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949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docx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精

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2】近代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

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

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

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

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

D史实错误,排除。

【答案】A

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

3.(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本题材料说的是英国媒体对张之洞的《劝学篇》英译本的评价,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C(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和D(抛弃孔夫子等于抛弃儒家思想)

【答案】A

4.(2013·四川文综·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发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故答案D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3·天津文综·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题干中“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这句话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要学习西方,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6.(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演论》D.《资政新篇》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从题干信息“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排除C、D,C与戊戌变法有关,D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可知要求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在洋务运动前提出学习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是《海国图志》可知B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排除A。

【答案】B

7.(2013·海南单科·12)魏源说: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

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魏源强调圣王复作,也不舍明代税制,而回到唐代税制,强调历史发展的进步,不学习古人,四个选项都强调变法,但A、B都强调变法和材料意思一致;D强调借助古人来进行变法,与题干材料思想差异最大,故选D。

【答案】D

8.(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

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

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

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

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

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

【答案】B

9.(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答案】C

10.(2013·上海单科·33)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

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

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

近史实本质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考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对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所以出现崇厚出访时的现象,故C项分析最全面;A、D项只是问题的两个表面现象;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11.(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4分)

【考点】西学东渐思潮

【解析】第一问是简单的,回答必修三中《西学东渐》一课的“中体西用”。

第二问考查洋务派与抵抗派的继续关系。

【答案】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

分析。

(10分)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从材料分析,刘锡鸿是顽固派,而郭嵩焘是维新派的。

所以他们说的“本末”是不同的,从这些方面分析就行了。

【答案】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12.(2013·山东文综·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考点】晚晴时期教育与思想文化、晚晴政治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一问依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的译书特点,并分析原因,共有两问,注意读表的纵横轴,然后分开有条理回答。

第二问也有两个小问,读表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中体西用办学思想,然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化影响,这样的大题要注意细分成小题来回答,条理清晰,可以得高分。

第三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概括文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20分)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

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3.(2013·上海单科·38)同文馆之辩(1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

由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

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

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

问题: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

理由是什么?

(6分)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8分)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题,倭仁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技艺,中国的天文、算学比西方先进,而且洋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第

(2)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要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社会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阐述自己的看法。

注意论从史出。

【答案】38.

(1)

水平1:

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

(6分)

·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

(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

(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

(3)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水平2:

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理由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

38.

(2)

水平1:

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8分)

·师夷长技,培养科技人才是晚清的时代要求,而道德人心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可谓“千古未有之变”,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

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

然而,道德人心亦是立国之本,不重视道德人心,片面强调科技和科技人才,虽有“长技”而不能真正自强。

水平2:

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单方面讨论问题(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0分)

14.(2013·上海单科·40)严复笔下的进化论(25分)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

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

(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8分)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15分)

【考点】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

(1)题严复翻译赫胥黎的作品是在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第

(2)题严复翻译赫胥黎的作品有着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主要是阐述中国必须变革的维新思想,在内容上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

第(3)题严复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笔下的进化论,综合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观点,在时代大潮的刺激下,给西方的进化论打下了中国烙印。

【答案】40.

(1)

水平1:

能准确回答问题。

(2分)

·甲午战争,或第一次中日战争,或甲午战败。

水平2:

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

40.

(2)

水平1:

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

(8分)

·严复并未忠实翻译赫胥黎的作品,在译文中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按语,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严复的翻译深深打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赫胥黎将进化论的使用限定于自然界,严复则将其扩展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相较赫胥黎的观点,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的观点。

水平2: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分)

40.(3)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4分)

水平1:

能够从不同版本进化论的比较诠释中提出观点。

(4分)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综合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观点,在时代大潮的刺激下,给西方的进化论打下了中国烙印。

水平2:

能依据材料就严复进化论的来源或影响提出观点。

(2分)

·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竞天择,适则生存。

水平3:

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1分)

·指出进化论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思潮。

水平4:

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0分)

评分项二:

史实(4分)

水平1:

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严复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4

分)

水平2:

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3分)

水平3:

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2分)

水平4:

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0分)

评分项三:

论述(5分)

水平1:

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

(5分)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3分)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1分)

水平4:

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

组织(2分)

水平1:

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0分)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材料:

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

ABC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

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2.(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答案】C

3.(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

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

故选D。

【答案】D

4.(2013·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

……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

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

我们中

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

“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

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

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

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5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第三问,列举史实是第一步,注意设问中的辩证解读,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

【答案】

(3)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5.(2013·天津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

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

是什么?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6分)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因此,其演讲题目应是《庶民的胜利》。

“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抓住新纪元一词,可以得出这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应是俄国十月革命。

“变化”的回答可从学习苏俄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整合答案。

【答案】《庶民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4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观点的概括主要针对的是关于“一战”胜利的原因来回答。

背景的回答要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概括。

【答案】陈独秀:

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

“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

李大钊:

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