田中部,至善吉村与兑镇河汇合后流入孝河,长34km,出山后河谷宽度为200m~5m。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河仍有小股长流水,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由于地点工业及煤炭工业的进展,截流或渗水严峻,矿区地段已成为干枯河床。

兑镇河发源于西部吕梁山柳子沟,经柳湾矿区,水峪矿区及井田东南部至善吉村流入孝河,该河长33km,河谷宽200m左右。

上述河谷均为季节性河流,平均流量专门小,要紧靠间歇性泉水及矿坑排水补给,雨季山洪暴发,水势凶残。

1958年—1960年在下游张家庄邻近修建了〝八一〞水库,库容量约3336.5Mm3。

贾家庄村东面河谷有一座小型水库,库容量约8~9Mm3,均为农业灌溉及养鱼业之用。

依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

本井田属地震烈度区7度区;依照«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划为0.15g。

1.2 井田地质特点

1.2.1井田地势

本井田处于黄土高原中部的山西省吕梁山东麓,区内地表大部被黄土覆盖,黄土冲沟发育,基岩仅在井田南部的兑镇河谷地带及矿区中部的新阳河床两岸有零星煤系地层出露。

1.2.2井田勘探

新阳井田于1956年—1958年由山西省地质厅燃料地质队进行勘探,1958年8月提交«山西省孝义、汾阳县新阳井田煤田地质勘探报告»,同年8月经省储委以第25号决议书批准。

后经1962年、1964年省储委先后两次复审结果为不合格报告,撤销原批准储量,进行重新勘探。

1964年山西煤炭工业治理局119队从矿井设计、生产需要动身,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地质勘探改革试验。

在勘探过程中,依据以往及新了解的地质情形,对钻孔的布置作了几次调整变更。

于1965年6月初终止施工,同时提交了«山西省霍西煤田汾孝矿区新阳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山西省储委1965年7月以第18号决议书批准。

1991年7月22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关于印发统配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结果的通知〔中煤总生字[1991]第338号〕把新阳煤矿地质条件类别评定为二类矿井,代号为Ⅱ—ⅡaⅠdⅡeg。

1992年2月11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关于印发统配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的通知〔中煤总生字[1992]第57号〕把新阳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评定为简单型。

从1991年至今,新阳煤矿利用山西组2#煤层生产巷道系统的有利条件,对原勘探时期钻孔密度不足不能足以操纵山西组3#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而进行了补充勘探,共施工33个钻孔,其中30个孔按规定探清了3#煤,有3个孔未见煤。

2003年10月11日至2003年11月30日,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阳煤矿通过招标方式托付山西省第六地质工程勘查院对新阳煤矿九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勘探面积0.5km2。

1.2.3 地层的概述

新阳井田地表绝大多数被第三系沉积物所掩盖,基岩仅在西部、南部河谷中有所出露,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统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浅灰色及深灰色,致密厚层状海相石灰岩,岩质较纯,性较脆,顶部有溶蚀现象,常见有黄铁矿晶体及不规那么之方解石细脉,腐蚀面50m之下夹石膏1~2层。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与峰峰组灰岩腐蚀面之上,厚度由12m~35.5m不等,平均厚度24.3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为灰—浅灰色,由灰白色黏土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组成,偶夹薄煤层,底部为铝土岩,常含较多结核状、圆块状黄铁矿。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地层由灰、灰黑色泥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煤5~7层。

要紧可采煤层为9-10-11#,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厚度87.6m~108.6m,平均98m。

4、二叠系〔P〕

按其岩性特点以及含植物化石情形分为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分别表达如下:

〔1〕下统山西组〔P1s〕

出露于井田西南部胡家窑,西沟村及西北部安家岭村一带。

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整合接触,以底砂岩K7至下石盒子组K8砂岩底为界,厚29.4m~69.6m,平均46m,为本区要紧含煤地层之一。

岩性由灰色、黑色砂质泥岩,灰黑、黑色泥岩、深灰、灰白色细、中砂岩及煤层组成。

煤层编号由上而下有1#、2#、3#煤层,其中2#煤层为全区稳固可采煤层,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3#煤层局部可采。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出露于井田西部胡家窑、西沟村、西北部安家岭、中部南头村、中南部贤者村一带,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以底砂岩K8至上石盒子组K10为界,厚63m~98m,平均80.5m。

a.下石盒子组二段〔P1x2〕

以灰绿、黄绿色中粗砂岩为主。

夹砂质泥岩及泥岩顶部有一层桃花色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厚3.78m左右。

距1#煤层90m~110m,是专门好的标志层,本段厚32m~45m,平均37.2m。

b.下石盒子组一段〔P1x1〕

以深灰色、灰色细砂岩及黑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

含菱铁矿结核及不稳固之薄煤层2~3层,最多达7层,底部砂岩〔K8〕为灰白色、中厚层状,致密块状,成分以石英为主,层位稳固,厚0.5m~21.4m,平均5.10m。

本段厚38m~52.5m,平均43.5m。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出露于井田西南部贤者村、神福村及东南部韩家滩、桑湾一带,与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下部要紧以黄绿、杏黄色砂岩,灰绿色中粗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偶夹粘土泥岩。

上部要紧以黄、绿、灰白及紫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灰紫、暗紫、黄绿色泥岩为主,并夹灰黄色及灰色铝土泥岩、岩性变化较大,大都受腐蚀,厚度不一,不易对比。

5、第三系上新统〔N2〕

分布于低山丘陵半坡及冲沟两壁,其厚度不一。

最厚在桑湾村南达51.65m。

要紧为半胶结之砂砾层,棕黄、浅棕红色亚粘土、土黄色亚粘土、钙质土等组成。

有三层钙质胶结砾岩,以下部一层较稳固,胶结良好,其它两层变化较大,一样厚30m~70m,平均厚50m。

砾石成分以石灰岩为主,砂岩及泥岩次之,分选差,滚圆度中等,砂石大小不一,本统沉积于各不同时代的基岩上,呈明显之角度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本井田范畴内分布较广,角度不整合于不同岩层之上。

〔1〕下更新统〔Q〕

浅红色粘土,夹砂砾石层。

厚0m~25m,平均12m。

〔2〕中更新统〔Q2〕

以深红、浅红色亚粘土为主,深红色砂土及粉砂土次之。

广布整个井田,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厚度不一,厚0m~55m,平均厚27m,底部偶见未经胶结的砂砾层。

其砾石成分为石灰岩、砂岩,分选不行,滚圆度中等。

在亚粘土中夹几层暗红色和红色条带及不稳固之钙质结核层。

〔3〕上更新统〔Q3〕

在本区广泛出露。

为土黄、灰白色粉砂土,松散,具孔隙和孔洞,钙质结构零星分布,且具垂直节理,孔状结构发育,厚度不一,最厚约30m,一样厚为0m~30m,平均厚为28m,与下统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4〕全新统〔Q4〕

要紧分布在现代河床及一级阶地之上,以现代河流的冲积物和洪积物、砂及泥砂、砂砾为主,厚0m~20m,一样为5m。

新阳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类型和特点明显,要紧煤层及标志层清晰,可做为对比的标志。

因此,依照标志层对含煤地层进行划分,其对比程度可靠。

本次修编报告与原1995年10月新阳矿编制的«矿井地质报告»一样仍沿用传统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对比地层,将太原组与本溪组之界限置于晋祠砂岩〔K1〕及其相当层位之底;山西组与太原组之界限置于K6灰岩之上的K7砂岩〔相当于太原西山的北岔沟砂岩〕底或与其相当层位;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之界限置于K8砂岩〔相当于太原西山的骆驼脖砂岩〕底或与其相当层位;上石盒子组与下石盒子组之界限置于〝桃花泥岩〞及相当层位之上的K10砂岩之底。

1.2.4 井田地质构造

新阳煤矿位于山西台背斜沁水坳陷的西缘,吕梁隆起的东翼,汾孝凹陷的东北部,其构造方向与吕梁、霍山方向大体一致。

新阳井田差不多为一残破的的盆状构造,地层倾角7°~10°,东西构造大致相同,东西部均为单斜构造。

1.2.5 井田的水文地质特点

1、地下水

新阳煤矿位于郭庄泉水文地质单元北部地段,该单元北部边界为汾河向斜翘起端,也以地表分水岭为界,西段与柳林泉域相邻。

边界走向由西向东,自土湾垴子~交口县上顶山〔2100.7m〕~井沟梁〔1690.5m〕~中阳县上顶山〔1739.8m〕~荒草山东〔1779.1m〕~离石顶天垴南〔1980.6m〕~文水拐岭底~汾阳桑枣坡~宋家庄~文水神堂;

区域内依照含水岩系和水力特点,地下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要紧为奥陶系灰岩,区域西、西北部均有出露,其埋深由西而东逐步加大。

岩溶现象发育,有利于地下水循环,在霍州郭庄泉群以6.29m3/s的涌水量排泄而出。

水量充沛,富水性较强。

其要紧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下水的运动流向与汾河大致相同,聚拢于霍州市郭庄一带,由于受下团柏断层阻挡以泉的形式涌出。

〔二〕太原组岩溶裂隙和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要紧为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层,尤以太原组石灰岩为主,分K2、K3、K4三层,总厚度17.68m,在区域西、西北部出露,向东被黄土覆盖。

裂隙发育程度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因而在不同地段富水性相差较大。

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一样水量不大、富水性柔弱。

山西组砂岩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仅0.00091L/s.m,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抽水试验时,抽水开始二分钟以后无水。

从抽水情形看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不管对以后煤层的开采依旧在供水水源方面均无较大意义。

这类裂隙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风化裂隙潜水及山涧沟谷地表的入渗补给。

〔三〕孔隙承压水含水层

属第三系河湖相堆积物,由砂、砂砾、砾石层组成,出露于低山及山前倾斜平原的河谷之中,其厚度随基岩腐蚀面而变化,一样为50m~157.3m,富水性变化较大,单位涌水量0.31L/s.m~9.60L/s.m,渗透系数2.39m/d~27.90m/d,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运动方向为北东向或北东东向。

〔四〕孔隙潜水含水层

要紧为第四系河床冲积层,由砂、卵石组成,分布于新阳河、兑镇河、孝河及各支流河谷之中,厚度为10m~20m,富水性变化较大,其水位埋深小于8m,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流运动方向与河流沟谷延伸方向一致,差不多上全为由西向东,成为当地居民饮用水及农业浇灌用水之要紧水源。

2、岩层透水

据地质勘查资料和矿井地质报告资料,现将井田内水文地质特点表达如下:

〔一〕要紧含水层

依照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种:

孔隙潜水含水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层间裂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含水层。

1、中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石灰岩是煤系地层的基底,井田内没有出露,埋藏深度西浅东深,中部一样在300m以下。

依照钻孔揭露资料,奥灰裂隙及岩溶现象比较发育,由东向西,从北部到中部地区,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因而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具有各向异性,新阳井田属郭庄泉域奥灰水的径流区,属强含水层。

据1995年10月由新阳煤矿地测科提交的«汾西矿务局新阳煤矿矿井地质报告»知:

奥灰水水位标高在+510m~+525m之间,单位涌水量2.13L/s.m~21.96L/s.m。

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及部分山涧沟谷潜水经由郭庄泉西部奥灰出露区的入渗补给,其地下水的流向由西北到东南。

2、太原组灰岩(K2)含水层

太原组K2灰岩是9-10-11#煤层的直截了当顶板,K2灰岩厚5.00m~28.20m,平均10.04m,含水层属于溶洞--裂隙水,在浅部或断层带处裂隙溶洞发育。

高-37号孔在K2灰岩中见溶洞2.45m,富水性次于K3灰岩。

钻孔单位涌水量在0.022L/s.m~0.885L/s.m之间,水位标高+820.61m~+922.37m,为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

邻区水峪矿1983年在三采扩区放水巷放水时,其涌水量为115m3/h。

其它巷道揭露时,其涌水属突发性的,且水量较大,但时刻较短,对生产有一定的阻碍。

3、太原组灰岩(K3~K4)含水组

K3、K4灰岩含水组为裂隙--溶洞水。

K3是7#煤层的间接底板,为8#煤层的直截了当顶板,大部分钻孔在钻到此层位时均遇见大小不等溶洞。

高-3号孔遇见0.93m的溶洞,高-11号孔遇见0.44m的溶洞。

凡钻孔钻到此层位时其漏失水量突增,最大漏失水量可达10.2m3/d,说明其裂隙溶洞十分发育,富水性较强,专门在大断层邻近那么更大。

据钻孔抽水资料知:

单位涌水量为0.20L/s.m~7.41L/s.m,灰岩为K3弱~极强富水性含水层,因此K3灰岩为本井田富水性最强的含水岩层,K4灰岩次之。

此灰岩〔K3、K4〕含水岩组,对今后煤层开拓威逼较大。

K4灰岩厚0.40m~1.00m,平均3.45m,单位涌水量0.003L/s.m~0.091L/s.m,为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其补给来源要紧为大气降水或风化壳潜水及山涧河谷潜水。

地下水运动方向,要紧为自西向东。

4、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组

本组为层间裂隙水,厚一样为20m~45m,其富水性视岩层裂隙发育程度而异,单位涌水量0.0003L/s.m~0.403L/s.m为弱富水性~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无阻碍。

5、二迭系下石盒子组K8砂岩含水层

本组以K8砂岩为要紧含水岩层,是1#煤层间接顶板,为层间裂隙水。

K8砂岩厚度一样为5.10m,其富水性视砂岩裂隙发育程度而异,本区一样水量较小,其地下水要紧补给来源,为大地降水及地面河谷潜水。

6、二迭系下石盒子组K9砂岩含水层

本组K9砂岩属于层间裂隙水。

一样厚度9.9m左右,变化较大,含水柔弱,水量一样不大,且距可采煤层较远,中间夹有较厚的泥岩及粉砂岩隔水层,对煤层开采阻碍不大。

7、二迭系上石盒子组K10砂岩含水层

本组K10砂岩层间裂隙水,一样厚为12.6m左右,含水性极不平均,随K10砂岩裂隙的变化而变化,在裂隙发育的区段富水性强,在裂隙不发育的区段富水性弱,且距可采煤层较远,中间夹有较厚的泥岩及粉砂岩隔水层,对煤层开采阻碍不大。

8、第三系砂砾层含水组

第三系上新统河湖相堆积,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底部常有一层砾岩,成分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砂岩,砾石直径大部分在50mm以上,层厚3.51m,由灰黄、棕黄色砂、砂砾、砾石和亚粘土或亚砂土互层的松散地层组成,砂及砂砾有的被钙化和胶结。

第三系上新统砾岩承压孔隙水:

此含水岩层为河湖相或滨湖相疏松沉积,由砾石及粗、中砂组成,局部胶结或半胶结。

出露于临水村以西及曹村等沟谷中,向北东方向倾斜,差不多与基岩腐蚀面倾斜相一致,分布较广,厚度变化专门小。

含水层一样可分为B2、B3、B4三个含水层或组。

B2含水层厚1.00m~8.05m,平均厚2m~3m,埋深0~13.0m,从抽水结果知,单位涌水量q=0.036L/s.m~0.038L/s.m,渗透系数K=0.0116m/d~0.532m/d,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水位标高为792.74m~815.16m,本层不宜作为大型供水源。

B3、B4含水层,二者相距较近,位于上新统下部,二者共有2~3以至8个分层。

厚度自0.9m~76.84m,平均厚20m~30m,顶板埋深116.0m以内,底板埋深可达265.07m。

水位标高为782.83m~803.04m,由于二者水头压力无显著区别,抽水试验时作为一个含水层(组)同时进行,单位涌水量q=0.31L/s.m~9.60L/s.m,渗透系数K=2.39m/d~27.90m/d,R=1600米,为中等~极强富水性,B3与B4有互补现象。

9、第四系冲积层含水组

第四系更新统Q1~Q4由底部砾岩有时变为不胶结状,红色土及黄土、河谷冲积层(命名为B1含水层),与亚粘土组成,厚度可达80m。

B1含水层要紧由巨砾卵石砂砾凸镜体粘性土组成厚10m~20m,顺河流方向变化不大,其宽度在新阳河与兑镇河汇合处善吉村,有5m~800m,水位标高在830m~756m,抽水试验结果q=0.60L/s.m~12.87L/s.m,K=5.80m/d~43.49m/d,R=5m为中等~极强富水性含水层,垂直水流方向q=20.96m/d,K=220m/d,潜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上新统的孔隙水等多方面的,大部分时刻呈细水长流,各含水层综合成果见表1-1。

 

表1-1各含水层特点综合成果表

名称

地下水

类型

两极厚度

平均厚度(m)

单位涌水

量(L/m.s)

水位标高

(m)

渗透系数

(m/d)

水质类型

奥陶系

石灰岩

裂隙-

溶洞水

2.13-21.96

550-575

太原组

K2灰岩

裂隙-

溶洞水

28.20-5.00

10.04

0.022-0.885

820.61-922.37

0.357-13.09

HCO3-SO4-Ca-Mg

太原组

K3灰岩

裂隙-

溶洞水

9.30-2.70

5.71

0.020-7.41

819.19-921.91

0.6826-80.98

HCO3-SO4-Ca-Mg

太原组

K4灰岩

裂隙-

溶洞水

7.00-0.40

3.45

0.003-0.91

850.13-936.17

0.107-24.88

SO4-HCO3-Ca-Mg

山西组

砂岩组

层间裂

隙水

20-45

0.0003-0.403

815.61-984.72

0.00111-1.17

SO4-HCO3-Ca-Mg

石盒子组

砂岩组

层间裂

隙水

51-12

30.60

0.0009-0.11

785.65-891.12

0.00142-0.203

HCO3-Na-Ca

第三系

砂砾岩

承压孔

隙水

0.9-76.84

0.31-9.60

782.83-815.16

0.0116-27.90

HCO3-SO4-Ca-Mg

第四系

冲积层

孔隙

潜水

10-20

0.6-12.87

756-830

19.485-46.50

HCO3-SO4-Ca-Mg

〔二〕隔水层:

区内各含水层之间差不多上都有隔水层相间,但要紧有以下三层:

1#、11#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面之间的隔水层

奥陶系峰峰组上覆地层中石炭统本溪组,其厚度12m~35.5m,平均厚度24.3m。

由一组粘土质泥岩、砂岩、灰岩组成,下部为铝土岩及铁铝岩。

9-10-11#煤层底板至本溪组上界面平均间距84.0m,由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组成。

这套地层在没有导水通道存在的条件下是奥灰含水层和煤系地层含水层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2、下石盒子组以上隔水层

区内下石盒子组以上地层数百米,其岩性要紧为泥质砂岩、泥岩、细-粉砂岩组成,夹少量中-粗粒砂岩,是煤系地层上部较好的隔水层。

在没有导水通道存在的条件下,本隔水层能有效的阻止上部裂隙水向下渗透补给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

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隔水层

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是一套以深红、浅红亚粘土为主,淡红色砂土及粉砂土组成,广布整个井田,厚度6m~55m,在没有导水通道存在的条件下能够隔绝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与下伏地层的水力联系。

〔三〕井田内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点

通过几十年的开采,在井田西部、南部和西北部开采范畴内仅有一条断层发生涌水,即1990年开拓七采大巷时遇一断层发生涌水,涌水量为7.89m3/h~98.28m3/h,平均63.7m3/h。

1991年开拓七采绕道又遇此断层发生涌水,涌水量为46.7m3/h~136.8m3/h,经分析认为此断层导通了K3、K4灰岩水,发生涌水。

其它断层均未发生涌水,然而,随着深部煤层的不断开拓,矿山压力和太原组灰岩水的压力不断增加,都会使原先不导水的断层专门可能变成导水断层。

在开拓井田东部煤层时,由于断层多且落差较大,切割了各含水层,这些断层就会成为这些含水层之间的导水通道,使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发生水力联系。

由于井田中心地带和井田东部〔新阳向斜部位〕9-10-11#煤层底板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530m不存在带压开采问题。

带压区中的断层专门可能成为奥灰岩溶水进入巷道和采掘工作面的导水通道。

因此在开采9-10-11#煤层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