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691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山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人大Word下载.docx

省级森林公园老君山;

鲁班山地质公园;

草川大草原;

庞德故里;

姜维大战铁笼山古战场;

温泉度假村;

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经过武山的红色旅游区等十大景区。

有一般景点52个,主要是宗教场所、古遗址、古建筑、自然风景点等。

主要接待的是水帘洞、温泉和卧牛山。

有旅游定点接待单位51家。

其中宾馆饭店7家,景区景点5家;

旅游购物10家;

农家乐25家;

休闲娱乐场所3家;

旅行社代办点1家。

经营接待情况。

从2008年至2010年,近三年的接待情况来看,我县旅游发展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局面。

截止2010年底,我县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04.8万人(次),国外游客3.2万人(次),收入5.6亿元,每年分别以22%和23.6%的速度递增。

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在全县GDP中的比重达到了6%,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了14%。

在市场分布上:

国外市场,一级市场主要是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40%;

二级市场主要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占45%;

三级市场主要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占15%。

国内市场,一级市场主要是兰州和天水市场,占34%;

二级市场主要是甘谷、陇西、漳县等周边地区,占42%;

三级市场主要是西宁、平凉、白银等省、市,占24%。

就业容量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直接从事旅游的企业有:

温泉度假村、水帘洞景区、卧牛山森林公园、木梯寺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等五个景区;

宁远宾馆、杜康饭店、星光饭店、金轮饭店、映山红酒店、藏龙饭店、富春大酒店七家宾馆饭店;

玉宝斋、博雅玉行、雅玉轩、好邻居超市、银都超市五家旅游购物生产厂家;

特别是旅游产品鸳鸯玉,全县现有生产、加工企业800多家,在兰州、天水、敦煌等地的销售个体户60多家,有5000多人从事玉器加工生产销售工作;

从事旅游服务的相关行业有:

第三产业的邮政、电信、保险、娱乐服务场所等,第二产业的食品、饮料等生产加工企业;

第一产业的粮食、蔬菜等。

直接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达7000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达到3万多人。

经济指标情况。

旅游业不仅有自身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关联产业的间接效益。

2010年,我县旅游总收入1.8亿元,占全县GDP的6%,主要收入为:

一是旅游产品,主要是鸳鸯玉系列产品,销售量大,经济效益好,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占GDP的近2.6%。

二是宾馆饭店,总收入近4800万元,占GDP的近1.8%。

三是交通运输,占GDP的1%,四是景区(点)服务、电信、保险等收入,占GDP的0.4%。

产业带动情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我县情况看,旅游业不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有利于群体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主要带动的是:

一是宾馆饭店,从我县游客的消费结构看,餐饮和住宿的支出占总消费的56%左右,其中住宿36%,餐饮占20%,旅游带动的第一大产业就是宾馆饭店业;

二是交通运输业,从我县的情况看,每个游客的交通费用占总费用的15%—20%,这从根本上带动了全县的交通运输业;

三是旅游购物,在农业方面,带动了养殖、花卉盆景、蔬菜瓜果等,在工业方面,带动了纪念品、食品饮料等的发展,比如我县的鸳鸯玉系列产品,80%的都被作为旅游产品销售给外地的游客,目前旅游购物占总消费支出的15%—30%;

四是电信保险业,占总消费的6%;

五是文化娱乐业,我县是书画之乡,全县从事书画展示展销、玉器文博的近50家,占8%。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抓发展,确定科学思路。

按照县委、县政府“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做强农业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激发商贸活力、培育旅游优势、提升科教水平、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确定了旅游发展的具体思路为: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升旅游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龙头带动功能为目标;

以创新机制,加快景区经营管理改革为突破口;

以申遗为契机,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石窟景区工作为重点;

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

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抓规划,打造特色品牌。

为了科学、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县旅游,我们制定了《武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武山县水帘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武山县卧牛山森林公园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制定了《武山县木梯寺文物保护规划》和《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文物保护规划》,做到了规划先行、有序开发、科学发展。

在景区规划和总体规划中,紧紧围绕打造石窟文化精品这个主题,做到了“三个突出”:

突出石窟特色。

以水帘洞、木梯寺、鲁班山、老君山、禅殿寺为主要石窟资源,结合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丝路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规划了特色鲜明的石窟旅游产品。

突出精品线路。

着力打造了以水帘洞、木梯寺为特色的石窟文化精品线路;

以温泉、大草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

以卧牛山、老君山为特色的绿色生态精品线路。

突出国际定位。

近年来,佛教文化和石窟文化旅游产品在东南亚很受欢迎,县内的国外游客迅速增长,针对这种情况,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科学分析优势和劣势,面对重大的申遗工作,在全县的总体规划中将石窟文化融入到天水的“百里石窟走廊”中,融入到甘肃的“石窟走廊”中,成为丝绸之路的热线,全力打造国际品牌。

三、抓体制,增强发展后劲。

为了快速、积极、有效地打造我县旅游品牌,县委、县政府以创新体制为突破口,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机构上,在去年的机构改革中,县委、县政府考虑到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条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新思路,将文物和旅游两个部门整合在了一起,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从基层来说,将两家管理单位整合为一家,很好的促进了水帘洞文管所和木梯寺文管所的管理工作。

开发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天水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出台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政策法规,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模式;

以转让、承包、租赁等形式,依法对景区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从而加快融资,盘活景区,加快开发步伐。

我们出台了《武山县水帘洞经营管理办法》,把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以便提高旅游经营管理的水平。

经营上,我们紧抓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的历史机遇,打破区域限制,以资源为纽带,加强区域协作,积极主动融入大关中旅游圈,和宝鸡、咸阳、西安等城市联合打造旅游精品,做到了区域联合、资源共享、客源互换、效益倍增的良好效果。

四、抓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旅游项目,加大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近2亿元,用于景区建设。

首先,加强文物保护。

利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项目,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水帘洞、木梯寺两个石窟景区的文物进行抢救、修复和保护。

今年计划投资近2000万元,对水帘洞和木梯寺的文物分壁画修复、危岩体加固、古代建筑维修三部分进行维修保护。

其次,加强道路建设。

一是在水帘洞景区,投资1400多万元,新修了水帘洞2.6公里的主干道,新修了水帘洞单元390米的上山步道,修通了通往景区公路4条50多公里,建成桥梁及过水路面7座,景区道路护坡1000多米,确保了景区主要公路畅通无阻。

同时,对景区的上山步道、桥、涵及栏杆等进行了配套完善。

三是,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三年来,先后投资1000万元,在水帘洞、木梯寺旅游区先后新修了景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三星级、四星级旅游厕所、文管所大楼及两个停车场的硬化、绿化和美化,完善了景区旅游标识牌、指示牌及公共信息牌;

加大了温泉度假村住宿、餐饮、娱乐设施的新建和改造;

完成了卧牛山森林公园停车场、厕所及部分栈道和景点道路的铺砌和景区水、电、通讯设施的配套;

同时,对县内宾馆饭店、旅游购物及道路交通进行了装潢、改造及完善,提高了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四是,加强了景区环境整治。

拆除了拉梢寺及停车场旁的僧房、工棚、临时购物点、水帘洞文管所的旱厕以及景区大门口的护林公益墙;

彩绘了接待服务区的游客中心、文管所办公大楼、三星级厕所、渡仙桥和现文管所办公场所等古建筑;

修通了连接文管所至四星级厕所的道路;

对水帘洞景区3km的农电线路进行改造,由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电缆线路。

五、抓宣传,扩大客源市场。

为了扩大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的知名度,近年来,我们先后投资10多万元,印制了《武山画册》、《武山旅游折页》、《武山旋鼓折页》、旅游手提袋、旅游帽、《天水旅游百事通》等旅游宣传品,并且主要抓了“三个创新”:

一是宣传内容的创新。

一方面力求对石窟文化的宣传内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就独就精,以宣传内容的新奇、独特,吸引游客,特别是拉梢寺的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大佛的独特性宣传,木梯寺石窟的奇特性宣传;

另一方面,武山石窟文化内涵深厚,要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以宣传,提升产品档次,达到借船出海,扩大知名度的目的。

二是宣传形式的创新。

我们要制定宣传促销机制,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府网站,旅游网站等网络宣传,专门设立了水帘洞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网站,网站围绕水帘洞创4A的重点,对全县的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旅游购物、交通出行、宾馆饭店等都做了全面的宣传。

突出新闻媒体的宣传,制定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宣传计划。

突出节会的宣传、推介和交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节会和推介会,做到走出去,引进来。

三是推介方法的创新。

采取区域性联合推介促销的方法,扩大我县的客源市场,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推介,客源互送互增,最近,我们要联合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旅游产品,在省内外联合推介三县2—4日精品线路。

六、抓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截止2010年底,我县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0.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3万人。

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的比重达7.3%。

其中,旅游管理人员占3%;

从事宾馆饭店的人数占28%;

旅游产品加工的人数占40%;

景区服务人员占15%,交通运输占8%。

为了提高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规范操作程,我们在每年都会举办培训班,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各大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定点接待单位的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的培训。

培训采取授课、看电教片、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了接待能力。

我们先后累计培训人员达1800多人,同时,还组织人员举办农家乐培训班,培训服务人员260多人(次),外出务工人员440多名。

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是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在竞争的市场中,仍有很多弱势:

一是可进入性差。

一方面,资源开发程度低,景区景点开发少,景区基本处于原始、待开发状态,略又开发,但档次低、规模小、条件差,游客参与性、娱乐性的项目少,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健全,景区内水、电、路、通信不健全;

景区外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都不配套。

二是附加值低。

我县旅游入境人数属于全省的大县,但消费收入属于小县,全省旅游消费平均360元/人(天),我县为180—220元/人(天)。

游客的消费仅限于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费用;

服务限于游山玩水式的“小旅游”服务。

相反,对于旅游消费中最高的购物、娱乐、度假等高附加值的“大旅游”没有很好开展,服务不配套,项目不完善,从而导致游客多,流失也多,人均停留时间短,收入低的格局。

三是资金投入少。

我县旅游产业起步晚,条件有限,资源开发少,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设施不配套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

但由于我县整体经济能力弱,财力有限,投资有限,社会投资尚未形成,没有投资来源;

省际投资又重点于国际国内的知名景点,县域旅游基本没有投资,从而导致在宣传促销、项目论证、办公费用等都无法落实。

四是知名度不高。

旅游业发展取决于市场,市场取决于旅游产品知名度,知名度又取决于宣传促销攻势的强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经济是一种“炒作经济”,但由于经费问题,在许多新闻媒体宣传少,系列报道没有,大型节会、旅游展销、旅游年会等活动都没有参加。

旅游宣传书刊少,旅游折页、光盘、交通图缺乏,因此,宣传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在促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我县在全省的知名度不高,不能成为全省或外省进入甘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二周边市县区强劲的宣传攻势导致我县的市场被蚕食,产品被强卖,经济效益流失。

五是市场竞争力弱。

旅游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县旅游企业总体上是:

小、弱、散、差,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局部上是:

景区景点内容空洞,设施简陋,交通不畅,要素不全,服务不到位;

旅游接待人员少,素质差,接待水平低;

宾馆饭店业管理落后,人才缺乏,设施不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差;

旅游购物产品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档次低,各自为阵,分割市场,开展不正当竞争,没有形成同意对外的合力,影响了总体效益。

旅游娱乐场所少,项目没有新意,不能吸引游客。

意见建议

一、继续实施主导战略。

只有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才能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格局。

一是建立协调机构。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既能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

既解决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制定发展政策。

按照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出台有关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模式,以转让、承包、租赁等形式,依法对景区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投标,从而加快融资,盘活景区,加快开发步伐。

二、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一方面,对县内的专业人才,尽量分配调动到旅游行业工作,目前,旅游景区基本没有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对已经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争取在岗培训、进修培训和委托大中专院校培养等形式,在几年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同时,建议编制部门增设编制,目前,旅游局只有7个人,作为旅游产业的业务管理部门,人员少,力量弱。

三、加大旅游产业投入。

加大各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专项资金和其他建设资金的支持。

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旅游宣传推广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

同时,建议放宽旅游准入条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方面,对于旅游景区点、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规划、节会等经费,建议县上给予支持,预算一定的公务业务费用;

另一方面,建议县上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市、县协调财政、文物、水利、林业、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突出三大景区的建设。

一是水帘洞、木梯寺石窟文化旅游区。

完善景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

二是温泉、大草原休闲度假旅游区。

加快温泉度假村住宿、餐饮、娱乐设施的改造,加大温泉至大草原景区的道路建设,对大草原景区以新增跑马场、趣味竞技场、射箭等娱乐、休闲项目为主,积极开展民间歌舞、戏曲和武术表演等活动。

三是老君山、卧牛山生态绿色旅游区。

加大老君山、卧牛山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完成卧牛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停车场、厕所及部分栈道、景点道路的铺砌。

同时,还要完善各景区的水、电、通信、安全设施;

完善县城内的宾馆饭店、旅游购物,道路交通等设施。

通过以三大景区为主的开发建设,提升武山旅游产品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