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484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OPES指标体系20终.docx

MOPES指标体系20终

MOPES指标体系2.0(终2012)

文件编号:

2011-GZ-00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

(版本:

2.0)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估小组

2011年12月

 

目  录

一、参考依据

1、城市公共交通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地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8-1999 

2、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114-2007

3、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438-2007

4、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486-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定义的城市轨道交通(GJ2)。

2、本指标体系中的统计期一般均指一年。

根据分析需要,也可按月或季度作统计分析。

3、若一个城市拥有多家运营企业,本指标体系中的网络级一级指标需由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管理机构或各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三、框架结构

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遵循“求同存异,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不同口径的统计指标参考国际惯例。

图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和绩效指标两个大类构成,总计117个指标。

其中基础类指标包括线网指标、车站指标两种类型,共计8个指标;绩效指标包括客流指标、运行指标、服务指标、安全指标、能耗指标、成本指标六种类型,共计109个指标。

为减少各参加单位的工作量,将指标体系分两个层次,一级指标为各参加单位提供的原始指标,共计59个;推演指标为经综合分析得出的指标,共计58个。

四、指标体系

基础指标(2类,8个) BasicIndicator

层  次

分  类

一级指标

推演指标

线网指标(LI)

运营线路条数

线路运营长度

网络运营长度

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

车站指标(ST)

线路车站数

换乘车站总数

网络车站总数

平均站间距

绩效指标(6类,109个) PerformanceIndicator

层  次 

分  类

线路级

网络级

一级指标

推演指标

一级指标

推演指标

客流指标

(Passenger)

客运量(PA)

线路日均客运量

线路最高日客运量

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

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

线路客运量增长率

网络日均出行量

网络出行量比重

网络最高日客运量

网络客运量比重

车站最高日客运量

网络日均客运量

网络客运量增长率

网络出行量增长率

周转量(PB)

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

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

换乘量(PC)

换乘站日均换乘客流量

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

网络换乘系数

运距/乘距(PD)

线路平均运距

网络平均乘距

强度/负荷(PE)

线路客运强度

线路负荷强度

网络客运强度

网络负荷强度

网络出行强度

 

运行指标

(Train)

 

运行指标

(Train)

基础数据(TA)

线路配属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上线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可用车辆数(车型、编组)

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

线路每公里配车数

线路车辆上线率

线路车辆可用率

企业职工数

司机总数

储值票使用率

网络配属车辆数

网络每公里配车数

网络上线车辆数

网络可用车辆数

网络车辆上线率

网络车辆可用率

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

司机配备率

司机生产率

全员生产率

速度利用率(TS)

旅行速度

速度利用率

实际最高运行速度

单程行驶时间

全周转时间

里程利用率(TB)

线路日均运营里程

线路总行驶里程

线路里程利用率

网络日均运营里程

网络里程利用率

兑现率(TC)

线路图定开行列次

线路实际开行列次

线路加开列次

线路日均开行列次

列车运行图兑现率

网络日均开行列次

网络平均兑现率

准点率(TD)

线路准点列车次数

线路列车准点率

网络平均准点率

列车服务可靠度(TE)

线路延误事件数

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

车辆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信号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供电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工务设施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屏蔽门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其他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员工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乘客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其他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

网络延误事件数

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

清客频率(TF)

线路清客列次

线路清客频率

网络清客列次

网络清客频率

服务指标(Service)

乘客服务(SP)

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

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

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

设施设备可靠度(SR)

售票机可靠度

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

进出站闸机可靠度

自动扶梯可靠度

垂直电梯可靠度

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

安全指标(Safety)

运营事故次数

运营事故频率

能耗指标(Energy)

线路牵引总能耗

线路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网络动力照明能耗

网络牵引总能耗

网络每车公里牵引能耗

网络每人次牵引能耗

网络每人公里牵引能耗

成本指标(Cost)

运营总成本

运营票务收入

运营成本比

车公里成本

人公里成本

每人次成本

每人次票务收入

每人公里票务收入

1.线网指标

1.1运营线路条数

定义:

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总条数。

单位:

条。

计算方法:

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包括试运营阶段的线路。

1.2线路运营长度

定义:

运营线路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

单位:

公里。

计算方法:

按照(CJ/T8-1999)规定方法计算,运营线路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含非独立运营和命名的支线,不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线、安全线的长度。

1.3网络运营长度

定义:

网络中各线路运营长度之和。

单位:

公里。

计算方法:

网络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

1.4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

定义:

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与上期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

计算方法:

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100。

2.车站指标

2.1线路车站数

定义:

运营线路上办理运营业务和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

单位:

座。

计算方法:

按独立命名线路统计的运营车站个数。

2.2换乘车站总数

定义:

运营线路交汇处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其他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

单位:

座。

计算方法:

包括付费区换乘车站和非付费区换乘车站。

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在付费区内利用站台、站厅、通道等方式实现换乘的车站;非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同一票务系统站外换乘连续计费和非同一票务系统设有换乘设施的车站。

2线或2线以上换乘车站均只计作1座换乘站;共线运营线路,当连续共线车站超过2座时,只计作2座换乘站。

2.3网络车站总数

定义:

网络中各条运营线路的车站总数。

单位:

座。

计算方法:

网络中线路车站数之和,共线段运营车站只计1次。

2.4平均站间距

定义:

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车站站中心间的平均距离。

单位:

公里。

计算方法:

平均站间距=线路运营长度/区间数

3.客流指标

3.1客运量

3.1.1线路日均客运量

定义:

统计期内,线路日运送乘客总量的平均值。

单位:

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

线路客运量由本线进且本线出客流、换入至本线客流、由本线换出客流、途经客流四部分组成。

包含可采用统计分析或客流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清分的公务票、老人票、纪念票等非付费客流。

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日客运量/统计天数。

3.1.2线路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

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量中最大的日客运量。

单位:

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

线路最高日客运量=Max{线路日客运量}。

3.1.3线路客运量增长率

定义:

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与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

计算方法:

线路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100。

3.1.4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

定义:

线路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单位:

万人次/h。

计算方法:

指正常运营状态,不包括由于城市大型公共活动或其它突发事件引起的持续影响期小于一周的突发客流情况。

在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时由系统直接计算得出结果(或采用客流调查方式取得),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

3.1.5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

定义:

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与相应运力的比值,反映线路高峰小时最大断面的拥挤情况,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

单位:

%。

计算方法:

备注:

车厢空余面积定员数按国家设计标准6人/m2计算。

3.1.6网络日均客运量

定义:

统计期内,网络日客运总量的平均值。

单位:

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

网络日均客运量=统计周期内网络总客运量/统计天数。

3.1.7网络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

统计期内,最大的网络日客运量。

单位:

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

网络最高日客运量=Max{网络日客运量}。

3.1.8网络客运量增长率

定义:

本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情况。

单位:

%。

计算方法:

网络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100。

3.1.9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

定义:

网络日均客运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比率。

单位:

%

计算方法:

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日均客运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0。

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

说明:

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3.1.10网络日均出行量

定义:

统计期内,平均每日利用轨道交通网络出行的乘客数量。

乘客在网络中换乘一次或多次时,均视为一个出行人次。

单位:

万人次/日。

计算方法:

各线进站客流量的总和,包含公务票、老人票、纪念票等非付费客流。

3.1.11网络出行量增长率

定义:

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相比的增长比例。

单位:

%。

计算方法:

网络出行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100。

3.1.12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重)

定义:

网络日均出行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率。

单位:

%

计算方法:

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日均出行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100。

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

说明:

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

3.1.13车站最高日客运量

定义:

统计期内,轨道交通运营车站每日为乘客提供进站、换乘、出站服务的总次数称为车站日客运量。

车站最高日客运量指统计期内所有车站日客运量中最大的车站日客运量。

单位:

万乘次/日。

计算方法:

车站最高日客运量=Max{车站日客运量}=Max{车站日进站量+车站日换乘量+车站日出站量}。

说明:

该指标反映所有车站客运工作中的日最大量。

统计时需列出车站名、最高日客运量及对应的日期。

换乘站作为一个车站进行统计,非换乘站的日换乘量以0计。

3.2周转量

3.2.1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

定义:

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

单位:

万乘次公里/日。

计算方法:

设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票务系统统计客运周转量;没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