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586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生命教综述.docx

语文生命教综述

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生命教育

的有关研究综述

朱震远(上海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20002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学生命教育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生命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既反映了教育界对世纪交替期间各种漠视生命的普遍社会问题的应有关注,也显示出未来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重要趋势。

它既是对时代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嬗变的必然回应,又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它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成为许多一线教师和有识之士的重点关注的领域。

其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似乎受到研究者的更多青睐,有望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隐性课程”)实施生命教育探索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拟对该领域探索研究的进展和主要内容作一简要回顾分析,以期为有关的研究探索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一、国内外生命教育的进展和大致状况[1-7]

从今天“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看,它所包括的生命知识的教育和各种人文主义、社会伦理和宗教思想,无论在东西方都可说是古已有之。

但这些思想和实践从生命教育角度看都只是零散和非系统的。

在人们用“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将其统合起来之前,我们只能说当时的“生命教育”只处于萌芽状态。

1.国外和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认为现代生命教育直接脱胎于美国等在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死亡教育(DeathEducation)。

美国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高校有计划、有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到70年代末,美国的死亡教育己经在各级学校基本普及。

同时,1959年心理学家赫尔曼《死亡的意义》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死亡学(Thanatology)研究的诞生,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兴趣和关注,直接推动了死亡教育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为生死教育(Life-and-DeathEducation),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探究“生命教育”概念的产生,应注意中文的“生命教育”与国外的两种提法EducationforLife和LifeEducation相对应。

其中EducationforLife最早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Walters,J.Donald)于1968年提出,并先后在美国和意大利所创建的6所阿南达学校(AnandaSchools)实施。

由此,一般认为现代生命教育概念和思想最早即由美国Walters提出。

Walters等还撰写了《生命教育:

与孩子一起迎接挑战》(EducationforLife:

Preparingchildrentomeetthechallenges)等书(已有中译版),对生命教育的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做了阐述。

近年美国还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有生命教育和资源网(LifeEducationandResourceNetwork)等。

而Lifeeducation是于1974年由澳大利亚的Rev.TedNoffs牧师针对青少年吸毒且许多青少年死于吸毒这一问题而提出;1979年,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成立了以“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为宗旨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Centre,简称LEC)。

目前,生命教育中心(LEC)己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在英国、美国、中国香港、纽西兰、南非、泰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分支机构运作。

我国港台地区生命教育主要接受了LifeEducation的提法,但其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异。

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台湾在华人社会中是生死教育的先驱。

1996年前后,台湾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残案件,鉴于此,台湾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校园施行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同年底,开始在台湾全省各地推动中等学校的生命教育。

推动之初,由实行伦理教育已有几十年经验的台中市天主教晓明女子中学为总推动学校,设立“伦理教育推广中心”(后更名为“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开展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和培训等方面试验,并出版《台湾省国民中学八十七学年度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可视为第一部由官方提出的生命教育指导纲领,并开始在岛内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将2001年称为“生命教育年”。

1996年,在香港天水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学校首先在校内推行“生命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1999年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又推出“爱与生命教育系列”,建议学校鼓励教师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有关教学科目领域。

总体而言,港台地区实施生命教育很有特色和影响。

其特点主要包括:

积极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家庭、学校、企业界、出版界和政府已初步形成一套合作机制;重视主题的设计质量,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扩展到内容上,港台的学校一般都有生命教育的具体课程内容;追求适当的实施形式,目前已形成三种模式:

单独设置、综合课和渗透式,在实际运用中能扬长避短进行选择和整合。

今天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关注,表现出教育发展对生命关怀的重要趋势。

但具体实践可谓形形色色,根据其切入口和内容取向的不同,包括有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性别教育、环境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等。

在对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和理论建设方面,人们的认识至今显得相当歧异和含糊。

相对而言美国语境下的educationforlife,主要是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而澳大利亚的lifeeducation,是一种以预防滥用药物、暴力与艾滋病等自然生命中可能遭遇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孩子们的生命质量为依归的教育活动。

而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则是在融合了宗教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伦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更为广泛的教育内容体系。

2.中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在中国大陆,现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只是刚刚起步。

但应看到,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有着深厚的基础。

一方面,中华民族珍爱生命的道德文化传统,为现代生命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近10年来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尤其是20世纪末道德教育的当代转型理论与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还有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此起彼伏的诸如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的探索,无不蕴涵中生命教育的理念。

尤其是90年代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其观念的核心是受教育的平等观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观,与生命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此在一定意义上,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又有着某种必然性。

近几年,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己经有多个省市颁发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积极推进生命教育的展开。

辽宁省教育厅制定了《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从2004年12月22日起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中小学生必修的正规课程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时外,还将配备专门的教材、教师和教师手册,计划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在辽宁省的100个县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逃逸、自杀等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救助。

2005年6月,上海市正式颁发《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上海纲要》),上海市教科院正式将包括北郊高级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中等在内54所中小学校命名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从新学期开始在全市160万中小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

上海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途径包括:

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通过各学科的课程内容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使其有机地渗透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开展以实践体验为主的课外活动等。

2005年9月,黑龙江省在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会议时决定在该省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展生命教育,推出了《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

该文件也强调生命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实践体验。

江苏省自2006年新学期开始,也在部分学校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使用袁卫星编写的全国首本生命教育读本《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教材。

200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生命教育”专业教材——《生命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北等地相继编写出版了中小学生命教育教材,并在各地区逐步推广使用。

在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发表了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唤醒了我国大陆教育研究者的“生命”意识,而9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的“生命化教育”理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近年,河南大学刘济良等的《生命教育论》和《生命教育丛书》(三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文质等的《生命化教育探索丛书》,南京师范大学申请的有关重点科研项目及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等。

以上成果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生命化教育”研究领域。

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还纷纷举办了各种生命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

其中200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等在杭州余杭共同举办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成果和活动反映了生命教育研究在我国的重要进展。

在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的提法最早于1999年出现于报刊文献。

笔者以“生命教育”为检索词对多个期刊数据库(包括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数据库》等)进行了综合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地区1999年到2001年,有关论文每年不超过六篇;此后逐渐增多并呈加速上升趋势,2002到2004年每年发表有关论文分别为二十多篇、六十多篇和一百篇左右;2005年达近二百篇。

至今有关论文总数已达六百多篇。

早期论文多集中于高校生命教育,后期研究以中小学教育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文献多达六十余篇,约占了近一成。

以上数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大致趋势。

而作为整个启动态势的引人注目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被视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视为实施生命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由此,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也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生命教育探索和研究的若干主要内容分析

1.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理论基础[8-19]

(1)生命教育内涵辨析

“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一词对学校教育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正向的概念。

但它在世界各国成为流行名词,仍有着不同的特定的时空背景。

从西方国家最初的提法,到近年我国港台和大陆地区大力倡导生命教育,从目标内容到理论建构都不尽相同。

由于此概念的广泛性和含糊性,形成“各自表述,各取所需”的多样景观不足为怪。

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综观诸多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将生命教育理解为“关于生命的教育”,即对学生开展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等内容的教育。

也可说是将“生命教育”定位为以“生命”为核心主题内容的教育。

近日出台的《上海纲要》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基本属于第一大类,故考虑到实践中应以该文件为指导,下文涉及的领域基本以第一大类含义为主。

同时还应指出,在第一大类含义的基础上,我国基本上将生命教育定位为一种以价值观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主题教育。

有人将台湾学者对生命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