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4929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docx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教案

第1次课程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本次课学时数

3

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世界和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历程,掌握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标准。

本次课

重点与难点

教学

重点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标准,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

难点

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程讲授、案例解析、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45

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

15

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

30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45

教学过

程设计

首先向学生讲解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并参考部分国际宪章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在学习国际保护宪章和时间文化遗产的部分,观看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图片,体会她们的定义、选定标准和文化内涵;着重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三个历史阶段是难点。

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

思考:

有哪些国际宪章和宣言讲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

参考资料

《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

课后小结

在理论讲解的过程能够穿插一些相关的材料、文件和图片,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第一节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1、历程:

从古董的珍藏到建筑乃至整个环境的保护

古代:

古董、革故鼎新的破坏(案例:

我国: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带来的对前朝的毁灭性破坏,除了唐朝继承隋朝、清朝继承明朝的皇宫;欧洲:

古罗马摧毁希腊的城市和宫殿,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的破坏、掠夺和打砸抢烧)

近代:

工业化浪潮的毁灭和破坏

现代: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崛起

现代意义的文物古迹的保护:

立法保护(案例:

对比英国、法国和日本)

2、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

包括《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宪章》、《华盛顿宪章》

《雅典宪章》:

第一个获得国家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

《威尼斯宪章》:

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并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

案例:

“华沙速度”。

文物古迹:

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这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

《内罗毕宪章》:

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在社会方面、历史和实用方面的普遍价值。

《华盛顿宪章》:

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

本节小结: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

由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保护各种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建筑与环境,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还休戚相关的历史各地区及至整个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城市传统文化——愈加深广、复杂的保护领域。

这种历史回归的现象反映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第二节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

从当今山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城市及古建筑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地增添和丰富。

一、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所谓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

而现在,许多出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一般建筑、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入历史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

二、从保护范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

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当前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和城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所谓全面保护。

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包括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在内。

三、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都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

但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指出的:

“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体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

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

此外,从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采用各种的技术手段,更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

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与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众参与。

第三节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

1、国际保护宪章:

颁布的目的是促进国际社会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雅典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马丘比丘宪章》《佛罗伦萨宪章》等。

2、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截止到1997年12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552项,其中文化遗产418项,自然遗产114项,双遗产20处。

文化遗产:

(1)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自然遗产:

(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

(2)从列举、保护或自然美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通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选定标准:

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标准。

3、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1985年11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从1987年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产名单。

到1997年12月止,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19项,其中文化遗产12项,自然遗产5项,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项,即:

文化遗产:

刀里长城、北京故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桶坑、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扎庙、孔府7L林、武当山古建筑、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占城。

自然遗产:

武陵肮、九寨沟、黄龙、峨明山、乐IL5大佛风景区、庐山风景区c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泰山、黄山。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历程:

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开始于20C20S的考古科学研究

1922年,北大设立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1926年,中国首次考古发掘,在山西夏县发现了发现与仰韶文化同期的历史遗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迈向科学化、系统化。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1932年,颁布《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

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

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

本章小结:

人们从收藏含量到认真地保护文物古迹是文明的进步,从保护单幢的历史建筑到保护历史城市是现代社会现代意识的表现:

退步被世界普遍公认的一个个“国际宪章’是保护历史文化造产的保证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保护工作.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先后公有了三批共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86年开始了对历史城市的保护工作.

问题讨论:

1、什么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什么是历史城市保护?

3、有哪些国际的宪章和宣言论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

4、什么是世界遗产?

我国有哪些项目?

最近新增了哪些?

 

第二章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

1、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性城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丰富是举世闻名的,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2、中国的历史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查证从春秋战国的城市—直到明清时代,古代的都城以及地区统治中心,以至一些重要的边防城市,都事先有周密的规划、然后再先地下后地上营建。

而规划又基本时候、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具有特性。

3、中国由于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别很大,因而中国的城市类型很多,颇具特色,风格迥异。

4、中国的历史京城都有文化职能,城市既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城市具有各种职能,古城市的官衙、宗教寺庙、学官等是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也是今天主要的文化名胜古迹。

5、中国的城市从未出现过衰落,不像欧洲曾出现过几次的城市衰落。

中国古代社会长别处于统一的大帝国,且中国古代文化长期不衰,经济发展又比较缓慢,因而城市延续着发展,历史从未中断、城市中留了许多古建古迹,就是佐证。

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形成与发展

1、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

中国城市保沪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建国初期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建筑及城市规划学者对保护古都北京的研究、规划和倡导。

2、历史文化名城的定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应该指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是作为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护策略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

3、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

第一,起宣传教育作用,作为—种荣誉唤起民众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第二,作为—项保护策略,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现划中必须包括保护专项规划、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计划。

4、历史文化名城的三项核定原则

根据1982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围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人”,史价值和本命意义的城旷。

并在1986年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审批过程中,形成了具体审定工作的三项核定原则:

(1)个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近耍着更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比史、科学、艺术价值。

(2)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区别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持色,并只有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衔区。

(3)文物古迹更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相局、建设力针有重要影响。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及其分布

国务院分别丁]982午、1986年及1994年公都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治区、直辖巾)审批公45各地区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截止1997年]2月止共82个。

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24个(1982年):

北京,承德,大网,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延女,西安。

第二批38个(1986年):

天津,保定,干植,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歇且,寿且,皂州,福州,漳州.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间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n咕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报,敦烃,银川,喀什。

第三批37个(1994年):

正定,邯郸,新纬,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衔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